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爱卡自助游 >  普桑老爷车藏地行(2011川进、青出,珠峰大本营。2012滇、川北进,新出)

发表于 2012-12-25 04:57    IP属地:未知

俺下到山下,巳近傍晚。一路上,在落日地返照之下,山川、草原、树木、藏居很是好看。





  这围护着家园的篱栅。


这藏居、佛塔。


  还有这在蓝天上悠悠飘逸的白云。


这氛围,在夕阳之下显得更加宁静、祥和。
看到这石碑,上面的数字不错,拍张PP


这一路,俺常常给自己拍张照片,能露脸的事,谁不愿意干?
重上川藏南线,到了318国道上的芒康。
    找住处,联系了两家,都说没有洗澡水。最后找到这儿,可以洗澡,住下。



看这儿,也是江湖上的英雄豪杰们,经常在此打尖歇脚的“悦来客栈”。




住下后,小孙高反了,他的女友忙着去给他买药。
俺独自到宾馆的斜对面喝小酒,吃白油肚片。对了,芒康的海拔高度是3750米。
当晚无话。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8 22:22    IP属地:未知

28日晨,吃罢早点,重走318,去左贡。
前天晚上,在与小孙相会之初,俺就将自己的行程路线告诉了小孙。即:走滇藏线到芒康之后,走一段318,然后从邦达北上昌都,再一直向西奔那曲,最后南下去拉萨。


俺这样安排路线,是本着尽量不重走老路的原则。
这段路上,只有芒康到邦达这一段,走的是在11年巳经走过的川藏南线。可11年那次走,为赶路,觉巴山上一张照片都没有拍,那西阳夕照下的斑斓山体,始终在俺的脑袋里沉浮。东达山,俺是摸黑过去的,什么都没有看到。所以,就是这段老路,也不是白白地浪费汽油地重走,而是走在这路上“补课”的。
另外,俺在出行前向王教头讨教,那川藏北线上的风光怎样?王教头说川藏北线上的风光绝不亚于川藏南线,只是风格不同而己。故,俺打算这次先走川藏北线昌都以西这段。至于东边的那段,待以后俺规划甘南、川北,还有亚丁、稻城的路线时,再把它融入进去。
小孙听完俺的行程路线,感到很突然。他原设想是从芒康,走川藏南线一直向西,到林芝走山南线经曲水去拉萨。



在到昌都前,小孙数次欲对俺定的路线提出质疑,因看俺坚持,就没深究。
其实,俺坚持也有坚持的道理。

因为,俺相信只要是自驾去过一次西藏的人,都会被那一路上若出出大片般,不断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奇美景色所迷醉,都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年年想向西藏跑。所以,小孙要走的川藏南线、山南线,他完全可以等他自己二次进藏时再跑。
出了芒康没多远,就开始爬拉乌山。路,还是11年那时跑的土石路。浓云笼罩在山坡上,这路也在云中断断续续地隐现。
一会,对讲机里传来小孙的声音,他让跑在前面的俺车速放慢点。俺在这停车,等。


看云层下的山地中丛林葱葱,草场茵陈,真是一块清净、俊秀之地。


俺拍完片片,小孙也从后面跟了上来,继续上路。
正跑着,后面有警车来,俺放慢车速靠边行,让他们超过。这警车有十余辆,一色的越野车,他们一辆接着一辆地拉着警笛,从俺车侧匆匆超过。
俺这闲人在这地方玩自驾,遇到人家办正事的车,就应该让一让,让人家先行。
俺再向前跑,看到那警车队停在路侧,俺驶过。不多会,后面的警车队又急急地赶来超车。就在爬拉乌山的这一段盘山道上,这警车队就这样连玩两次。玩得俺真怀疑他们驾车出来,不是办正事的,是出来“进修”,到这盘山道上练超车玩的。
到海拔4338米高的拉乌山山垭,俺不停,直接就向山下跑。这一路,过如美、过澜沧江大桥,到检查卡口办完登记手续后,接着就开始爬那高高的觉巴山。
这觉巴山上的盘山路已经铺上了油,比11年那次好走了许多。虽好走,但山还是这座山,险还是那样险,俺在这路上行,依旧不敢有丝毫地放松。俺不仅要在进入每个弯道前注意减速,还要注意规避路面上的堆堆落石,以防利如刀刃的碎石扎爆俺的胎。
爬上海拔3930米高的觉巴山山垭,俺停车看风景。
看,俺就是从那路上爬上来的。


透过云层,群山叠嶂,千沟万壑尽收眼底


还可以看到奔腾在山谷中的澜沧江。


  山虽奇峻,只是时值正午,没有看到11年走过时,在如血残阳地照射下的山体上,那如梦如幻的丰富色彩。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8 22:38    IP属地:未知

  山垭的另一边,现一长长的大峡谷。


  峡谷的上面,耸立着一座大雪山。


俺问山垭上的藏民,这雪山叫什么名字,那藏民用生硬的汉语说了两遍,俺硬是没有听清楚。看,这雪山虽“无名”,但山的顶上云雾缭绕,甚是壮观。


这近旁,还停着一辆大货车。


这车里的藏民看俺拍他的车,在挡风玻璃后面笑,似乎是笑俺这大老爷们来到这藏区,对这儿的什么东西都感兴趣。
看完风景俺下山,去爬那上一年,晚上摸黑过去的东达山。一路上,不断的见到骑行者。
今年再次进藏,感觉到藏区的骑行者和背包客,比上一年要增加了三、四倍。关于这点,后来在拉萨与葛姐闲聊时,葛姐解释说是因为那“末日预言”,给了年轻人在“2012”之前,出来“疯”一把的理由。
俺在家也常骑行,所以在这儿看到蹬着单车的骑行者们,俺倍感亲切。俺知道,进行剧烈运动的人最需要补水,而骑行的这一路,由于受单车的限制,骑行者们无法携带大量的饮用水。所以,每逢从骑行者身旁过,俺总是稍停,问其是否缺水。这一路,俺车内成箱的矿泉水,绝大部分都送给了这些骑行者(俺自已喝保温瓶里的水)。
还有一些骑行者,将单车横放在地上,坐在路侧休息、吃东西。
俺感觉,骑行川藏南线这一路,可能最困难的就是那个折多山,还有这个东达山。折多山是从海拔2395米的康定,直上1903米,爬到海拔4298米高的山垭。这无疑是对初上高原的骑行者严峻地考验。故,爬上折多山的骑行者们,多少大都有一些高原反映。而东达山,是这折磨人的长上坡,它能耗尽骑行者的体力。听葛姐说,有的骑行者在这段路上崩溃,欲把单车给摔了:自己在家舒舒服服的日子不过,脑子抽筋,跑到这地界儿来玩自虐。不过,俺与一个个从这川藏南线上骑过来的人们聊,能明显地感觉到他(她)在自己的心中珍藏着这段记忆,时时回味着这段经历。
重提网上“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灵魂归故乡”这句话,俺以为,在这地狱般的路上,看沿途一幅幅的美景,这就是天堂之中对这些骑行者们最大的奖励。
俺车不停地爬,爬上了海拔5008米高的东达山山垭。
回望这走过来的路。


和这高原草甸。


这里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这青藏高原,是在两、三亿年前从海里升起。故,这儿的“土壤”里充满了细砂、鹅卵石,却很少有土壤的成分。


看,在这薄薄的植被下,就是这样得惨不忍睹。


这里的植被一旦被破坏,就再难恢复。
所以,俺们这些“驴”们,只是这里的匆匆过客,在将这里壮美的风光装进脑袋、收入镜头的同时,也要时刻记起保护这里的环境。
这里不是俺们的地盘,这里是人家藏民们的家园。
今年西藏这一路,俺还发现路上塑料袋、包装纸,还有什么“红牛”罐罐多了。
骑行者和背包客俺就不说了,让他们带着垃圾袋行进有难度。而自驾者们,完全可以象俺一样,在车里副驾处备个垃圾袋,不要玩那向车外随手一扔的“潇洒”。
看骑行者们将要动身。


俺也走,下山。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1-01 06:40    IP属地:未知

将到左贡,车在路上转过一个弯,忽见灰色石壁如巨墙般地挡在面前。


这石壁在周围长满树木、草场的小山地映衬下,突兀之中愈显壮美。
藏区的美景就是这样,她就象你在电影院里看大片一样,超出你思维地想象,把一幅幅大美风光目不暇接地展现在你面前,且景随车移不断变幻。使你在吃惊、发呆之余,不禁感叹这天地、自然的造化。
这正是西藏的魅力所在。
再向前行,看出了门道。


难怪这山那么奇峻灵秀,原来也是一座神山。11年那次,俺从东达山下来,就是摸黑从这两山之间过,去左贡的。


可俺全然不知近在咫尺,还有这奇异的所在。
到左贡,进城先去加油站,这是永恒的主题。加完油去找往处,俺与小孙在不大的县城中分头去找,边找边用对讲机相互沟通,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住处。俺想起11年住过的地方,带小孙去看。小孙与他女友都还年轻,对住处的各方面条件要求较高,所以这一路俺尽量让他们先看,他们能凑乎着住下来,俺这大老爷们就没有问题。
到老地点,看房屋如前、老板依旧。俺在与这四川老板讲价之前,先给他上上课:
老板,你还认识俺吗?
    (他每年阅人无数,肯定记不起俺。俺这样问,是为了定位俺“老主顾”的身份)

俺上年进藏时就是住在你这儿。那天晚上俺十点多钟才到,还是你打电话,让饭店的老板开车,接俺去吃的饭。
(有意不说出是在“十一黄金周”的前夕,那是玩自驾的高峰,那时房价高,俺若说出来不是傻了吗?俺不嫌累得慌,帮助他努力地回顾往事,以使他能回忆起俺)
俺上年对你说明年俺还来,怎么样?俺又来了吧!
(上年俺根本就没有说。但说没说?老板有再好的脑子,他也记不清楚)
俺明年还来,每年都到你这地方住一次。
(这虽是“空头支票”,但对老板的诱惑最大)
上课毕,询房价,老板说要170元。俺对老板叫:
俺是老主顾(重申俺自己的身份),每年都到你这儿住(再给他来一张“空头支票”),你不能“不见熟人不发财”(先把帽子给他扣上再说),向俺要这么高的价!
俺辛辛苦苦地给他这老板上课,上得是经济效益,俺在心里寻思着他怎么也得便宜个20块钱。
再询价,老板他要120,俺欢喜。
安顿下来去存车。
这住处是“越野e族”在左贡的据点,小楼的底层辟一间作住宿的登记处,其他的用作汽车的修车铺。从这修车铺中穿过,有个后院,在这存车最保险。
俺正在院中整理车里的东西时,修车铺里一辆“甘A”车的司机近前,瞅着俺的车牌用徐州话与俺叙老乡。俺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在那与他上烟、敬火、话老乡。他父母辈原是老三届,“上山下乡”时从徐州去了那甘肃,后来在兰州安了家。他这次与几位好友从兰州出发,经西安、成都,来走这318。俺俩正在这儿聊着,他的车修好,他与俺作别上路,俺相送。
送走老乡拿方便面,当时已是午后三点多钟,各吃食店巳打烊,俺只能用这方便面回房去泡肚皮。
打发完肚皮小睡一会,小孙携女友逛县城回来,给俺送过来两个梨,说是这左贡的特产。小孙这年轻人很懂事,每每在外买来水果,都不忘往俺这边送点。
到了晚饭时,俺盘算着想在房中看电视,就从车内拿了些牛肉、豆干之类的吃食,坐在窗前喝小酒。
看老板带着修车铺里的一群工人,向窗外对面的山上爬。他们是去寻虫草的?还是爬到那山顶上去看风景的?俺在这用照相机的镜头把他们拉近了看,也没看出个所以然。
俺还看到牦牛带着小牛犊在窗下吃草。吃草之余,老牛用牛头顶小牛犊的头,它在那轻轻地、温柔地顶,而小牛犊却拿出吃奶的劲,在那认真地回顶。俺琢磨这牦牛兴许是在这儿给小牛犊上课,向小牛犊传授搏击的技术,为它以后独自行走江湖做准备。俺拿出照相机拍,因天渐暗、暮色渐浓,用各种曝光参数拍出来一看,效果都不好,终放弃。
这窗外一、二百米处,就是贯穿这左贡县城的318国道,也是左贡唯一的商业街。国道与俺这窗下之间,是块大大的荒地。这荒地中高草丛生、杂物充盈,不时有藏民们到这儿倒垃圾。这荒地不仅具有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箱的功能,它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男女混用的厕所。俺坐在这儿喝小酒,不时能看到藏民汉子,顶天立地地站在远处“唱歌”,还有藏民妇女长裙拖地的蹲在那儿,鬼鬼祟祟地“埋地雷”。也许藏民们在荒疏的草原中生活惯了,不知厕所为何物,都有这随地解决的习惯。王教头去过的那比如县城,不就整个县城都没有一座厕所,把他愁得写进游记中了吗?
酒尽夜阑,洗洗睡觉。
29日早晨动身前,先去吃早点。
在小饭店中遇到了福建的小丁。


小丁是位大四的学生,瞒着家人在这藏区,用搭车的方式,巳经游走了四十多天。他没有刻意的计划,只要是他没有去过的地方,能搭上车,他就去。
这背包客,在藏区这地儿,他比俺玩得还潇洒。
吃罢早点欲动身,看小丁走在马路的对面望俺这边笑,俺也顾不得车巳超载,搭上小丁,上路。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1-01 06:54    IP属地:未知

出了左贡就看风景。


看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将这山坡照射得富有层次。


看牦牛们悠然地在河边游行,去它们早餐的开饭地。




俺正行,忽见前面云开处,现险绝山体。这山体虽在云中藏头隐底,使人只能看到她的局部,可在那阳光的映照下,愈显神秘莫测。


有一段,俺傍着溪水行。


看左前方的山坡上有寺庙。


虽未闻晨钟暮鼓、筒钦(喇嘛礼佛时,吹的一种长号)声声,但似能听到喇嘛们早课的念经声。
这里,真是人间仙境。


藏区这里就是好,你行走在这路上,就似游走在长长得、纯天然的风景画卷之中。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1-02 07:07    IP属地:未知

到邦达,俺离开川藏南线,重新走上了214国道,走进了邦达草原。


看那山脚下的建筑群,就是邦达小镇。从那儿一直向西,翻过业拉山,就进入了怒江流域。再向西,就可沿着318国道到拉萨。俺现在向北奔昌都,走那坚险未知的川藏北线,绕道那曲去拉萨。
这邦达草原,是在两个南北走向的山脉之间,这里山川秀美、遍布沼泽、溪流。


人、车若在这儿下到草原上,可是件极度危险的事。而牦牛,这世代生存在这高原上的生灵,在这地方要比人类有本事得多。它们在这淡定地采食,全然不用担心会陷入沼泽。




因为它们是这草原的主人,对这草原,比地质工作者了解得还要多,知道那儿能去,那儿不能走。




这里是牦牛们的天堂。


走邦达草原时,天上阴云密布,照相的光线不好。俺也试着调整曝光参数,但照出来总是不尽人意。




近午时分,看到了邦达机场。这邦达机场的海拔高度4334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民用机场。


机场这高度,比波音飞机的设计极限降落高度还高出近60米。可能是因为海拔高度高的地方空气密度小,飞机起飞时需要更高的起飞速度,以获得上升力,这就需要更长的跑道。所以,这邦达机场的飞机跑道有5km长,是全国民用机场里最长的一条跑道。
因属敏感设施,远远地来一张,走人。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1-02 07:28    IP属地:未知

再向前行,看到这景。


远处阴云密布,将正前方的重峦遮得黑森森一片。


仿佛时光静止,而人处白昼面对黑夜,似阴阳两界相连。西藏归来与朋友们聊,俺说西藏的美,美得没有住何人工地雕琢,美得奇异、美得大气,甚至于有时在这大气之中,使人感到一丝得恐怖。
对着这景,俺第一次感觉到了那一丝得恐怖。


在以后走的新藏线上,这种感觉出现得更加频繁(这是后话)。
走到公路的尽头,转过一个弯,再拍两张。


看,这宽阔的山谷中全是沼泽地。


再向前跑,离开了沼泽地,天上下起了小雨。
时巳过午,看到一群群磕长头的藏民们,在距公路不远处的草原上歇息、进食。俺大呼“扎西德勒”,藏民们转身回望,挥手致意。
这一会,俺边驾着车,边用对讲机与跑在后面的小孙探讨。一会建议俺也学藏民,到草原上去野炊,用户外灶具煮方便面吃。一会建议去找磕长头的藏民们,混点酥油茶喝。但看到车外扬扬洒洒的细雨,终没停,赶路要紧,去翻那浪拉山。
将要爬上浪拉山的山顶,路的右侧又现雪山。




俺看这雪山有点晕乎:从资料上看,从邦达去昌都要翻浪拉山、年拉山这两座大山,而浪拉山是这一路的最高点。现在看这雪山似比俺现在正在爬的浪拉山还要高,这山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她叫什么名字?俺闹不清楚。


看到了经幡,知道快要到山垭了,小孙跑到前面去了,俺凑着经幡来一张。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1-02 07:40    IP属地:未知

爬上海拔高度4572米的山垭。


可以看到了那雪山的全貌。


这山虽与俺站地的这浪拉山相邻,但两山大不同。这浪拉山漫坡的山体上,布满黄绿色的高原草甸。而那雪山的丛林上,是黑灰色的陡峭山体,再往上是挂着冰川的山尖。两山咫尺相望,然自然造化,形成巨大反差。
从左贡出来这一路,每路过某个地方时,搭俺车的小丁每每说这地方他在某某日走过,同时能讲出一段有关的小经历。可以看出,小丁对自己走过来的路充满了感情。也是,象小丁这样的背包客,在藏区能积累更多的阅历,在一路的艰辛之中能收获更多值得回味的记忆。
小丁也挺懂事,他从包里拿出两小包茶叶送给俺。俺对他说俺身患痛风,从不喝茶叶,他坚持。俺心里明白他是想用这种方式表表心意,俺不好拂他的好意,收下。
快到昌都时,路过这儿,看这树长得好,停车拍张PP


到昌都放下小丁后,开始与小孙一起找住处。
昌都在西藏,是仅次于拉萨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藏东的门户和物资集散地。这城里楼房林立、车水马龙,甚是热闹。俺俩先找了两个地方,均不合适,后俺停,由小孙前去找。一会,小孙找好住处,电话俺说是在粮食局的对面。俺定位“粮食局”,GPS将俺引导到了县粮食局的门口。看这周围也没有什么住处,俺又电话小孙,俩人在电话里探讨了一番,终未弄清各自的位置,最后约定在分手的地方汇合。俺回到原处等,不久小孙来,俺跟着小孙的车来到了地区粮食局的对面,住下。
安顿下来后,俺即发短信给昌都强巴林寺的喇嘛,达瓦扎巴师傅。
这达瓦扎巴师傅,是俺上一年在色季拉山上,拍摄南迦巴瓦峰时认识的,当时他向俺索要南峰的照片。回到家里后,俺选出5张扩印了之后,用“特快专递”寄给了他。从那以后,他视俺若友,这近一年来,他每隔个把月就电话俺一次。他认识一部分汉字,但口语不行。俺又象那喊老外帮俺推车,只会“哈喽、哈喽、哈哈喽”的藏族小伙一样,也不会藏语,仅会“扎西德勒”。所以俺俩通电话很有意思:
他电话来,俺接:“扎西德勒!”
他回:“扎西德勒!”
俺再来一句:“扎西德勒!”
他又回一句:“扎西德勒!”
……,……。
然后,某一方“啪嗒”一声挂断电话,通话结束。
不过,他能用生涩的汉字给俺发短信,俺给他回的短信他也能看得懂。所以,现在俺首选的联系方法是给他发短信,告诉他俺巳到昌都了。
等了好一会,没接到他的回音。俺又电话他,电话了好几次,终没人接。
(做喇嘛的人,就是有手机,兴许也没有几个人与他联系。他带没带身上,都很难说)
看天尚早,俺与小孙建议先去那强巴林寺转转。
强巴林寺,是藏传佛教中格鲁教派在昌都地区最大的寺院。她始建于1444年,住院修行、学习的喇嘛最多时有5000余人,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帕巴拉格列朗杰,就是这寺院中的第一大活佛。
俺和小孙他们也不动车,就打个的去强巴林寺。在昌都城区打车到任何地方,都是5块钱的通价。可去这强巴林寺,开车的师傅却要10块钱。俺问,这师傅解释说在到寺院的前面,有一个大陡坡,损车。俺没再深究,给他。
这一路上,俺一直在拨达瓦扎巴师傅的手机,始终没人接听。俺原还指望与他再会上一面,与他探讨一些藏传佛教、藏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方面的知识,以探询藏民们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谁知俺人到这地方了,却与他联系不上了。
直到第二天,俺出昌都,巳过了类乌齐才接到他的短信。大意是说上午上课,他下午与俺联系。第二天的晚上俺到了丁青,手机有信号了,蹦出了一大堆他的短信。俺给他回过去,告诉他俺人已到丁青,下次路过昌都,俺再与他见面。
就在俺现在堆文字的前几天,他的手机电话俺,那边是一位会讲生硬的汉语的藏民?还是喇嘛?俺不知道。他说达瓦扎巴师傅不会说汉语,让他给俺说,说上次你来昌都他与你没见上面,心里很不安。俺对他说请他转达给达瓦扎巴师傅,俺下次走甘南川北时可能还会路过昌都,到那时一定去看他。俺还让他转达,欢迎达瓦扎巴师傅有机会到江苏来,俺接待,陪他在江苏转转。
这是后话。
快到强巴林寺,确实看到有一个用条石铺就的大陡坡,且奇陡。陡到什么程度?俺估计车若在这坡上熄火,恐再难起步,需退至坡下重新起步、冲坡。这路上行走着成群身披褐黄色袈裟的喇嘛,若学校里课余时,外出自由活动的学生。这坡上铺路的条石,长年经人踏磨,块块光滑,泛出黑灰色的、温润的光泽。开的士的师傅,可能经常送客人去寺院,走这路走得有经验了。只见他低档轰油、车笛长呜,一鼓作气地冲了上来。
进强巴林寺,看座座大殿大门紧闭。找一汉族小伙的工作人员询,他说现在没法参观了,建议俺明天早晨再来。俺问他是否认识一个叫达瓦扎巴的喇嘛,他说叫这名的多了去了,谁知你指的是哪一个。俺看找人无望,又问他这昌都哪家的藏餐馆好,他耐心地给俺指明路径。
看这寺院参观不成,俺“伙同”小孙他俩杀向那藏餐馆。
这藏餐馆设在二楼顶上,正值饭时,里面座无虚席,很是热闹。俺一行人进去,藏民们如看“老外”般地向俺投来好奇的目光。藏族小姑娘将俺安排到仅剩的一张高几处,看人多几小不好坐,俺正站在那踌躇,旁边沙发座上的俩藏民主动提出与俺互换座位。藏民们的友好、热情使俺心存感激,忙向他俩致谢、敬烟。
环顾四周,看藏民们吃的是什么东西?然后仿照着点了一暖瓶酥油茶、一暖瓶甜茶、听装的青稞洒,再就是一斤牦牛肉包子,还有一盘血肠。小孙对这血肠打问号,俺对他说出俺对吃食的态度:任何俺第一次见到的东西,俺总要尝一次。好吃,把它列入自己脑袋瓜子里的食单上,不好吃,永远告别。
小孙没再说什么。
那血肠端了上来。


俺先干一块,吃在嘴里感觉味道怪怪的,俺心存疑惑地又干了一块,得,枪毙。小孙他俩每人也各尝了一块,立马对这盘子失去了兴趣。
牦牛肉包子倒是不错。


这牦牛肉包子皮薄馅大,味道很好,但俺没有吃完。究其原因,是因为这肉比面填肚子,这肉与面相比可是真家伙,管饱。建议现在的商家向这些藏民们学习,生意好时顾客排队,你就向那面皮里狠命地填肉馅,越多越好,肉一多顾客吃得就少,这“供需关系”不就调整过来了吗?
那甜茶喝起来就象牛奶里放入了糖,相比之下俺更喜欢喝那酥油茶,那略带的腥味(别人感觉的)俺喝得惯。至于青稞酒,没劲,象饮料一样。俺与小孙干了几听,总找不到感觉,不喝了,回去再补俺的“红星二锅头”。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1-04 08:00    IP属地:未知

30日早上,收拾东西俺退房,打算看完强巴林寺,就奔丁青。
到了强巴林寺前的那陡坡,俺用对讲机告诉小孙,让他别急着跟俺一起上,让他等俺冲上坡之后,再起步开始冲。俺学着昨天开的士的师傅,挂一档、轰油门,车嗷嗷叫地冲了上去。转眼间,小孙也跟着冲了上来。
进寺院(不需购票),停好车,发现俺俩的车是今天的第一批游客。
这时,只见院中众多的喇嘛们赤足跑进大殿。


看,他们的靴子都脱在了这儿。


俺站在大殿的门口往里看,昏暗的灯光下,有不下一、二百名的喇嘛坐在垫上,口吟佛号。一会儿,又有一、二十名年轻的喇嘛冲出殿外,不知去了何处。俺看有藏民们不断地进入大殿前去捐钱,俺也拿着百元的钞票跟了进去。
这负责募捐的喇嘛,可不象俺在南浔古镇的道观里遇到的那个道士,只知见钱眼开地一味忽悠人(参见本空间中的《有点崩溃的江南古镇自驾游之南浔》),这里捐钱全凭自愿。你若拿出百元钞想捐二十块钱,喇嘛们会返给你八十元钱。你若去神坛前捐钱,也可将百元钞放下,再从零钞堆里自已找回八十元钱。
那喇嘛问俺捐多少钱?俺说全捐。他欲在册中记上俺的名子,俺说,他听不懂,他把手中的册子递给俺,让俺把自己的名字写上。看身后,小孙他们也进来捐钱。捐完之后,在大殿里参观壁画、看众喇嘛念经,站了一会,依旧到大殿门口站地。
    一会儿,刚才跑出去的那些喇嘛回来了。他们每人手拎一个木桶鱼贯而入,桶内装着小半桶似酥油茶般的液体。这时,俺才注意到大殿中每位喇嘛的手中,都拿着一只碗。

又站了一会,俺离开大殿,闲逛。


看这“回”字形庭院三面,是两层僧舍,唯独一面是三层的大殿。


  殿侧的房间还装有空调,估计那是地位较高的喇嘛的居所。


庭院中还有花坛,花坛中盛开着格桑花。


来到寺院外面。



发现围绕着强巴林寺,也是一排排僧舍。



由此可见,这寺院的人气之旺。

[ 本帖最后由 飘了二十年 于 2013-1-4 08:01 编辑 ]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1-04 08:19    IP属地:未知

俺从这小门洞,又回到了寺院内。


在寺院中,遇到一位藏民,他建议俺去经堂看看。
俺与小孙进经堂,去爬那堂内的楼梯。至顶,见里面镏金的坛城上镶嵌着很多珍珠、玛瑙和绿松石,玻璃橱柜中也陈列着各种文物和珍宝。因光线太暗无法拍摄,俺只能粗略地参观、欣赏一番。
经堂的后面,是喇嘛们的厨房,里面操厨的喇嘛正围着锅台在忙碌着。只见喇嘛站在灶台上,将大锅里的面食向一个个木桶里装,估计这就是寺内僧众的早餐。
在这寺院的各个角落,还栖息着很多乌鸦。



它们似伴奏般的,不时在喇嘛们悠然地诵经声中,“呀!呀”两声。



听说乌鸦是世上最聪明的鸟,只不知它常栖寺院,是否也能参透佛学中的些许禅机。
  看,这只乌鸦落在了小鹿的嘴上去拜佛。


参观完强巴林寺,上路。俺与小孙一起走川藏北线,奔那曲。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