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5-06-06 18:09 IP属地:未知
那拉提草原上生活的居民以哈萨克族牧民为主,但“那拉提”却非哈萨克语,而是蒙古语,相传为蒙古人征服中亚时所留,意为“最先见到太阳的地方”。传说当年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春日,山中却是风雪弥漫,饥饿和寒冷使这支军队疲惫不堪,不想翻过山岭,眼前却是一片繁花似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时云开日出,将士们不禁大呼“那拉提,那拉提”,从此那拉提成为永久的地名。
每年6月至9月间,这里碧草茵茵,山花漫野。在草原上散布的哈萨克族毡房如雨后春笋,使草原更富生机与活力。伊犁州和新源县的草原盛会多在这里举行。
那拉提草原不仅风光秀美,更是天然避暑胜地,即使在最热的三伏天,晚上还得盖上厚厚的棉被,所谓“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在那拉提草原表现最为明显。
沿着崎岖山路小径南行,翻过阔克乔克山,就是因平均海拔2200米而被誉为“空中草原”的恰普河夏季牧场。一路上山峦起伏,松涛阵阵,车过山口,视野豁然开阔,只见对面那拉提山雪峰高耸,千里草原坦荡如砥,哈萨克族毡房在草原上星罗棋布,羊群像白云一般缓缓移动。
一般的公路都是修得越直越好,可那拉提中心景区全长18公里的主干道却有十多处弯道,弯道多得尽管不太符合作为一条“公路”的修建标准,却最大限度保护了沿途的花草树木。
附摘来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