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爱卡自助游 >  寻找心中的香巴拉,福州-山南-尼泊尔-川藏中线,我的四度自驾西藏

发表于 2013-10-28 00:27    IP属地:未知

  第六天
  夜宿盐井纳西村,一夜雨无声,清晨,我如微风掠过,爱无痕。
  这是我第二次走滇藏,景依旧。
  借诗一句表心情:
  东道诸侯皆故人,留连总是多情处。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8 01:28    IP属地:未知

古韵滇藏,千年古盐井
  
  在214国道,车离开飞来寺之后的120公里,盐井村属芒康县,是“茶马古道”进入西藏的第一站,神秘的古村落紧依海拔3000米左右的澜沧江,两侧都是4000多米的高山。很多朋友只是远观盐井村,很少进入江对岸的村落中,2011年我初次来的时候,也是匆匆而过,这次,我走进了它。




  

  这里,保存着世界上最原始的手工晒盐方式,江两岸的卤水(晒盐的原料)丰富,呈自然泉涌状而出。人们在个泉眼处垒石固水,形成一处盐井,然后背取卤水至江边低平处,同样地围成田,让日光蒸晒,水尽后便是粗盐,再将粗盐背回各自家中平坦的屋顶进一步晾晒打理,就可等盐商收购了。江东的上盐井出产白盐,江西的加达、曲孜卡出产红盐,唐朝以来1300多年,这里一直保持着这种原始产盐方式。





  要从世界盐业史上查找,也没有盐井式的晒盐方式,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走进盐井。看到历经风雨代代人使用过的晒盐场、盐池,以及那些钟乳石般的盐结晶。用于构建晒盐场的木头,经盐水的浸泡,竟然象橡皮一样软绵绵的,却又不失它的强度。



  图中青山下的村落,竟然有着江南的小调调,花果屋前、古树夹道,留给我极好的印象,村民的淳朴自是不说,在澜沧江怒嚎的水声中,得一丝悠远闲暇,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意外。


下图为农家自己生产包装的白盐、红盐,一包30元

   下图是在村口的村碑上发现的一件趣事,无主的盐两包,游客若想要,请自取,而后随意留下买盐钱。
淳朴二字,这样的解释应该足够了。


明日,我们征战318...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9 00:28    IP属地:未知

第七天:今非昔,318川藏线




214离开古盐井,由滇藏线经芒康,就转入G318国道,这条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景色依旧,路况却已是今非昔比,除去通麦的小段塌方,全线几乎全部修缮完毕,想起2010年我初次历经318,感叹物是人非。
以下四图,是20109月,所拍的觉巴山、72拐路况。







   
以下图为106日,在时隔3年之后的318,著名的72拐已经是水泥路面,不再尘满面,不再泥满地,路上也不见了曾经活跃在318线上的修道工人,奇怪的是,这次西行,至今还没遇见路上朝拜的朝圣者。


7
日夜宿左贡,出来之后的路上停车拍照,还是有村中小孩来讨要东西,但没有发现强行拦路的现象,所以,该路段只要停车拍照的地点不要靠近村落,应该不会有太多的骚扰。









   在
2010年走完西藏第一行之后,我曾经这样体会318线上的三种最值得敬佩的人:

一种是318川藏线上的修路工人,当年这条线路年年塌方、泥石流,所以修路成为常态,很多路段都部署着挖掘机,即使是通车状态,也不撤走,随时修路。这些工人都是藏民,他们也常年值守在318,简易的宫棚、恶劣的环境、不高的收入。。。
一种是318线上的大车司机, 不仅仅是做为辛勤男人的代名词,而是他们在路上的素养,只要前方路面允许,不需要后车催促,他们会自动靠边减速让泥超车,行走在318上的骑行、自驾者,如果需要任何帮助,最热情的就是他们。
还有一种人,他们是真正的行者,他们用身体丈量土地,向心中的圣城三步一叩地朝圣。让我用2010年的相片一起回忆这些已经逐渐消失的身影。。。。









行程第七天:从盐井
左贡,明天计划抵达然乌,深秋的东方高原阿尔卑斯。。。。。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9 00:56    IP属地:未知


第八天:然乌,最是橙黄橘绿时

  选择好的伙伴,决定旅程的成功
  选择好的季节,决定旅程的精彩

此次,我选择在10月出发,因为西藏的秋色是所有平原无法比拟的,雪山、碧水、蓝天、黄叶,能把这些要素浑然天成的,唯有西藏。

然乌,我已经是第四次踏足,时不同,人不同,故我依然期待。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从国道深入中然乌、下然乌,沿湖直抵山路尽头的阿日村,红叶飘落在雪上,油菜花可以与秋叶同时绽放,这才是最静的然乌,静的让你无法呼吸,。

在这里,我可以闭上眼,不去理会秋色的绚烂,只倾听落叶的轻声;
在这里,我可以极目环顾,原来!那些深红浅黄一样可以吸入肺腑。





  人间仙境的阿日村,藏民已经开始在自家经营藏家乐了,在村子的小路上,些许会遇到腼腆地问你要不要买虫草的藏民,只是,目前依旧民风古朴,去藏民家喝茶,依旧是热情,依旧可以不要钱,路边的小孩依旧冲你羞涩地笑,如果你要拍照,他们绝对地配合。至于是否要回馈他们一些礼物,目前看来,他们也不是很在意。

很多去过然乌的朋友,仅仅是路过,并不知道这样一个桃源,我们在村子里的4小时,也没遇到其他游客;静,才是最稀缺的资源。可是,这样的“静资源”是否真的有必要开发?
我默默希望,下次再来的时候,他们依旧,如同他们的热情、他们的笑脸。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
风景
;下一站的路总是要启程,临别然乌,我提议我的小伙伴们,放下手中的相机、手机,在草地上静静地喝一口茶,然后,平静地离开。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再见然乌,记得然乌!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9 01:53    IP属地:未知

  第九天:只有徒步,才是墨脱


阅过许多关于墨脱的文字,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处于海拔1200米的神秘雅鲁江流域、毗邻印度、古老的门巴族。。。。。。,这些,一直将我心中墨脱的印象与《藏地密码》中的香巴拉联系起来,正如《藏地密码》中的描绘,深藏于高崖之下、有河流暗河、徒步进入有各种的危险、还有世代守护着入口的门巴后裔。。。。。。
清晨7点,离开波密,从318国道左拐进入扎木镇,过了桥,就是扎木---墨脱的扎墨公路起点,三次自驾西藏,几乎把常规线路都走遍了,而墨脱是我此行中第一个未知的领域,心中期待着一次高潮的来临。
从海拔3500米的波密,沿140公里的公路直降至海拔1200米的墨脱,是怎样的体验呢?墨脱真的有传说中的血池吗?随着我的车轮,一起走进墨脱。
刚拐入扎墨公路,正前方的雪山让我愣住,这是南迦巴瓦吗?是的!



近在咫尺的冰川,还有那座远古的寺庙。

已经通车的隧道,就是这条隧道,使得翻越嘎隆雪山成为历史。隧道没灯,前车过后的灰尘1-2小时都散不去,如同暗狱,但开车慢点通过不难。

沿路的广告牌,墨脱,人生制高点的意义,我还是没能体会。


前半段的路况非常好,雪山随车而动,风景确实惊艳。



后半段就常遇一些修路、塌方、水毁路段,越野车通过也不难。




通往墨脱的公路,交错着许多雅鲁江的支流,便桥很多,也有象这样的大桥。


后半段,沿着雅鲁藏布的悬崖而行,晴天尤可,如遇雨、雾天气,确实险峻。



6小时之后,到达墨脱,县城景象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没有想象中的神秘小村,没有想象中远古基因的门巴族人,县城唯一的寺庙仁钦崩寺,需要徒步4小时。绕县城一圈,全是现代平房,不新不旧,所有商业业态,这里一应俱全。



登上由福建漳州援建的莲花阁,新建的莲花阁中新建的博物馆,略显粗糙。



  墨脱的油价,进藏之后,大部分加油站必须要登记行驶证、驾驶证才可以加油


  这里是位于墨脱县8公里的德兴村,经过我们漳州援建之后的新型门巴族村庄。


  在《藏地密码》中,门巴族是护卫香巴拉神庙入口的军队后裔,墨脱,这个由八座山峰围合而成的莲花宝地,也许真的是传说中香巴拉的入口?
  正宗的墨脱石锅鸡还是在墨脱吃,意犹未尽,我买了个石锅回家



  从墨脱出来,一大货翻车,巧遇福州在墨脱承包修路的老乡,福州话一说,无比亲切



  墨脱的植被,实在精彩,我可以在路边捡到一株珍贵的石斛,估计是从树上掉下来的,争取回家把它养活
行文至此,也许你想问我,墨脱之行,那你想表达什么呢?
是的,开车到墨脱的路,比起我走过的丙察察、风雪中的317,已经不算艰难,大部分想去的人都可以开车进去。墨脱县城也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景点,传说中的神秘,也许是我尚未发现。
   困惑,思考之后,我想,真正的墨脱,或者说墨脱精神,是属于徒步行走的那些人,查阅那四条徒步进墨脱的线路,蚂蝗沟、遭遇雪崩、塌方落石、冻死人的垭口。。。。。,确实依旧是艰难、危险。
   正如安妮宝贝在她的《莲花》中所说的,只有他们,才有资格说:徒步墨脱,真正的意义是:在路上!

编后:8号当晚夜宿墨脱县城,宾馆条件很好,既然所寻未得,经队友商议,明天将驱车前往背崩,墨脱之行总算有了一些故事。下回分享。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9 23:17    IP属地:未知

  第十天:超越墨脱的背崩乡


既然,墨脱是徒步者的追求,对于不甘平庸的我,思考着如何从深度上去超越墨脱,当翻阅徒步线路时,背崩乡跳入我的眼中,从米林-派乡-汗密-背崩是徒步的一条老线路,背崩也是最靠近中印西南实控线(非法麦克马洪线)的乡村,是我国边防前沿重地之一,扎墨公路到达墨脱之后,延伸到背崩而成为终点。
无疑,这是很有意义的自驾端点!
为了感受雅鲁藏布的晨雾,7点的墨脱尚未启明,我们出发,寻着雅江的江水轰鸣冲进浓雾中,墨脱到背崩28公里全部是土路,并正在修建,能见度为5米,右侧车轮距离悬崖布足30CM
,速度一度降到10公里/小时。

  





  背崩乡口竟然有一个铁门,并且有开关门的时间限制,这是我第一次遇到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个乡村已经是终点,所以设个村门才有可能。乡里有一些简易的小卖部、旅社,是为徒步而来的驴友准备的,公路的尽头是两处边防兵驻点,再往下,就是横跨雅鲁藏布的解放大桥,桥只能人行,公路结束。






  解放大桥,过桥往右是军事管制区,往左通派乡,在背崩乡分布着许多兵站,有全国最小的汗密兵站,、背崩乡解放大桥边检站、有墨脱县控制的最南端村庄西让村,过了大桥就是更巴拉*****(中印实控线分界点),这里宁静但又渗透着边境肃穆、紧张的氛围。







解放大桥,禁止拍摄,我在征得卫兵同意之后,拍了两张,一张是桥面,一张是雅鲁藏布的河水交汇。
背崩,值得一去体验的边锤小村。墨脱到背崩28公里,体验最惊险的悬崖山路,体验戊边官兵的生活,体验徒步之旅的穿林跋涉。
背崩之行,也使得我的墨脱之行,得以圆满。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0 00:51    IP属地:未知

  第十一天:际会南迦巴瓦

  西藏山峰的神秘,除了虔诚的人们赋予它神格之外,更因为它们每座山峰不低于7000米,终年云雾护绕,一年难得几见。
  南迦巴瓦,这座刺向苍穹的战矛,这座守护雅鲁藏布的神,我三次瞻仰而不得。今天,它对我如故,我对它如初见。它在我面前,我毫不掩饰我狂跳的心率。



  我围绕着南迦巴瓦,久久不舍,行近鲁郎,车窗外秋色连天,映衬着雄健的雪峰。
  这一刻,我在路上,我心在路上。






  一天之中,看过南迦巴瓦的雄伟,看过秋叶随风缤纷。高原的夜来的晚,但终是要来。车子在夜色里稳稳地滑行,窗外,所有的色彩隐去,一弯新月,天如水。
  我开启车内柔缓的音乐,这时候的西藏不再厚重,不再狂野。它属于我心。这时候,心很柔软,是阅尽繁华之后,无所求。

  我是幸运的,幸福的。此行尚在开始,就给了我这么多常人无法企及的惊喜。厚重的让我有点惶恐。此时,白天的精彩谢幕,在心中更思恋家人。我相信,此行此遇,让团队中所有人更懂得了感恩与珍惜。
  一路行走一路修行,这就是我要追求的,也许这正是所谓的西藏情结。

  经G318,我们过林芝到达山南,入住郎县。伴着林芝醉人秋色,一夜好梦。
  今晨从郎县出来,路遇藏民乔迁,热情邀请我们做客,太幸福了!




  我们把随车带的打印机为他们拍照打印,主人为我们献上哈达,纯净的天堂美景,纯朴的牧区风情。



  西行,给了我们太多好运,就在今晨,我接到一个好消息,同行的林姐原定到拉萨就要提前回去,现在单位可以给延假,她可以和我们继续前行了。我说什么好呢?感谢你们!!!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0 01:19    IP属地:未知

第十二天:拉姆拉措,问前世来生

很多人的旅行只在于收集旅行路程,然后,给自己贴上“我已去过”的胜利的标签。
旅行最重要的,是这个地点跟你生命中冥冥注定的关联。很多人来了,但如果这地方没有和内心深处产生大的连结,或者让自己的生命因此而有所发展,那么就象买了一件奢侈品炫耀一下没有太大的区别。

拜揭拉姆拉措的意义,不是因为它壮美或它的名气,是它在藏传佛教徒的心中却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拉姆拉错作为藏传佛教中的魂湖,每一世达赖喇嘛都要到曲科杰寺和神湖拉姆拉错去朝拜,而当达赖喇嘛去世后,僧人也会到拉姆拉错观湖以确定达赖喇嘛转世的方位和情况,这是确认转世灵童的重要依据。

虔诚的人们,因此引申说:朝拜此湖的有缘之人还可以从湖水幻示的影像中看出神喻的前世和来生。


从林芝S306省道进入山南地区加查县,去往的车程拉姆拉措就不远,难的是,朝觐她的难度在于我下车之后,车在海拔5180米的停车场停下,温度已是零度,这里不需要门票,一条天梯一样的石级通向山顶,我知道,在山的背面一定是拉姆拉措的存在。


5180米停车场开始起步,只是到达海拔5350米的山口,这段梯路我走了1小时,可以说这是我这次*****之旅最困难的一段路,近乎垂直的上山路、如此高的海拔,坐在台阶上,我象鱼一样大口张着嘴喘气,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窒息感,从来没有过的心脏的飞速泵动,休息几分钟,往上爬两步,再休息几分钟,心狂跳着,有一刻感觉心脏要从嘴里吐出来了,几近崩溃的边缘,爬上了山顶。






四周已是积雪皑皑,40分钟后,爬到了三分之二,回望来时的路,一时无语凝噎。人的一生匆匆走过,曾几何时我象这样回望自己。





到了
*****,眼见三五个人,却没有人声鼎沸,所有的人都静静地望着远处那汪水塘,真的!她并不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我望着远处的神湖,身体不再有任何的不适,刚刚还狂跳的心率瞬间平静,耳边只有风吹动经幡发出的猎猎声。


山顶上没有一处平地,所有的地面都被经幡覆盖,我先在炉前煨桑,然后找到一块稍微平整的地方坐下,引领我的意念静静感受这周遭的一切。




渐渐的,一切声响离去,内观心,心空明,直至空无所空,只有在这神奇的地方,我似乎达到了。

当起身下山时,我并没有看到自己的前世、来生,那一刻,我所能愚悟的是:前世已往,来生未明,当下既是。


拉姆拉措,短短的30分钟,所给我的,也许远不止这些,我可能会在不断的反刍中继续我的人生路。


离开拉姆拉措已是夜幕,驱车两小时到达加查县城住下,次日,我们计划经曲松、桑日、泽当、雍不拉康,住海拔4600的折古镇。深入西藏的山南地区,藏传佛文化的发源地。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0 01:44    IP属地:未知

旅行,80%的风景在路上;自驾,处处有惊喜。这就是行者的快乐!
去哲古的路上,终于被我觅到这个传说中的地方,我疯掉!!!要多好有多好,要多少有多少。







  这时候真想有辆大卡车啊!但是本着环保出行的理念,我只带了最最难舍的几块。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1 02:25    IP属地:未知

第十三天:与狼獒共眠的哲古之夜


昨天离开拉姆拉措已是日暮,宿加查,今天所经历的行程丰满跌宕,以至于我自愧无如椽大笔,一直思考怎样描述而无从下笔。


离开加查,第一站是昌珠寺再到雍布拉康,这是山南线众所周知的,雍布拉康则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也是西藏最早的建筑之一,而且还是难得一见的碉楼式建筑。斑斑驳驳的石级、厚墙,积淀着山南这片古老的文化。


本文的重点不在这两处景点,因为这些大家都可以在网上查的详细。





做为西藏的粮仓,山南地区确实土地广袤,物产丰盛





  我买了一条经幡,挂在山顶,让它带着我的祝福随风飞舞,咏诵吉祥


    昌珠寺的藏香厂,拍到几张制作藏香的相片,虽然使用了现代的挤出机械,但工艺还是很传统,挤出出之后很多香断了,需要人工去挑拣,然后阴干






  离开雍布拉康,已是下午6点,到达哲古镇的路程应该是2小时,原定赶往哲古湖看日落的计划就改为在哲古镇住一晚,明天看日出。


就是在哲古的这一晚,令我终生难忘,也令这次行程有了风云跌宕的记忆



为什么要去哲古镇?其实原因没那么复杂,身随心动而已,再加之央视《边疆行》节目里有一期就是专门拍哲古镇,而又闻说哲古草原是纯种藏獒著名出产地,在全世界都在热炒藏獒的今天,一条纯种的藏獒已是凤毛麟角,稀世罕物,我们又怎能不大胆地去期望,在碧波荡漾的哲古湖畔,在那片旖旎起伏的牧场上,艳遇一头继承着远古血统的高贵藏獒呢?


仅仅是这样想而已,车轮随一念起而动。


镇子的规模不小,规划整齐,用石头砌成的藏式民居节次鳞比,墙头的彩色经幡迎风招展,比起林芝那些铁皮屋顶的援建房,这些民居要显得精致有韵味很多,被绿松石般颜色的哲古措环绕的一座石头城,在这个偏僻的地方,没有荒凉,而是感觉异常纯净美丽


以前常年围绕着哲古湖放牧的牧人家,许多都在镇上定居,有着自己的漂亮新房,但在草原深处,他们也拥有自己的放牧点,以及传统的牦牛毛帐篷,那是他们放牧时节的家,虽然他们的手已经触摸到了手机电脑,但他们的灵魂依然还留在那片40000亩的哲古草原上



   哲古镇,不曾想此地仅有一藏家旅舍,就是简陋的藏民家,无卫生间、无热水,洗脸用有限的开水捂湿毛巾搽搽,至于刷牙、洗脚全免,头尾相接而睡。




  


哲古镇上,藏狗成群,在街上随处流浪,但绝不伤人。这些藏狗中也有相貌奇特的藏狮子,这种藏狗有长而浓密的双层毛发,往往像狮子狗的毛一样呈细微的卷曲,尤其嘴巴附近看起来就像长了浓密的胡须一样,然而它并不属于獒类。
哲古镇上的这些流浪藏狗中,有些也有着藏獒的血统。在曾经掀起全国藏獒热潮的杨志军的《藏獒》一书中,曾经将藏獒描写为不与普通领地狗交配的骄傲物种,然而在自然的法则下,马和驴的结合都能诞生出骡子,藏獒也决非真的如人中龙凤般骄傲得不可一世。虽然艺术化的描写,让藏獒的形象更神秘而高贵,但真实的现实则更能说明为何一头纯种的藏獒如此难得。


传闻,古堆乡是西藏出产藏獒最多的地方.




这座高原古镇的夜静的恐怖,外面漆黑一片,野狗乱吠,间或夹杂几声狼的哀嚎。
我睡不着,冒着被野狗咬的危险,一个人在屋外夜观天象,高原星空确实美丽,我却看不出所以然,一个人摸着黑,扛着脚架从镇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身边不经意地闯出一阁黑影,也不知道是野狗还是家养的獒,从稍远一些山廓中,传出狼的哀嚎,引得全镇的野狗、獒犬激烈地狂吠。我越走越怕,回来的时候已经是连跑带喘。所幸拍得几张哲古星夜,也聊慰冒此惊险。


半夜醒来,头开始痛,在海拔4650米、空气稀薄的简易藏屋中睡上一觉,看来不是那么美好。直到第二天我一直在车上昏睡,以至大家放弃了从浪卡子横穿羊湖的计划,走原路回拉萨。




  


也许文字不能尽力表达我在哲古暗夜中,与野狗、狼嚎共舞的拿1个多小时,但是,这段记忆,是我多次自驾西藏以来,最为刻骨的一夜。


谨以此文记之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