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四川论坛 >  【完结】跟着老婆走世界-那一年,圆一场法兰西之梦(附攻略)

发表于 2020-01-12 13:15    IP属地:未知

.
埃菲尔铁塔 Eiffel Tower
毫无疑问,埃菲尔铁塔是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了,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它。铁塔以其建筑师古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的名字命名,建于1887-1889年,目的是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铁塔由钢铁建造,据说耗费250万颗柳钉加以固定。加上塔顶的天线,总高为325米。
古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
frenchmoments.eu,建造铁塔用了250万颗柳丁,由300位工人安装

[ 本帖最后由 静哥哥-jee 于 2020-01-12 13:22 编辑 ]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1-12 13:17    IP属地:未知

.
埃菲尔铁塔上共有3层平台对游客开放,分别为57米高度、115米高度和276米高度。当然,在这样一个大热景点,排长队肯定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去的当天铁塔周围的花园和草坪都在维护,用围栏隔离了,我们拍了点儿照片,没有去排队登顶,也没有停留太久,随后继续步行穿过塞纳河,往香街的金三角方向前行。
.
这是德比利行人桥Passerelle Debilly,巴黎的桥也是很有看点的,横跨塞纳河,连接着左右两岸的无数美丽的桥,只可惜时间有限,我只能在心里望一望了,下一次,我得好好走一走。
从桥上看铁塔
.
途中无意间经过了戴妃去世的隧道,上方有一个纪念碑,这位传奇的王妃也有道不尽的往事。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1-12 13:19    IP属地:未知

.
香街金三角
香街Avenue des Champs-Elyses、蒙田大道Avenue Montaigne、乔治五世大街Avenue George V形成三角形,称之为金三角,不用说,这里奢侈品云集,剁手买买买好去处,不剁手也能去长长眼界,我属于后者,那天是陪着同行的另外几位开启的购物模式,却不曾想,陪着陪着自己也没忍住买了一个包。。。
金三角的宝马城市店
老爷大奔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1-12 13:21    IP属地:未知

.
巴黎暴走的一天就在嗨皮的购物与老腰的酸痛下度过了,从香街乘坐地铁回到蒙帕纳斯,晚餐还是选择昨天吃的筷火林中餐,去的途中在超市买了一瓶红酒准备犒劳一下烧了一天骨油的身体,餐厅老板也很nice地同意我们外带酒水,小伙子说就一瓶可以,多了可不得行哈!米饭还给了一个打包价,10欧一大盆,哈哈。
.
等等,好像忘了点什么事情,啊对~~蒙帕纳斯木有去登顶看夜景。。。嗯,在巴黎待了两天三夜,我就第一天到的时候想着要去,后面真是忘到九霄云外了呀。。。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1-12 13:23    IP属地:未知

.
实用网站推荐:
https://frenchmoments.eu 这是法国两夫妇办的一个专门针对法国的旅行网站,上面有很详细的景点介绍,历史背景、文化、游玩向导等各方面资料都比较全,还能通过他们预定门票等等,是个不错的出行参考工具;
莎士比亚书店官网:***** 里面有关于书店的很多介绍;
对于了解各个景点,其实官方网站是最有用的工具了,不过国内的网络真的不太友好,一些官网都没法打开,不然就是速度炒鸡慢,比如巴黎圣母院的官网,始终很难打开,还有卢浮宫的门票,购票需要先注册,注册需要一个验证码,我之前是把什么都填好了,但验证码就是显示不出来,最后无奈到淘宝去买的票,之后走遍法国的微信群里也有小伙伴在吐槽这个问题,不知道是官网的问题还是墙的问题。。。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1-12 13:24    IP属地:未知

.
Day19  7.4  巴黎
当天看点:卢浮宫+大咖啡馆午餐+老佛爷+凯旋门
卢浮宫
为了避免排长队,巴黎的第三天早上我们选择早一些出门,在9点之前到达卢浮宫,此时广场上玻璃金字塔的主入口处已经排了不少人,拿出之前在马爸爸家买的快速票,排队等候开门。
.
◆一些历史
1682年之前,这座螃蟹形状的宫殿一直都是法国君王的住所,直到太阳王路易十四执政,将宫殿迁往了著名的凡尔赛宫。说起凡尔赛,也是此行的一大遗憾。
最早这里是中世纪时期的一座要塞,由飞利浦.奥古斯都国王King Philip Augustus于12世纪下令修建;到了文艺复兴时期,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国王King Francis I (Franois 1er) 决定拆除中世纪的要塞,并修建一座以文艺复兴为基调的,更大、更时尚的建筑;再后来,拿破仑和拿破仑三世实现了国王亨利四世(公元前16世纪) King Henry IV心中的“伟大计划”,按照计划,将卢浮宫与杜乐丽宫Tuileries Palace之间用几个侧翼连接起来,这使得整个建筑群雄屹立,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宫殿。
卢浮宫模型French-Moments
1615年卢浮宫与杜乐丽宫French-Moments
.
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President Franois Mitterrand留下了他标志性的“大卢浮宫”计划:1989年法国大革命两百周年之际卢浮宫的“法老项目”完工;以及对整宫殿的翻新工程:清理立面,改造室内、建造地下走廊和商业中心,把财政部搬到Bercy的一座现代建筑里,以及,巴黎的又一著名地标:玻璃金字塔。
.
◆玻璃金字塔
1988年,密特朗总统委托贝聿铭设计了玻璃金字塔作为卢浮宫的主入口。这座透明的玻璃建筑高20米,由670块玻璃组成,与协和广场高耸入云的方尖碑遥相呼应。这也是密特朗总统所钟爱的埃及主题。埃及金字塔背后的象征意义在于“对上帝的至高崇拜”Cult of the Supreme Being (“Etre Suprme”)(法国大革命期间由罗伯斯庇尔创立一种自然神论,目的是使其成为新法兰西共和国的国教,取代罗马天主教以及当时与其对立的“理性崇拜”Cult of Reason),这可以从1789年的《人权宣言》的卷首上看出来。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一大早就围满了人群
.
上面这张照片里的雕塑是太阳王路易十四的骑马铜像,据说是玻璃金字塔与没有在巴黎的历史轴线上(一条从凯旋门贯穿香街,经过协和广场与方尖碑、杜乐丽、小凯旋门Arc du Carrousel等众多历史建筑的轴线),贝聿铭大师特地在金字塔旁边放置了这样一个特别的铜像,这是1668年贝尔尼尼Bernini在凡尔赛宫雕刻的大理石雕像的复制品。

[ 本帖最后由 静哥哥-jee 于 2020-01-12 13:33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1-12 13:37    IP属地:未知

.
快速票这边的队伍人不是特别多,9点开馆以后不一会儿就进到了馆内,我们从德农馆Denon进入,之后乘坐电梯到二层,抢先参观卢浮宫三宝之一的《蒙娜丽莎》。
德农馆入口
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
.
到的时候只有几个人在,我们很容易就站在前排,可以近距离看到这个美誉世界的神秘女人。这幅画确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不过也没有网上说的A4那么小,要稍微大一点。画的外层用玻璃隔开保护,还在玻璃前面一点放置了围栏,旁边还有专人看守。
合影打卡
.
《蒙娜丽莎》—以下资料摘自卢浮宫官网
列奥纳多?达芬奇很可能是在1503至1506年间在佛罗伦萨完成的这幅作品。本是为弗朗西斯科?戴尔?乔孔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之妻,丽莎?盖拉尔迪尼(Lisa Gherardini)所作的肖像画。乔孔多(Giocondo)这个姓名阴性化是乔孔达(Gioconda),也就是《蒙娜丽莎》在意大利语中的昵称,或在法语中的昵称(Joconde)。《蒙娜丽莎》可能并未送至委托人的手中:列奥纳多?达芬奇似乎将其带到法国。随后这幅画又成为了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收藏品,具体经过已不得而知。
◆丽莎?盖拉尔迪尼,戴尔?乔孔多之妻
《蒙娜丽莎》的神秘面纱始终未曾被世人揭开:人物的身份、画作的委托、绘制的时间,甚至在何种情形下成为了法国王室的藏品,其中细节至今未有明证。对画中人物身份最具可信度的猜测:佛罗伦萨的纺织品商人戴尔?乔孔多之妻,丽莎?盖拉尔迪尼。这也是为什么这幅画以《蒙娜丽莎》(蒙娜一词在意大利语中意为女士)之名而享誉全世界的原因。这幅肖像画的创作很可能与发生在戴尔?乔孔多夫妇生活中的两件事有关:1503年购买了一处私宅,或是1499年女儿夭折后,第二个儿子安得列(Andrea)于1502年12月降临人世。蒙娜丽莎秀发上的轻纱有时被解读为哀悼的象征,但实际上这是妇女娴淑操守的常见标志。并没有任何一处衣着细节具有特别的象征和含义,其中包括裙袍的黄色衣袖、褶皱衬衫、精心围在肩头的披巾;与同时期绘画作品中的衣饰相比,这幅画中人物的着装异常朴素。
◆新颖的表现手法
在《蒙娜丽莎》之前的绘画作品中没有一幅作品将整个人物的半身如此充分地展现于画面中,以纯粹自然的姿势完整地表现了胳膊和双手。看至腰身部位,可以发现蒙娜丽莎坐在一张椅子上,左胳膊搭在扶手上;在她的身后我们可以看到一道栏杆,以及分列画面两侧的两根小圆柱的一部分;这些细节说明蒙娜丽莎坐在凉廊(意大利建筑中的一种带檐露台)下。人物呈四分之三角度侧坐、以风景为背景、以建筑部件为框、双手在近景处交叉,这种布局方式在十五世纪下半叶的佛兰德绘画中就已经出现了,但《蒙娜丽莎》将这种技艺发挥到了无与伦比的完美境界。这也是为什么这幅传世之作对十六世纪初的意大利肖像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标志性的微笑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对“乔孔达”(gioconda)一词中所含幸福之意的注解,这个词在意大利语中即意为“幸福的”。这也是列奥纳多这幅肖像画的主旨动机。蒙娜丽莎微笑的脸庞从由两部分交叠而成的背景中脱颖而出:在暖色调构成的下面部分可以看到人类生活的痕迹,比如蜿蜒的道路和小桥;上面部分虚构的景物则是一派岩石丛生、沼泽遍地的原始自然景观。所有这些成就了这幅肖像作品所展现的理想之美。
◆展品标签
*全名列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亦称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年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郡芬奇,1519年逝世于法国昂布瓦斯);
*《蒙娜丽莎》,法文名称:Mona Lisa;
*创作于1503年—1506年间;
*木板油画(杨树木);
*高:77厘米;宽:53厘米;
*弗朗索瓦一世1518年获得 ;
*弗朗西斯科?戴尔?乔孔多之妻,丽莎?盖拉尔迪尼之肖像;
*德农馆,二层,Mona Lisa room,Room 711
图片来自卢浮宫官网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1-12 13:38    IP属地:未知

.
等我们参观完毕准备离开的时候,这里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起了游客,整个大厅都变得热闹起来。我心里窃喜了一下,还好之前看了一下路线,不然想要在人群中挤进去还是有点儿困难呀。
随后,我们继续朝着下一个目标,卢浮宫三宝之一《胜利女神》Nike的方向参观,中途看到了不少名作,卢浮宫不愧是世界博物馆之首,据说想要把每件作品都看一遍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1-12 13:41    IP属地:未知

.
《美杜莎之筏》Le Radeau De La Mduse,1819
.
这幅画是泰奥多尔席里柯Thodore Gricault的作品,描述的是1816年美杜莎号海难后人们在临时搭建的木筏上求生的情景。
.
故事是这样的:1815年路易十八重返王位,标志着波旁王朝的第二次复辟。英国根据《巴黎条约》将塞内加尔Sngal归还法国。1816年6月17日,美杜莎号从艾克斯岛le d’Aix起航前往塞内加尔,就是为了确认这一归还。它带领由三艘船组成的舰队:卢瓦尔Loire战斗舰,阿格斯Argus双桅船和埃科cho护卫舰。美杜莎号上约有400名乘客,其中包括塞内加尔总督朱利安施马尔茨(Julien Schmaltz)上校及其妻女。
船长胡格杜洛伊德胡马雷斯(Hugues Duroy de Chaumareys)曾在法国大革命时逃往英国,波旁复辟后他恢复官衔,取代拿破仑派的弗朗索瓦庞埃(Franois Pone)成为美杜莎号船长——尽管他已经25年没有航行了。为了超越其他三艘船,他严重偏离航线,造成美杜莎号在离毛里塔尼亚海岸160公里的阿尔金沙洲搁浅。
233名乘客分别登上6只小救生艇,其中包括船长本人和施马尔茨一家。17名水手留在美杜莎号上,149名船员和士兵——包括一名妇女——挤在临时用缆绳和圆木搭建的筏子上。起初筏子被绑在救生艇上,但由于超重,船长决定解开绳索。
被抛弃的149人在7月17日,海难发生的十三天后才获救。他们被阿格斯(L’Argus)号发现时只剩下15名幸存者,随后又有五名死亡。然而当人们在四十二天后找到美杜莎号时,17个船员中只剩下三个。这次海难总共造成了150多人死亡。饥饿、脱水和恐惧使这些绝望的人变得疯狂,他们或跳海自杀,或屠杀虚弱的人,吃他们死掉的同伴。
席里柯在1817年从意大利返回巴黎,偶然间读到了两名海难幸存者的故事,被故事震惊的他决定为此创作一幅画。为了真实地呈现死尸的效果,席里柯亲自去医院的停尸房观察死人的皮肤色泽及濒死的表情,甚至在一位医生朋友的帮助下,将断手断脚带回工作室研究。他与幸存者们在木匠拉维莱特(Lavillette)的帮助下重新搭建了木筏,作为创作的模型;又到海边观察海洋和天空。这场悲剧的主要责任在“美杜莎”号的船长,是通过政治关系才获取这一职位的。所以,席里柯的这幅画是对政府的辛辣讽刺,因为政府对这场海难的发生负有间接责任。
关于席里柯,卢浮宫的微信公众号里有专门的一篇介绍*****/s/6Dk0xJwrSi-rM7LEQX6tCQ
“C'est notre socit tout entire qu'il embarque sur ce radeau de La Mduse.”
我们的整个社会都处在美杜莎之筏上。
---儒勒米什莱Jules Michelet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1-12 14:03    IP属地:未知

.
《拿破仑一世与约瑟芬皇后加冕礼》Sacre de l'empereur Napolon Ier et couronnement de l'impratrice Josphine
.
以下资料摘自卢浮宫官网--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奉拿破仑之命,花费了整整三年时间完成巨作,用画卷纪录下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仪式的这一不朽的时刻。就像所有的政治宣传作品一样,在这幅画中也有一些对现实的加工:皇帝的母亲端坐于宝座上,位于画面中间很显著的位置。而事实上她因为生儿子的气而没有出席。拿破仑的形象被理想化了,变得更高更瘦,跪在他面前的约瑟芬皇后,也在拿破仑御用画师大卫的笔下年轻了许多。由于拿破仑是自己将皇冠戴到了头上,大卫没有在画中表现他加冕的情节,而是最终选择了不那么有争议的约瑟芬加冕作为主题,但坐在拿破仑身后的教皇庇护七世并非衷心为新皇帝祝祷。
画面光线处理的技巧十分娴熟,在一百五十个人物肖像中,很自然地突出了主要人物,并恰到好处地照顾到某件首饰上镶嵌的宝石或某件衣物面料的柔滑。从某种角度来说,大卫是现代摄影师的先驱,就像他们纪录世界重要人物的大事件,在报纸上展现出的奢华场景不禁令民众浮想连翩。而在画面上所有这些人物中,最生动的应该是身穿红衣站在画面右端的外交部长塔列朗Talleyrand,他似乎对这台透着炫耀味道的好戏投去嘲讽的一瞥。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