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5-08-31 21:18 IP属地:未知
8 梦圆喀纳斯
离布尔津160公里,就是喀纳斯。一个风光美丽的人间仙境。内地去过新疆的人不少,但知道喀纳斯的人不多。就是许多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对喀纳斯也并不熟悉。
喀纳斯不是行政区域,不是城市,不是县镇,而是藏在阿尔泰山深处,被联合国官员认为是地球上唯一的一个没有被开发的自然风景区。因深藏不露,外界鲜有人知。据说还是一个摄影家无意中闯入这个地方,才向世人揭开了喀纳斯神秘的面纱。引得各路摄影人纷纷而至。
喀纳斯自然景区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面积约五千平方公里,如果说全长125公里的喀纳斯河宛如一条串着许多珍珠的项链,而喀纳斯湖则是这条项链上一颗最大最美丽最耀眼的明珠。湖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森林密布、草场繁茂,花木鸟兽种类繁多,喀纳斯不仅自然资源和生物物种丰富,而且旅游环境和人文资源也别具异彩。
有钱赚,自然就有人开发。所以现在的喀纳斯成了旅游点,联合国官员说的那句话已经是多年以前的事了。
通向喀纳斯的路还是不错的,“昌河”时速80公里也不怎么颠簸。公路两边是草甸,水草丰茂,牛马成群。农耕文化的影子找不到了,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出现在我们面前。
一进阿尔泰山,更见一片瑞士风光。河流,草坪,牧人,毡房,桦林,冰峰,白云,蓝天,层层叠叠,如梦似幻。上帝好象特别钟情这快地方,把所有的美丽都集中在了一起。
阿尔泰山,蒙语的意思是“金山”。有谚语称道“阿尔泰山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这正是说明了阿尔泰山的金矿丰富。她穿越中、哈、俄、蒙四国边境,全长达到2000多公里。成吉思汗、斯吉台、土耳其、维吾尔和蒙古族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历史的足迹。
在阿尔泰山穿行一个多小时,来到景区售票处。验过边境通行证,交过钱,工作人员示意把车开进停车场。
我们车上有辎重,身背肩挎实在不便,好说歹说,就是不行,又是纪律,又是原则,铁板上钉钉,硬的。这时,一位哈萨克人跑过来说可带我们的车进去,条件是住在他家。哈萨克人给我们要了20元钱,不知给工作人员说了些什么,我们的车就开进去了。
哈萨克人领着我们驱车行驶了半个小时,来到一块山间盆地,上百间哈萨克的小木屋分成两排,坐落在盆地中心。湿润的空气和凉爽的风把我们从大漠中带来的炎热和烦躁一扫而光。安顿好住宿,我们驱车上观鱼亭。
夏季的喀纳斯简直就是“花的海洋”,她的美是一种难以想象的美。穿过一片树林,开着各种颜色的野花和洁白的雪峰、蓝色的天空将你的头脑塞得满满的,简直没有了想象的空间。湛蓝的天空下,四周是高耸入云的雪峰,再向下是葱葱茏茏的山林,湖光山色,玉带般的喀纳斯河在冰川雪岭下蜿蜒而过,积蓄成湖,与苍郁的森林和盛开五色鲜花的草原融为一体,让人心驰神往。最迷人的还是神秘的喀纳斯湖。“喀纳斯”蒙古语就是美丽富庶、神秘莫测的意思。元代耶律楚材经此曾作诗曰:
谁知西域逢佳景,
始信东君不世情,
圆沼方池三百所,
澄澄春水一池平。
这是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湖泊,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峰顶银装素裹,森林密布,山坡一片葱绿,湖面碧波荡漾,群山倒映湖中,使蓝天、白云、雪岭、青山与绿水浑然一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喀纳斯湖会随着季候和天气的变化时时变换着自己的颜色:或湛蓝、或碧绿、或黛绿、或灰白……有时诸色兼备,浓淡相间,成了有名的变色湖。
喀纳斯湖的美还在于她的神秘。最有名的还是“水怪”,据目击者说有10多米长,曾有马在湖边饮水被水怪”拉入湖底,曾有汽艇在湖里游差点被水怪掀翻。科考人员考察多年,至今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有说是恐龙的,有说是红鱼的,反正在没有定论之前,说什么都行。
喀纳斯的天说变就变,就象某些阔人的脸,刚才还阳光灿烂,忽然间又乌云密布,涮涮下起雨来,冻得人浑身颤抖。
晚上,我们睡在哈萨克人的毡房里,外边下着雨,里边很潮湿,温度只有摄氏10度,很冷。主人给我们弹起了冬不拉,使我们感受到哈萨克人的热情和温暖。 据一九九八年统计,新疆现有哈萨克族人120万人。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他们大部分从事畜牧业,除了少数经营农业已经定居之外,绝大多数是按季节转移牧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喀纳斯的哈萨克人已不是很纯,很多人与汉人通婚,穿民族服装的已不多。
看来民族的融合已不仅仅是文化的交流,经济的来往,还有生活的同化,血统的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一些小的民族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全新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