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沃尔沃XC Classic论坛 >  歼七的故事(全文更新完毕)

发表于 2017-03-04 14:48    IP属地:未知


航空材料研究所的援华专家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4:48    IP属地:未知


苏联援华专家参加义务劳动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7-03-04 14:56    IP属地:未知

喜欢飞机!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4:56    IP属地:未知


赫鲁晓夫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4:58    IP属地:未知

  1960 年 6 月 20 日,苏联驻华经济代表处留比莫夫在事先没有打招呼的情况下突然向一机部四局提交了苏联政府通知:“从现在起,凡在 1960 年 4 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需要延聘的中国航空工业部门的苏联专家,工作期满必须按期回国,无论口头是否同意过,不得延聘。”并指定在东北、西北地区工作的苏联专家,一律在 6 月 29 日至 7 月 5 日之间离开中国国境。7 月 16 日苏联正式照会中国政府,决定召回在中国工作的全部专家(当时苏联专家共有 1,000 多人,其中在航空工业部门工作的有 143 人,这些苏联专家中除 16 人工作期满,2 人由于特殊原因征得中方同意提前回国外,其余 125 人的聘期还有一年以上)。7 月 25 日,在中方没有答复的情况下又单方面通知我国政府将在 7 月 28 日至 9 月 1 日期间撤回全部专家。截至 8 月 29 日,在航空工业部门工作的苏联专家全部回国,苏联专家的撤走影响到航空工业的 22 个工厂和科研院所的研制生产工作。除撤走专家外,原来按合同规定的苏方应该提供的飞机设计图纸、工艺资料、成品附件以及关键原材料等也全部中断供应,给航空工业系统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5.46 亿元,完全打乱了国内原定的机型仿制计划。随着中苏国关系的急剧恶化,原先计划的米格-21 飞机引进项目也就只能随之泡汤了。苏联老大哥援助的失去,西方国家严密的技术经济封锁,加之当时“大跃进”的浮夸风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国内仿制的米格-19、米-4 等机型的质量出现严重的问题无法交付使用,自行设计的东风 107、东风 113 歼击机又因为眼中脱离国内航空技术水平而相继夭折,中国航空工业出现了“仿制无门,后继无机”的局面,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3-4 14:58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4:59    IP属地:未知


东风 107 展板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00    IP属地:未知

  然而不久之后,米格-21 飞机的引进又意外地出现了柳暗花明般的转机。1960 年 11 月,世界八十一国的共产党、工人党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在经过两败俱伤的互相攻击的困扰之后,会上苏共代表团和中共代表团双方都表示希望结束争论,使两党两国关系恢复到 1957 年的水平。鉴于当时共产主义运动的形势和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斗争的需要,通过谈判双方达成了一定的谅解和妥协,中共代表团签署了会上通过的《莫斯科声明》和《告世界人民书》,表示继续支持赫鲁晓夫和苏联共产党作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地位。会议结束后,刘少奇还应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身份在苏联进行了六天时间的访问,于是中苏关系又出现了短暂的缓和和恢复。
       在此背景下赫鲁晓夫也投桃报李,苏联对华的军事技术援助有了一定程度的松动。1961 年 2 月,赫鲁晓夫突然致函毛泽东主席,表示苏联愿意向中国转让米格-21 飞机的生产许可权,希望中方派代表团前往莫斯科进行转让谈判。当然苏联此举也不仅仅是出于改善两国关系的目的,另外的深层考虑是希望米格-21 能够帮助中国在对抗美国在亚洲的扩张上起到更大的作用。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09    IP属地:未知

  考虑到空军建设和发展航空工业的需要,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聂荣臻元帅主持了中央军委专题会议对引进米格-21 进行讨论,空军和四局对引进事宜经过研究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意见。周恩来总理在会上听取了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空军工程部副部长丁仲、四局副局长徐昌裕等人对引进米格-21 飞机的汇报后,确定由刘亚楼立刻率代表团赴苏联进行谈判,抓住这个对我有利引进先进歼击机技术的机会。并指出如果苏方想利用米格-21 飞机生产许可权在政治条件上来交换的话,我们就不干。如果他们想压迫我们在原则问题上让步的话,就宁可不要米格-21。
       1961 年 3 月,以刘亚楼任团长,丁仲和徐昌裕任副团长以及包括有一批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材料方面专家在内的中国航空技术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开始进行引进谈判。在谈判期间,中方的专家们分专业对米格-21 进行了初步了解,还参观了当时生产米格-21 飞机的高尔基城飞机制造厂,此前这个工厂还从没有让中国人参观过。经过二十几天的谈判,3 月 30 日刘亚楼代表中方与苏方签订了《关于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带有 К-13 导弹的米格-21Ф 型飞机的生产许可权、技术资料和关于生产带有 К-13 导弹的米格-21Ф 型飞机方面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援助的协定》。协定规定苏联政府在 1961 年 8 月至 1962 年 10 月期间将无偿地向中方提供米格-21Ф-13 型飞机(含 Р-11Ф-300 型涡喷发动机和 К-13 型红外制导空空导弹)的全套生产图纸和技术资料(注:协定并没有规定包含飞机相关的设计资料),并有偿地提供 120 架份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的飞机、发动机、导弹所需的部分原材料、毛坯、成品及附件,同时还向中方提供一架样机、两台发动机以及飞机、发动机、导弹的部分散装组合件,整个协议共需支付给苏联的费用为人民币 9,032 万元。同时中国空军还将直接购进 12 架米格-21Ф-13 型飞机,首先装备在空军第十一航空学校,通过该航校对飞机性能进行熟悉为后续其他部队换装打下基础。
       米格-21Ф-13 型飞机引进装备部队后被称为一九六二年式歼击机,简称六二式歼击机。空军第十一航空学校是 1953 年 1 月 5 日成立的一所飞行学校,后来专门负责空军战术技术训练试飞的任务,并常年担负战备值班和打击高空侦察机及无人机的任务。两倍音速的米格-21 成为中国引进的最后一种米格歼击机,之后不久,中苏两国关系再次陷入低谷,而长达十年的苏联对华航空技术援助也就此走到了尽头。事隔三十年后,中国才又得以有机会再次从这个北方邻居那里获得先进歼击机的生产许可权,而此时昔日强大的苏联已经解体换成了俄罗斯,米高扬设计局也变成了苏霍伊设计局。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09    IP属地:未知


中方米格-21 谈判组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10    IP属地:未知


在空三师服役的苏制米格-21 飞机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