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凯旋论坛 >  很飘,很色---近距离记录珠海斗门"乾务飘色"(全部更新完毕)

发表于 2008-03-04 01:47    IP属地:未知

  65岁的乾东村民梁广桓笑眯眯地站在新铸的“喜鹊练梅”色棍旁边,应对着一拨又一拨前来瞧稀奇的乡亲们。乾务镇下辖乾东、乾西、乾北三村,是斗门区唯一保留有飘色这门传统民间艺术的乡镇。其中,乾西村飘色的绝活是“螃蟹过江”,乾北村的绝活则是“仕林祭塔”,而乾东村的“喜鹊练梅”由于飘色的核心——色棍失窃,自1958年失传后一直未能重新面世。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80.92 KB)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3-04 01:48    IP属地:未知

  今年大年初一,在斗门井岸镇举行的民间艺术汇演中,乾务镇派出的飘色表演队甫一上街便引发万人空巷。表演队中只包括乾西、乾北两村,乾东村因“喜鹊练梅”色棍失窍,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邻村的师傅们出尽风头。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05.18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3-04 01:48    IP属地:未知

 “去年6月,村里人找到我说,别的村都有了飘色,就我们村没有,这说不过去啊!要跟我商量着怎样重新铸造一根色棍来。从去年6月到今年8月,费了一年多时间,我们才把这根色棍打出来。”梁广桓说。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89.98 KB)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3-04 01:49    IP属地:未知

节目灵感源自民间传说
  梁广桓说,“喜鹊练梅”的故事背景是当地的一个民间传说。话说从前的一位农家青年,自幼父母双亡,单身一人耕读度日,与门前一棵梅花树相依为命,但梅树年年不开花,小伙子亦逢考不中。突然有一天,有一只喜鹊前来报春,绕梅树上下翻飞,当年秋闱,小伙子金榜题名。冬季衣锦还乡之时,突然发现一树梅花盛放,那只报春的喜鹊又再次飞来,居然转眼间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姑娘!青年与姑娘随后喜结连理……
  还乡的梁国栋从这个传说中汲取了灵感,创造出“喜鹊练梅”飘色。梁灶永则表示,他们村的“螃蟹过江”又名“八仙闹东海”,灵感自然来源于“八仙过海”,以韩湘子与蓝采和为扮相起源。而乾北村的“仕林祭塔”又名“白蛇传”,讲述的是许仕林高中之后到雷峰塔下祭拜母亲白素贞的故事。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96.79 KB)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3-04 01:49    IP属地:未知

被选为色心门楣生光
  今年7岁的谭春华留着一个童花头,清秀的脸庞上,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分外惹人怜爱。来自乾北村的她,连续两年扮演“仕林祭塔”飘色中的白素贞。黄伟勇介绍说,站在色棍上表演的孩子,当地人称“色心”,又叫“色仔色女”。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85.41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3-04 01:50    IP属地:未知

挑选色仔色女的要求非常严格。“年龄在5到12岁之间的童男童女,长得要眉清目秀;体重在45斤以下;再就是胆子要大,不要上了色棍吓得直哭。”飘色巡游一般以2个小时为限。在这段时间内,谭春华都需要端坐在色棍上,除了双手能做一些类似于戏曲中的甩水袖等动作外,只能纹丝不动。谭春华说,坐在高达3米的铁杆上一点都不怕不闷,看着街上那么多人,怎么会闷呢?而父亲谭广来抱着小春华,告诉我们,女儿能被选为色心,是门楣生光的一件事。“表演的时候听别人讲这是谁家的仔、谁家的女,那是很有面子的事啊!”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79.73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3-04 01:50    IP属地:未知

暗中物色后生接班
  下个月,新铸成的“喜鹊练梅”要在乾东村进行一番盛大的彩排。“一是为了庆祝铸造成功,二是为了过年表演做准备啊!”梁广桓笑着说。
  飘色的核心是色棍,因为这是色心的支柱和表演舞台,亦是观众视线的焦点所在。而色棍的核心,则在棍身中段的“过桥”——一段有弧度的弯钢。“如果是一根直铁棍,硬邦邦,那撑着走肯定一动不动,呆头呆脑;但加了过桥,因为有弧度,就会有震颤,色心在上面就会微微的一颠一颠,仿佛要飘起来——这才是飘色嘛!”梁广桓解释说。
  而过桥的制作,则是飘色最核心的机密,这里面的窍门和计算方式,是梁广桓这些飘色领军人物的“压箱底功夫”。一般一条村中,只有表演队的一两个核心成员才知道其中的奥秘。梁广桓说,自己是揣摩了很久,到邻村观摩,以及“找铁匠做了无数次试验”,才做出了这么一根色棍。
  对于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飘色绝活,梁广桓、梁灶永、梁乙洲三位长者说,为了让这门绝活传下去,他们已经开始在村中暗中物色后生来“接班”,“免费教学”。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87.18 KB)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3-04 01:51    IP属地:未知

名词
  飘色
  乾务镇文化站站长黄伟勇介绍说,飘色是一种融汇了戏剧、杂技和装饰艺术于一体的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集力学、美术、冶炼术和人物造型艺术于一体,一般以游动队列式在行进中表演。
  一般说来,一支飘色表演队主要分为色柜和锣鼓柜两部分,一队约20人。巡演之时,锣鼓柜的两位“牌头”举幡行走于队列最前,大红色的幡上注明表演队名称及飘色节目名。6名锣鼓手分列队伍前后,卖力吹打以吸引观者注意。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75.04 KB)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3-04 01:51    IP属地:未知

而表演的核心,便在8个大汉所扛的色柜上。色柜由坚木制成,内置沙袋以稳定重心。柜上紧钉木凳一张,凳上有孔,用以插色棍。色棍用优质钢材铸成,从上而下依次是护板、座位、脚板、过桥和托盘。表演之前,选定的孩子打扮停当后,借助人字梯爬上高约3米的色棍,面朝护板坐在座位上,身体则用安全带与护板固定,双足踏于脚板上。一切妥帖,便可出街**。
  巡演之时,由于身穿长袍古装,踏于脚板上的双足被长袍下摆遮住。观众只看到孩子凌空“站”在脆弱的“梅枝”或“螃蟹”上,全然不知孩子是怎样站上去的!而这亦是飘色最大的看点。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83.75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3-04 01:52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