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0-01-12 13:24 IP属地:未知
.
Day19 7.4 巴黎
当天看点:卢浮宫+大咖啡馆午餐+老佛爷+凯旋门
卢浮宫
为了避免排长队,巴黎的第三天早上我们选择早一些出门,在9点之前到达卢浮宫,此时广场上玻璃金字塔的主入口处已经排了不少人,拿出之前在马爸爸家买的快速票,排队等候开门。
.
◆一些历史
1682年之前,这座螃蟹形状的宫殿一直都是法国君王的住所,直到太阳王路易十四执政,将宫殿迁往了著名的凡尔赛宫。说起凡尔赛,也是此行的一大遗憾。
最早这里是中世纪时期的一座要塞,由飞利浦.奥古斯都国王King Philip Augustus于12世纪下令修建;到了文艺复兴时期,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国王King Francis I (Franois 1er) 决定拆除中世纪的要塞,并修建一座以文艺复兴为基调的,更大、更时尚的建筑;再后来,拿破仑和拿破仑三世实现了国王亨利四世(公元前16世纪) King Henry IV心中的“伟大计划”,按照计划,将卢浮宫与杜乐丽宫Tuileries Palace之间用几个侧翼连接起来,这使得整个建筑群雄屹立,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宫殿。

卢浮宫模型French-Moments

1615年卢浮宫与杜乐丽宫French-Moments
.
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President Franois Mitterrand留下了他标志性的“大卢浮宫”计划:1989年法国大革命两百周年之际卢浮宫的“法老项目”完工;以及对整宫殿的翻新工程:清理立面,改造室内、建造地下走廊和商业中心,把财政部搬到Bercy的一座现代建筑里,以及,巴黎的又一著名地标:玻璃金字塔。
.
◆玻璃金字塔
1988年,密特朗总统委托贝聿铭设计了玻璃金字塔作为卢浮宫的主入口。这座透明的玻璃建筑高20米,由670块玻璃组成,与协和广场高耸入云的方尖碑遥相呼应。这也是密特朗总统所钟爱的埃及主题。埃及金字塔背后的象征意义在于“对上帝的至高崇拜”Cult of the Supreme Being (“Etre Suprme”)(法国大革命期间由罗伯斯庇尔创立一种自然神论,目的是使其成为新法兰西共和国的国教,取代罗马天主教以及当时与其对立的“理性崇拜”Cult of Reason),这可以从1789年的《人权宣言》的卷首上看出来。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一大早就围满了人群
.
上面这张照片里的雕塑是太阳王路易十四的骑马铜像,据说是玻璃金字塔与没有在巴黎的历史轴线上(一条从凯旋门贯穿香街,经过协和广场与方尖碑、杜乐丽、小凯旋门Arc du Carrousel等众多历史建筑的轴线),贝聿铭大师特地在金字塔旁边放置了这样一个特别的铜像,这是1668年贝尔尼尼Bernini在凡尔赛宫雕刻的大理石雕像的复制品。
[
本帖最后由 静哥哥-jee 于 2020-01-12 13:3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