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2-05-08 16:42 IP属地:未知
当今世界上唯一两种能够突破马赫数 2.5热障的量产飞机:Mig-25、SR-71(A12)
两者最大飞行速度相似,但是 Mig-25飞行速度超过马赫3时需要师级以上批准,加之众所周知的人为原因,所以较少见到相关报道。
更重要的是:SR-71只是一种侦察机,结构特点导致高速机动能力太差。
真正能够和 Mig-25形成竞争关系的只有夭折了的 XB-70“北欧女神”计划和相对应的后续发展计划。
谈及“热障”问题,
当初 F35B STOVL项目谈及航母甲板耐热结构问题的时候大米曾经提出用钛合金作耐热层,这个方法确用在了 A12项目上;
不过实践中苏联人采用的是钢制耐热结构,这就是 Mig-25为钢制机身(准确地说“镍基合金钢”)而非传统铝合金的原因。
即便现在的金属加工能力,钛合金的成本也是非常高昂的,根本不可能用来生产量产型飞机。
老米后来的 A12开发实践也证实了这个问题,除了造价奢侈之外,钛合金结构强度过低,导致机身结构过“脆”而极易折断,完全没有机动性可言,以至“攻击侦察”型计划全面失败,最后被迫转型为“战略侦察型”。
当然,低劣的机身强度还使服役后的“黑鸟”有另外一个无以名状之痛:高达 30%的坠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