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DS 5/DS 5LS论坛 >  呼啸的天空——纳粹德国的V-1飞弹系统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6-06-23 09:05    IP属地:未知

大杀器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6-23 09:06    IP属地:未知

  到了 8 月 30 日,Fiesler 公司完成了第一架试验机机体制造;当年 12 月 10 日 Fi 103V7
飞弹(按照德国习惯,飞行器试飞型号都在正式编号之后用 V 标示)完成了第一次无动力飞行试验,当时是由 Fw 200 飞机负责空中投放的。


Fw 200 远程巡逻机



早期 V7
型号和后来生产型还是有差别的:弹体前部有一个不太常用的垂尾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6-23 09:07    IP属地:未知


1943 年 1 月 13 日,V6 型号进行了地面发射试验,注意前部垂尾已经没了,但是尾部垂尾还是穿透了弹体,延伸到弹体下方。另外飞弹的发射架是由 Rheinmetall-Borsig(莱茵钢铁)研制的,注意早期 V-1 飞弹发射架使用的是火箭助推器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6-6-23 09:08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6-23 09:19    IP属地:未知


我在故我在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6-23 09:28    IP属地:未知

  从 1942 年 8 月 30 日第一枚 V-1 飞弹弹体制造完工到 1943 年 7 月底,总共试射了 84 枚 V-1 飞弹,其中空射 16 枚,其他都是地面发射。其中 28 枚发射成功;差不多三分之一的飞弹发射失败(完全没有发射出去或者离开发射架后陷入横滚坠入波罗的海);飞弹的结构强度不足,用胶合板做的主翼飞行时发生过脱落的事故;制导系统与飞弹兼容性不好;发射架有问题需要重新设计;携带模拟战斗部飞行试验也没有做。当然试验中不是没有好消息:飞弹的飞行速度很快,至少有一枚飞弹的飞行速度达到了 625 公里/小时,飞行距离达到了 225 公里,飞行高度 140 米。而新的制导系统到 1943 年夏季才试验过关。造成上述情况出现的根源是 V-1 飞弹的各个部分开发由不同公司负责,各自并行研制,因此研制进度很难保持一致,一旦试验中出问题也弄不清究竟是哪个环节有问题。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6-23 09:28    IP属地:未知

  1943 年 5 月 26 日,遵照希特勒的命令德军高层召开了一个专门会议讨论 V-1 和 V-2
是否能够满足军方的需要投入生产。讨论的结果是两种武器优势互补,都应当投入生产:V-1 飞弹容易被拦截,但是结构简单容易生产,而且部署起来比较方便;V-2 火箭则正好相反。到了当年夏末,德国军方制定计划:当年 8 月开始生产 V-1 飞弹,计划生产 5,000 枚。到 1943 年 12 月 15 日投入作战。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6-6-23 09:29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6-23 09:31    IP属地:未知

V-1 飞弹的总体设计
  V-1 飞弹的弹体主要由钢板焊接而成,而弹翼则采用了普通胶合板,平时可以拆卸下来,发射前装上去。其动力部分——一台脉冲式喷气发动机每秒可以以脉冲形式喷气 50 多次。而每当该型飞弹发射时,总会产生特有的“嗡嗡”噪声,这让它赢得了很多雅号——“Buzz Bomb”,“Doodlebug”等等,而在德国人们通常用“Maikafer”(德语中“六月虫”)和 Krahe(德语中“乌鸦”)来称呼它。V-1 飞弹的气动布局采用近似飞机的布局,不同的是发动机顶置在弹体后上方,两根支撑杆支撑着它。其中前一根支撑杆里有导管将燃料输送到发动机里;后一根支撑杆上有飞弹垂尾,用来控制飞弹漂移稳定性。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6-6-23 09:32 编辑 ]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6-23 09:32    IP属地:未知


V-1 结构图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6-23 09:35    IP属地:未知

V-1 飞弹的动力段——脉冲式发动机
  我们对于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比较熟悉了,但是对于脉冲式喷气发动机却很少接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发动机呢?
  查阅了《航模脉冲式发动机制作手册》,看到对脉冲式发动机的定义:
  脉冲喷气发动机是喷气发动机的一种,可用于靶机,导弹或航空模型上。德国纳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曾用它来推动 V-1 导弹,轰炸过伦敦。这种发动机的结构如图所示,它的前部装有单向活门,之后是含有燃油喷嘴和火花塞的燃烧室,最后是特殊设计的长长的尾喷管。
  脉冲喷气发动机工作时,首先把压缩空气打入单向活门,或使发动机在空中运动,这时便有气流进入燃烧室,然后油咀喷油,火花塞点火燃烧。这时长尾喷管在燃气喷出后,由于燃气流的惯性作用,虽然燃烧室内的压强同外面大气的压强相等,仍会继续向外喷,所以在燃烧室内造成空气稀薄的现象,使压强显著降低到小于大气压,于是空气再次打开单向活门流入燃烧室,喷油点火燃烧,开始第二个循环。这样周而复始,发动机便可不断地工作了。这种发动机由进气到燃烧、排气的循环过程进行得很快,一秒钟大约可达 40~50 次(后来人们在阀门式脉冲发动机基础上进一步研制了无阀脉冲发动机,但总的原理大同小异)。



脉冲喷气发动机工作示意图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6-6-23 09:36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6-23 09:37    IP属地:未知

  脉冲式发动机在原地可以起动,构造简单,重量轻,造价便宜。这些都是它的优点。但它只适于低速飞行(速度极限约为每小时 640~800 公里),飞行高度也有限,单向活门的工作寿命短,加上振动剧烈,燃油消耗率大等缺点,使得它的应用受到限制。
  脉冲式发动机的研究早在 1908 年就开始了,当时有人提出这样的构想但是没有实际生产。阿格斯公司在 1939 年开始独立进行脉冲式发动机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成果。
  阿格斯脉冲式喷气发动机需要一个外接装置用来启动发动机,其构造实际上是一个类似于汽车火花塞的装置,位于发动机百叶窗式进气道后面 2.5英尺(0.76m)左右的位置;发动机前部有三个空气喷嘴连接着一个外置高压空气瓶,用来启动发动机;发动机发动时需要向发动机内充入空气/乙炔混合气体作为燃料;众所周知乙炔容易挥发,所以为了防止飞弹在发射前燃料泄漏,地勤人员常常喜欢用木板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堵住发动机尾喷嘴,防止乙炔在发射前就挥发殆尽。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6-6-23 09:38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