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3-08-23 17:13 IP属地:未知
据载;福溪原来称沱溪,据《福溪源流记》所述,“周、蒋、陈、何各姓贤祖列宗,分异邑郡县,于唐末宋初先后不一迁徙而来,其初地形凹凸高低不等,故名沱溪。后经祖先僻野开拓,扩展兴修建砌,物丰丁旺,安居乐业,更名为福溪。”
福溪村的地下河涌泉,常年泉水不断,这条具有灵性的清溪自北向南飘落山间,是全村人的命脉。唐朝李靖南征时,福溪是潇贺古道上的一处重要关口,五代时是楚与南汉的必争之地。据福溪村周氏族谱记载,“先祖周敦颐宦游路过此地时,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便留下一子在此安居。”村中建有周氏宗祠,又称“濂溪祠”。
从沱溪、灵溪到福溪,从北宋到明清,一条小溪经历了七个朝代的变迁,造就了一座恢宏的古瑶寨。因为生存条件优越,周、蒋、陈、何四姓人精诚团结,开拓田地,建村立寨,安居乐业,不断地进行着原始积累。村寨从宋朝就开始发展,至明朝时达到了顶峰。
以“三石街”为中心,临街再建造起了一座座大门楼,每一座大门楼后面,又是一条长长的青石板巷道。
福溪村总共有13 座古门楼,门楼面向福溪,建筑呈敞开式,立柱、抬梁、屋檐造型古色古香,每一座门楼都挂有进士、文魁、武官等功绩牌匾,门楼成为了光宗耀祖的地方。据统计,福溪村历史上出了五位进士和35位头上戴有官帽的人士,一块块官宦恩赐的牌匾仍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