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2-12-06 10:09 IP属地:未知
张骞两度出使西域都经过铁门关,故在铁门关前立有他的塑像。说到丝绸之路,就不能不说到张骞,人们对张骞的评价是“凿空西域,开启国门”。所以,今天在丝绸沿路都可以见到张骞的塑像:在酒泉、在嘉峪关、在交河故城、在阳关、在铁门关都有,而最大的一组雕像《张骞通西域》,是在陕西的城固县,那是张骞的故乡。
张骞所在的时代,正值秦汉之际,匈奴迅速崛起,其势力日益昌盛,严重威胁到汉王朝的统治。到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反击匈奴解除威胁,成为汉王朝的当务之急。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招募有识之士出使西域,欲联合与匈奴有仇的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图30-固城张骞雕像)
张骞应募出使,历经13载,行程万余里,详细记录了西域的山川地理和民俗风情,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交通线,被史书誉为“凿空”。张骞让中国第一次知道了,除中原以外,还有广大的西方世界,从而开辟了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新时代。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采纳张骞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的外交策略,派遣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四年后,张骞陪数十名乌孙使者返抵长安,这标志着张骞凿空西域,横穿亚洲万余里,连接欧亚大陆的交通线已经形成,这条横跨欧亚大陆7000多公里的陆路交通线,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使得欧亚文化大交流、欧亚商品大流通。说点儿我们能感受到的,库尔勒香梨就是张骞由中原带到库尔勒,又从库尔勒流传到了中亚和西亚。
胡麻,来自西域大宛,以区别于中国的大麻。
还有蚕豆,说“张骞使外国,得胡豆种归,指此也。今蜀人呼此为‘胡豆’”。“张骞周流绝域,始得大蒜、葡萄、苜蓿。” 这些,在《本草纲目》和《博物志》中都有记载。
公元前114年,张骞去世,葬于今城固县博望镇饶家营村。张骞墓列入了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名录。
当年张骞出使西域,两次经过的铁门关,玄奘西行也曾经过铁门关。流经铁门关的孔雀河,发源于博斯腾湖,自山谷流过落差有45米。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在山谷中建起大坝,修建了水电站。于是,往日山中奇险无比的丝绸之路,已淹没在万顷碧波之中。只有诗歌,凝固了逝去的时光,从前人留下的诗篇中,我们依稀还能体会到那时险峻的铁门关:
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客。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
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
——岑参《题铁门关》
[
本帖最后由 老北京B02 于 2022-12-22 19:5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