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03-04 14:58 IP属地:未知
1960 年 6 月 20 日,苏联驻华经济代表处留比莫夫在事先没有打招呼的情况下突然向一机部四局提交了苏联政府通知:“从现在起,凡在 1960 年 4 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需要延聘的中国航空工业部门的苏联专家,工作期满必须按期回国,无论口头是否同意过,不得延聘。”并指定在东北、西北地区工作的苏联专家,一律在 6 月 29 日至 7 月 5 日之间离开中国国境。7 月 16 日苏联正式照会中国政府,决定召回在中国工作的全部专家(当时苏联专家共有 1,000 多人,其中在航空工业部门工作的有 143 人,这些苏联专家中除 16 人工作期满,2 人由于特殊原因征得中方同意提前回国外,其余 125 人的聘期还有一年以上)。7 月 25 日,在中方没有答复的情况下又单方面通知我国政府将在 7 月 28 日至 9 月 1 日期间撤回全部专家。截至 8 月 29 日,在航空工业部门工作的苏联专家全部回国,苏联专家的撤走影响到航空工业的 22 个工厂和科研院所的研制生产工作。除撤走专家外,原来按合同规定的苏方应该提供的飞机设计图纸、工艺资料、成品附件以及关键原材料等也全部中断供应,给航空工业系统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5.46 亿元,完全打乱了国内原定的机型仿制计划。随着中苏国关系的急剧恶化,原先计划的米格-21 飞机引进项目也就只能随之泡汤了。苏联老大哥援助的失去,西方国家严密的技术经济封锁,加之当时“大跃进”的浮夸风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国内仿制的米格-19、米-4 等机型的质量出现严重的问题无法交付使用,自行设计的东风 107、东风 113 歼击机又因为眼中脱离国内航空技术水平而相继夭折,中国航空工业出现了“仿制无门,后继无机”的局面,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3-4 14:5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