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取野马配件,正好遇到方程式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就是中国方程式的运营商,接触以后,便邀请我去试驾目前在中国推广的威速方程式,当然也是有费用的,成本价,每节(30分钟)RMB1200元,有点舍不得,,,,不过还是去了 ...
楼主说的应该是去年的吉利方程式 今年换了冠名商...
| [table=98%] | 打开GOOGLE,键入“吉利方程式”字样,马上便可以找到数以千计的关于吉利方程式赛事的新闻和相关链接,或者在2006年里,除了A1赛事外,中国最为火红也作为热门的赛车新闻当属吉利方程式了。不过,在GOOGLE上浏览了许多页,试图找出一些关于这台赛车的一些技术资料,遗憾地,国内的传媒好象只对赛事感兴趣,其他的是报道李书福先生如何实现宏愿等等。无敌网没有这个兴趣,不是对李先生不感兴趣,而是赛车不是炒作新闻的,而是要实实在在的技术作支撑的,所以我们希望报道这台充满神秘感的吉利赛车。 笔者的拍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被好言阻止,可还是拍摄了一些大家都应该感兴趣的图片。但,丑话也要说点,为什么能造出如此的赛车,如此具有新技术的尝试,就不能大大方方地放在读者面前吗?故作神秘反而更让人看不起,毕竟我们这个国家的赛车事业还是刚起步,本来就不是政府大力支持的项目,再不像推广普通话般将这种思维广泛推广开来的话,中国的赛车事业也会如同甲A联赛般——惨淡收场的。
笔者没有来得及将外观拍下,毕竟在众多赛车爱好者的心目中,所有的方程式赛车的外观都是一样的,都是由那几家专业赛车公司设计出来的样板,再根据各自不同的使用要求进行修改,恕笔者无知,相信这台赛车的空力设计也不会是国人的作品。样子可以经常有机会看,但内部却不是任何人想见就能见的,如同一级方程式赛车般,只有车队的官方图片才能一窥究竟。吉利方式赛车也一样,这次让笔者看到了其内部的一些细节。
|
|
***** |
吉利方程式赛车的布局如同其他方程式赛车一样,采用中置引擎后轮驱动的形式,引擎可以说是整台车的重心所在,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前后配重非常好,按照惯例,一般前为45%,后为55%左右,这样可以令车辆在弯前加速时获得最佳的50:50的轮上重量分部,从而提高轮胎附着力的同时增强了过弯稳定性和过弯速度,这点在赛车上非常重要,而平时直线行驶时,也可因为后部的重量令轮胎摩擦效率达到最高,从而令动力传递效率更高。 |
|
***** |
看到引擎的设计,第一个反应就是TOYOTA的A系列,资料获知吉利方程式的排气量为1.8升,也就是说,它应该是国产化的7A-FE引擎。原装丰田的7A-FE引擎,排气量为1762cc,口径×冲程为:81×85.5mm,一般民用的7A-FE引擎压缩比为9.5,至于安放在此等赛车上会达到多少,就不得而知了,但从一些部分看,原装的114匹马力对于重量在数百公斤的赛车上已经足够有余,加上其驾驶对象也不是国际级专业车手,所以单以推重比而言已经胜任。再者,赛车除了动力输出能力外,其他方面协调性要求更高,所以环顾那些非一级方程式的方程式赛车,输出功率都不会太高,起码不会如前者般动则800匹那么令人咋舌。 |
|
***** |
理论上,7A-FE这台引擎的设计并不适合高转大马力,从上面的一些数据也可以看
出,它属于长行程发动机,但是为了应付赛事,各方面只能以高转样式进行搭配。 |
|
***** |
许多部分被精简以适合赛车式的调教,但毕竟是街车引擎,
一些电子系统被保留,例如图中所见的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
|
***** |
还是民用的进气歧管,但一般的方程式赛车上常见的四喉直喷系
统在此未能获得应用,相信这台吉利方程式的制作还有待深入。 |
|
***** |
|
***** |
国产的3个BAR的燃油压力控制阀,于BORA 1.8T的一样,又是民用产品。 |
|
***** |
|
***** |
7A-FE引擎,使用的是丰田被称作无间隙齿轮啮合系统,进排气
门夹角只有22.5度,所以并不同于GE系列般具备天生的运动气质。 |
|
***** |
|
***** |
四出二出一的排气系统设计,从手工制作上看应该是某个大厂的
作品,但好象这个厂家只有给4A-GE的赛车排气系统,难到......? |
|
***** |
|
***** |
|
***** |
从管道的流向便可以得知,吉利方程式的赛车采
用双水冷设计,硅管加硬管也是赛车上常用的。 |
|
***** |
|
***** |
亦如所有的方程式赛车,变速箱已经称为车架的一部分,后悬挂系
统采用多连杆设计,而所有的悬挂构件的支撑点均固定在变速箱上。 |
|
***** |
换档机构位于变速箱的最后方,支架则是安装着定风翼。 |
|
***** |
|
***** |
这个便是吉利方程式的后悬挂系统,可以看出虽然称作多连杆,其实是
双摇臂形式的一个变形,只有一个部分可作调教,用于调整后轮的前束。 |
|
***** |
这个就是曾经被某些媒体吹嘘得天花乱坠的“旋转式避震器”,其实它只是推杆式悬挂系统的一个构件而已,而并非什么避震机,当然在一级方程式上,其内部有众多的电子元件以控制避震机构。 |
|
***** |
真正的避震系统还是传统的机构,无论一级方程式还是图中
的吉利方程式,至今仍未有其他的形式可以取代它的作用。 |
|
***** |
|
好了,粗略地看完这台吉利方程式的一些机械细节,大概也了解了一些新闻背后的实际,其实还有许多部分未能被摄入镜头,例如前悬挂系统,驾驶舱内部等等,笔者想这么做的时候,已经被无情地终止了拍摄,唉!这就是国内的赛车事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