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5-07-15 12:23 IP属地:未知
谁给国家贡献大。 你就给夫供起来来又如何。现在娃哈哈的相当于一部分利润交给杭州市政府。 有一群傻叉,以点盖面。跟我读五次。 以点盖面, 以点盖面, 以点盖面,以点盖面,以点盖面。
宝狮龙观天下
【娃哈哈国资方成“***” 十余年来近30亿分红被宗庆后拒绝至今分文未到】
1987年起步时,娃哈哈的启动资金来自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校办企业办公室借贷的10万元。设备、场地、工人一应俱全,堪称“全套配置”。如果放在今天,这简直就是一个“政策投胎型创业项目”,比拿红杉的钱还靠谱。1999年改制时,国资占股46%,宗庆后29.4%,职工持股会24.6%。理论上看,宗家甚至连控股都谈不上。
这个企业的权力结构,像极了一口共用的老锅,谁都不敢把火关小,也没人敢独吞锅里的那块肉。
从2002年开始,娃哈哈体外公司激增。这些公司或由管理层和职工持股会共同投资,或由中层干部组建“干部股”平台运作。一个品牌,几十家公司,股权结构如同一张剪不断理还乱的蜘蛛网。表面是企业,实则像极了一个经济合作社,只不过这次不是农民包干,而是“干部分利”。
最夸张的是,在2008年至2022年之间,尽管国资已逐步退居幕后,但仍未从集团中分红;相反,管理层和职工持股会的每股分红都超过0.8元。按这个比例,国资持有的2.42亿股,本应每年获得超2亿元的收益,但这笔钱他们从未拿过。原因很简单——宗庆后认为他们该为“企业利益”让路。这是一个逻辑奇特的商业结构:出钱的没分红,干活的分最多,最大股东反倒成了“无偿投资人”。
2018年,宗馥莉正式进入娃哈哈集团担任职务。就在同一年,集团悄悄做出一个关键动作——全面回购员工股份。按照娃哈哈方面的说法,这次回购价格为每股3元,扣税后实到手2.6元,而当初员工购入成本为1元。乍看翻了三倍,账面体面。
但从1999年到2018年,这家公司营业收入从20多亿涨到将近470亿,最高时(2013年)甚至冲上782.8亿。对比这个成长幅度,三倍的回购回报,几乎等于公司在和员工说:“谢谢你们的陪跑,我们现在要关起门来搞效率了。”
据宗馥莉自己介绍,宏胜的利润率显著高于娃哈哈集团。这并不奇怪,宏胜是一个轻资产代工企业,生产端贴着娃哈哈的金字招牌,却无需背负冗余的人力、福利和历史成本。
据前高管透露,在娃哈哈集团产能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障的,是宏胜;利润率高的产品,也先给宏胜;甚至连集团的研发和销售资源,也优先向宏胜倾斜。这不是乙方,这是被集团内部分资源反哺的“隐藏甲方”。
2024年初,娃哈哈集团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将387件“娃哈哈”系列商标,从由上城区国资控股的娃哈哈集团,转让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名下。这家公司的大股东,是由宗馥莉100%控股的宏振投资。这笔转让被外界质疑为“变相私有化”,最终被紧急叫停。
与此同时,另一个现象也耐人寻味:原娃哈哈集团一位杜姓高管,曾在旗下多家企业拥有股份。而这些公司,如今大面积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