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08-16 08:32 IP属地:未知
第二十八天 2011年5月26日 安多 晴 气温2度
今日行程:安多--格尔木 690公里
路况:全程柏油路面,有很少的翻浆路,一路畅通。这段路海拔大部分4500米以上,公路基本是修建在冻土地区,翻浆路也是在这段。路上翻越唐古拉山口,海拔5273米。翻越昆仑山口4767米。翻越山口坡度都很缓没有爬山感觉,汽车没有高反。
青藏线路程海拔在网上找到下面的示意图:
游记:这段路大部分在4500米以上,就我一人开车,怎样按排行程都很难。为了避免高反昨天我们应当在当雄或者回拉萨住宿,但这样今天要跑1100公里太难。住在安多剩余路程700公里很容易跑完,但住在安多海拔4700米会出现高反。两种选择都难。最后我们选择了第二方案。在安多住宿果然出现高反,虽然没有出现头疼、头晕等不适症状但睡觉睡不实。
6:20时出发,天还没有亮。气温2度,汽车窗都冻上一层霜,费了好大劲才刮掉。开着大灯开着暖风出发了。出县城后气温-4度。海拔也越来越高,我们开始爬唐古拉山。
跑出半小时就看见这些热棒。插有热棒的地方是冻土容易溶化的地方,路基冻土溶化路基就会塌陷。热棒可以把地下的热量输送到棒的上端通过叶片散到空气中,确保冻土不溶化。
热棒是一种由碳素无缝钢管制成的高效热导装置,5米埋入地下,地面露出2米。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热量只能从地面下端向地面上端传输,反向不能传热。在冬季,热管内工作介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带走管内热量;在暖季,热棒则停止工作。
热棒的结构大致为一个密闭空心长棒,内装有一些液氨,液氨沸点较低,在冬季土中热量使该液体蒸发,到顶部,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冷却后又液化回到下部,保持冻土冷冻状态不松软。在夏季,液体全部变成气体,气体对流很小,热量向底部传导很慢。
安装有热棒的地方是冻土易溶化的地方,所以塌陷路面就在这周围,看见热棒就要注意减速避免冲进塌陷坑中。
70:00时太阳出来了,气温升高车窗冰雪溶化干净了。
8点到达唐古拉山口,88公里我们用了一个半小时 。
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是青、藏两省区天然分界线,也是青藏线109国道的最高点。唐古拉山顶终年积雪不化,数十条远古冰川纵横奔泻,可谓“近看是山,远望成川”。这里还可以看到神秘莫测的一日四景。往返的游客,大多数在此停留、拍照、观景。此处空气含氧量只有水平线的六成,一般乘客路过唐古拉山口,会有明显的高原反应。
唐古拉山口周边并没有高大山峰
G109与青藏铁路相伴前进
8:40时路过唐古拉山兵站
过了唐古拉山兵站进入了无人区,一直在4500高海拔可可西里行进,由于昨晚睡眠不好老伴出现高反头晕,吸氧后减轻。从上到唐古拉山后有些憋气,把汽车外循环弄到三档,室外大量空气进入车内,增加了含氧量憋气感觉消失。
军车
10点看见这两只动物
在通天河两侧都看到这些精灵
10点到达沱沱河,这里距五道梁147公里
[
本帖最后由 wuyc48 于 2011-8-17 22:0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