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沃尔沃XC Classic论坛 >  李嘉诚的 68 年,香港的商业史

发表于 2018-03-20 13:47    IP属地:未知

2011 年,李光耀的自传 Hard Truth 出版后接受 Straits Times 记者采访,被问到新加坡经济前景。李光耀说规模限制了小地方的发展,特别是工业。他同时举例说“你看香港有什么?地产商和投资者。李嘉诚有什么畅销全球的产品么?没有,他只是收购地产、港口、零售业、通信公司。
但对于转型地产的香港商人来说,这还不是问题。大陆的地产生意才刚刚开始。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8-03-20 13:48    IP属地:未知

1990 年代开始,港资塑造了上海的商业地产,港交所帮国企募资
中国两个交易所在 1990 年代初成立,但当时国内并没有充足的现金可以满足融资需求。同时港交所派人在大陆考察,研究是否可以吸引大陆国企上市,解决港交所公司太偏重地产的问题。
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和时任港交所主席李业广见面后决定选择十家左右国有企业到香港上市。青岛啤酒在 1993 年 6 月 29 日上市。
这一系列事件也可以追溯到李嘉诚。长江实业 1972 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代码 0001,当时香港有四个交易所。1986 年出于行政监管的考虑,四所正式合并。合并后,所有的股票代码重新安排,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成为 0001。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因为长江实业在当时是最能代表香港的公司。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8-03-20 13:49    IP属地:未知

改革开放前成立的中信香港分公司一早就邀请李嘉诚担任董事长。到了 1990 年,李嘉诚帮助中信以 7 亿元港币收购了一家港交所上市公司,借壳上市。
在中信之后,港交所出现了“红筹股”。它既表示中国为背景的上市公司,最大控股权直接或间接隶属于中国内地部门或企业,也表示它的价值还处在最优的蓝筹股和最逊的白筹股之间。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8-03-20 13:50    IP属地:未知

李嘉诚和其他港商内地的地产项目,主要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港资开始涌向内地。
内地比香港更需要地产商。在香港,当时政府已经开始对地产商宣战,有人评论说,李嘉诚“如同一条困在海滩上的巨鲸”。在内地,政府缺钱,却无物可换,手上最值钱的东西就是土地。在一部记录当时上海旧城改造的纪录片中,区政府和来自美国、香港的地产商谈判,转让中心地块的土地开发权,把市民迁到郊区。地产商还在奠基仪式上请来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港星,成龙。成龙说,内地的变化巨大。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8-03-20 13:52    IP属地:未知

根据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的资料,投资房地产建筑业的港商从 1990 年的 5 家,上涨到 1994 年 327 家,仅次于商贸服务业的 379 家,且“超亿美元的特大项目多数为房地产投资。”
到 1995 年,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楼盘项目半数来自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而外商参与的 37 个项目,有 2/3 为中港合资或香港独资。
现在来看,上海的商业地产差不多就是由港资塑造的。K11 属于新世界发展,环贸 iapm 和位于陆家嘴的国际金融中心由新鸿基地产开发,新天地属于瑞安房地产旗下,恒隆广场属于恒隆地产。
李嘉诚在港商中名声最大,但在内地的地产项目上却并不高调。他的投资风格没有因为来到大陆而发生重大变化。在香港,港岛优质地段的物业早就在港商发家前被怡和、太古之类的老牌外资洋行拿走。
在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前,房地产开发为长江实业贡献了大部分的销售收入,但通常在价格较低的地段,多数是住宅项目,同时有不少与政府合作的廉价公共屋邨。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8-03-20 13:53    IP属地:未知

在北京和上海,同样地,地标性的商业地产很少是——或至少很少公开是长江实业或和记黄埔旗下的。最显眼的也就是 1992 年投资的北京长安街上的东方广场,但普遍被认为是一起失败的投资。
李嘉诚在内地的早期地产项目主要在南方,离香港和他的老家潮州更近的地方。比如上海“不夜城中心”,深圳外贸中心,广州一处住宅别墅区,和一所国际子弟学校。广西北海、广东东莞的住宅项目,福州“三坊七巷”颇具争议的改造和重建。
除此之外,李嘉诚在内地投资码头、电厂和公路。1992 年,李嘉诚投资建立了上海金山标准集装箱码头,和国际深水港码头。1993 年,和记黄埔获准入股深圳盐田港,持有 70% 的股份,和盐田港共同投资 60 亿元建设集装箱码头。这是当年内地最大的外资引进项目。盐田港的一个董事叫马陈述,是马化腾的父亲。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8-03-20 13:53    IP属地:未知

汕头大学是在 1986 年竣工的,李嘉诚在 1980 年决定注资这所由私人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大学,这种合作模式在全球没有先例。也是在那一年,李嘉诚基金会正式成立。2002 年,李嘉诚基金会又捐资创办长江商学院。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8-03-20 13:54    IP属地:未知

屈臣氏和周大福是两个重要的港资零售品牌,分别属于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郑裕彤旗下的新世界发展。到 2017 年,周大福在内地一共有 2246 个零售网点。来自内地市场的营业利润占到整个周大福集团 75%。屈臣氏的主要市场在欧洲,但在 2016 年内地业务的营收也有 209 亿港元(人民币 185 亿元)。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8-03-20 13:55    IP属地:未知

不过外界普遍认为,地产还是港商在内地的主业。新世界是这些港商里最多的,2015 年在内地的土地储备有 2600 万平方米,等于 1.26 个上海市黄浦区的面积。在高峰期的 2007 年,长江实业在内地的土地储备超过 1860 万平方米。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过去 10 年里,在长江实业的营业总额中,内地的地产、酒店业务营业额占比从 2005 年的 10% 起逐年稳步增长,至 2013 年度超越香港市场到达最高占比 50.9%。
但 2005 年之后,李嘉诚在大陆的多块地产迟迟没有开发,最后转手卖地。比如李嘉诚 2007 年购入 3800 亩的项目广东省江门市碧海银湖,规划是“集游艇俱乐部、马球、购物、娱乐休闲、高档住宅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商业地产项目”。最终在今年 2 月 28 日出售。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8-03-20 13:57    IP属地:未知

融入中国经济之后,内地对香港的需求也变了
随着制造业迁移,早期空出的工厂被用作地产开发,有人甚至把码头关闭或迁移,也用来盖房。地产在香港财政收入中的比例持续增加,几大地产商也继续从中获益。
李嘉诚在这段时间投资了大量基建,进入民生服务业。1985 年,他的和记黄埔在香港展开移动电话业务。1985 年,和记黄埔收购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现名为“电能实业有限公司”)。1996 年,和记黄埔整合香港的移动电话、传呼与固网服务的市务与营运资源,宣布成立和记电讯有限公司。
李嘉诚对手机未来充满信心,甚至自己当起推销员。和记黄埔开始移动电话业务的时候,距离摩托罗拉推出第一部商业售卖的手机才两年,没太多人觉得需要花费数万元随时打电话。一天李嘉诚来到地产拍卖会的现场,在拍卖过程中拿起手机打电话,看上去在听拍卖相关的重要信息。第二天,李嘉诚用手机的照片刊载于《南华早报》等大报。
加上之前并购的百佳超市、屈臣氏,和 1986 年并购的丰泽电器。绝大多数香港人的衣食住行很难完全离开李嘉诚的产业。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