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legacy30R 于 07-05-12 22:51 发表
看了半天,感觉又跟那个日本BB有一拼了。当年就是1800买了条养金鱼的头……心理感觉好多了。
100号的汽油,干脆直接加航空煤油好了,那个标号更高。标号高不等于品质好,也不是什么车都可以往高标号加的,积炭怎么来的?
中国的油品是不如欧洲和美国,但是不是因为标号,是因为硫!
当年我去拆日本BB的时候,有个维修工说了句话,至今记忆尤深:这东西,真的有用,原厂会不装么?
动力好必然意味着多耗油,省油的代价就是加速性不行,这么基本的道理还有人靠这个忽悠,又让马跑又让马吃的少,还一下子少那么多,当心拉肚子了。
另外,帕萨特飙CLK350,飙GS300,人家不跑是不跑,真飙起来,嘿嘿嘿嘿。我多次在高速上追过S600,还有时候是200+kmh的时候超过的,说明什么,说明人家的命比我的值钱,让了我。自己试过一次S600恐怖的加速,再也提不起精神和人家去比什么了。你可能在和刘翔起步的时候超过他1次,也可能比他在车从中更快的穿过马路,这并不代表你比他强,只能代表你比他更不在乎代价。
我同学整天在我面前吹他的2.8V6加速如何如何,发动机如何如何安静,让他试了一次我的车后就再也没提过。
看完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个东西至少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常温的催化剂,呵呵,我不是说完全没作用,问题是在你烧完这箱油的时候,估计这玩意儿只完成了不到千分之一的催化。
楼上的说的有道理,真有这个技术,不需要卖给最终用户,把专利卖给石油公司,卖给飞机制造商,卖给汽车发动机制造商,一下子就发达了。
比水变油更有一点技术的背景并不代表比水变油更可靠的。
Broquet有用没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这个东东确实有效解决了Subaru车系的爆震问题。但是用在帕萨特1.8T上,头端扭矩有损失,后段提得很爽朗,我弃用了。至于车子的性能,小S的车在宝马4S和530反复对比测试过,0-100,0-140,实在无须吹嘘,turbo车刷过ECU之后扭矩输出曲线非常平滑,但是200时速以后相信还是大排量NA引擎后劲更足,至少530可以跑到250,Stage1老帕基本上235是极限了,Stage2/3拿出来则胜之不武了,300-350hp的输出市售V6/L6车型基本全部吃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