发表于 2013-03-24 20:57 IP属地:未知
不知不觉,已经是傍晚7点,我们距离格尔木还有400公里。日落临近,天已擦黑,忽然,沱沱河大桥的标志牌映入眼帘,给鞍马劳顿的我们一剂强心剂。小学课本就告诉我们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沱沱河是长江的源头,此刻,我们就站在了长江源头,沱沱河上。
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西南侧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冰川尾端海拔近五千五百米。这里有庞大的雪山群,海拔六千米以上的雪峰共有二十座,永久雪线高达五千八百米 ,群峰上有四十条现代冰川和许多冰斗。它的最上源有东西两支,东支发源于格拉丹冬雪山群西南侧的姜根迪如雪山下的冰川;西支源于尕恰迪如岗雪山的西侧,两河受冰川融水补给,成为长江的最初水源。东西两支汇合后称纳欣曲,下行24公里与右岸的切美曲汇合后才称沱沱河。沱沱河出唐古拉山区后继续北流,截开祖尔肯乌拉山较低的山岗,流至囊极巴陇附近,在流到青藏公路的沱沱河沿时,它已是深3米,宽20-60米的大河了,沱沱河长江源特大桥就飞架在沱沱河沿的河滩上。
日落余辉下,静静的沱沱河更增添了许多神秘。
离开沱沱河,天彻底黑下来,剩下的任务就是拼命赶路。虽说路况不错,但夜晚的高原漆黑一片,汽车的灯光在广袤的夜里显得羸弱不堪,方圆数公里之内,再无其它亮光,这让人有些心里没底,车速也越来越慢。
假如再坚持开400公里到格尔木,也许天就亮了。经过商议,大家一致决定,寻找最近的投宿点,150公里外的五道梁。
说起五道梁,得先说两句话:“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叫娘!”,“纳赤台得了病,五道梁要了命”。这就是下一个投宿地。
藏北高原7月平均气温低于8℃,五道梁7月平均气温为5.5℃,全国最低。更何况这是在10月,已进入冬季。这里海拔4415米,因海拔和地势,空气不流畅,又因这一带土壤含汞量较高,植被较少,造成空气中含氧量很低,被认为是青藏线上最难的地段,很容易发生高原反应。人们都是,如果能安全过五道梁,唐古拉山口就没问题。但是,你敢在这里住上一晚吗?
即便有勇气住,那这150公里夜路是要先克服的。摸黑开了一个小时后,终于看到我们的后面一束强光越来越近,速度明显比我们要快。真是来了救星,我跟虽然心领神会,先让来车超越,然后猛踩油门,跟在了后面。这样就踏实多了,借着前车的灯光和颠簸,我们比较容易判断出哪里有坑洼,哪里有险情,剩下的,只需紧紧跟随就行了。就这样目光如炬、双眼紧盯,2个小时后,看到了远处的几点灯光。
这一路的伙伴们真的让我感到,深夜的五道梁静的连声狗叫都没有,车外温度已是零度以下,寒风刺骨。舟车劳顿一天,小草、小路、艾米他们仍然坚持挨家寻找性价比合适的住房。
五道梁除了兵站、泵站、机务段、气象站、保护站和公路段等国家设置单位,这里并没有定居居民,夏天常驻人口较多,达200人左右。象很多长途公路中继站一样,青藏公路从小镇中间穿过,公路两边多为饭馆和修车铺,加油站。五道梁有饭馆17家、7家汽车修理铺、2家加油站、3家私营旅社、2家诊所、9家商店。
最终,我们选定了临夏宾馆,50元每人,有单人床、电热毯的活动板房,想上厕所就在院子里随便找地方。夜晚10点,7个人挤在院门口小饭馆的炉子旁,热热乎乎地吃了一顿,那情景,仿佛又回到了10天前的世界高城理塘。
这一夜,应该没有人失眠。熬过纳木错的不眠之夜,凌晨五点起床看日出,再星夜兼程800公里穿越世界屋脊,谁还有力气再失眠呢?
[ 本帖最后由 @尘埃落定 于 2013-3-24 20:5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