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贵州论坛 >  100个地图伴你游

发表于 2007-04-06 15:08    IP属地:未知

矗立在拉萨的市中心的布达拉宫是这座雪域之都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象征。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是藏文化最灿烂的象征。
这座拔地参天的宫殿始建于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位于拉萨市中心玛布日山(红山)上,占地41公顷。主体建筑分为红宫和白宫,红宫居中,白宫横贯两翼。红宫有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和各类佛堂及经堂;白宫部分是达赖喇嘛处理政务和生活居住的地方。主楼高115.703米,13层,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70米,建筑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1000间组成。宫内珍藏大量佛像、壁画等文物,是藏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BG8NFE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4-06 15:10    IP属地:未知

“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这是大昭寺里著名的喇嘛尼玛次仁的话,也是几乎每一个旅行者都同意的观点。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是千年拉萨的见证和象征,是拉萨乃至整个藏区最重要的寺院。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的,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
大昭寺是西藏第一座寺庙,建成时只用来供佛像、藏经,因为当时西藏还没有人出家为僧。后来,经历代扩建,四周增设回廊、院落,建筑面积达25,000多平方米。作为藏传佛教最神圣的寺庙,大昭寺并不从属于哪个教派。黄教兴起后,每年这里便举行传召法会。历代的达赖或班禅的受戒仪式就在这里举行。
在拉萨,藏族人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八廓街一带称为“拉萨”(藏文意思是佛地),由此可见大昭寺在拉萨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在大昭寺多停留一段,认真仔细地研究它,你会发现实际上大昭寺是拉萨人生活的中心,周围人生活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它展开的。


BG8NFE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4-06 15:12    IP属地:未知

  林芝地区主要由古称工布、娘布和塔布的地区组成。“工布”一词为古时部族名,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普雅隆王系外,有十二小邦”,工布即为十二小邦之一。
在更为远古的新石器时期,林芝地区就已有古人类活动的迹象。这由最近几年在林芝县下尼洋河西岸至与雅鲁藏布江汇合处及其下游地区,大量的人类文化遗址和墓葬中发掘出土的人类遗骨、陶片、石器和哺乳动物骨骼所证实。在出土的大量文物中,有一些罕见的箭头、网坠等,表明了该区域的古人类因地制宜地在古代的尼洋河、雅鲁藏布江等河流流域范围内从事着渔猎活动,由此形成西藏东南部独具特色的林芝农耕渔猎文化。
到了吐蕃时期,吐蕃历史上头一个有记载的重大事件,即止贡赞普死于与大臣罗阿木的决斗及其带来的后果,又使尼洋河流域的工布地区与位于雅砻流域的雅隆部落扯上了一层特殊的关系。赞普之位被罗阿木所篡后,止贡赞普的三个儿子夏墀、聂墀和甲墀分别远逃到工布、娘布和波布一带(还有一说法是逃亡到林芝地区的只有夏墀和聂墀)。罗阿木后被极具传奇色彩的茹拉杰所杀,茹拉杰将聂墀迎回故土成为赞普,又称布德共杰,与其父止贡赞普被史家合称为“上丁二王”。
留在工布的甲墀后来成为工布噶郎木部落首领,后世的波密土王据说就是其后裔。因其与吐蕃王室的这层关系,工布小邦在吐蕃十二小邦中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又因为本区地方地险民悍,封建割踞势力工布波密部落在吐蕃王朝灭亡后却一直遗世独立,“屡有归顺又屡有背叛”,成为历代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心腹之患。西藏地方政府屡次征讨,却直到公元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末方将波密王军队击败,最后一代波密土王在从墨脱经察隅外逃时被下属谋杀(又有一说是病故于印度),这个长达一千多年历史的封建领主势力方正式宣告灭亡。

BG8NFE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4-06 15:14    IP属地:未知

日喀则,最早叫做“年曲麦”或“年麦”,意为“年楚河下游”。十四世纪初,大司徒绛曲坚赞战胜萨迦王朝建立了帕竹王朝,得到元、明皇室庇护,设立十三个大宗,最后一个“宗”(相当于县)叫“桑珠孜”,意为“如愿以偿”,表示大司徒统治全藏的雄心已如愿以偿了。而日喀则的全名称为“溪卡桑珠孜”,汉语译音为“日喀则”。以后,又在日喀则古城北侧的山上修建日喀则宗,并在宗政府周围逐渐盖起了一些房屋,开始了最初的日喀则城镇建设。1447年,宗喀巴的弟子根敦珠巴,即一世达赖喇嘛主持修建了扎什伦布寺。在帕竹王朝建立以后约三百年,噶玛噶举派的辛霞次旦多吉用武力统一了后藏的六个宗,取代了帕竹政权,建立了藏巴地方政权。他将溪卡桑珠孜改名为“颇章桑珠孜”,并对日喀则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在噶玛王朝统治西藏的二十四年间,日喀则成了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被誉为首城。历史上,日喀则之所以发展成为后藏的政教中心,还有一个因素,据说莲花生大师曾在此地修行讲经。这位高僧曾预言雪域的中心在拉萨,其次在日喀则。以后,虔诚的宗教徒便在此设“宗”,从而发展成为后藏的“首城”。十四世纪中叶,宗喀巴在西藏创立黄教,收徒传教,其中的两个徒弟,他们的转世就是后来统治西藏的达赖和班禅。自五世达赖以后,西藏加强政教合一,达赖和班禅这两个前后藏的宗教首领,在政治、经济上也对所辖地区实行统治。这样,逐步形成了前后藏势力范围的划分。后来在英帝国主义的挑唆下,班禅与达赖失和,更是形成各据一方的局面。于是,日喀则地区成为班禅的管辖区,日喀则也成为班禅的统治中心。

BG8NFE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4-06 15:15    IP属地:未知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位于东经86.9度,北纬27.9度,地处中尼边界的东段,北坡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南坡在尼泊尔王国境内。“珠穆朗玛”,藏语意为“神女第三”。早在1721年,我国清政府编绘的《皇舆全览图》就精确地标出了珠峰的地理位置,并根据藏语名之为“朱姆朗马阿林”(阿林系满语,意为“山峰”)。到了1771年,《乾隆内府舆图》以“珠穆朗玛”一名替代了“朱姆朗马”,遂沿袭至今。
珠穆朗玛峰地区拥有4座8000米以上、38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故亦誉称地球第三级。珠峰脚下发育了许多规模巨大的现代冰川,刀脊、角峰、冰斗等冰川地貌分布广泛。
世界第一高峰当然也是世界登山运动瞩目和向往的去处。但是珠穆朗玛峰地形极端险峻,环境异常复杂。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一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平方千米。
珠穆朗玛峰地区气候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大体说来,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强烈的东南季风造成暴雨频繁、云雾弥漫、冰雪肆虐无常的恶劣气候。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因受强劲的西北寒流控制,气温可达—60℃,平均气温在一40℃至一50℃之间,最大风速可达90米/秒。一年中只有两段时间是登山的最佳季节。一是3月初至5月末,一是9月初至10月末,但是考虑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实际上的好天气总共加起来也不过20天的时间。在这两段时间里,海拔8000多米高处的风速较小,而且很少有雨雪。


BG8NFE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4-06 15:17    IP属地:未知

传说藏族的祖先是由罗刹魔女和一只在雅砻贡布神山修行的猕猴结合繁衍而来的,而山南地区首府泽当,在藏语中的意思就是“猴子玩耍的坝子”。
早在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西藏高原上就有人类活动了。到了新石器时代,这里的人类活动更为频繁,分布也更为广泛,藏东的高山峡谷和藏南雅鲁藏布江流域都是古人类最主要的活动地区。延续到新石器时代末期,在高原的各个人类聚居区出现了许多的聚居氏族部落。
活跃在雅鲁藏布江流域雅砻河谷一带的雅砻部落,由于所处的雅砻河谷一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农业和畜牧业高度发达,凭借着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先后兼并了吉曲(拉萨河)流域的布尔哇和年楚河流域的藏蕃等小部落,并由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将强大的高原诸部落征服,逐步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起了强盛的西藏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吐蕃王朝。山南地区也由此成为西藏全地区重要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松赞干布迁都吉雪卧塘,建立逻些城(拉萨)。


BG8NFE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4-06 15:18    IP属地:未知

青朴修行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桑耶寺东北方向8千米处纳瑞山的山腰,海拔4300米。青朴三面环山,两侧的大山象两只巨手将青朴环抱,正南面敞开处正对着雅鲁藏布江的宽广河谷。由于深居大山深处,且溪流潺潺植被茂密,青朴修行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气候温和。站立山中,身边是鸟语花香、山清水秀,远处几千米外网状的雅江河道和江边巨大的金色沙洲皆清晰可辨,是一处风景气候皆佳的所在,这大概也是历代以来众多高僧大德和凡夫俗子都将这里当成修身悟法圣地的原因了。据传说,青朴修行地的大山里曾有108座修行山洞、108座天葬台和108处神泉,历史上曾在此修行过的寂护大师、莲花生大师、藏王赤松德赞和“桑耶七觉士”之一后来成为著名的金刚乘大师的白若杂那等,也在此处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圣迹,最主要的是位于山顶的莲花生修行洞格乌仓和下面的措杰洞、法王洞、鲁堆琼钦洞等。另外,由于郎达玛灭佛而导致的佛教前弘期结束,许多受到迫害的寺庙僧人将许多宗教经卷和文物都埋藏在此山中,成为后弘期以来许多高僧大德和寻常修行者发掘出的珍贵典籍,谓之曰“伏藏”。时至今日,据说还有许多的“伏藏”埋在大山深处,在等待着有缘有德之人的发掘。 青朴山上下,还密布着许许多多的石雕像,造型古朴典雅,传说这些雕像都是从石头上自然显现出来的,因此又叫“然炯”,翻译过来就是“天然形成”的意思。总之,青朴就是一个充满了奇迹、充满了想象和幻想的神奇之地,来这里,绝不会让你后悔的。


BG8NFE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4-06 15:20    IP属地:未知

公元初的漫长时期里,阿里地区被象雄王国统治。
公元9世纪,朗达玛灭佛后,拉萨末代赞普的儿子逃到阿里地区,娶了当地头人的女儿为妻,生下的三个儿子被分封到阿里的三个地区,历史上称为阿里三围。其中较为强盛的后来发展成为古格王国,并创立了绚烂的佛教文化。
7世纪,古格王国被灭。


BG8NFE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4-06 15:22    IP属地:未知

浩翰、宁静、清澈的玛旁雍错是世界上多个宗教认定的圣湖,也是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最负盛名的湖泊之一。在诸多古经书中,它都被称为“圣湖”之王。
坐落在冈仁波齐东南30千米的玛旁雍错湖,海拔458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面积400多平方千米。早期的苯教徒称它为“玛垂错”,传说湖底聚集了众多的珍宝 。又名Lake Manasarovar(神的意志产生的湖),
玛旁雍错得名于11世纪在此湖畔进行的一场宗教大战,它在藏语中意为“不可战胜的湖泊”。藏传佛教噶举派与苯教的争斗逐渐获胜后,便把已经沿用了很多世纪的“玛垂错”改名为为“玛旁雍错”,即“永远不败之碧玉湖”。沿湖而建的佛寺甚多,现存8座。
唐代玄奘和尚在天竺取经记述(《大唐西域传》)中称,此湖为西天王母瑶池所在。该湖有四个洗浴门:东为莲花门,西为垢浴门,南为香甜门,北为信仰门。历来的朝圣者都以到过此湖转经洗浴作为人生最大幸事。佛教徒认为:玛旁雍错是胜乐大尊赐给人类的无上甘露,用此湖水净身,可清除心灵各种烦恼、妄念及罪孽。饮此湖水,可祛除百病强身健体。朝圣者如绕湖转经,可得功德无量。
除了对朝圣者非同寻常的意义之外,玛旁雍错作为圣湖之王,对一般旅行观光的游客来说,也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地方。且不说那些流传千古的神话传说,单是它的超凡脱俗的秀丽景色,就足以令每个经过沿途跋涉之苦的人心醉神迷了。


BG8NFE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4-06 15:24    IP属地:未知

昌都,在藏语中意思为“两水汇合口”的意思。从昌都镇附近发掘出的卡若遗址的发现来看,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藏族的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汉、魏时期,昌都又称为“喀木”和“康”,尽管专家给我们解释说这个“康”和现代意义上的“康区、康巴”的“康”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我还是宁愿相信这两者之间有着什么内在关连的。
唐朝初年,那支叫吐蕃的著名部落迅速地在高原上强大起来,其势力不仅在山南雅砻河谷一带,连后藏的年楚河流域也尽在其治下,昌都虽然僻远,也同样为吐蕃王朝所占领。吐蕃灭后,直到元代,势力强大的萨迦王朝又成了昌都的统治者。明朝时期的西藏由帕莫竹巴王朝统治,名字也是一个奇怪的名字——乌斯藏,昌都便为乌斯藏所管辖的地域。清康熙年间,公元1719年,定西将军噶尔弼率军入藏,将蒙古准噶尔部的入侵击退,大军直驱至昌都。昌都强巴林寺的帕巴拉因在平息准噶尔部的入侵中有功于朝庭,受康熙皇帝策封为“帕巴拉呼图克图”,正式颁发了呼图克图镀金铜印信,领地“察木多”也成为昌都地区的另一个称呼,并由帕巴拉以政教合一的方式统治昌都。至此,昌都发展成为藏东横断山脉中一个重要的城镇和交通要隘。清末赵尔丰在昌都实行改土归流,昌都地区改称川边,民国时期归属西康省。昌都历史上虽然归属经常变化,但实际上该地区一直处于封建的割据状态,只向中央政权和西藏地方政权负担部分的差税,在高山深谷之中有点自成一统怡然自得的意思。


BG8NFE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