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路虎发现论坛 >  小虎游记-陈少梅百年诞辰画展

发表于 2009-05-09 00:09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Lead_Instructor 于 09-05-09 00:08 发表
1931年湖社天津分社成立,陈少梅被派往天津主持会务,从此定居天津,生平大部分时间在天津科徒卖画,创作了《西园雅集》、《桃花园》、《金陵十二钗》、《二十四孝图》、《观瀑图》等,很多优秀作品,成为津门 ...
1953年初冬,陈少梅先生回到北京,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中国画转型的探索,不到一年的时间,以为民族絵画求生存、谋发展的紧迫感、高度的献身精神,完成了《牧牛图》、《丛林远岭》、《江南春》、《小姑山》等一批杰作。正当陈少梅先生攀上一个新的艺术高峰;1954年9月9日,他怀中带着两个干馒头去向老母问安,说自己已用过了饭,不意就在老母面前突然倒下,年仅四十五岁。“这位在艺术上极有成就、在年龄上前途无限的画家,竟无法更多的贡献他的才能和力量了,这又豈是陈少梅先生个人的不幸而已呢!” (啓功天津人美《陈少梅画集序》)陈少梅先生英年早逝,举世扼腕,啓功先生说:“其纸不过三十年,其笔则三百年,所著者音徽往矣,百身何赎!”(题陈少梅绘《锺进士醉酒图》)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20.11 KB)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5-09 00:11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Lead_Instructor 于 09-05-09 00:09 发表
1953年初冬,陈少梅先生回到北京,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中国画转型的探索,不到一年的时间,以为民族絵画求生存、谋发展的紧迫感、高度的献身精神,完成了《牧牛图》、《丛林远岭》、《江南春》、《小姑山》等一 ...
陈少梅先生“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继承和弘扬国画传统,终其一生而不悔。展观他的作品,用笔遒劲峻拔,爽利酣畅,或老辣苍润,或秀丽工致,繁简自如,能收能放,略无滞涩。陈少梅先生主要师法北宗,从明人唐寅、仇英得其秀逸之气,从浙派戴进、吴伟取其滂沛生动之致,再溯源而上直捣南宋马远、夏圭的门庭;晚明以降,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说,以至三百多年来画坛崇南贬北;清朝灭亡,藏于深宫的古代艺术珍品重现人间,陈少梅得到全面学习传统的机会,他心怀虔敬,潜修默练,对南北宗说,及南北宗说论及的画家了然胸次、洞若观火,以过人的胆识,探索并抓住北宗山水气势恢宏,讲究丘壑的描绘、深远空间的创造、笔墨运用的真谛,毅然迈进马、夏的领域。明清以至民初,画坛从吴门到松江,从四僧到四王,从扬州到海上,无不以墨色层层皴染为主流,陈少梅反其道而行,以清劲的斧劈皴迥异于时流。北宗山水明快、挺拔,与他个性相近,陈少梅取法北宗,是天性所好,也是他忠实艺术,不从俗沉浮,苟合取容的性格所致,他是一位勇于变革的画家。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66.71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5-09 00:12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Lead_Instructor 于 09-05-09 00:11 发表
陈少梅先生“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继承和弘扬国画传统,终其一生而不悔。展观他的作品,用笔遒劲峻拔,爽利酣畅,或老辣苍润,或秀丽工致,繁简自如,能收能放,略无滞涩。陈少梅先生主要师法北宗,从明人唐寅 ...
陈少梅先生取法北宗,追本溯源,断非生搬硬套、皮毛外相之求似,而是领悟其畅快雄强的精髓,同时扬弃其粗陋霸悍的弊病,在画法上强调笔墨功力,情调上讲求神韵和意境。他在艺术上并无门户之见,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在北宗笔墨中注入元人简淡蔚然的气韵,“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范曾《众芳所在论少梅》)走向更高的境界,使北宗在式微三百年后,以全新的面目转世重生。陈少梅先生与好友、海派画家彭昭义论及南北宗,他说:“南北融合提法好,我虽宗北,但也避其霸悍和外露,力求在皴法上注入秀逸之气。”“我喜倪字,更喜云林子绘画,寥寥数笔即成佳作,意境深远,有书卷气。”倪云林以南宗巨擘为世所共尊,陈少梅对他情有独钟,其书法也曾学倪氏,以倪云林疏朗清雋的骨架,注入米芾倜傥雄健的风神。由此可见,如果仅仅看陈少梅先生的勾勒和斧劈皴而断言其为北宗,则其识见近乎拘守门户者,范曾先生说的好:“陈少梅从心灵上所趋附的乃是中国文人画的水域,粼粼其辉,在他的作品中所透露的气息与倪云林、王蒙神遇而迹化,而与浙派某些画家的张扬跋扈却貌合而神离,此中奥妙非一言可尽者。”(范曾《众芳所在论少梅》)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47.69 KB)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5-09 00:14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Lead_Instructor 于 09-05-09 00:12 发表
陈少梅先生取法北宗,追本溯源,断非生搬硬套、皮毛外相之求似,而是领悟其畅快雄强的精髓,同时扬弃其粗陋霸悍的弊病,在画法上强调笔墨功力,情调上讲求神韵和意境。他在艺术上并无门户之见,而是兼收并蓄, ...
“挥汗如雨,走笔如风,画竟欣然,顿消炎暑。最为快也。”这是陈少梅在绘事录中随意写下的,反映了他创作时的情景。陈少梅热爱絵画艺术,从少年时代来到北京,在以后30余年里,一丝不苟,勤奋学习和创作,无论酷暑严寒风霜雨雪,始终不辍。北宗山水用笔纵横高简一遍成画,不可重叠加墨。陈少梅重视笔墨功力的修炼,形成以行书节奏速度,中锋笔勾勒,勾皴结合,干湿浓淡一挥而就的絵画风格,一笔到位,沉着果敢,神采气力皆在笔端毫峰。四十年代陈少梅绘事日臻成熟,笔墨功力炉火纯青,入于化境,此时他的作品,潇洒淋漓而无剑拔弩张之气,刻画工细而无呆板凝滯之态,秀丽中寓苍劲,严谨中见超逸,以鲜明的自家面貌于画坛独树一帜。研究者认为,“体现了北方山水画坛冲破南北宗桎梏、画师两宋的辉煌成果。”陈少梅的成就,“代表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方山水画坛的最高水平。”(万新华《陈少梅絵画研究》)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81.78 KB)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5-09 00:15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Lead_Instructor 于 09-05-09 00:14 发表
“挥汗如雨,走笔如风,画竟欣然,顿消炎暑。最为快也。”这是陈少梅在绘事录中随意写下的,反映了他创作时的情景。陈少梅热爱絵画艺术,从少年时代来到北京,在以后30余年里,一丝不苟,勤奋学习和创作,无论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为适应新社会、新形势的需要,陈少梅以极大热情顺应潮流投入中国画转型、创新的探索,面向自然,深入社会,转变画风。但坚持对传统的自信。他用传统笔墨表现现实生活,章法、意境有了巨大变化。如:《牧牛图》生动写意;《幽林山径》是水墨写生;《海阔天空》描绘大海波澜壮阔;《江南春》,青山、杨柳,荷叶点点的池塘,农家院落,在水田中集体插秧的农民,烟岚轻笼、翠色宜人,是首新时代的田园诗。《小姑山》,小故山耸立在烟波浩渺的大江之中,小姑庙建于半山峭壁之上,梳妆亭上出重霄,山上岩石叠倚,绿树蓊郁,长江浩浩荡荡,远去的帆影,衬托出水天一片。清新的意境、峻拔的笔致,令观者心旷神怡。这些扬溢着时代气息的作品,体现了陈少梅非凡的艺术才华,从中也可以看到传统笔墨表现现实生活的广阔前景。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69.13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5-09 00:17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Lead_Instructor 于 09-05-09 00:15 发表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为适应新社会、新形势的需要,陈少梅以极大热情顺应潮流投入中国画转型、创新的探索,面向自然,深入社会,转变画风。但坚持对传统的自信。他用传统笔墨表现现实生活,章 ...
二十世纪上半叶,在西画东渐”, 中国画四面楚歌的文化氛围中,陈少梅自觉维护传絵画于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汲取有生命力的艺术真谛,求生存、谋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世纪交替,在世界全球化境遇中,中国画又面临西方现代主义视觉形态的冲击。“当代绘画”更被国际炒家捧上了天;这也许不失为艺术的拓展,然而却与国的历史、国的统文化无关,不再是传统笔墨精神延续,西方某些评论家甚至宣扬中国水墨画已没有前途。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11.29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5-09 00:22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Lead_Instructor 于 09-05-09 00:17 发表
二十世纪上半叶,在“西画东渐”, 中国画四面楚歌的文化氛围中,陈少梅自觉维护传统絵画,于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汲取有生命力的艺术真谛,求生存、谋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世纪 ...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谈中传统文化,他说:“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就不仅要有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更要有人遥望星空,坚守精神家园。这样的民族才有希望,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有光明的未来。”近代中国画坛,陈少梅、傅抱石、黄宾虹、潘天寿等,是那些遥望星空,坚守精神家园的人他们二十世纪把中国画推向了新的高峰。今天,纪念陈少梅诞辰一百周年,回顾他走过的道路,将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絵画艺术的繁荣需要坚守精神家园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面对全球化趋势,国画的传承和发展、恰恰是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贡献,是中国画坛的现代化。上世纪九十年代,季羡林先生对二十一世纪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两点预测:(1)“东西方文化的发展规律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二十一世纪东方文化将再领风骚”。此话一出,舆论哗然,对此季羡林郑重声明:他的看法绝非一时心血来潮,绝非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几经考虑,慎思明辩,深信不疑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不再贫弱,不再被别人看不起,更不会自己看不起自己,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伴随国力的日益强盛,愈来愈受到世界的尊重。更多的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更多的画家遥望星空,坚守精神家园。与此同时,中国画的欣赏、收藏群体也在演变、提高,富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知识分子、企业家、新儒商,正在成长。在全球化境遇中,中国画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父陈长龙
                                                                                                                            2009-4-28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202.2 KB)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5-09 00:27    IP属地:未知

插队学习欣赏
[ 本帖最后由 泊特 于 09-05-09 00:28 编辑 ]
世上这一半人的快乐,另一半不懂!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5-09 00:28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Lead_Instructor 于 09-05-09 00:22 发表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谈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就不仅要有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更要有人遥望星空,坚守精神家园。这样的民族才有希望,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
个人觉得画画和摄影有很多的共同点,都是在追求一种意境,相对来讲摄影来的更容易些,但有时候好的景色错过了有时候就很难在等到了,而画画可以通过画笔把看到的画在纸上。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62.05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5-09 00:31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Lead_Instructor 于 09-05-09 00:28 发表
个人觉得画画和摄影有很多的共同点,都是在追求一种意境,相对来讲摄影来的更容易些,但有时候好的景色错过了有时候就很难在等到了,而画画可以通过画笔把看到的画在纸上。
下面这几张反应的生活和虎坛挺像的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33.43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