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四川论坛 >  2024寒假游 汽空联运,一路向南亲子游(超多图)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4-02-22 06:29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4-02-22 07:25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4-02-22 07:33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4-02-22 08:09    IP属地:未知

车坛少见的详细路书!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4-02-22 08:33    IP属地:未知

来早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4-02-22 09:14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4-02-22 09:39    IP属地:未知

D03
今日重点前往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和万峰林
早上起来,吃早饭,然后打卡了兴义的两种特色小吃
一个是鸡肉汤圆,一个是刷把头
肉汤圆其实很多地方都吃,绝大部分是猪肉馅,这个是鸡肉馅,鸡汤
刷把头类似烧麦,里面的馅有特色,除了肉还有笋子丁,那个蘸水调料好吃,典型的贵州那边口味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4-02-22 09:48    IP属地:未知

吃完开工,去兴义地质博物馆,博物馆停车场有充电桩
充电参观两不误
贵州兴义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同时发现海洋性动物和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地方。
1957年,时任国家地质陈列馆副研究员胡承志在顶效镇绿荫村考察,首次发现“贵州龙”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杨钟健教授研究认定,命名“胡氏贵州龙”。这块现存于中国地质博物馆的珍贵化石,是亚洲第一块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是地质科学界讲好地质演变和地球故事的重要物证之一。
1995年,我国著名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专家赵喜进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秘书长刘东瑞考察研究后认为:贵州兴义是中国的“龙乡”,其化石是研究早期海相化石很珍贵的科学标本,也是研究早期爬行动物演化不可多得的化石材料。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和兴义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是分离的两个馆,需要分别前往,相距几公里远,博物馆有摆渡车服务,但是目前没有提供,需要自己开车前往。
继绿荫村发现“贵州龙”化石群之后,地质科学界又在兴义市境内的乌沙镇和白碗窑镇发现了相当数量的古生物化石。经过地质资源管理部门和北京大学等科研单位共同发掘和研究,证明这些埋藏在地下的化石和绿荫村发现的化石是同一时期形成的。它们最终被科学界命名为“兴义动物群”。
“贵州鱼龙”。它是生活在距今2.4亿年前的海生爬行动物,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以前仅在贵州省关岭县有发现,现在在兴义也有发现,这件“贵州鱼龙”标本长约5.2米, 是目前产出层位最低、保存最完整、修理最精细的“贵州鱼龙”。这块化石是当时最大型的爬行类动物,目前是馆内收藏最大的脊椎动物化石。这块化石是馆内两位化石修复师花了一年多时间才修复完成的。它最为奇特的结构特征是,鼓起的腹部保留有其他动物的骨骼,头很长,嘴长而尖,口中布满利齿,适于捕食鱼类;颈部已消失,头直接和躯干连在一起,这种体形可以减小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4-02-22 09:54    IP属地:未知

贵州兴义动物群是一个主要由海生爬行动物及鱼类组成的脊椎动物群,并共生有双壳类、菊石等多种无脊椎动物。海生爬行动物主要有:真鳍龙类的兴义欧龙、胡氏贵州龙、幻龙属未定种、海龙类、鱼龙类。鱼类主要有:东方肋鳞鱼、兴义亚洲鳞齿鱼、贵州中华真鄂鱼、刘氏比耶鱼等十多个属种。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4-02-22 09:56    IP属地:未知

博物馆还有一个特色活动,就是能自己动手,在专业工作人员指导下体验修复化石
不同于一般博物馆那种玩耍的假模型挖文物,这个是给你真化石让你动手操作,体验修复化石
在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参观者除观赏栩栩如生的化石标本外,还可以在化石修复区,近距离观看化石修复的过程。据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化石修复师王云忠介绍,“化石形成的概率很低,每一块化石都非常珍贵,开展化石修复非常有意义。化石修复十分困难,需借助显微镜,观察它的结构和形态,再用气动锋笔枪在上面慢慢修复,剥去上面的围岩,让它的骨骼结构暴露出来。遇到难修复的化石,一天上班8小时的时间只能修复1厘米左右。”王云忠是一个从业余到专业的化石修复师,他用了10年的时间与团队一起修复了500多件化石,为兴义地质科学和科普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也成了国内外有名的化石修复师,2018年他获得“平凡化石故事、非凡贡献人物”提名奖。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