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3-10-31 02:25 IP属地:未知
第十三天:与狼獒共眠的哲古之夜
昨天离开拉姆拉措已是日暮,宿加查,今天所经历的行程丰满跌宕,以至于我自愧无如椽大笔,一直思考怎样描述而无从下笔。
离开加查,第一站是昌珠寺再到雍布拉康,这是山南线众所周知的,雍布拉康则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也是西藏最早的建筑之一,而且还是难得一见的碉楼式建筑。斑斑驳驳的石级、厚墙,积淀着山南这片古老的文化。
本文的重点不在这两处景点,因为这些大家都可以在网上查的详细。
做为西藏的粮仓,山南地区确实土地广袤,物产丰盛。
我买了一条经幡,挂在山顶,让它带着我的祝福随风飞舞,咏诵吉祥。
在昌珠寺的藏香厂,拍到几张制作藏香的相片,虽然使用了现代的挤出机械,但工艺还是很传统,挤出出之后很多香断了,需要人工去挑拣,然后阴干。
离开雍布拉康,已是下午6点,到达哲古镇的路程应该是2小时,原定赶往哲古湖看日落的计划就改为在哲古镇住一晚,明天看日出。
就是在哲古的这一晚,令我终生难忘,也令这次行程有了风云跌宕的记忆。
为什么要去哲古镇?其实原因没那么复杂,身随心动而已,再加之央视《边疆行》节目里有一期就是专门拍哲古镇,而又闻说哲古草原是纯种藏獒著名出产地,在全世界都在热炒藏獒的今天,一条纯种的藏獒已是凤毛麟角,稀世罕物,我们又怎能不大胆地去期望,在碧波荡漾的哲古湖畔,在那片旖旎起伏的牧场上,艳遇一头继承着远古血统的高贵藏獒呢?
仅仅是这样想而已,车轮随一念起而动。
镇子的规模不小,规划整齐,用石头砌成的藏式民居节次鳞比,墙头的彩色经幡迎风招展,比起林芝那些铁皮屋顶的援建房,这些民居要显得精致有韵味很多,被绿松石般颜色的哲古措环绕的一座石头城,在这个偏僻的地方,没有荒凉,而是感觉异常纯净美丽。
以前常年围绕着哲古湖放牧的牧人家,许多都在镇上定居,有着自己的漂亮新房,但在草原深处,他们也拥有自己的放牧点,以及传统的牦牛毛帐篷,那是他们放牧时节的家,虽然他们的手已经触摸到了手机电脑,但他们的灵魂依然还留在那片40000亩的哲古草原上。
哲古镇,不曾想此地仅有一藏家旅舍,就是简陋的藏民家,无卫生间、无热水,洗脸用有限的开水捂湿毛巾搽搽,至于刷牙、洗脚全免,头尾相接而睡。
哲古镇上,藏狗成群,在街上随处流浪,但绝不伤人。这些藏狗中也有相貌奇特的藏狮子,这种藏狗有长而浓密的双层毛发,往往像狮子狗的毛一样呈细微的卷曲,尤其嘴巴附近看起来就像长了浓密的胡须一样,然而它并不属于獒类。
哲古镇上的这些流浪藏狗中,有些也有着藏獒的血统。在曾经掀起全国藏獒热潮的杨志军的《藏獒》一书中,曾经将藏獒描写为不与普通领地狗交配的骄傲物种,然而在自然的法则下,马和驴的结合都能诞生出骡子,藏獒也决非真的如人中龙凤般骄傲得不可一世。虽然艺术化的描写,让藏獒的形象更神秘而高贵,但真实的现实则更能说明为何一头纯种的藏獒如此难得。
传闻,古堆乡是西藏出产藏獒最多的地方.
这座高原古镇的夜静的恐怖,外面漆黑一片,野狗乱吠,间或夹杂几声狼的哀嚎。
我睡不着,冒着被野狗咬的危险,一个人在屋外夜观天象,高原星空确实美丽,我却看不出所以然,一个人摸着黑,扛着脚架从镇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身边不经意地闯出一阁黑影,也不知道是野狗还是家养的獒,从稍远一些山廓中,传出狼的哀嚎,引得全镇的野狗、獒犬激烈地狂吠。我越走越怕,回来的时候已经是连跑带喘。所幸拍得几张哲古星夜,也聊慰冒此惊险。
半夜醒来,头开始痛,在海拔4650米、空气稀薄的简易藏屋中睡上一觉,看来不是那么美好。直到第二天我一直在车上昏睡,以至大家放弃了从浪卡子横穿羊湖的计划,走原路回拉萨。
也许文字不能尽力表达我在哲古暗夜中,与野狗、狼嚎共舞的拿1个多小时,但是,这段记忆,是我多次自驾西藏以来,最为刻骨的一夜。
谨以此文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