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06-03 10:09 IP属地:未知
为此,笔者专门咨询了中电科的一位知名雷达专家。这位专家认为,上述公式中各个变量中噪声系数和系统损失取值过低。噪声系数选为1.4(即1.2dB),系统损失总共才8dB,不太合理。其中,噪声系数应至少增加1dB,系统损失更应增加至少3dB(主要是远距离下X波段大气衰减很大)。即使不考虑由于大气衰减引起的额外系统损失,仅按噪声系数2.5dB计算,他的团队得到的结果是,对RCS为1平米的目标探测距离约1800公里,对0.01平米目标的探测距离大约为570公里。这位专家强调,即便如此,其中带入的噪声系数和系统损失值仍然是根据“料敌从宽”的原则取得比较小的数值,实际中的系统损失可能更大,最终的实际探测距离可能更低。
总的来看,中国专家的计算值还是比较接近韩国媒体公布的数据的,但是要比美国专家估计的数据(870)更小,按照雷达方程计算,美国专家的算法对1平米目标探测距离应该是2700公里多一些。
这位专家称,他的团队根据天线尺寸算出的水平波束宽度0.37度,俯仰方向为0.84度,如果按照20个驻留脉冲、100ms驻留时间来算,覆盖120平方度空域大约30余秒。
根据计算我们看到,上面谈到的数百英里和600公里的参数明显是与雷达的终端模式匹配的,应该针对的是反射面积0.01平米甚至更大一些的但是符合再入弹头特征的目标。从这个角度看,600公里这个数值以及中国专家的计算还是比较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