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爱卡自助游 >  普桑老爷车藏地行(2011川进、青出,珠峰大本营。2012滇、川北进,新出)

发表于 2013-01-06 08:17    IP属地:未知

出昌都,上317国道,俺和小孙去那曲。
那曲原名叫黑河,因为它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重名,所以改名叫那曲。其实,“那曲”这个词在藏语里面,就是黑河的意思。只是时至今日,俺去过那曲两次,也没见到什么黑的河。故,这地名为什么这样起?它有什么由头?俺不知道。
虽然不知道“那曲”这地名是怎么来的,但俺知道从昌都到那曲这段317国道,叫黑昌公路。它是一条备用公路,当川藏南线(318国道)上频发的滑坡、泥石流阻断了道路,进藏的车辆就沿着俺这次去拉萨的线路,走这条备用公路进藏。正因为是备用公路,这道窄、险,沿途的人气还有点少,惹得有些驴友称它为“死亡线上的亡命段”。
初从网上看到这又是“死亡”、又是“亡命”的字眼,俺心里也犯嘀咕:俺又不是亡命之徒,犯得着到这什么“死亡线”上去玩“亡命”吗?但细想想,兴许这道儿不至于这么险,这说法也可能被人为地夸张了。再加上俺对自然美景地向往,对藏族人文文化地痴迷,还是促使俺打定主意走这条道。
慢点就是了,总能过去。
就这样,俺怀着对这条艰险未知的道儿,多少有点忐忑的心情上了路。
从昌都去那曲,这路有742km,最低要走三、四天。当天最保守的说,要跑到类乌齐。如果顺利的话,晚上能跑到丁青。
出昌都,先遇公安的卡口,登记《身份证》、《车辆行驶证》和《驾驶执照》,然后上路。


跑不多远,可能是在俄洛乡,在过桥前现一岔路口。看过桥的路面是破旧的柏油路,俺过桥,沿着这路向山上爬。跑出去大慨有两、三公里,路忽下,直通到两扇铁栅大门前,没路了。
看门内有哨兵,这儿应是军事管理区。最初的几秒钟内,那哨兵瞅着突然冲到门前的车,和车里的俺发愣。他可能在想这地方上的车,怎么向俺门前冲,还冲得有点耀武扬威。俺也望着车前的栅门和哨兵发怔。俺在想怎么这通向类乌齐的路上,还有个门?
俺曾给中俄边境线上的黑河边防七团干过活。那七团的门前划了四道红线,分别是警戒线、口令线、鸣枪线和……(最后一条线俺就不说了)。俺每次去七团,都要在警戒线外停车,向里面打电话,待里面电话通知哨兵,哨兵招手,俺始得进。
俺此时还没来得及向地上找线线,里面出来个士官。俺从车内探出头,问他去类乌齐的路怎么走,他让俺回去,走不过桥的那条路。
车调头,走人。
回来,过桥,走不多远,就是土石的盘山路,俺开始爬珠角拉山。爬了没有多长时间,看路右侧云层中,隐现着白灰色的巨大险峰。


俺停车。
这山峰下,是周遭呈崖壁的一片平坦的台地,上面建有寺庙。


这寺庙叫什么名,俺不知道。但从网上看到,这寺庙里有一个天葬台。现在俺把照片拿出来,放大了审视,也不知那天葬台在那儿。


不过,当时俺是在等云层退去,拍眼前的山峰。看,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寺庙后面的山坡上,使人眼亮,这里确是一片人间净土。
看云层总是依依地缭绕在山上,赶路要紧,不能等了,走人。
又行不多远,看那山露出来了,停车拍。


其间,有三、四位军人驾越野车来,也停,争相对着这景拍照留念。他们拍照时,有大货车来,因道窄,军人们将越野车的两轮开到山坡上,大货车才得过。
拍完这景,看云向山上飞渡,上路。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1-06 08:25    IP属地:未知

再向山上爬,路越来越窄。不仅窄,它还险,都是急转弯,路面还不好。这珠角拉山现在正在打隧道,可能是地方官员想待隧道打通,这路就废弃了,故对这路疏于维护。也可能是施工重车频繁过往,把这路面轧得坑坑洼洼,致使俺通行艰难。
俺每每一到危险的地界儿,就想着保命第一,根本没心思拍什么片片。所以在这段路上,没有留下多少照片。倒是在停车时,看到跟在后面的小孙,不知什么时候,他在车顶架上了个类似行车记录仪那样的摄像头。在这段路上,小孙有视频资料,待他整理出来后,俺再上传与读者分享。
现在没有片片,只能在网上找其他驴友拍的照片贴出来。不过,那时的路面,可比现在好得多。
就是这路。


(驴友所拍)


这就是317国道,俺看说它是羊肠小道还差不多。


(驴友所拍)


    这路弯还急。


(驴友所拍)


就是在这样的弯里,藏民们还把越野车开得飞快。俺每看到弯道,就不停地鸣笛,藏民们也不回应,以使俺能根据对方的喇叭声判断来车的距离。就只知驾着车在弯道里突然冒出,与俺擦车而过,吓得俺一身冷汗。
在这段路上,对讲机派上了大用场。
俺与小孙结伴之初,在飞来寺临动身的那天早晨,将对讲机交给小孙的女朋友,并向她交待了使用对讲机时,应该注意的事项。首先,如车上有两个人,尽量不要让驾车者操持对讲机,个中原因,不言自喻。其次,当收到对方通报,应立即回声“明白”。这可不是扮酷,这是因为你不回声“明白”,对方怕你没收到或没听清,就会反复地操持这对讲机向你通报。多操持一次,就多增加一分的危险。
在这样的路上,对讲机就发挥了作用。


(驴友所拍)


俺在前面跑,如见前面来车,立即通报给后面的小孙。有时俺跑到弯道附近(就如上面的照片),看不到弯道另一端的来车。可小孙在俺后面,在对面的盘山道上跑,他能看到,他也立马向俺呼叫。只要知道对面来车近了,俺俩的车就迅速找会车带(请看上面的照片)停车,等来车过,再跑。


藏区仅能容单车通行的窄路上,每走几百米,就有一个这样的会车带。建议驴友们见对面来车早停、别抢,若向前抢道,在到达下一个会车带前两车近,你在盘山道上向后倒车去找会车带,那可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到此地,俺方体会到王教头在他的帖子中,发出“川藏北线、山南线要比川藏南线上的排龙天险还要险”的感慨。不过,这路虽险,但沿途的风光奇异。刚看上下皆为黑色岩石的山峰,又现红色岩土的绝壁,还有灰色、黄色的山体,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1-08 17:36    IP属地:未知

终于,爬上了海拔4610米高的珠角拉山山垭。


看下山的路蜿蜓向无尽的群山。
回首望,俺就是从这道上爬上来的。


面对这路,感慨一下。
接着,就是不停地下山。下到谷地,看路侧蓝天白云下的满目青山,看座座宁静的白色藏居。


还有俺刚才翻过来的珠角拉山。


心情大好。
    好象是在滨达乡附近,有白塔呈一字排列。
   



与河流上的悬索桥构成丰富的图画。


附近还有这架子,上面挂满了成熟的青稞。


藏民们这样存放粮食,除了有避免牦牛偷吃的用意外,俺猜测还可防止雨淋后粮食潮湿,发芽报废。这样把粮食挂着,雨水从表面的粮食上流下,应该很少浸渗到里面。即使有一部分雨水浸到粮食中,水向下滴,再经过风吹、曝晒,这粮食中的水份急速排出,这粮食应该不会发芽。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1-08 17:44    IP属地:未知

再向前走,看到这排场。



这里的白塔群规模很大。


一端的廊道下设有转经筒。


另一端扎了一座大大的经幡阵。


塔群的旁边,还堆放着很多的玛尼石,上面刻着六字真言。


塔群后面的房屋是干什么用的?为了赶路,俺也没有去一探究竟。不过,从现在开始,俺就可以领略到川藏北线上丰富的藏文化。
快到类乌齐,变成了油路。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1-11 07:27    IP属地:未知

到了类乌齐,先去加油。加油时,向当地司机了解,去丁青路上的支格拉山比珠角拉山要好走得多。看天尚早,才下午一点多,俺与小孙相互商议,决定继续向前跑,奔丁青。
出了类乌齐,变成了土石路。



看周遭林木参差、草场葱郁,不影响好心情。







还有巨云浮在头顶,现复杂、奇怪的形状,让人观之有无限暇想。



  又跑了一段时间,看右边山上布满经幡,几乎将小山半坡覆盖,甚是壮观。转到山前,看这里是座寺庙。


这寺庙虽不大,但有如此规模的经幡阵相衬。


俺琢磨这寺庙是否有什么说道?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1-11 07:34    IP属地:未知

下车找藏民,藏民的满腹热情俺能体会得到,但他们说出来的话俺一句都听不懂,更要命得是他们还是对俺说的。
拍完转经筒。



俺发现寺庙侧还有一座小房子,房前挂着国旗,房顶支着天线锅和高音喇叭。俺怀疑这房内,有可能有会说俺能听懂得的汉语的人。



但看小孙坐在车里,做出随时准备动身的架势,再看前面还要走的路。


算了,结伴出行,时间不是哪一个人的,是大伙儿的,不打听了,上路。
    再走,俺又遇到了在路上踱着方步的牦牛群。


这一路,也时常能领教到牦牛们面对来车,我行我素、拒不让道地淡定。
俺要赶路,不能在这陪它们玩,只有喇叭、大灯并用地驱赶。也许是牦牛们研究不透面前这钢铁的家伙是啥玩意儿,也许是牦牛们此刻正品味着昨日失恋时撕心裂肺的痛苦,反正它们就是站在路中央瞪大牛眼,在那愣怔怔地瞅,对面前的大响和强光毫无反映。
那作派,你说是淡定,它还有点深沉,似哲学家,正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自由地翱翔。
俺实在没法,就驾车向前,轻轻地碰它的牛头。谁知它调转身去,把屁股对着俺,做出一副“眼不见,心不烦”的架势。俺若再用车顶它的屁股,它也可能走,但它不是优雅地走,它是拿自己的身子野蛮的向其他的牦牛身上碰。这一碰,又乱了套。牦牛们可能没有空间感,也可能不了解《交通法规》,短瞬的骚动之后,它们来了个大换防,又换两头牦牛坚守在俺的车前。
俺在这用车碰牦牛,牦牛的主人是位藏族妇女,她骑在马上站在不远处笑,好象还有点幸灾乐祸。
每遇到牦牛挡道,有两种情况下俺不敢用车碰牦牛。一是在一侧是悬崖的盘山道上,万一牦牛被碰得郁闷,一时想不开,跳下那悬崖,那它的主人保证不笑了。二是俺不敢碰野托牛。听说那野牦牛力大无比,它能把俺的车掀个四轮朝天。
对面前这群牦牛,不怕,俺不仅敢碰,俺还能吃了它。
在俺用行为科学进行反复地训导下,这群牦牛似乎慢慢明白了畜行要走畜行道,勉强地把中间的车道给俺让出。俺通过,小孙也顺势过,走人。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1-11 09:13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yuan400521 于 13-01-09 17:16 发表
我也是徐州滴,也想去西藏,学习啦!学习啦!春节先试试,到宜宾跑一下。
跑宜宾,不如川进青出了,很成熟的线路。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1-13 16:00    IP属地:未知

一鼓作气,爬上了海拔4700米高的支格拉山山垭。



  停车拍照,看蓝天上被风撕扯如絮的白云,和白云下的连绵群山。


下山。
跑了半个多钟头,又看到了白塔群。




这塔群的附近,还另立一座更大的佛塔。


  还有经幡阵。


从这儿开始,连绵的山脉发生了变化。


山顶寸草不生,经过自然地风化与侵蚀,黑色的山体经过不断地坍塌,形成一堵连亘不断的峭壁横在天际。仿佛长城一样延续不绝地伸向远方,不,她虽似长城,却比长城更显得壮观。
看不远处的山坡上还有寺庙。


没去,上路。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1-13 16:12    IP属地:未知

又跑了一个多小时,过村寨,这个村寨叫荣通村。



望走过来的路旁,有座寺庙。


这个寺庙叫金卡寺,属黄教。
       俺站地的这坡下,也有座寺庙。


仔细看座座白塔围起的地方、那密布的经幡下,是个巨大的玛尼堆,这就是著名的查姆玛尼堆。
“查姆”意为花色圣地,这名是文成公主给起的。
当年,文成公主入藏走到这儿,看到有十一位佛现身,她伏身摩拜。恰此时,天空中出现了七道彩虹,于是文成公主将此地命名为花色圣地。
文成公主临行前,在这儿摆放下第一块玛尼石,后积年累月,藏民们纷纷效仿,就堆积成这巨大的玛尼堆。只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些弟兄们把这巨堆上的玛尼石,拿去修梯田玩去了。不然,这玛尼堆比现在看到的还要壮观。
看藏民们在午后的阳光下,在那儿转寺庙、转玛尼堆。
在这优美的环境中。


在这片净土上。


藏民们虔诚礼佛、辛勤劳作。


走在这段路上。


俺看到了黑昌公路上最美的景。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1-14 11:12    IP属地:未知

谁知景好,也能给俺的旅途来点小插曲。
当时,刚过沙贡乡,俺正边赏着这美景、边驾着车。



突然,只感觉车的右前轮一低,俺急向左打方向盘,打不动,接着右后轮也一低,车托着底、斜着车身向前前冲。俺急踩刹车,车停了。
下车一看,好吗!俺把车给开进沟里面了。
这段路的路基巳搞好,还没有做路面,路的两侧,有宽约30cm、高约50cm的排水沟。俺不知怎么搞的事,把这车前轮开进了路右侧的沟里,方向打不过来,车的右后轮向前轮“学习”,也顺势跳进了沟里。
这时,后车停,小孙迅速跳下车,近前,大干。俺俩向右前轮的前面塞石块,待石块堆至可达路面的斜面,俺发动车、向左打着方向盘,低档加油,车轮子还是爬不出来。再下车察看,车轮子巳将俺俩堆的石块,碾压进沟里的淤泥中。俺俩继续向车轮子下塞石头,上车再试,还是不行。更不妙得是,还有块大的石头跑到了后轮那儿,卡住了后轮。俺拿出工兵铲,去撬那大石头,工兵铲立马变形,没用。
俺向路的两侧寻,草原上再没有比小草茎更粗长的棍棒。这儿牦牛倒是有几头,但俺没本事把那牛腿卸下当撬棍,来撬这车下的大石。再说,人家牦牛同意不同意俺卸下它的腿,还是两说的事。
看样靠俺自已驾车,是爬不出这沟了。
小孙动脑子用他的车拖,可他车的拖车螺栓放在车的最底下,若把车箱内塞得满满的各种装备、给养卸下车,也是件很麻烦的事。他又打算驾车回沙贡乡,去叫辆藏民的拖拉机,来把俺这车拖出。
他正欲动身,看后面驶来辆皮卡,俺俩急招手示意停。
驾皮卡的是位四十岁左右的四川人,他听俺说明原委后,立马同意帮俺拖车。俺将拖车绳挂好,指挥着他把车向前开,先将拖车绳绷紧。然后告诉他待俺做好准备,挥手,他再加油拖。俺上车,将车发动起来,挂一档,挥手,两车同时加油起步,向左打方向盘,车被拖出来了。
俺下车,收拖车绳,向这位四川人致谢。俺拿包烟给他,他还不要,俺将烟扔到了他的车里,他笑容满面地驾车走了。
感谢这位四川人!
俺和小孙收拾家什,继续上路。
刚才这插曲,促使俺开车小心了,但不影响俺看美景的好心情。


看,那山坡上、石壁下,也住有人家。


俺正在拍上面的这张照片时,有藏族小伙子们骑摩托车在旁边停。他们对俺说着俺肯定听不懂的语言,向俺打着手势,示意俺也给他们来一张。
没说的,拍。



看,在这美景中,夕阳西下,照射着这些英俊、朴实的藏族小伙子们。
这是俺最喜欢的一张人物照。
慢慢地,天渐暗,没法拍照了,跑路。
在黑夜里,看到了远处的灯光,俺用对讲机告诉后面的小孙丁青到了。谁知近前,还不是。这时,路旁有两人拦车,停车一看,是两位军人,其中一位军人欲搭俺的车去丁青。这军人说这儿距丁青县城还有三公里。
这位军人很是热情。到丁青后,他帮俺找好住处,直到看俺全部安顿好,方才离去。
这住处没有停车场,俺和小孙就将车停放在路边。附近就是公安的执勤岗亭,还有摄像头,估计没人敢动车内丰盈物品的脑筋。
到二楼每人吃了碗面,小孙他们回房休息,俺回房补酒。丁青县城海拔高度3870米,上下楼喘,当晚无话。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