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5-05-07 17:45 IP属地:未知
漳 河 的 传 说
清漳河与浊漳河同源于山西,在合漳村汇流成一条漳河,蜿蜒而下。有意思的是合漳村的“合”字还有一个音,念作“ge”,是市制容积的一个单位,十合(ge)为一升。清、浊两条漳河从上游下来,在这里汇流叫合漳。而从下游往上走,走到这里把一条漳河隔成了清、浊两条漳河,所以合漳村又有一个名字叫隔漳。因为 “合”字有“ge”的发音同“隔”,所以家这个乡政府的所在地有叫合漳的,也有叫隔漳的,但同音不改字,共用了一个“合”字。天缘凑巧,竟使之顺理成章。
清漳河与浊漳河有着明显不同的脾性。浊漳河“横冲直撞,奔腾咆哮……”。而清漳河却“娉娉婷婷,悠然而下……”。读来似有一男一女之像,其实传说中这是一对孪生姐妹。只是性格悬殊太大了点儿。传说清漳河是姐姐,叫张巧;浊漳河是妹妹,叫张惠。两姐妹长得极为相像,父母为了便于辨认,给张巧穿淡青色衣服;给张惠穿浅黄色的衣服。姐姐性格温顺贤淑,妹妹则乖张外向,所以父母总让姐姐管束妹妹。
一天,父母外出,临行前又嘱咐张巧管好妹妹,并严教张惠要听姐姐的话,才放心出门。但姑娘大了,心就野了,尤其是张惠,父母前脚走,紧跟着就给姐姐缠闹开了,非要出去走走,姐姐开始说什么也不答应,妹妹就把她平时偷着外出见到的山川美景绘声绘色的讲给姐姐,直说得姐姐心旌摇动,毕竟姑娘大了,于是张巧同意和妹妹一起出去游玩一回,但说好妹妹必须听话,张惠满口答应。于是,姐妹两个高高兴兴走出家门,登上了门前的山头,放眼望去,只见群山叠嶂,清翠葱茏,苍山绿林中,麋鹿结对出没,虎豹忽隐忽现,蓝天白云下,雄鹰展翅翱翔,群鸟低空盘旋,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情态惹的姐妹俩四顾流盼,目不暇接,张惠早已忍耐不住,嚷嚷着非要下山去玩耍。张巧这时也被眼前的情景所陶醉,竟答应了妹妹的请求,张惠又得寸进尺提出这回不和姐姐一块儿下山,要姐姐从山北边走,她从山南边走,等走到相会处再一同返回来。姐姐想了想竟也答应了。于是姐妹两个分头向山下跑去。
张惠见姐姐答应了,迫不及待的冲下山去,不像一道山底,竟发现自己化成了一股黄色的水流,可她不管不顾,裹着泥土,卷着山石,如脱缰野马横冲直下,不管有道无道,不管跌、碰、阻、撞,能躲就躲,躲不过就撞,撞不过就绕,也不管高崖低台,窜、越、蹦、跳,一路下行,闯过了九曲十八断(其中就有家的天桥断)玩了个痛快淋漓,直到走至合漳村,听说这个村子叫“合漳”,又看到北边有一山道,才想起了姐姐的嘱咐,心想:“合漳,大概是我应该和姐姐会合的地方”。于是稳了下来,这才发现自己把身子农的脏乱不堪,于是一边梳理自己的头发、衣服,一边等起了姐姐。
再说张巧从北边下山,也一样化成了一股清澈的河水,她一下吓呆了,想起父母的嘱托,更担心妹妹的处境,想极力返回山上,连试了几次都没能成功,只好留着眼泪顺流而下,走着走着,她见到沿途有很多村庄,村里的人们对她的到来非常欢迎,老人们对她招手致意,姑娘们亲吻着她的脸颊,小伙子们欢欣的抚弄着她衣裙的波纹,小孩子们手里举着鲜花欢呼雀跃,沿河岸追着她奔跑,并把手里的花朵插在她的头上……,张巧被人们的热情深深感染,渐渐和人们亲热了起来,每见到一个村庄,她都要稍作停留,看看当地人们的生活,遇到缺水的地方,就放缓脚步,甚至迂回绕行,更好的润泽当地的稼禾树木,让沿途的人们丰衣足食。等到她到达合漳时见到妹妹是已晚了好几个时日。
姐妹俩个终于在合漳相见了,久别重逢,姐妹俩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盘旋着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漩涡,直到这时,张惠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不能返回去了,当姐姐告诉她时,她才回忆了自己一路越崖跳涧的经历,慌得她急问姐姐怎么办?姐姐告诉她自己一路的经历,劝说妹妹今后要收敛自己的性子,继续前行,为沿途人们谋造幸福。从此姐妹俩就相拥并进,翻波滚浪,直达勃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