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中华V5论坛 >  伟大飞机——北美F-86“佩刀”战斗机

发表于 2017-02-13 15:17    IP属地:未知

  获取“佩刀”生产许可证的提案于 1951 年 2 月 22 日获得通过。1951 年 4 月澳大利亚代表团前往美国和北美公司就许可期限和获得制造技术展开相关谈判。1951 年 10 月许可期限谈妥,澳国联邦飞机公司也获得了 72 架“佩刀”的订单。与此同时澳国向北美公司购买了 100 套主要部件。
  但是澳政府决定要在“佩刀”上作一些小改进以满足本国的要求。内容包括增加发动机推力和增大武器口径。澳国政府希望这些增加的东西可以改善“佩刀”的性能。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13 15:18    IP属地:未知

  最重要的改进是用罗罗公司 3,400 千克推力的“阿汶”(Avon)R.A.7 替换了通用的 J47-GE-27。大推力发动机要求增加进气口面积,但为了避免在机头做大的改动,工程师在机身中部和机腹一共增加 3 个辅助进气口。由于英国发动机比美国的轻 180 千克,所以发动机的安置位置更加靠后以便保持重心。由于发动机的靠后安装,原来的前机身已经无法承托发动机的重量,所以不得不延长前机身同时相应缩短后机身,后机身重新设计以支撑发动机,从而使尾部的惯量和气动负荷都部分转移到发动机上。罗罗发动机的大推力相应要求更大的喷管,这又要求后机身的长度略微增加。经过一番改进后总的机身长度还保持和 F-86F 一样。


“阿汶”发动机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13 15:20    IP属地:未知

  澳国原本计划把六挺机枪换成四门 20 毫米机炮(这是标准的英国装备),但 1952 年 8 月又决定装备两门 30 毫米阿登机炮。这款武器改良自二战时的毛瑟 MG213 机炮,发射速率 1,200 发/分,炮口初速 792 米/秒。大口径机炮要求机身结构作相应的修改。机炮仍然安装在原来机枪的位置,不过是左右交错安装的,右边的左边的靠前 20 厘米,每侧弹药舱可容纳 162 发炮弹,供弹方式为电动。从机炮舱开始的机身结构得到特别加强以便承受大口径机炮的后坐力。


CA-27机身右侧的 30mm 航炮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2-13 15:22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13 15:21    IP属地:未知

  当所有改进完成后,原先“佩刀”的机身机构只保留下 40%,这使联邦公司的“佩刀”几乎成了一架新飞机。不过机翼还是和 F-86E/F 相同,也有前缘缝翼,全动平尾也保持不变。
  澳大利亚还购买了“阿汶”发动机的许可证,并指定由联邦公司生产。这种由同一家公司生产机体和发动机的例子在航空史上很罕见。发动机许可生产于 1953 年开始,最初是购买英国的部件进行组装。
  第一架澳大利亚“佩刀”编号是 A94-101,代号 CA-26,于 1953 年 7 月初完成。7 月底这架飞机被拆卸后运往阿瓦隆(Avalon)空军基地,在那里重新组装后准备试飞。1953 年 8 月 3 日该机由 W.斯科特中尉(W. Scott)首飞成功。这架飞机装的是英国发动机,因为此时国产发动机尚未完工。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13 15:22    IP属地:未知


CA-26 A94-101,具有早期“佩刀”标志性的前缘缝翼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13 15:22    IP属地:未知

  第一种生产型号是 CA-27“佩刀”MK30,和 CA-26 比略有变化。这包括对座舱的修改,发动机启动装置和增加机内载油量。第一架 MK30(A94-901)于 1953 年 7 月 13 日首飞,动力已经采用“阿汶”20,即联邦公司组装的“阿汶”R.A.7 发动机。一个月后飞机被移交给澳空军。实验和生产试飞在季隆(澳东南部港口)附近的阿瓦隆进行。型号测试由设在拉弗顿(Laverton)的澳空军飞机研究发展中心负责。


第一架 CA-27 MK30(A94-901)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13 15:23    IP属地:未知

  “佩刀”MK30 生产了 22 架(A94-901/922)。它们的发动机为“阿汶”20,是联邦公司用英国部件组装的。1954 年底 MK30 被送往新南威尔士州的威廉顿(Williamtown)进行装备部队前的最后测试。78 联队第 3 中队于 1956 年 3 月 1 日得到第一架“佩刀”。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13 15:24    IP属地:未知

  第二种联邦“佩刀”生产型是 CA-27 MK31,同样采用“阿汶”20 发动机。它和 MK30 不同的是用“6-3”机翼的延长段取代了前缘缝翼,后来早期的 MK30 也作了同样的改进。内部载油量是 1,601 升。MK31 生产了 21 架,编号 A94-923/943。


CA-27 MK31,注意“6-3”机翼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13 15:24    IP属地:未知

  第 17 架和第 21 架(A94-938 ,A94-942)模仿 F-86F 在翼尖设计了一个 318 升的油箱。这使机内燃油量增加到 1,919 升,翼下可以加挂 454 升或者 757 升的副油箱,也可以带 227 千克炸弹和 16 枚 5 英寸火箭。
  澳空军第一批订单中的最后 28 架“佩刀”的型号是 MK32(A94-943 -970)。该型号使用澳大利亚制造的“阿汶”26 发动机,推力 3,400 千克,和 MK31 一样采用“6-3”机翼。MK32 在机翼下增加了一对挂架,但机翼载油量因此下降到 273 升。
  1957 年 7 月澳空军追加了 20 架 MK32 的订单,编号 A94-971 -990。1959 年再次追加 21 架 MK32 订单,编号 A94-351 -371。最后一架 MK32(A94-371)于 1961 年 12 月 19 日交付给澳空军。联邦公司一共生产了 112 架“佩刀”系列飞机。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13 15:25    IP属地:未知

  MK32 具备了携带响尾蛇导弹的能力,响尾蛇的发射架挂在机翼内侧,试验机是 A94-946,于 1959 年 10 月进行了首次试验发射。许多早期的 MK31 也进行了改装可以携带“响尾蛇”,澳大利亚还一度考虑过装备英国的“星火”导弹,但由于涉及到机体改装和制导系统等问题最终没有实现。


挂载“响尾蛇”导弹的 CA-27 MK32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