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哈弗H2论坛 >  《陆军步兵漫画物语》:前日本兵创作的西伯利亚日本战俘营生活

发表于 2016-11-17 23:47    IP属地:未知

通过这些事情我们才逐渐了解到,原来他们并不是在蔑视我们,而是在某种意义上表现出和我们平等的姿态。
就这样直到扣押的第三年起,原本一直跟着我们的看守这才从我们的队伍中消失了。刚战败的时候苏军抱有一种:“绝不能小看日军”的态度,对我们戒备也很严;但在这3年期间可能也逐渐摸透了我们的脾气这才放手的吧。
另外还有个原因,可能与苏军大量复员导致兵力不足也有关系。
总之不管出于什么理由,撤走看守后,我们也终于感到从俘虏的身份中解放了出来。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7 23:47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7 23:48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7 23:48    IP属地:未知

取代看守来带队的则换成了从我们中间挑选出的积极分子(积极从事劳动营民主化的人)。这些积极分子也算是我们的同伙。去工作现场的时候也只是说声:“尽力而为”根本不提工作定额。
工作完成后唱的也不是军歌,而改成合唱《劳动歌》、《红旗》或者《国际歌》,一路回营地。
但没了看守有时候也有不方便的地方。
例如,快到收工的时候现场负责人就会以工作定额未达到为理由强制要求加班。这时如果有看守的话就会说“到时间了”,强行走人;这方面日本人确实气场不足,也就容易惹上麻烦。
如果实在拖得太长的话我们就会说:“巴洛斯基,捏别尼马友(听不懂俄语)”然后逃之夭夭。
还有就是如果工作的时候有醉鬼过来侮辱我们的话,也只能忍着没法把他赶跑。
尽管也有些不方便的地方,但比较起来去掉看守就如同卸下了枷锁还是好处多些。
一转眼就过去了40年,那些看守们如果还活着的话,应该都和我们一样成了老头了吧。甚至有可能正抱着孙子讲以前“日本鬼子”的故事。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7 23:50    IP属地:未知

劳动营的运势
在部队里从过去就一直流传一种说法叫“部队好坏全靠运气”,意思是对士兵来说被分配到哪支部队其实都一样,只不过你所属的部队被派驻地点的不同则会决定士兵们的命运好坏。
有的部队会被派遣到战斗激烈的地方以至于全员战死,相反也有的部队会被派到后方全程根本吃不到一颗子弹。所以对士兵来说这只能用运气来解释了。
这种情况在当时同样驻守满洲的部队中也有出现。有的部队在满洲边境和苏军交火,结果被打得近乎全灭;也有的部队在满洲广阔的原野上被苏军在屁股后面追了足足一个月。还有的部队就呆在后方一枪都没放过。
这些队伍要么在边境激战被打得支离破碎,要么只剩身上的军装被人追着四处逃窜,要么躲在后方衣食无忧,命运虽然各自不同,一旦战败便都一股脑儿被苏军俘虏并给送到西伯利亚去了。
这西伯利亚过去就一直都是流放犯人的苦寒之地,一下子给塞进去10万日本兵,自然就没有足够的劳动营来接纳他们。
所以有的地方为了凑数就在野地里支个帐篷,地上挖个坑临时整出来个劳动营。
由于当地温度能达到零下四五十度,对不幸入住这种纸糊的劳动营的部队来说那简直就是场灾难。
如果入住这种地方的部队正巧是前文所述的被打残的部队的话,那就只能让他们自祈多福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7 23:50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7 23:51    IP属地:未知

接下来说说劳动营指派的工作。
工作分为工厂一类的室内作业和伐木、挖煤一类的室外作业。哪怕这两种工作工作量都一样,但考虑到天气寒冷的因素,后一种效率肯定会下降。
此外劳动营管理当局苏联方面的管理水平也有差异。
有的地方为了提高业绩,故意指派较高的劳动定额,有的地方会故意克扣给我们的食物私下里倒卖,所以如果被送到这种劳动营去的人只能算他倒霉。
还有一点,就是日方负责人的素质问题。有的大队长一味讨好苏联人,而对我们却使劲打压。凡在有这种大队长的劳动营里,士兵们必将承担很多额外的辛苦。
这些都是不太好的劳动营的例子,凡是被送过去的人都只能算是运气太差。
那我自己运气又如何呢?在苏联的3年时间里,一次都没进过那种劳动营。这也算是在苏联扣押期间不幸中的大幸。
我回国前辗转了4所劳动营,和其他地方比起来可以说还是不错的。
在一开始制盐厂的劳动营里,昼夜三班倒做起来虽然辛苦,但死在这里的只有13人,在所有603人中只占2%。这数字比在北支部队战斗死亡人数还低得多。
后来到伊尔库斯克修路虽然也很辛苦,一点也不轻松,但比起伐木、挖煤来说实在是好的太多了。
此外在住宿上虽然制盐厂劳动营臭虫多得被我们称作“臭虫营”,但毕竟还是配备了防寒保暖设施,也因此死亡人数上就非常少了。
换到伊尔库斯克劳动营后,宿舍甚至便成了两层砖房,设施也更进一步完善;如果让伐木营的人来看的话这简直就像宾馆一样豪华。
同样都被扣留在西伯利亚,不同的劳动营条件差别也是非常巨大的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7 23:52    IP属地:未知

飞散的樱花
春光惜日短 待到明年还
花散践为泥 只等二度开……
这首歌来自一部战前的流行电影《少妇椿》的主题曲,这首歌在我们劳动营里也是大受欢迎。其原因除了歌曲本身好听外,歌词也非常贴合我们期待回国的心情。
不过最大的起因还是要数当时劳动营里的“建设剧团”的当家花旦——伊东,在舞台上高歌此曲技惊四座。
和我以前劳动营中的“乌索利耶剧团”中全是职业演员聚聚一堂不同,这里全体成员都是业余选手。于是就让学生时代喜欢话剧,经常去新宿的木兰剧场、浅草的榎本健一剧团、日比谷的欧洲剧团看演出的神田君写剧本和组织表演。
节目基本都是些“东京进行曲”“东京狂想曲”“无法忘却”等风格明快的都市风格的歌曲和笑话,而且广受欢迎。
可能是因为这里有很多人都是东京人,故而才特别认同演出。
其中最让他们着迷的还是歌谣曲(当时的流行歌曲)。
《边境小镇》《谁能不想家》《人生行道树》《旅人夜来风》《19岁的春天》《心存爱慕》等等,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听到有人哼唱。
但最让人欢喜的还是伊东君表演的《少妇椿》。因为不仅歌美,而且女装的扮相也靓,让人看了就有保护欲。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7 23:53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7 23:53    IP属地:未知

一旦伊东君穿上和服带上日式假发登上舞台,我们就会被他的美貌惊得停止呼吸。随着伴奏唱起悠扬的歌声,那感觉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我们在下面拍手拍得都肿了。
通过伊东君表现的女子形象,让我们回想起家乡的恋人和妻子,期待着能有一天再次与她们重逢。
伊东君表演过得曲目有《隅田川》《少妇椿》《沙滩浪》等,但最有人气的还属《少妇椿》。他本身个子较小、鼻梁挺拔、眼神忧郁,一旦化起妆来就成了个大美人。
那么化妆用的白粉和服饰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和服和白粉都是从劳动营里的军官他们提供的,假发则是割了马尾巴做的。日本人本来就心灵手巧,基本上所有的道具都能做出来,甚至乐队用的吉他都是手工制作的。
材料都从工作地收集,发现马缺了尾巴后,工厂方面不久就过来投诉我们。
那时候表演的都是些革命题材,例如隔壁劳动营里的剧目就是高尔基的《母亲》;但我们这里除了按青年部的意见最后由乐队高奏一曲《国际歌》来搪塞一下以外,其他都是传统节目。从这点来看感觉我们劳动营比旁边那家觉悟上还是有些落后。
除了伊东君的《少妇椿》外,还有一个令我记忆深刻的场景就是《月色朦胧夜》。
那是以国内油菜花和樱花盛开的景象为背景,由劳动营好声音因幡君纵情演绎的一曲《月色朦胧夜》。
就在他唱到一半的时候,舞台为忽然从上方飘落下无数樱花花瓣(其实是用报纸的白边剪的)。于是观众席上立刻充满惊叹声和鼓掌声,甚至还有低声哭泣的声音。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