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3-09-18 09:11 IP属地:未知
SSMB不是清华最早提出来的。201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赵午教授(Alex Zhao)和其博士生Ratner提出了SSMB的构想, 认为可以通过激光调制电子束,产生光刻机的光源。SLAC国家实验室有一台粒子加速器,本想通过这台加速器做相关研究,但后来发现不太合适,这台加速器直径80米,而SSMB需要50米直径的加速器,还有其它一些设备方面的原因,总之需要一台单独的专门的加速器,但赵教授没有相关经费,这事也就先搁下了。
赵午教授1970年生人,台湾清华大学毕业,赴美留学,后成为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在SLAC实验室工作。
2016年,赵成为北京清华的客座教授。大概在2017年,几名对此有兴趣的来自各地的专家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的SSMB研究团队,包括赵教授和清华的教授等。团队决定先进行原理验证,应该是清华的教授申请下来了经费,于是与德国HZB研究中心和PTB研究院合作,利用其BESSY II射线源和MLS计量光源完成了验证,并于2021年在自然杂志发表了论文。下一步就是申请更多经费,建一个专门的SSMB加速器,或叫储存环,进行下一步研究,据说已经在白洋淀旁边开建了。
SSMB EUV这个概念有戏,但目前仅完成初步的原理验证,离落地应用还很远,尚有不少难点要攻克,而且还面临其它加速器光源技术的竞争,再说它解决的只是光源部分,真要加工5nm, 3nm芯片,光刻机的其它部分都得发力赶上才行,还远没到开香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