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内蒙古论坛 >  鄂尔多斯——西藏自驾游(青进川出)—— 六人自驾西藏

发表于 2016-01-12 10:20    IP属地:未知

引用 高小虎99 于 2016-1-12 10:11 发表的回复
D6格尔木——那曲。全程828公里,走G109,雪峰路。
今天2015年10月5日。因为今天就是我们进藏的日子,心情比较激动。也是任务最艰巨,高原反应最厉害的一天。
简单介绍一下青藏公路, 西宁—[url=//baike.baidu.com/view/146474.htm]...
继续、继续,不要停!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1-12 10:27    IP属地:未知

上午网络不畅,下午继续。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1-12 14:34    IP属地:未知

D7那曲——纳木错湖——拉萨市。全程447公里,走G10
           今天是2015年10月6日。今天就要到达我们心中的圣地。昨天一天的高反和800多公里的青藏高原急行,今天早上也没有着急的起床。8:30吃早点后退房,9:00出发。为了少走回头路今天的行程是先到纳木错湖,再到“日光之城”拉萨。

  中间的就是纳木错湖。旁边的雪山是念青唐古拉山。
      那曲也是藏语意为“黑河”。也被称作是羌塘草原,“羌塘”藏语意为北方的草原,是中国五大牧场之一。那曲古为苏毗部落,是*****王朝主要的军事粮草和马匹供应基地,唐宋以来为主要交通*****
       那曲*****,藏语叫“达穷”,是*****规模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公历8月1日举行,为期5至15天不等。
       青藏高原的秋天草甸已经一片金黄。

        藏民的房子,旁边是牛粪。

       牛粪在藏语中称之为“久瓦”。牛粪在高原牧区作为烧茶做饭的燃料已有千年的历史。生活在雪域高原的广大农牧民至今视其为最佳的燃料。牛粪的燃点很低,即使在含氧量较低的高原,一张报纸就能引燃。牛粪大都是草料构成,烧起来不但没有臭气和烟雾,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牛粪除了作燃料外,在藏民族日常生活中还有着特殊的用途与含义,藏民族传统生活与牛粪息息相关。藏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牛粪,牛粪在特定的场合、特殊环境中有着特别的用途,任何贵重的东西都无法替代。在西藏无论城镇还是农牧区,人们举行婚礼、丧葬过年、乔迁、煨桑敬神、屋檐装饰、治疗某些疾病等等牛粪都是不可缺少的必备物。
牛粪是肥料,也是燃料;牛粪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带来了欢快和美食,驱除了饥饿和寒冷。牛粪被藏人们认为是吉祥和财富的象征。在西藏,做梦梦见牛粪,也是一件好事。会被认为是喜庆、吉祥、招财进宝和交好运的预兆。
在民间有句谚语:“一块牦牛粪,一朵金蘑菇。”又说:“老阿妈不嫌牛粪脏”。藏民在收集牛粪。


       一直到拉萨市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一路相伴。
       我们注意到青藏铁路旁边每隔几百米站的一个武警战士,在车经过是致以标准的军礼。这是武警西藏总队的青藏铁路巡逻兵,因为青藏铁路地形复杂,穿越多个无人区,出现突发事件无法就近求助当地警力,所以只能用这种特殊的办法保障这条铁路的正常运行。他们平时还有很多琐碎的事儿要干,比如说查看路基,清理轨道,发现安全隐患通知铁路部门来修路,或者提前把车子拦下来,把站在铁轨上的大型动物赶下去。
       不光铁路有,青藏公路也有护路兵,而且因为护路工作非常枯燥无聊。护路兵们看到有车经过是很开心的,所以敬礼也是发自内心的自豪,不是什么作秀。伟大的解放军。永远都是最可爱的那一群人,祖国每个角落都有他们默默奉献青春与生命。
       可惜我没有拍到敬军礼的士兵照片。

       西藏公路旁环卫人员正在捡拾垃圾。自驾的朋友们请勿乱扔车窗垃圾。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自补能力差,恢复能力差。



       在通往拉萨的大道上,不时地见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开始,手戴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尘灰覆面,沿着道路,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直至拉萨朝佛。前面停的一辆三轮车就是朝佛者的“后勤保障车”。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磕长头”分为长途(行不远数千里,历数月经年,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沙石冰雪之上,执著地向目的地进发)、短途(数小时、十天半月)、就地,三种。磕长头的信徒绝不会用偷懒的办法来减轻劳累,遇有交错车辆或因故暂停磕头,则划线或积石为志,就这样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坚强的信念,步步趋向圣城拉萨。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众为实现信仰、祈福避灾而进行的最为虔诚的祈祷方式,并且是藏传佛教密宗修持的一种方法。西藏许多牧民以一生能朝拜一次大昭寺为生愿望,他们辛苦劳作,积累财物,到了朝拜之时,不惜散尽全部家财。观察他们的表情,丝毫不见痛楚,也没有特别的喜悦,只有平和,就好像西藏的天空,一尘不染。
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体量过来的,
  白色的云彩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
  陡峭的山崖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
  平坦的草原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
                                                              -----藏族民歌
           一组组合照片能看出磕长头的过程。图中还有一位美女的背影。







           美女始终没有回头。
          温馨提示:遇见磕长头的藏族人,请不要站在他们的正前面拍照。
          上午10:40分,青藏铁路正好一列火车经过,估计火车上的旅客也正贴在玻璃上欣赏青藏高原的景色。

      过了那曲,草原上的草长得也更加茂盛,进入了当雄县,纯牧业县以饲养牧牛、绵羊、山羊、马为主当雄藏语意为“挑选的草场”。




       在西藏看见身上绑着彩色的布带子的牛羊,那是藏族信教群众为了求全家人幸福、吉祥、平安,就选择一只牛羊作为放生对象,标上记号,养护一生,不耕、不驮、不杀、不售,直至老死,死后其皮肉也都不用。这种做法在藏区最为普遍。
        牧民赶着大片的牦牛经过青藏铁路桥下面。

       牧场上的黑点都是牦牛。有密集恐惧症的你别看这张照片。

       当雄草原,金黄色草场。


       牦牛就是牧民的财富,在这个水草丰美的地方牧民的生活也过的相当富裕,牧民的房子建的非常漂亮。


      牧民正在收割过冬的牧草。



         收割好的牧草装在编织袋里。

       前面就是当雄县,已经看见了楼房,正好中午11:30分,就在此地解决中午饭。找了一家比较大的川菜馆,和老板沟通炒菜不要放辣椒,不放辣椒的“川菜”味道还是不错的。
      午饭后13:00到达纳木错景区门口。

      在门口看见藏民牵的藏獒,拍一张照片十块。

       来了西藏以后一改我对藏獒的认识。以后还得多了解一下这高原精灵。
       景区挺大,从大门购票后还要驱车五十公里到达湖边,沿途一望无际的草原,人很少,会遇到当地藏民经过,几个人就坐在草原上野炊,很是惬意。

       行驶了一段到了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那根拉山口,海拔5190米。这是一个景点,也是一个休息点,山口立了一块标明海拔高度的石碑。石碑上刻有六世***喇嘛——仓央嘉措的诗。


      在藏民心中,每个山口都是神圣之地,因此,山口挂满了经幡,表现对神灵的敬畏。

      从山口向北望去,在飘动的云朵下,有一线碧蓝碧蓝的湖水。
      纳木错是西藏最大的湖泊,仅次于青海湖的我国第二大咸水湖,海拔4718米,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藏语译为“天湖”,蒙语称“腾格里海”,是三大圣湖之一。据传纳木错是帝释之女、念青唐古拉之妻,被善男信女视为必去的神圣之地。湖中五个岛屿被称作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都会虔诚地顶礼膜拜。传说每到藏历羊年,诸佛、菩萨、扩法神会在纳木错设坛大兴法会,此间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礼转湖念经十万次。每到4月15日(佛吉祥日)左右,信徒都要前往纳木错转湖,盛况空前。
      纳木错有她神奇的一个地方:每年藏历一月十五那晚,纳木错没有结冰的湖面会一夜之间全部结冰;藏历四月十五还没融化的湖面又会在一夜之间全部融化。大自然的神奇无处不在呀!!
      到了湖边后,湖面从一条线慢慢放大,整个湖被连绵起伏的雪山环抱。
      

      站在纳木错湖边,仿佛置身于一个蓝色的世界,这由浅而深的蓝色,蓝的清澈,蓝的丰润,蓝的迷人,似乎包容了世上所有的蓝,这世界上最美的神湖蓝的让人震撼,整个灵魂都仿佛被纯净的湖水所洗涤。
      
湖水是蓝色的,天空是蓝色的,目之所及,除了蓝色,还是蓝色。蓝天和碧水连在一起,是蓝天落入了湖水,还是湖水流向了蓝天,已经分辨不清。
      
纳木错有一头白色的牦牛,据说是最上镜,出镜率最高的牦牛。




       湖面的波光粼粼把湖底的石头都映衬的那么美丽。



          远处的雪山,念青唐古拉山

       藏族老奶奶卖糌粑。游客买上喂海鸟。

  神湖的海鸟,觉得这里的海鸟都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

     

      站在湖边拍摄海鸟,一个大浪过来,我的鞋和裤子被打湿。沾了神湖水看来会走好运的。

  纳木错石碑。
  圣湖边山上的经幡。

       山上的哈达是怎么挂上去的?带着好奇的心里走近看个究竟。在哈达的一端装上土或石块系住,手攥住另一端用力甩,转几圈后一松手,哈达随着惯性向山顶飞去,在山顶或山腰被石棱子挂住就成功了。

   纳木错湖迎宾石,也称为纳木错湖的门神。
     
居然还有人在海拔4700多米的地方跑步。


       拼图一张

      在纳木错湖欣赏美景到下午四点钟。今天晚上到拉萨住宿。路过羊八井,世界唯一的地热城。
      晚上八点钟到达拉萨市。
      拉萨,我们来了!
      拉萨,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城市。这不仅因为它海拔3700米的高度令初来者感到晕眩,还因为它1300年的历史留下无数的文化遗迹和浓重的宗教氛围给予人们梦游历史般的感觉,
       拉萨,藏语里的意思是神居住的地方。被称为“日光城”。他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城,如今也成为四方游客的“圣城”。市内和郊区名胜古迹众多,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等早已驰名中外。
       怀着对布达拉宫的憧憬,决定先去看看布达拉宫夜景再去找酒店住宿、吃饭。开车一会儿就到了布宫广场。

      说实话看到布宫的第一眼,让我大吃一惊,感觉比看到天安门城楼的感觉还要震撼,这座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无数次的宫殿,展现在我眼前时,感觉是那样雄伟和神圣。布宫的夜景非常美丽,在灯光的衬托下,更加神圣的无与伦比,很震撼。
      先别激动了,淡定,还要在拉萨市待两天,接下来的两天我们到各个地方时都会经过这里。先找酒店安顿下来,走了一天的路已经饥肠辘辘的了,先解决吃饭住宿问题。明天还有一项重要任务,领取布宫预约票。
         美图一张。


[ 本帖最后由 高小虎99 于 2016-1-12 15:39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1-12 15:40    IP属地:未知

晚上继续,内容较多。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1-12 19:23    IP属地:未知

D8拉萨市内游览八廓街、大昭寺。
      早上7:30起床,吃早点后就直接去布达拉宫预约参观票,去个已经排了三行长长的队伍,这个点已经是很迟了,四点钟就有人过来排队的。先拍张晨光中的布宫照片再说。

       这样的照片始终没拍好。

       布达拉宫旁边一处阴凉地磕长头的朝佛者。

      布达拉宫正面照。

      路过街角小广场的铜牛。

       还算顺利,排队拿到了六个人的预约票,第二天中午两点参观,这样就得在一点钟到布宫入口处。
       来拉萨,除了参观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八廓街也是必到之地。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大昭寺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大昭寺最大的看头是当年文成公主入蕃时带来的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拉萨之所以被称为“圣地”,就与这座佛像有关。寺院内的佛殿主要有释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师殿、松赞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鲁派的护法神)、神羊热姆杰姆殿、藏王殿等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这是藏族人民一向的说法。相对于布达拉宫的庄严神秘,大昭寺给我的感觉是更加贴近民众。
到大昭寺游览,不需要提前预约,只要买了票,排队进入即可,当然,由于大昭寺也是藏教圣地,相关的规矩还是要遵守。来参观大昭寺没有解说员的讲解是不行的。
       大昭寺左右2个通道,左边的人是进去朝拜的,右边的是参观的游客。藏族人大部分是上午来朝拜,当天正值藏族人的朝拜日,寺庙内人很多,进入佛堂需要排队。
       排队等候进入大昭寺时,我们在大门前看到了佛教信徒在原地磕长头,虽然我们惊讶地看着他们,他们仿佛旁若无人,十分的虔诚、忘我,五体投地,起起伏伏的场面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撼动的。即便不是信佛教的人,也会被这样的场景所感动,会感受到信仰带来的震撼。
       相信每个来过大昭寺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当成群的信徒在你眼前叩着等身长头的时,这种感受是一生都不能忘却的,而在这里,你可以什么都不用做,什么也不用想,就找个地方坐下来,让阳光肆无忌惮的打在身上,看着来往的人群,只是这么静静的待上一会儿。


       走进大昭寺里面中间只有一个小空地,这里也是喇嘛考试的地方。这里以后就不让拍照了,一直到了二、三楼顶才又让拍照。剩下的就是专心的听讲解员讲解了。

      第一次零距离走近大昭寺,这个在藏传佛教众多寺院中拥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地方比我想象中小很多,和内地的寺庙比起来太普通了,房子低矮还有点阴暗。不过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强烈一些,金色,红色,黄色。
      传说大昭寺是白羊驮土建成的寺庙。原来这里是一片
湖,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一场由千只白山羊驮土建寺的浩荡工程开始了。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两位公主各自带来了一尊珍贵的释迦牟尼的佛像作为最贵重的陪嫁,尼泊尔公主请来的是释迦牟尼八岁时的等身像。文成公主从内地的长安请来的是另一尊十二岁的释迦牟尼等身佛像。藏民公认这两尊佛像是最早进入雪域高原的佛像,然后为了供养这神圣的佛像,松赞干布就开始修建西藏佛教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筑物。便是大昭寺和小昭寺了。
       白羊驮土的传说不近真实,这么大的工程没有牛、马和人力的参与是无法完成,白羊驮土仅仅是一种仪式,一球圆满的意思。
       因为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带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金身像,所以虔诚的信徒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络绎不绝地前来敬拜佛祖。殿内酥油灯烟雾缭绕,味道也很浓郁,严格地说里面更像一个供奉佛祖的祠堂,空间黑暗而狭小,再有众多虔诚的信徒,使得里面非常拥挤,所以我并没有仔细去看每一尊的佛像。
       大昭寺里有很多山羊的雕塑和绘画。

      大昭寺的辉煌金顶、红色的稻草泥墙、黑色的牛毛经幡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昭寺规模虽不是很大,但内有三层,一层是大殿,二层供游客休息和买纪念品的地方,三楼是天台,天台可以很清楚看到大昭寺的各种建筑风格,也是遥望布达拉宫、俯瞰大昭寺广场好地方。


      从大昭寺上远望布达拉宫的全貌,又是别样的情调。

      大昭寺外围就是著名的八廊街,是购买各种工艺品的好去处,不过现在假货也很泛滥,不知道就在旁边观望芸芸众生的佛祖此时正想着什么...,真可谓社会万象,人生百态。

       和藏民混在一起转大昭寺走了一圈。


       梳着卓玛小辫的藏族小女孩,真心觉得美丽。

       我们同行的美女也扎的卓玛小辫,穿的藏裙。

      总有一些事让你感动。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明知道这些东西没有正品,可忍不住还是要买两串。


       八廓街的的东南角是鼎鼎大名的玛吉阿米餐厅,这是一座黄色的两层小楼。餐厅有着浓郁的西藏风情,茶几上有很多留言本,写满世界各地旅游者的感受,餐厅还曾将留言结集出版。
      玛吉阿米,藏语中即“未嫁娘”之意。玛吉阿米这个名字,出自六世***喇叭仓央嘉措的情诗,相传是仓央嘉措情人的名字。而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幽会的地方,正是玛吉阿米所在的那个土黄色小楼。
      故事说:大约在几百年前的某个星月之下,坐落在古城拉萨八廓街东南角的一幢藏式酒馆里,来了一位神秘人。他看似普通,却是一个不寻常的人。恰巧这时一位月亮般纯美的少女也不期而至,她那美丽的容颜和深情深深地印在了这位神秘人的心里和梦里。从此,他常常光顾这家酒馆,期待着与这位月亮姑娘的重逢。遗憾的是,这位月亮少女再也没有出现过。那位神秘人物为追忆月亮少女而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
在那东方高高的山尖,
每当升起那明月皎颜,

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
会冉冉浮现在我心田。
      这首诗或者情歌就出自六世***喇嘛的传世之作《仓央嘉措情歌》,是其中最经典的一段,在三大藏区都有不同版本的传唱,是所有作家文学中,最具有民间亲和力的一首。
      有在此写生的人们。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来西藏旅游当然不能不看大型史诗剧《文成公主》。

      剧场坐落于拉萨市慈觉林村,濒临拉萨河,遥对布达拉宫。在1300年前文成公主安营扎寨的地方,实地讲述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和亲的故事。演出时长90分钟,以高原星空为背景,分五个段落,在现文成公主经历艰险的慢慢征途和曲折起伏的心路历程。演绎出大唐盛世的爱情传奇,传唱了汉藏和美的动人史诗。

      故事梗概:公元618年,唐太宗李世民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大唐帝国,国力鼎盛,万众归心,威震宇内。而同时松赞干布称雄雪域高原,统一藏区,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干布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向唐朝请婚,唐太宗同意唐蕃联姻,决定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
      肩负着促进汉藏民族融合、维护边疆和平的历史重任,文成公主携带着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从长安出发,踏上漫漫征途,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青海,与松赞干布相会,成就了一段流传千载的爱情佳话。文成公主到达西藏之后,把唐朝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广泛传播,大力弘扬佛法,为汉藏民族融合尽心竭力,为藏族人民的福祉安康倾尽心血,赢得了藏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尊敬,被尊称为“绿度母”。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爱情佳话,以及他们对汉藏民族团结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被深深地镌刻在史册上,更永远地铭刻在藏族人民的心中。
      八点钟到达演出地点


       八点半准时开演。开场合唱: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 天下没有远方 有爱就是天堂 天堂 天堂~~~。 藏族姑娘合唱:(藏语)白云环绕着雪山 牛羊依恋着草原   天上的清风 吹拂了一千三百年 手中的经筒 旋转了一千三百年 把我们带回从前 美丽动人的故事啊 在我们心中 永远轮回。

       第一幕:大唐神韵。
       公元六百十四年,金碧辉煌的长安大明宫,唐太宗接见吐蕃和亲使者禄东赞。禄东赞破解唐太宗出的谜题,从百名“公主里”成功寻找到了真正的文成公主。太宗许嫁,公主起行
       太监宣吐蕃大相禄东赞。

      唐太宗接见吐蕃和亲使者禄东赞。

      唐太宗给吐蕃和亲使者禄东赞出谜题,在百名“公主里”把真正的公主选出来,禄东赞知道只有真正的公主头上的鲜花是真的,就放出蜜蜂,蜜蜂落到了谁的头上谁就是真正的公主。(选中公主传说的版本有很多)。

       歌词:文成公主  国色天香 自愿和亲 天地敬仰

      太宗许嫁。
      唐太宗:此一去 难还乡 你把这日月宝镜贴身藏 想家时候 看一眼 莫忘了。



      公主起行大唐国宝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金像随公主同行。
      去远方,离故乡,拜别大明宫,拜别长安城。

       灯光和舞美效果给人以幻觉中的真实空间。呈现出流光溢彩的艺术效果。
      第二幕,天地梵音。
      文成公主离开长安,前往拉萨。漫漫长路,思想之情乍起,公主依然摔碎日月镜,斩断乡愁,前往吐蕃。
      西风古道 马背残阳

     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走不到的地方叫远方。
      漫漫长路,公主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但想起和亲重任,公主依然摔碎日月镜,斩断乡愁。





      第三幕:藏舞大美

      文成公主及送亲队伍,一路带着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金鞍玉缰、绫罗绸缎、书卷典籍等前往吐蕃。公主怀着美丽的遐想,与松赞干布在梦中相会。


       文成公主靠着石头睡着了,与松赞干布相会梦中。




      第四幕:高原之神
      为迎娶远道而来的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带领吐蕃百姓修建布达拉宫。百姓们用欢快的“谐钦”舞蹈,歌颂松赞干布的丰功伟绩;用盛大的“打阿嘎”,为他迎娶大唐公主表达祝福。







      文成公主在途中遭遇暴风雪。








      第五幕:藏汉和美
      历时三年,历经千辛万苦,文成公主到达拉萨,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完婚,历史从这里翻开了新的一页。








      大型史诗剧《文成公主》此刻已经接近尾声,主角全部出场,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均是两个演员扮演。


      演出结束,和文成公主扮演者,女一号合影一张。

      在演出结束后拍的拉萨市区夜景。

      在回酒店的途中路过拉萨市区一座新建成的大桥,很是漂亮。桥的两边是酒吧和烧烤店。


      站在桥上拍摄的布达拉宫夜景。



      当然再一次路过布达拉宫广场还是要进去看看的,此时布达拉宫广场已经开始清场,和执勤人员沟通后放我们进去,但时间不能太长。

      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


[ 本帖最后由 高小虎99 于 2016-1-12 20:42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1-12 20:43    IP属地:未知

点击看的人不少,可是回复的人很少。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1-13 14:29    IP属地:未知

D9拉萨市内游览布达拉宫。
      今天是2015年10月8日。天气晴朗,温度适宜。上午自由活动,中午一点钟集合,到布宫入口处。

      有很多准新郎准新娘在这里拍摄婚纱照,在这里拍婚纱照是不是会天长地久,后面就是藏王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爱情的见证。      

      布达拉宫可以说是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的象征,是整个拉萨市区的最高点,她不仅是藏民们朝圣的圣地,也是我们这些旅行者心中的圣地,每一个到西藏旅行的人必去的一个宫殿。布宫最早建于吐蕃松赞干布时期,王朝的更迭布达拉宫也遭到了雷击和战火的破坏,直到五世***喇嘛重新在拉萨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甘丹破章政教,重建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才有重新屹立于红山之巅。后经几度损毁几番修复,到清代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布宫内至今还留存着一对五世***喇嘛的手掌印,当时***喇嘛年事已高,把政事都交给摄政王打理,可是摄政王的声望不足以服众。为了加强声望,五世***喇嘛印下手印在布宫门前,表示所有僧俗官员见手印如见***喇嘛。
      布宫内有三尊塑像,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金刚手菩萨。观音菩萨置于中心,寓意“慈悲”,左侧文殊菩萨寓意“智慧”,右侧愤怒相的金刚手菩萨寓意“毅力”。做人以慈悲为本,辅以智慧和毅力,方能成就。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布达拉宫里面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体现藏族历史文化艺术的东西,其中给人最直观地震撼是里面的金器,可以说是一座文化和财富的宝库。布宫依山而建,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主楼13层,高115.7米。一般我们游览布达拉宫都是从正门进入,过安检走半小时到售票处,首先进入的是白宫,然后拾级而上。参观完白宫到达山顶就是著名的红宫参观完红宫基本上算是参观完了布达拉宫,整个游览过程耗时2-3个小时。
      中午一点十分进入布达拉宫。此时小强子的布宫预约票“丢失”。天空湛蓝湛蓝的。
       虔诚的朝拜
      宫宇叠砌,迂回曲折,同山体有机地融合。山道是花岗岩铺设的“Z”字型阶梯。

      拾级而上。



     看看小强子的表情就知道此时出现了高反。
      这个在过去是拴马用的。石头中间穿孔,石头的一半嵌入墙体。
      
这是世界上最牛X的厕所。布达拉宫原有的旱厕,坑内落差10.45米,建于山岩处,坑底完全是岩石。

      “中国联通把广告都做到布达拉宫上了”(玩笑一句)。
      布达拉宫也是安放历代***喇嘛灵塔之地。从五世到十三世,除了被革除教职的六世外,其余八位都建造了奢华的灵塔。这些灵塔大小有别,但形式相同,均由塔顶、塔瓶和塔座组成。塔顶一般十三阶,顶端镶以日月和火焰轮。塔瓶存放遗体,分成内外两间。外间设佛龛,供千手千眼观音像,内间一床一桌,床上安放***尸棺,书桌上放置***生前用过的一套法器和文房用品。所有灵塔都以金皮包裹、宝玉镶嵌,显得金碧辉煌。其中五世***的灵塔高达 14.85米,当时为建造它,共花费白银104万两,并用去了11万两黄金和15000多颗珍珠玛瑙、宝石等。十三世***的灵塔也高达14米,用去了1.9万两黄金。还有五世达喇的灵塔里有一颗大象脑里生成的比大指拇还大的珍珠。五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是西藏历史上一位功勋卓著、业绩辉煌的人物。五世***喇嘛时期,是公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发展繁荣时期。公元1652年,他赴京觐见顺治皇帝,被册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旦***喇嘛"之称号,并赐满汉蒙藏四体合壁的金册和金印,***喇嘛这一活佛转世系统的地位,从此因受到清朝中央正式册封和大力扶持而得以确立和隆升。他还是才华横溢、著述颇丰的学者,佛学精深、备受推崇的大德。五世***喇嘛晚年专心著作。1682年圆寂。了解这些历史,奉之以最高的灵塔、最大的殿堂,就不难理解了。
      布达拉宫外墙顶部大多用柽柳树枝叠砌成墙,藏语叫做白玛草墙。柽柳又叫红柳,藏区俗称观音柳,老枝呈红色。其砌筑方法是先将柽柳枝条去皮晒干,然后用湿牛皮绳捆绑成手臂粗细的小束,上下用木钉固定,再砌置于女儿墙外侧,最后将其刷赤紫色。这种墙体耐腐蚀,能吸附外敌的弓箭。至于为什么要构筑这种白玛草墙,目前的解释是它被视为权力、地位和等级的象征,也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布达拉宫地位显赫,所以宫内建筑绝大部分都有白玛草墙,甚至登山道路外侧的女儿墙也使用了白玛草。红宫东侧的的白玛草墙高达六米四,共四层,也就是说整个红宫上部都包裹在白玛草墙之内,白宫的白玛草墙也有4.5米高。


      在布达拉宫参观需要遵循所有藏传佛教的禁忌,例如不能戴帽,进入宫殿不能拍照,不能踩踏门槛等等。
     两个半小时的参观时间,四点半参观结束后从布达拉宫西门出来,经后山下山走到布达拉宫正门。“Z”字型下山路。



      进入布达拉宫参观导游小姐多次提到了文成公主,在藏人心中,文成公主就是绿度母菩萨的化身。直到现在,藏人世世代代把文成公主视为菩萨,把她供奉在寺院中,万民敬仰。史书记载的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是大唐王朝的特别恩典,显示了中原文明威服四夷的风范。历史真的是这样吗?文成公主入藏40年,守寡31年,只有9年的婚姻,无子无宠,过得真的幸福吗?真的是哪个高高在上、雍容高贵、深受吐蕃人敬重的国母吗?
      松赞干布为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耗费巨资修建大昭寺,将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供奉其中;来自大唐的文成公主虽然带着佛家至宝,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松赞干布却只为她修了一座规模远逊的小昭寺来安置,二人地位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后来金城公主入藏为吐蕃国主正妻,才将两座佛像互换,一直持续至今。

      布达拉宫的花花草草。蔷薇、月季



      布达拉宫的小猫小狗都很悠闲的晒着太阳。



      面孔。

      晚上吃一顿北京火锅,在拉萨的北京火锅也有了藏族的味道。先看看火锅和内地的铜锅就不一样,外饰有精美图案。



[ 本帖最后由 高小虎99 于 2016-2-23 19:35 编辑 ]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1-13 15:04    IP属地:未知

D10拉萨市——林芝。全程402公里,走林拉高速,G318。
      上午九点四十分启程,离开拉萨,今天进入号称西藏江南的林芝地区。望着窗外的拉萨市,雄伟、壮观、神秘的布达拉宫再一次的出现在我的眼前。
      再见……渴望已久的布达拉宫
      再见……向往已久的拉萨
      出了拉萨市上林拉高速,崭新的路面,运气不错,这条路是上个月刚建成通车,但走一段后就又拐到318国道。318国道起点为上海,终点为西藏友谊桥,从海平面的长江口到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全长5476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国道。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一条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观长廊,自然景观类型齐全多样,异彩纷呈世所罕见。318国道几乎就是沿着*****前行的。这样一条大道,路虽人为,景乃天造,但最具吸引力的还是318国道上的川藏公路,拉萨到成都,全长2142公里。
       这世上值得我们不畏艰辛去面对的路真心不多,走上了这条名叫318国道的路,沿途你会遇见无数在这路上匆匆的身影,有徒步的朝圣者,骑单车进藏的真汉子(还有女汉子),各种机动车驾驶人,这条路虽然很长,但是却阻挡不了人们执着前进的脚步。
      川藏公路穿越整个横断山脉的14座大山。

      拍照最煞风景的是电线杆子,没办法。

      一路基本上都是在山上盘旋,一会上坡一会下坡。
   走到这个时候根据地面植被基本上就能看出来海拔的大概高度了。高山草甸。
         米拉山是川藏线上最高的山。海拔5013米。亦称"甲格江宗",意为"*****山"。这里是拉萨与林芝地区的分界山口。

      在蓝天白云下,这座牦牛的雕像是那样显眼,它是米拉山唯一的*****米拉山上,寒气逼人。
     山路就是这样看着对面山上是另一条路,实则我们一会就会绕过去。

      山上巧遇岩羊。
       翻过米拉山,我们沿尼洋河顺流而下,这一段路况很好。
      个别地方断壁陡崖,路转天回。


      正直中午路过错高村,公路两边都是饭馆,随便进了一家,店家推荐的一道菜:炒藏香猪肉。以前听说过藏香猪,也一直没在意,这次一定得尝尝。味道确实不错,就是有点贵,160刀。
      
自从品尝了藏香猪肉以后就开始关注藏香猪,走到哪看见藏香猪就拍张照片,藏香猪随处可见,满大街的跑。原来藏香猪是唯一的放牧型猪种,以野草野菜为食。每只猪耳朵上都会有记号,谁家养的一清二楚。包括成群的牛、羊、马等都是有记号的。
      路霸,对车辆的喇叭声置之不理。


      尼洋河,全长30***公里,发源于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梁拉,在林芝县的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在雅鲁藏布江众支流中排行第四,但水量丰足,仅次于*****。尼洋河是西藏自治区工布地区的"母亲河",又称"娘曲",藏语意为"神女的眼泪"。
     尼洋河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河水清澈,飞溅的浪花都是洁白的。

      尼洋河沿河两岸植被茂盛,风光旖旎,景色秀丽。
      路旁密林遍野,景色迷人,让人感觉心情特别舒畅。


      太昭古城位于318国道旁。从唐朝和吐蕃联姻开始,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就日益密切,军旅客商往来不绝。元朝时,太昭始建驿站,到了清朝末年政府在此设立了太昭宗(即太昭县),当时人口众多,市镇繁华,店铺林立,有著名的小八角街和四个香火鼎盛的庙宇,自古进藏有四条路--青藏西道、青藏中道、青藏东道、川藏驿道,除青藏西道以外的三条路都要经过太昭,是清末西藏经济、文化、交通的重镇。
      未入太昭城, “太昭古城”的牌坊先入视野。


      吊桥。

     吊桥上面拍摄的尼洋河。吊桥上游。
      吊桥下游。
         中流砥柱。位于尼洋河中游,山高沟深,河流湍急,江中一巨石立于江中,背靠神佛山,相传这块巨石是工布地区的守护神———工尊德姆修炼时的座椅。公路在山崖边,所以此处禁止停车,河中的大石头也被彩钢板挡住看不到。剽窃驴友的两张照片。


      已经离林芝八一镇不远了。此处藏民的房子非常漂亮。



      尼洋河边居住的藏民。此处可以说是风水宝地,后有靠山,前有流水。


      公路两边的格桑花。



      下午5:20到达林芝八一镇,找酒店住宿。
      林芝行署所在地八一镇是林芝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八一镇海拔2900米,距雅鲁藏布与尼洋河交汇处30余公里,距拉萨市400多公里。 1951年**********开始在此建设,故得名“八一镇”。现有人口3.5万。街道干净整洁。


[ 本帖最后由 高小虎99 于 2016-1-13 15:49 编辑 ]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1-13 17:36    IP属地:未知

D11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今天游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有“西藏冰山之父”之称的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早上起床以后特意看了一下天空,多云。

      昨天晚上林芝下雪了,山顶上面还有积雪。酒店五楼拍摄。

      上午九点半出发,由于修路改道,问了当地人指的路也不正确,绕了两个小时遇到一沈阳自驾驴友,他有同行的已经快到南迦巴瓦峰了,让我们返回八一镇沿省道306走。刚一出八一镇又遇前方发生交通事故堵车,所幸时间不长。
      今天阴云密布,一上午的绕路、堵车,出行十天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旅行是一种姿态、一种生活方式,自驾旅行是一段“*****,其真正的魅力也正在于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永远不知道前面会发生什么。
      不旅行的借口可以找一百个,但是旅行的借口只有一个:走!有些事,*****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趁现在,条件都具备。

    公路全部在树荫下。
     被来往的车辆修成了树洞。
      此段路的小心谨慎慢行。路霸,比公路的减速带管用,当地人号称:“牲畜交警”,可是没有骂交警同志意思。

      又遇白头牛。
          丹娘佛掌沙丘

      丹娘佛掌沙丘位于丹娘乡雅鲁藏布江北岸,因沙丘的形状与江面中的倒影,像一合掌祈祷的佛掌而得名。沙丘处于强风口地段,秋末至春末期间劲风的作用下,将河床上因枯水期裸露的河沙,经年复一年吹送搬运并堆积,便形成了这一奇特的地貌景观。

      十一点五十分进入大峡谷入口。
      一点三十五分到达游客接待处。
           门票包括汽车票,船票,自助餐费,450元,感觉有点贵。
          车停稳后一下车,小狗和藏香猪就跑过来了,跟游人要吃的。到了午饭时间小猪也是饿了。

          我们的午饭:青稞饼卷松茸、藏香猪肉丝、土豆丝。十块。
           在大巴车上拍摄。
          随处可见的经幡

      世界古桑王已有1600多年的树龄,径围13米,树心充实,树叶茂盛。此桑树为雄株,年年开花,但无果实。当地人称“布欧色薪”意为雄桑树,将其视为吉祥物。

     情比石坚。一块巨大的岩石一分为二,夹缝中生长出一株桃树,甚为奇特的景观在当地流传着一段桃树王之女与部落男子的感人爱情故事。春风化雨时节,巨大的岩石里桃花随风飘摆,向人们展示爱情神奇的力量。



      南迦巴瓦峰被当地藏民视为神山,是林芝地区最高的山,为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
      南迦巴瓦峰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木卓巴尔山",9座山峰连成一个女神仰卧的形状,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
      这是我拍的南迦巴瓦峰算是最清晰的照片了。隐隐约约能从云雾中看见山峰的形状。

          南迦巴瓦峰的真容是这样的。像仰卧的女神。

      南迦巴瓦峰在阳光下,呈现出“两头红”的早霞晚霞奇观,为“最艳”的山峰。能看到这美景的时候估计所有人会目瞪口呆,泪流满面。
          美的让人窒息,美的让人疯狂。
   有发烧的影友彻夜等候,只为拍摄到云雾散尽后升起的那轮绝色的雪山明月。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不是广角镜头,两张拼在一起。雅鲁藏布江在这里180°拐弯像东奔流。
       一条激流从高山崖壁间一路而下奔腾汇入雅鲁藏布江。

       和雅鲁藏布江汇合处。
          格嘎大桥——天堑变通途

  直白大桥——天堑变通途

        南迦巴瓦雪山脚下童话般美丽的藏族村庄——直白村

          直白村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孩。
         这小藏香猪身上有野猪的影子。看来小猪的母亲也是有一段奋不顾身的爱情故事。
          天阴的厉害,有专业的影友在这里住一个星期也没能看到“羞女”露出真面目。我们代着遗憾坐车返回,景区大巴车送我们到游船码头,坐游船游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游船其实也就是快艇。
       小强子一上船首先一件救生衣穿上,警惕性非常高。



      此处河面较宽,水流比较缓慢,适合游船游览。再往下游就是湍急的河流。
        码头对面的沙滩,一会游船靠过去,我们可以下船到上面玩。

   游船靠岸的方式也是很特别的,直接把船加大马力开到岸边的石头浅滩上面。
         打水漂。小时候在水塘边经常玩。


      此处也是远距离拍摄纳迦巴瓦峰的最佳位置,但云雾缭绕。
        在沙滩上拍拍照。据说在6、7、8月份雨季时候沙滩全被河水淹没。




          照片的背景是雪山,雪山的后面就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墨脱县。通车仪式在2013年10月31日举行。十大徒步路线排名第一的就是墨脱,“墨脱——走进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城”,现在应该叫“走进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

         一个没注意照相机也受伤了。

           五点半上岸,在景区餐厅吃了一顿自助餐,没有一点热度的菜和米饭。我们的美女到现在才说今天中午的青稞卷饼她没吃。想想都觉得饿坏了。六点钟出发,今天返回林芝八一镇住宿。
[ 本帖最后由 高小虎99 于 2016-1-13 19:04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iPhone版 发表于 2016-01-14 16:55    IP属地:未知

这几天有事情忙,下周一再开始继续。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