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是杨柳青的传统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十四街香塔老会。
我们对这种传统文化确实很陌生,需要了解下~
这还有挂帅的旗帜~
老屋依然保持着原始的陈设~
好有年代感的陈设~
好熟悉,小时候农村家里的大柜上就摆放这些物件~
杨柳青的婚俗完全呈现的是汉族的风俗~
花轿可真喜庆~
接亲的队伍好热闹~
这是媒婆坐的轿子吧~
杨柳青建置可远溯至北宋景德年间,因此此地被称为河水冲决,汇流东下来宋军在此屯兵植柳,水流潺潺'流口”。并逐渐形成聚落。金杨柳轻拂、故改称"柳口",(公元1215年)设柳口镇,为建置代贞祐之始。
这一定是小姐的绣床了~
元代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文人侯斯游历至此,赋《杨柳青谣》,杨柳青之名始见于文字。
杨柳青镇北有子牙河,镇南有南运河,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老运河激荡出杨柳青的千年文明。
人烟密集,物产丰富,向有渔航之利,宛如江南,素有"北方江南"之称。千年古镇杨柳青,是闻名世界的中国木版年画之乡,其迷人风采和经久魅力,已令世界为之注目。2005年杨柳青镇被评为"中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2007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环境优美乡镇、2009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人烟密集,物产丰富,向有渔航之利,宛如江南,素有"北方江南"之称。
千年古镇杨柳青,是闻名世界的中国木版年画之乡,其迷人风采和经久魅力,已令世界为之注目。2005年杨柳青镇被评为"中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2007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环境优美乡镇、2009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在这个石家大院里,还出息了一个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石挥~
石挥,原名石毓涛,1915年出生于天津杨柳青,是20世纪40、50年代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
在话剧和电影中,石挥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表现出了-个全能演员的非凡才气。
难能可贵的是,在塑造一个个富有强烈个性的舞台形象的同时,每一个角色又都具有他自身的特点,这两着的融合,表明了石挥是一个独具艺术魅力、技巧娴熟的天才表演艺术家。
虽然石挥英年早逝,但他的艺术作品已经成为我国话剧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宝贵财富。
石挥的成就也是杨柳青的骄傲。
在他罹难50周年之际,谨以此展览代表父老乡亲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
石挥住过的老屋~
幽静的小院~
墙上的对联等同于石挥的座右铭~
睹物思人,感慨万千~
古镇杨柳青北临子牙河,津浦铁路,南靠南运河,交通发达,商贾云集,而且又是闻名的年画发源地,因此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成为中国北方的名镇。
旧时的杨柳青有“小天津卫”之称许多地名如“估衣街”、“三不管”“猪市”“菜市”等都与相距三十里的天津市区相仿,各种商店字号、经营方式、 商俗民情也如出一辙。
杨柳青清末民初一条街,再现了当年杨柳青繁荣景象,可谓中国北方最大商掉的缩影。
看到这店铺林立,繁荣火爆的街景,看到这富民生活气.息的民俗风情,可以使大家更形象地认识和了解天津的过去,激发我们满怀热忱地去迎接和建设天津地未来。
有心的人就干有心的事儿,你看杨柳青古镇的下水井盖都是娃娃抱鲤鱼的形象~
清王朝中期以后,杨柳青地方上文风日盛。
为造就更多的人才,光绪四年(1878 )在杨柳青三宗宝之一的文昌阁成立了崇文书院。
崇文书院成立以后,制作一套灯箱画共二十四盏,每盏从劝善经书《文昌帝君阴骘文》中摘出格言一句,聘请了当时名画师闫玉桐按该章句语意构思绘图,约半年时间画稿完成。
讲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奉劝世人要多积德行善。
置身这个环境中,愈发觉得自己的书念少了~
古人的智慧真是太超前了~
老字号的碑刻,想起了我们这里的老字号酒厂叫聚成发烧锅了~
大户人家正可谓庭院深深~
这个门柱子好厚重呀~
这个挂着“厚德载福”字匾的地方就是石家大院里最重要的一处原迹古董级文物重地——戏楼~
这个地方基本上保持着原来的风貌~
戏楼正门为十二扇隔扇门,木雕图案为“六合吉利”,上方的匾额是石家大院仅存的一块原匾,杨柳青运河南岸的百姓感于石元士的功绩赠予他“津西保障”匾额。
这个瓶子也彰显了主人的雍容华贵~
整个戏楼也布置的非常有文化韵味~
石家戏楼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民宅封闭式戏楼,有冬暖、夏凉、音质好的三大特点。
坐这里感受感受,可惜没人给咱唱~
看这华丽的棚顶,你就知道主人的尊贵了~
戏楼的珍贵还体现在精雕的梁柱的工艺上,可谓空前绝后啊~
这里是吧台位置,想必也有酒水饮料出售~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菊仙,余叔岩等人都在此唱过堂会,盛况空前。
这个戏楼确实给我惊叹到了,做工太精巧了~
外面的环境也不错!我们就随便逛逛吧~
这里才见到江南的韵味~
不用说了,这块保护起来的石碑,一定是当年的老物件了~
这个院落是石家大院护院家丁及男佣人练功和居住的地方。石锁刻有“独占鳌头”四个字是当年保留下的,重 130 公斤。据说,如果在石家当保镖护院,必须将这块大石锁提到胸口方可录用。
杨柳青水局即消防队的前身,是杨柳青民间兴办的一种社会消防组织。
杨柳青水局的设立,起源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当年皇帝出巡,皇太后去泰山进香,沿途各地均设围站(以芦苇、毛毡搭设的简易殿堂)供其休息。一次当地围站失火,情势危急,后由仕绅等人筹办天火机具,在围站旁边修建房屋,名为"支更水会",不久扩建为"天安水局"取天子平安之意,此为杨柳青成立的第一家水局。
乾隆末年,巡幸减少,水局逐为民间救火所利用,到清光绪末年地方上共建有水局十八家。
水局全体成员合影~
随着时代的进步,"水局"这一民间创办的专业消防组织已成为了历史但在当时它为保护古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做出了不可磨天的贡献。
杨柳青有名的高氏家堂、家谱、地契展览~
能把家族传下来这么多辈实属不易~
古代的家谱艺术性还挺高地呢~
这个门楼比较标准,也彰显豪华气派~
越往南走的建筑越讲究回廊的布设,长江以南都能跑马,因此称作骑楼~
我是原路返回的态势,这里的景色不错~
这里导游一定有话说,不然娃娃的脸和膝盖不能抹这么亮~
风景这边独好~
这里是男花厅,是石家接待男客人的地方。门上方的牌匾“知足知不足斋”是石府的家训,取自大学士刘墉的名言,告诚家人“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花厅中堂上悬挂“尊美堂”题字,“尊美堂”是石家大院分家后的堂号,这三个字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所书。
雕刻真是精巧呀~
有绳子拦着,那就是情景再现~
主人的客厅~
主人的卧房~
主人的会客厅号尊美堂~
主人的风格是乐善好施
这个卧榻好原始呀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石元士设立支应局维护地方治安,得到慈禧太后的肯定及召见,御批四品卿湖北试用道并赐匾“乐善好施”。
后石元士又纳捐二易项戴。
1906年清廷立宪诏下,石元士出任天津县议员及副议长,后又充任镇议会议长。
曾倡办教育,设立了天津最早的私立中学堂之一的天津县私立第二中学堂,与南开中学同时建成。
将近11.30分,我们细致的游览完了杨柳青古镇,其中重点逛了石家大院,在这里感受到了中国反腐第一枪的全过程及必要性,了解了石家的兴衰发展史,也欣赏了遗存的戏楼的精巧,受益匪浅,我们继续游览下一个景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