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8-03-06 15:56 IP属地:未知
四、巨大石块结构建筑
通王城重修过数次,印度教与佛教的雕刻都有。吴哥王朝在1181年,由印度教改信了大乘佛教,因此影响到它的雕刻风格,不得不说一下,这个把吴哥疆域扩大到顶峰,成为东南亚最强大帝国的君王。
阇耶跋摩七世,他是国王的长子,却两次放弃王位,独自在外,在国家内忧外患时,回来登上王位,当时已年近六旬,所以称“银发***”,平定内乱,赶走占婆人(今越南)。帝国北至云南,南到马来西亚,东到越南南部海边,西到整个孟加拉湾,所辖54省,所以改建的通王城上有54座四面佛。
在他第二任妻子的影响下,放弃了印度教中所表现的永无休止的争斗较量,而改信大乘佛教淡泊、宁静、包容的内心力量。在全国修建了一百多所免费治疗场所。
通王城也称大吴哥,就是周达观当时觐见国王时看到的吴哥城。现代人根据他的文章实地勘察,描述详细准确无误,作为间谍,城防之类的信息肯定是要准确的。
通王城呈正方形,外有护城河。通往每道城门的桥的两边讲述着印度教的故事,一边是慈眉善目的天神,一边儿是怒目圆睁的魔,每边各27位,他们排成两队,合力拉扯两条蛇神那伽一起搅动乳海,于是生命就从浪花中诞生了。吴哥城中的任何建筑都像这样,雕塑艺术、建筑的实用、经典故事完美结合。
游客一般从南门进城,通王城以巴戎寺为中心,共五个城门,东西南北各四个城门,在东门北边另有一城门,直通皇宫,也是国王阅兵的地方,称胜利门。各城门上有一座四面佛,再加上巴戎寺的49座,一共54座。
据周达观记载,四面佛的其中一面是贴金箔的,王城的浮雕都是彩绘的,有些地方还镶着珠宝,在他走后的一百多年,被暹罗(今泰国)灭了,把金子珠宝掠走。
巴戎寺又叫巴扬寺,是阇耶跋摩七世给自己修的陵寝,中心最高的一座塔约40多米,其余的小塔对称排列。
巨大的石块来自50公里以外的荔枝山,通过四通八达的河渠与护城河运到吴哥,石匠们将它们两两对磨,不仅靠重力,而且用嵌合的方式卡在一起,所以稳定性很高,一块一块堆成山形,中间不用任何粘合剂,然后再雕刻成佛、浮雕、窗棂等。
如果跟团来,一般早上8点才集合,到巴戎寺都快九点了,这时候景区人也多,光线还不好,所以一定要有一天早点起来自己租车,六点多钟到巴戎寺。
这时候景区人特别少。你可以在无所不在的微笑林中,听着周围树林中传来断断续续的鸟鸣声,静静地看着阳光,一点一点的移过来,一个一个的把塔顶点亮。一个个面容在初生的朝阳里微笑起来,像是镀了一层金似的辉煌灿烂。
光线方向的不同,强弱的不同,表情也变化莫测,唯神,唯美,低垂的眼眉,眉头稍蹙,一丝淡淡的似乎不易察觉的微微上扬的嘴唇,有一点忧愁,又有一种悲悯,或似还有一种看过繁华以及苦难后的领悟和淡定。这个微笑征服了全世界,成了现在吴哥的符号。他含有一种智慧和力量,吸引全世界的人都来到这里。
四面佛像据说是根据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雕刻,离城远远的就可以看到这个著名的微笑,西方人称之为“高棉的微笑”。
先是佛像上面的莲花亮了,然后是眼眉,直至整个面容都笑起来了。
▼这一尊是当年法国人从吴哥带走的阇耶跋摩七世的雕像,现存于法国吉美美术馆,是镇馆之宝。淡淡的微笑,淡淡的忧愁,充满智慧和慈悲。达芬奇如果看过,蒙娜丽莎可能要重画。
巴戎寺里面的空间比较小,旅行社的游客到来时会比较拥挤,光线也不太好了。这时你可以下到回廊,仔细看看雕刻。
巴戎寺回廊上的雕刻也与前面的君主有所不同,不再是史诗般的战斗场景,而是增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场景,当时的小小的快乐。比如烹一条鱼、斗鸡、小牛在吃奶等安居乐业的景象,比较温馨。
印度教的菩萨非常丰满,它追求的是肉体,佛教更追求心灵,忽略肉体。所以巴戎寺的女神跟女王宫的女神有很大不同,是因为阇耶跋摩七世改信了佛教。
▼我喜欢这张女神像,身姿优雅,面容姣好,头戴宝冠,珍珠耳坠,胸前带着璎珞,手拿莲花蓓蕾。如果像周达观所说,金箔贴的头冠镶嵌着珠宝,眉毛是黑的,嘴唇是红的,衣服是彩绘,那该有多漂亮。
在莲花上跳舞的女神,舞姿优美,现在东南亚也是这种舞姿。
过了巴戎寺,往北走是巴方寺,当时的国家寺院,寺庙前有两个水池。王城内还分布着几个大的水池,吴哥的每个君主都很重视修庙宇和水利。
巴方寺的北边是战象台,象台的三头个头的象代表因陀罗神,象头上戴着宝冠,周达观是从这里上去觐见国王,后面就是皇宫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他描写的这个象台上是有木建筑的。房子的柱子上挂满了镜子。
象台是当时的国家政治中心,是国王理政和检阅军队的地方。北边的癞王台是当初的司法院,神像腐蚀的比较厉害,看上去斑驳,所以称癞王台。
象台正对着胜利门,它们之间是中央广场,是国王阅兵的地方,在中央广场的对面,南北各有六座塔,很多旅游资料上都说是十二生肖塔,当地导游也这么说。
我认为周达观的解释是比较可信的,虽然听起来荒谬,因为他的报告是给元成宗看的,以后要作为攻打吴哥的资料。几百多年前的法律,现在人可能认为是荒谬的,但当时人认为是合理的。
▼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是这样记载的,两家诉讼如果分不清是非,皇宫对面有小石塔12座,两人各坐一塔中。且家属互相监督,病死的人就是没理的,没事儿的人就是有理的,这叫天狱,他们认为人断不清,但神可以断清。不同时代的司法对一件事情的解释会完全不同。
据周达观记载,象台的后面皇宫中有一个神秘的建筑,他打听到经堂里住着一位九头蛇精,每晚现身为一名女子,天黑后,国王每晚独自爬上很陡的黄金塔中与之发生关系后,蛇精把治理国家的机密传授给国王,二更方出来去王后房中。如果有一夜蛇精不现身,国王和王国的死期就到了,如果国王有一夜不来,则必获灾祸。这种地方谁也不许接近,包括王后。
作为间谍周达观是一定要了解国王住的寝宫,可以想象,他费了不少的劲才打听出来国家机密。
空中宫殿很陡,国王每天天黑时上上下下,还真不容易。
待续塔布茏寺
[
本帖最后由 鹤影10983409 于 2018-3-11 17:0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