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3-11-14 20:07 IP属地:未知
呵呵,此贴果然引起了一些争论,而且有同志情绪开始激动了。呵呵,这正说明“不论什么车都要预热”的错误观念深入人心,为祸不浅。



让偶来针对上面几个突出的反对意见,继续讨论。加一句,偶可是绝对的爱车之人啊,偶一定要辩个明白,让车车少受点害。

1、“如果在润滑油没有达到工作状态时行车,对机器部件的损耗是可想而知的。”
没错,着车就走就是为了让发动机内润滑油的温度尽快升高,达到工作状态,从而保护发动机。如果原地怠速,温度迟迟不升高,则润滑油迟迟达不到工作状态,这时候发动机也在运转啊,结果是低温运转时间人为延长,加剧了发动机的损耗。而车辆其它部位的润滑油(比如轮轴),更是必须在行驶中才能进入工作状态。
2、“润滑油作用一个周期会需要一个时间”
没错,但这个时间很短。别忘了发动机在怠速下也有近每秒1000转的转速,着车后,机油可以说在瞬间就可到达它们应该到达的地方,当然,刚开始的机油是冰冷的,如何让它们尽快热起来?答案只有一个,尽快开始行驶。
3、“在水温上来时,这种症状就会消失。所以光是为了开的舒服一点,冬季早晨还是需要热车的。”
这也没错,但为了“开的舒服一点”,付出了加剧发动机损耗的代价。因为怠速升温时间是行驶升温的几倍(按我的经验,大约是4倍)。实际上,尽快开始行驶,温度会很快上来,上面说的症状会更快地消失。
4、“你懂不懂车啊!!!你打着了就走,发动机就能在高温下运动了?你先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在凉车下产生磨损,在来说吧”
这个嘛,,,

打着了就走确实不能让发动机“立即”在高温下运转,但到达高温状态的时间是怠速温车的几分之一。一句话,着车就走就是为了缩短发动机在低温下运转的时间。
从我的经验看,化油器车要“预热”(特别在冬季)也是不得已的做法,因为这种车在低温下启动后如立即加油行驶,很容易发生抖动、死火,这是化油器工作机理的本质缺陷造成的,为了避免抖动、死火,只好原地怠速甚至轰几脚油(以前的司机最常用这招了



),提高温度以便化油器正常工作,由此造成的发动机额外损耗只好忍着了,因为这总比憋死发动机好。我的理解是:以前的“预热”是为了让化油器正常工作,而不是为了保护发动机。
实践出真知,有KY的车主可以试验一下,一辆正常的KY,即使在北方的冬天,着车后也绝不会因为立即行驶而发生抖动、死火的情况。那么,您为什么还要让爱车在原地怠速“预热”呢?为了让机油到达应到位置?不需要,因为几秒钟就够了。为了让发动机热起来?那么尽快开车呀?怠速热车最慢了。为了让发动机在温度上来前少受点磨损?您更错了,怠速时发动机也在转呀?这就不磨损了?而且这样低温运转的时间被您延长了几倍!如何让发动机尽快在正常温度下运转?一句话,着车后立即开始行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