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07-14 10:20 IP属地:未知
2017.9.13 喀什--塔县 里程表显示: 61675 加油80L .玩香妃墓..沿中巴友谊公路G314去中巴边境口岸红其拉甫山口,路拍..住塔县
看香妃墓.走友谊路.遇异域车队
瞻伟人像.走白沙山.看石头古城
今天的目的有两个.先去看一下著名的香妃墓.然后启程去塔什库儿干县城.第二天再冲刺帕米尔高原上的红其拉甫山口.
香妃墓[百度]:
" 香妃墓坐落在喀什市东郊5千米的浩罕村,系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也是伊斯兰教圣裔的陵墓,占地2公顷。 据说墓内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实际只见大小58个墓穴)。第一代是伊斯兰著名传教士玉素甫霍加。他死后,其长子阿帕克霍加继承了父亲的传教事业,成了明末清初喀什伊斯兰教"依禅派"著名大师,并一度夺得了叶尔羌王朝的政权。他死于1693年,亦葬于此,由于其名望超过了他的父亲,所以后来人们便把这座陵墓称为"阿帕克霍加墓"。 传说,埋葬在这里的霍加后裔中,有一个叫伊帕尔汗的女子,是乾隆皇帝的爱妃,由于她身上有一股常有的沙枣花香,人们便称她为"香妃"。香妃死后由其嫂苏德香将其尸体护送回喀什,并葬于阿帕霍加墓内,因而人们又将这座陵墓称做香妃墓"。不过据考证,香妃并没有葬在这里,她确切的葬地是在河北遵化清东陵的裕妃园寝。
"香妃墓"之称的来历,源于民间传说。香妃本名买木热.艾孜姆,自幼体有异香,被称为"伊帕尔罕"(香姑娘)。她被清朝皇帝选为妃子,赐号"香妃",因不服京城水土病故,由124人抬运棺木,历时3年运尸回乡,安葬于阿帕克霍加墓中。现主墓室中尚存驼轿一乘,据说就是当年运尸时从北京带来的。此传说流传甚广,表达了民、汉各族自古以来·团结互爱的良好愿望。其实"香妃"确有其人,与发动"大小霍加之乱"的波罗尼都兄弟是堂兄妹,是阿帕克霍加的重侄孙女。"
..............
其实就是个有争议的事情.本来是 "阿帕克霍加墓". 伊帕尔汗妃子叶落归根后又成了 "香妃墓". 而且也没称其为"伊帕尔汗墓". 可见当时处于欧亚大陆中部西域三十六国的疏勒对汉王朝的重视和交好之意.也反映了当时汉王朝对西域的外交政策.且不说这个叫伊帕尔罕的姑娘远嫁大汉王朝对当时的维汉关糸起了多大的作用.单就这个事情本身就已经是惊人之举了.据传这个被乾隆策封为容妃的维族姑娘因不适应内地的汉族生活习惯.又兼远离故土.举目无亲而郁郁寡欢. 最后因水土不服而客死他乡.好在叶落归根. 最后魂归故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