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沃尔沃XC Classic论坛 >  歼-6发展始末

发表于 2017-02-21 15:13    IP属地:未知

  从性能上来说,由于米格-19P 装备的 RP-1“祖母绿 1”雷达(后期型改为 RP-5)相当笨重,空战性能比昼间型米格-19S 明显下降——装备同一种雷达的米格-17PF 即使在拆除了 H-37(37㎜)航炮后仍然比米格-17F 重 252㎏。米格-19P 为了减重,换装 2 门 HP-2 3航炮,而不是原来的 3 门 HP-30 航炮。既便如此,其性能仍受到严重影响。后来空军要求大量生产米格-19 昼间型,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就技术水平而言,米格-19P 和米格-19S 并没有什么差别。两型飞机最主要的差异就在于 RP-1/5 截击雷达。但问题是,当时中国空军已经装备了米格-17PF,该机装备的雷达就是 RP-1。对于中国空军来说,装备 RP-1 的米格-19P 实际上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当然,米格-19P 后期型换装 RP-5 之后,该雷达可以用不同的频率进行搜索和跟踪。目前没有更进一步的资料确定当年我们要仿制的是早期型还是后期型,不过从苏联对中国的态度来说,笔者以为早期型的可能性大一些。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21 15:14    IP属地:未知

  事实上,装备苏联第一种空空导弹(K-5M)的米格-19PM 具有更大的技术价值。空空导弹这一先进的空战武器,最早由纳粹德国空军发明,但未见用于实战。对于这种革命性的空战武器及其载机,我们有理由也有必要加以透彻的分析和了解。而从当时比较急迫的夜间拦截作战来说,使用航炮截击机的难度显然比使用导弹截击机的难度要大得多。


K-5M 导弹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21 15:15    IP属地:未知

  如果就当时的选择来看,米格-19P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是最佳的仿制机型。如果要争夺制空权,应该考虑米格-19S;如果要遂行截击作战,应该考虑米格-19PM。但不排除苏联对加装导弹系统的米格-19PM 漫天要价,从而使得我们被迫选择米格-19P 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从 1958 年空军的反应来看(要更多的歼击机而非截击机),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代表团在选择具体仿制型号时与空军协调不好;1957 年 5 月空防合并后,中国空军主要定位于防空作战,但没有考虑到未来作战要求的变化(即 1958 年入闽作战)。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21 15:16    IP属地:未知

  此外,很难说当年我们是否曾考虑:在有必要的时候,以米格-19P 为基础对另外两型进行测绘仿制。但东风 102 的出现的确增强了笔者这一想法。若果真如此,选择米格-19P 就顺理成章了:因为该机恰好介于米格-19S 和米格-19PM 之间——如果要仿制米格-19S,只需要修改米格-19P 的前机身;如果要仿制米格-19PM,则只需增加导弹挂点,并仿制 K-5M 以及与 K-5M 搭配的 RP-2U 雷达。在不考虑知识产权问题的情况下,这一策略看起来是合理的。不过问题在于,我们过高估计了自己的技术水平,以至于后来走了很多弯路。


MiG-17PM 的 RP-2U 雷达与 K-5M 导弹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21 15:17    IP属地:未知

K-5M 之痛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 K-5M。
  如前所述,1957 年苏联已经可以对外提供米格-19PM 及 K-5M 导弹。这说明,苏联的第一种空空导弹系统已经实用化。对于我方的技术人员来说,最晚在 1957 年苏联向我们提供销售清单的时候就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应该进一步考虑到的是,美国人在干什么?他们的空空导弹系统是否已经投入使用并可能提供给台湾空军?即使暂时无法获取相关情报,至少应该向空军/海航通报这种空战利器的进展并考虑相应的对抗措施。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21 15:18    IP属地:未知

  然而一个沉重的事实是:1958 年 9.24 空战之前,我驻闽浙前线的航空兵部队对空空导弹一无所知,更不用提研究对抗措施了。结果 9.24 温州空战中,海航 2 师 5 团飞行员王自重被台湾空军李叔元分队以美制 AIM-9B 导弹击落牺牲。此后,我空军和海航部队才开始针对空空导弹的特点研究对抗措施。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21 15:21    IP属地:未知

  1958 年 10 月一机部航空工业总局下达了仿制 K-5M 空空导弹的任务。从时间上判断,9.24 空战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这一决定,并很可能促成了我方改变决定,对 K-5M 进行许可生产(而非测绘仿制)。因为 1959 年 11 月,进口的 K-5M 导弹才装备空军,当年 12 月完成发射训练任务。此前我们没有实物可供测绘仿制。如果要在 1958 年开始仿制 K-5M,其技术资料只能由苏联提供。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21 15:22    IP属地:未知

  仿制的 K-5M 被命名为“霹雳-1 号”空空导弹,此后大陆空空导弹均以“霹雳”命名。“霹雳-1 号”的研制工作由一机部航空工业总局负责,331 厂为主要承制厂和总设计师单位,朱传千任总设计师。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后,1960 年 3 月,第一枚“霹雳-1 号”仿制成功。当年 8 月 13 日,“霹雳-1 号”进行靶场试验,连续发射 4 枚均失的。经过改进后,中央军委决定从 1962 年 10 月恢复“霹雳-1 号”的仿制生产。1963 年,“霹雳-1 号”靶场试验合格。1964 年国务院特种武器委员会批准“霹雳-1 号”空空导弹正式定型投产。
  “霹雳-1 号”采用雷达波束制导体制,对载机动作要求严格,性能难以满足空战要求,于 1974 年停产,被“霹雳-2 号”取代。值得一提的是,“霹雳-2 号”仿自和米格-21 同时引进的 K-13 红外制导导弹,而该弹正是在王自重以生命换来的 AIM-9B 导弹残骸基础上研制成功的。


霹雳-1 号导弹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21 15:23    IP属地:未知

仿制:一波三折
歼-6 甲(东风 103)
  按照 1957 年协议,苏联于 1958 年上半年陆续将米格-19P 的图纸发到沈阳飞机制造厂和黎阳发动机厂。当年 8 月仿制前期准备基本完成,遂正式开始仿制工作。仿制的米格-19P 在国内被称作东风 103,这是当时国内航空工业提出发展的一系列“东风”型号之一。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2-21 15:24    IP属地:未知



中国航空博物馆的歼-6 甲(东风 103)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