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奔驰E级论坛 >  悬挂结构的作业

发表于 2015-06-02 00:09    IP属地:未知

最后,以避震追求的“更轻的簧下质量”为结尾。
为什么要更轻的簧下质量。
我们有请小美女演示一下。
假设,人的躯干是车身,胳臂是避震,手里面的矿泉水是车轮,或者说矿泉水是“簧下质量”
这样来回运动。是不是就相当于车轮跳动。

那么是不是手里面拿的东西越轻,躯干受到的影响越小。
开车就像挖鼻屎,日常带着挖、用心挖、自己挖,才是最舒服的。一旦懒了、胡挖了,身体就完蛋了。
国际油价跌破30了,老百姓越来越像包身工了。
论坛泡得少了,跟车友们玩微信群了。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06-02 06:56    IP属地:未知

引用 tao005 于 2015-6-2 00:30 发表的回复
很佩服写了这么多,不过反过来说,如果真的不是节省材料费,直接上双叉臂得了,还费劲算这么多函数来调整角度干啥?C用的是双插臂,老E不仅用双插臂更有用空气避震的,说到底,其实还是全铝制的双叉臂好呀
双叉臂,是上下两根A形状臂。
宝马、奔驰的前悬挂,都不应该叫双叉臂。
而是多连杆。
至于奔驰为什么不使用上臂和垂直臂。
我估计是因为下部的连杆结构。

你看宝马的这个结构。
前部的避震支撑力就作用在6号这一根连杆上。
那么避震筒势必比较硬,因为避震都存在韧性链接,他的连杆也是非常大的韧性连接。
如果6号、3号连杆都是硬链接,转向的时候直接就断了。
所以调教上来说,给避震的参数空间就小了。
而奔驰自己又自己设计了带有(后门)的避震,长度上、硬度上等等估计有了限制。
为了实现避震的设计初衷,留给避震更长的行程。
退而求其次,将支撑点向外、向上移动。同时让避震和转向羊角使用硬链接。
因为前轮要转向,所以留出转向空间后,避震能使用的空间比后轮要小得多。要不然还有文章可做。
[ 本帖最后由 wollaston 于 2015-6-2 07:02 编辑 ]
开车就像挖鼻屎,日常带着挖、用心挖、自己挖,才是最舒服的。一旦懒了、胡挖了,身体就完蛋了。
国际油价跌破30了,老百姓越来越像包身工了。
论坛泡得少了,跟车友们玩微信群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触屏版 发表于 2015-06-02 12:04    IP属地:未知

引用 tao005 于 2015-06-02 11:13 发表的回复
你这个帖子我认为奔驰都应该给你奖励的,但是实事求是,我过弯感觉就是没有奥迪好,能不能加装几个连杆
写成这样了,居然还有人说我是替奔驰背书。
既然提到了奥迪,就避免不了谈谈“双A字臂的二叉臂”前悬挂结构。
谈到双A臂的二叉臂,又要拉上麦弗逊、又要拉上另外一种结构:双横臂。
又要找图片、又要画示意图。
又要花时间
这样的话,要看老婆今晚让不让了。
开车就像挖鼻屎,日常带着挖、用心挖、自己挖,才是最舒服的。一旦懒了、胡挖了,身体就完蛋了。
国际油价跌破30了,老百姓越来越像包身工了。
论坛泡得少了,跟车友们玩微信群了。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06-02 12:38    IP属地:未知

引用 xuser9000798 于 2015-6-2 12:21 发表的回复
好贴要回复。减震筒直接落在转向上面的做法是不是不好呢?另外现在的车,无论是从耐用程度,更新程度以及成本考虑,也都是差不多5-8年就松松散散了。其实,我还是主张越简单越可靠的原则。毕竟,舒适性也是一个无法量化的标准,可以通过座椅来和人体工程学来解决。座着比较不舒服,总比断zhou断腿要命强吧。
午休的一点时间。就传统二叉臂再聊个五块钱的。
想找奥迪的悬挂图片,还真不容易。
我用“奥迪A6悬挂”去搜,居然搜不到几张。
没办法用“奥迪A4悬挂搜”,再一个奔驰、宝马、奥迪对比的帖子里面,找到了相关的A4的。
提到奥迪,不得不提的就是:这是个前驱车。
动力要通过前轮输出,这样的话,前轮给予悬挂的冲击力是很大、很持续的。
而且每次转向,除了轮子自己转动的力量,还有由于传动轴、差速器在处理前轮内外圈的行走距离不同造成的扭矩。
这位网友提得非常好,耐用度。
一个连杆,两头就是两个接头,就有两个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动力、差速扭力、耐用度,摆在奥迪面前,是一堆难题
也注定了奥迪的前悬挂没啥出彩的,以至于我去搜的时候,射淫湿都不射他。
很简单,如果是个美女,被拍的机会很多。如果是个大世人,除了自己自拍,估计人家难得为她开一次快门。
奥迪,号称,5连杆。

他这个就是典型的双A字臂、二叉臂连杆。但是做了改良。
因为,二叉臂,应该是上面一个叉、下面一个叉,一个垂直臂。三根。
他做了改良,变成了5根。
就是上面的叉臂,变成两连杆,下面的叉臂,也变成两连杆。
开车就像挖鼻屎,日常带着挖、用心挖、自己挖,才是最舒服的。一旦懒了、胡挖了,身体就完蛋了。
国际油价跌破30了,老百姓越来越像包身工了。
论坛泡得少了,跟车友们玩微信群了。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06-02 12:49    IP属地:未知


只有远远滴看看A4的下面的这两个连杆。
清晰看到。这两个连杆, 其实在连接到车轮之前,更准确滴说,在连接到避震筒之前,就合并了。
也就是说,为了更好滴传递车轮的动力,这两根连杆,可以看成一个近乎整体的A字臂。
这种结构,在传统的前驱车的麦弗逊下支臂上可以说常常见到。
为什么这么做,就是为了强度。为了支撑动力。
但是我们回忆宝马、奔驰(宝马故意写在前面呀,我不是说奔驰就是好,哎,写个帖子不容易)
的下支臂,是两根连杆,而且两根连杆的长度、连接羊角的位置都不同,以实现在避震压缩、专向的过程中,实现连杆的物理调节。
但是,这个融合的下支臂两连杆,而且是一个融合的连接点的话。是完全实现不了调节的。
奥迪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但是,由于前轮的任务艰巨,不能太灵活,否则会影响扭力、影响动力、影响耐用。
但是,又不能不调节。怎么办呢?
又回到最初的杠杆原理,既然下支臂不能调节,就把上支臂改掉。
我们就可以看到,向上10寸、或者说大概40cm以后的杠杆远端,上支臂与垂直臂的连接方式彻底变成的:
不同连接点的两连杆。
同样是杠杆原理。我们知道,在这个位置,上支臂所承受的各种扭力仅仅是下支臂的三分之一,甚至还不到。
所以,这里给他灵活一点,但是不会受到太大外力。不至于很容易坏掉。
但是,就那么短的支臂、那么小的调节能力,只能说:聊胜于无了。
[ 本帖最后由 wollaston 于 2015-6-2 12:57 编辑 ]
开车就像挖鼻屎,日常带着挖、用心挖、自己挖,才是最舒服的。一旦懒了、胡挖了,身体就完蛋了。
国际油价跌破30了,老百姓越来越像包身工了。
论坛泡得少了,跟车友们玩微信群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06-02 12:55    IP属地:未知

再提示一下:
多连杆悬挂的调节,都是通过橡胶衬套实现的柔性连接。
他之所以能够实现调节,就是因为不同长度、不同角度的连杆在运动过程中走过的弧线不同。
如果把所有的连杆接头都变成了硬链接,大家应该知道,就变成了相互支撑的架子了。
所以,人家都说,别走烂路,因为这种多连杆的悬挂是经不起磕磕碰碰、乒乒乓乓的。
高速通过搓板路的话,说不定橡胶衬套就破了。
借用严主任的话,慢,慢,慢就是省钱。
开车就像挖鼻屎,日常带着挖、用心挖、自己挖,才是最舒服的。一旦懒了、胡挖了,身体就完蛋了。
国际油价跌破30了,老百姓越来越像包身工了。
论坛泡得少了,跟车友们玩微信群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06-02 13:03    IP属地:未知

引用 wollaston 于 2015-6-2 12:38 发表的回复
午休的一点时间。就传统二叉臂再聊个五块钱的。
想找奥迪的悬挂图片,还真不容易。
我用“奥迪A6悬挂”去搜,居然搜不到几张。
没办法用“奥迪A4悬挂搜”,再一个奔驰、宝马、奥迪对比的帖子里面,找到了相关的A4的。
提到奥迪,不得不提的就是:这是个前驱车。
动力要通过前轮输出,这样的话,前轮给予悬挂的冲击力是很大、很持续的。
而且每次转向,除了轮子自己转动的力量,...
其实,还有一个著名运动车型,也是号称比麦弗逊好的二叉臂。你们懂得品牌问题我就不说了。
他是典型的二叉臂。说句实话,那个二叉臂,还不如奥迪这个不是标榜运动的车。
这个不知道是什么牌子的,典型的双叉臂。

这种悬挂,其实还不如麦弗逊。
这也是麦弗逊为什么越来越流行的原因之一。
不要认为,成本是唯一原因。
[ 本帖最后由 wollaston 于 2015-6-2 13:06 编辑 ]
开车就像挖鼻屎,日常带着挖、用心挖、自己挖,才是最舒服的。一旦懒了、胡挖了,身体就完蛋了。
国际油价跌破30了,老百姓越来越像包身工了。
论坛泡得少了,跟车友们玩微信群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06-02 21:26    IP属地:未知

引用 xuser9000798 于 2015-6-2 12:21 发表的回复
好贴要回复。减震筒直接落在转向上面的做法是不是不好呢?另外现在的车,无论是从耐用程度,更新程度以及成本考虑,也都是差不多5-8年就松松散散了。其实,我还是主张越简单越可靠的原则。毕竟,舒适性也是一个无法量化的标准,可以通过座椅来和人体工程学来解决。座着比较不舒服,总比断zhou断腿要命强吧。
我曾经写过一个文章。
想说的是,人总是使用工具,让身心的体会达到更佳。。
//blog.163.com/wollaston@126/blog/static/236783622014268624525/
但是可能原文写得太抽象,好多人看不懂。
至于耐用和舒适,不是一对矛盾。
只不过由于社会的发展,再BBA的眼里,有些车就是有他的特定使用环境的。
E级,就是E级的定位,ML就是ML的定位。
对于避震的设计这个事情。每个公司,每个车型,每个时代,都会有所取舍。
从我的角度看,技术是技术、品牌是品牌,是互相取舍的。。在不同的需求面前,评价都不同。
巧的是,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儿子在边上问:一个车的好与不好是怎么回事》》》》》
从这个宝马车间的视频可以看出。宝马也有后避震用筒簧分离的,前避震用“麦弗逊”的。

[ 本帖最后由 wollaston 于 2015-6-2 21:55 编辑 ]
开车就像挖鼻屎,日常带着挖、用心挖、自己挖,才是最舒服的。一旦懒了、胡挖了,身体就完蛋了。
国际油价跌破30了,老百姓越来越像包身工了。
论坛泡得少了,跟车友们玩微信群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06-03 07:00    IP属地:未知

引用 tao005 于 2015-6-2 23:46 发表的回复
楼主的文章是目前我看到的最专业最好的文章,我想请教楼主,你能不能客观的简单就说一句,奔驰E,宝马5,奥迪,悬挂综合来说哪个好点?也算是有态度的文章,另外看了你的解说我想请教一下,奔驰的悬挂能改装吗>?
这个问题,一般情况下我都是这么回答的。
好,或不好,要从评价的标准来看。也就是说,要看使用的目标。
就像我们在销售的过程中,要看客户看重什么。在哲学意义上,就是要看“价值观”排序是什么。
如果你让我综合评价,我还真的做不到。目前来说我只深度开过奔驰和奥迪的。
奔驰我开过E级、C级。日常驾驶和激烈驾驶都开过。
奥迪主要是A6,铺装道路。
按照我来说,综合评价,只能说我自己开起来的转向、刹车、颠簸呀等等的感受。
奥迪与奔驰的驾驶感受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奔驰相比,奥迪的感觉更偏向船的感觉。
悬挂可以改的,你想怎么改,就看你所关注的方向,例如:舒适、运动、其他。
我不知道究竟哪个方面不满意,由于缺乏全面的测试和计算,在各个方面都有提升很难,往往是某个方面提升后,另外的方面就要损失。
我已知的改装是:
1、顶吧,或者说各种拉杆,这个东西要聊的话,还可以聊一聊副车架,就是上面那张装配截图你们也可以看出来,悬挂、发动机、传动系在现代汽车设计上,会设计一个副车架进行装配,那么这个副车架的强度、副车架与车身连接也会影响到避震的“感受”,所有产生了顶吧。
2、连杆的强度。换不同材质的连杆,甚至有第三方出的更高级的连杆。
3、弹簧,换更高级的弹簧,甚至空气、电磁弹簧。
4、避震筒,这个东西好一点的避震筒上都带个狐狸尾巴,FOX。
5、换轮胎轮毂。想舒适的话,对于那种路面铺装差、小坑多的道路,如果要追求更舒适,换扁平律大的轮胎轮毂所带来的性价比高。换句话说,要想更运动,更犀利,换宽、扁平律低的轮胎获得更运动的感受性价比高。
6、单换不同厚度的轮胎,或者适度调节胎压,这个是性价比最高的。
大致的规律:
按照车与地面接触面开始,从下向上,越向上带来改变的难度越大。
开车就像挖鼻屎,日常带着挖、用心挖、自己挖,才是最舒服的。一旦懒了、胡挖了,身体就完蛋了。
国际油价跌破30了,老百姓越来越像包身工了。
论坛泡得少了,跟车友们玩微信群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06-03 11:47    IP属地:未知

引用 四川人 于 2015-6-3 11:23 发表的回复
我对悬挂的体感比较木,只是觉得E级的40扁平比胎能开出这种舒适悠闲的感觉,悬挂的调节挺有一套的。
不过可能也是因为胎太扁,对细小的不平比如道路缝隙,还没等悬挂反应过来,就已经传过来了。有点遗憾
中午午休,扯个五块钱的。
给大家介绍两个新朋友。
首先出场的是,音叉。
我们上初中的时候,都玩过音叉。
让音叉来,介绍什么呢?
介绍两个问题,1、频率;2、幅度。
我们知道,音叉的叉越短、频率越高、幅度越小。
但是,这个频率、幅度在音叉这个体积上,几乎看不见。

开车就像挖鼻屎,日常带着挖、用心挖、自己挖,才是最舒服的。一旦懒了、胡挖了,身体就完蛋了。
国际油价跌破30了,老百姓越来越像包身工了。
论坛泡得少了,跟车友们玩微信群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