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12-23 11:29 IP属地:未知
莫雷短暂一天的歇息(准确说还不到一天)结束,今天准备到达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勃艮第马孔附近的一个小村,在那里过两天勃艮第乡村慢生活。从莫雷出发,全程共385公里,途中路过小城博讷,顺道去打卡电影《虎口脱险》的拍摄地:主宫医院。

博讷,勃艮第一座不算太大的城市,我们五年前曾经和她有过一面之缘,这一次再度重逢,注定我们要在这里驻足,亲自去揭开她的面纱。虽然地理上属于法国的东部,但这里和南法的天气已经非常相像了,7月的小城上空骄阳似火,连酷爱日光浴的法国人也不得不躲在太阳伞下面了。
博讷也是法国葡萄酒的圣地,这里酿造着法国顶级的红葡萄酒。博讷位于一片葡萄田连绵不断的被称作“科特德尔”(黄金之丘)的丘陵地带,据说当年的罗马军队带着葡萄的种子到达位于高卢的博讷时,发现这里充沛的阳光与丰厚肥沃的砾石土地特别适合葡萄的种植,于是他们便和当地农民一样边种植葡萄边酿酒。谁知三年后,当军队要开拔时,有近半士兵都留了下来,因为这里的葡萄美酒俘获了他们的“芳心”,他们宁可留下来当酒农也不愿意再去南征北战,拓展帝国的疆土了。为此,查理曼大帝后来还不得不颁布法令,禁止军队经过博讷。甚至在临终前,他还说过这样的话:“罗马帝国靠葡萄酒而昌盛,又因葡萄酒而毁于一旦。”
难怪莎士比亚会借李尔王之口说出“罗马帝国征服世界,博讷征服罗马帝国”。

偶尔走失,但从未离开。没有比生命更古老的过去,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无论经历多少波折、困苦与残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亘古如新。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想要的东西很简单,就是简单快乐的生活。一切帝国都会崩塌,唯有生活与爱永恒。这也是我们喜欢在小城镇到处游历的原因,喜欢这些地方浓浓的烟火味道,生活气息。平凡,但真实的。

对于博纳来说,最有名的不止是红酒,同时也还有一座医院,这也是我们本次打卡的主要目的地,主宫医院。在小城的很多地方,主宫医院那高耸的灰色塔尖都能早早地映入眼帘。

主宫医院的名字就来源于其正门上的这个“Hotel Dieu”译文,它是15世纪由法国掌玺大臣、勃艮第的尼古拉罗兰和罗兰夫人所建造,目的是为了给贫病交加的穷人提供一个避难所,并给他们提供医疗救助等服务。在那个时代,许多法国的贵族,有产阶级,善心人士,都给这座济贫院捐过款。

进入大门,踩在碎石铺底的小院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排颜色绚丽的屋顶,开始乍一看,还让我觉得有点像东南亚寺庙的建筑风格。其实这种彩色琉璃瓦顶在勃艮第地区的老建筑中是比较常见的,也算是这个地区的建筑特色。当年我们在勃艮第大区的另外一个城市第戎的时候,第戎主教座堂的屋顶也是这种五彩斑斓的颜色搭配。

主体建筑顶部高耸着哥特式的塔尖,据说是小城里最高的建筑屋顶。有了它,不需要地图就可以寻到主宫医院的入口了。

近看屋顶和塔尖,几百年的建筑,做工非常精细,雕栏画柱和我国的古建筑一样隽秀精美。感谢当年这些设计者和建造者的精湛技艺和他们一丝不苟的职业操守,一笔一线,一砖一瓦,使这些被艺术加持了的建筑物能流传于今天让后人得以窥见,也向我们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含义。

华丽的外表下面深藏着一颗心怀大众悬壶济世的心,当年有许多人为这座济贫院提供义务服务。照料贫穷病人的都是一些善心人士。他们中许多人为了帮助穷人奉献了自己一生。虽说法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险和医疗制度,济贫院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是博纳小镇的人们并没有拆掉这座建筑,而是把它保存下来,作为一种慈善的精神象征。

当年风靡一时的法国电影《虎口脱险》曾在这里取景,描述的是主宫医院嬷嬷将落难的盟军士兵藏在这里,逃避纳粹追捕的片段。电影剧照中内部的病床摆设也几乎和现实一模一样。主宫医院内的博物馆里还陈列了许多大幅的挂毯画,其中最有名的也可以堪称这里镇馆之宝的乃是 Van der Weyden 的画作“最后的审判”。
[
本帖最后由 BOBI0622 于 2019-12-24 16:5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