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海南论坛 >  夏天到了,大家都来知道点养生知识吧~~~

发表于 2014-07-08 15:32    IP属地:未知

位于脐上4寸。

常用于治疗胃炎、腹胀、呕吐、消化不良、溃疡病等。

常用摩法和贴膏法。摩法:用手掌面贴于体表穴位上,转动按摩2分钟;贴膏药法:擦净皮肤,取活血止痛膏半张贴于穴位上,2天后取下。停1天可再贴。(皮肤过敏者不能用)。中脘穴与足三里穴同用,可提高辅助治疗胃病的效果。


沏一杯香茶 品一曲音乐 现在让我们放松情感 开始一段美妙的不同的心灵之约…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7-08 15:33    IP属地:未知

足三里穴的取穴是这样的:可以在膝盖外侧的凹陷处向下四指并在胫骨外侧的交点处就是此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胃经与脾经互为表里,凡脾胃失调等消化系统的疾病,通过按摩足三里都会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之后,成长和健康的维持与脾胃的消化营养功能密切相关,而胃经又属于多气多血的经脉,这条经脉受到激发,气血旺盛,必将影响五脏六腑与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保健长寿的效果,因此历来足三里穴被认为是一个医疗和保健的重要穴位。民间有每天按摩足三里,犹如吃只老母鸡的说法。

那么,怎样按摩足三里才容易得起你?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推拿与按摩相结合的方法。如果按摩右侧足三里,就可以用左手的拇指放在足三里穴上,其他四指握住胫骨,然后以拇指垂直下鞍,频率和前面谈的两个穴位一样,但力度要大,由于足三里下面的肌肉较为丰富,有时按摩可能达不到一定的效果,这时也可以运用一些辅助器械和别人的帮助,这样就容易达到得气的效果。



沏一杯香茶 品一曲音乐 现在让我们放松情感 开始一段美妙的不同的心灵之约…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7-08 15:34    IP属地:未知

小腿外侧,膝关节下突出的骨头为“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压下有酸胀感觉处即为阳陵泉穴。

属于足少阳胆经。常用于治疗胆囊炎、肝炎、便秘、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等。治疗胆囊炎与关冲穴合用效果更好。

按摩手法:用按揉法,按揉2分钟。



沏一杯香茶 品一曲音乐 现在让我们放松情感 开始一段美妙的不同的心灵之约…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7-08 15:34    IP属地:未知

位于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胫骨前缘外开2寸处。

传统中医认为,丰隆穴能“健脾胃,化痰浊”,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偏瘫,咽喉肿痛,癫痫等。现代研究发现,丰隆穴对改善脂代谢也有作用,可用于降血脂的辅助治疗,与足三里共用效果更好。按摩手法:用叩法,同足三里。



沏一杯香茶 品一曲音乐 现在让我们放松情感 开始一段美妙的不同的心灵之约…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7-08 15:35    IP属地:未知

位于小腿腓肠肌腹下正中(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

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穴,可以祛湿升阳,对排除体内湿邪有奇效,常用于治疗腰背痛、痔疮、脱肛等症。特别是防治腓肠肌痉挛效果很好。   

按摩手法:用叩法,同叩击委中穴相同。握空拳,用食指掌骨端叩击使出现酸胀感,叩击50下。也可用踮脚的方法。现代研究发现,小腿肌肉与心脏强弱有很大关系,锻炼小腿肌肉,可以强健心脏。



沏一杯香茶 品一曲音乐 现在让我们放松情感 开始一段美妙的不同的心灵之约…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7-08 15:36    IP属地:未知

位于足背第一、二趾缝间上1.5寸处。属于足厥阴肝经。

传统中医认为,太冲穴有“疏肝理气,通经活络,清热泻火,平肝息风,疏泻下焦湿热之力”。常用于高血压、闭经、头痛、目眩等症。与曲池穴合用,可加强降高血压效果;与阳陵泉穴合用,可提高辅助治疗肝炎效果。按摩手法:擦法,用手指在太冲穴来回压擦1-2分钟,使之有酸胀感觉。

重要的是按压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强度,穴位下面要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即有“得气”现象为好,这样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肝经上的太冲穴 最值得人心生敬畏的穴位


[ 本帖最后由 蕃茄的幸福生活 于 2014-7-8 15:38 编辑 ]
沏一杯香茶 品一曲音乐 现在让我们放松情感 开始一段美妙的不同的心灵之约…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7-08 15:39    IP属地:未知

专家称民间73和84岁老人易死亡说法有科学依据

来源:转自《当代健康报》 作者:尚杰

  医学研究表明,不少疾病的发生与恶化具有明显的时间特点,在某些时间段人的生命力特别脆弱,最易被病魔所击倒,被称为“魔鬼时间”。现在,专家们已大致弄清了这个“魔鬼时刻”的变化情况。专家特别提醒说,这几个时段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应引起大家重视,从而做好预防工作。

  一天之中的“魔鬼时刻”

  当你清晨从梦中醒来,便进入了一天中的第一个“魔鬼时间”段(清晨6~9时),诸如心脏病、中风、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乃至癌症等疾患,就在你的身边蠢蠢欲动,例如,心肌缺血的发作高峰为早晨7~8时;心律失常的发生以早晨6~9时最频繁。另外,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过4769例心肌梗死病人,其中28%在早晨6~10时发病。

  一天中的另一个魔鬼时间段是在傍晚以后,此时心脏病发作几率再度升高。假如你在晚间7时左右饮酒,肝脏排除酒精所需的时间比一天中其他任何时间都要长,故此时饮酒最易醉人,肝脏也最易受损。

  一天中,人最危险的时刻要数黎明。据研究表明,人在黎明时分,血压、体温变低,血液流动缓慢,血液较浓稠,肌肉松弛,容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调查显示,凌晨死亡的人数占全天死亡人数的60%。

  一周之中的“魔鬼时刻”

  在一个星期中,星期一是心脑血管病人的危险时间,发病及死亡危险比其他几天高出40%,在德国称为“黑色的星期一”。

  此外,芬兰专家也证明,星期一中风最多,星期天下降至最低。

  防范措施是:清晨起床后服一片阿司匹林,不要出远门,老年人要有家人陪伴,以防不测。

  一月之中的“魔鬼时刻”

  一个月里对生命最有威胁的是农历月中,这与天文气象有关。众所周知,月亮具有吸引力,它能像引起海水潮汐一样,作用于人体的体液。

  每当月中明月高挂之时,人体内血液压力可变低,血管内外的压力差、压强差特别大,这时容易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一年之中的“魔鬼时刻”

  一年中,有四个魔鬼时间段,即最热与最冷的几个月,一般说来,当夏日气温升至35℃以上,即对人体构成威胁。至于冬春季节,寒潮是继酷暑之后的又一“杀手”。每一次寒潮降临,医院门诊及住院人数都会骤增,死亡率也会上升。对生命而言,一年中最危险的月份要数12月。调查表明,该月份死亡人数居全年各月之首,占死亡总数的10.4%。

  据分析,这与气候寒冷、环境萧瑟,人到岁末年关,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抵抗力、新陈代谢低等有关。此时,一些慢性病常常会加重或病情变化大。值得一提的是,史学家通过考证发现,明朝、清朝的二十几位皇帝90%死于最热的7、8两月和最冷的腊月、正月,这正是对以上规律的印证。

  一生之中的“魔鬼时刻”

  人的一生,中年是个危险的年龄阶段。人到中年,生理状况开始变化,会出现内分泌失调,免疫力降低,家庭、工作、经济、人际关系等压力增大,增大的种种负担导致中年人心力交瘁,疲惫不堪。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意思是说这两个年龄的人很容易去世。有道理吗?科学家的回答是肯定的。

  科学家们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发现人的生命有一个周期性的规律,大致是7~8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每个周期中存在着生命活动的高潮和低潮。一般周期的中间年龄为高潮,而周期的始末为低潮。高潮称健康稳定年龄,人的免疫能力较强,去世的人就少;低潮称健康减弱年龄,人的免疫能力较弱,去世的人相对较多。

  7年的周期为7、14、21、28直至84岁;8年的周期为8、16、24、32至72岁,而73和84这两个年龄都超过了古稀之年,人体的免疫能力减弱了,再加上处于生命周期的低潮期,去世的人相对就会多一些。
沏一杯香茶 品一曲音乐 现在让我们放松情感 开始一段美妙的不同的心灵之约…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7-08 15:40    IP属地:未知

好帖子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7-08 15:45    IP属地:未知

很难得的中医学习笔记、很有用! 选自北京名仕中医专家的笔记


1、杏仁10克,紫苏叶10克,生甘草3克,桔梗6克,生姜3片,大枣3枚。用水煎服15分钟,当茶饮用。此方安全无毒,口感良好,非常适用于肺经有寒,怕风怕凉、轻微咳嗽、鼻流清涕、咽喉干燥的女性朋友饮用。其中的杏仁、桔梗,都有美白作用。

2、取杏仁15克,水煎,当茶服用,每天一次。如果口干、咽喉干,表明有郁热,可以与麦冬15克,同煎饮用。
3、将手背贴近口鼻,呼气时如果能明显感觉到气是热乎乎的,多属于热证、上火、感受了风热。相反,呼出的气如果是凉凉的,则表明肺内有寒气,属于寒证虚证,这时候即使是高烧、咳嗽痰黄,也不能轻易使用清热泻火的药。手背测一测孩子呼气的凉热,就能判断肺内是寒是热。如孩子咳嗽、哮喘,如果所呼之气热,一般都可用清热化痰的中药治疗。如果所呼之气冷,则应该选择小青龙冲剂等热药,这样才不至于把药用错。
4、 判断肺的寒热还有一种简单方法,就是观察咳出来的痰是稀是稠。清稀的、白色泡沫状的痰,甚至像清水一样的痰,一般属于寒。稠厚的、黏黏的、黄而不易咯出的痰,一般属于热

5、 对于寒性咳嗽,最简单的是用温开水冲服小青龙冲剂,每次服1~2袋,每日3次。对不喜欢药物的朋友来说,我推荐一个绿色无污染的食疗方:生萝卜150克,葱白6根,生姜15克,煮汤。趁热喝后,盖被子睡一觉或静躺以出汗。每日2-3次。
6、 治疗咳嗽。取大蒜数瓣,捣烂成泥,敷于足底前1/3中间凹陷处的涌泉穴,外贴伤湿止痛膏,每晚更换。连用3~5天,即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7、 用生半夏、生南星、白芥子各30克,共研成粉,取其少量,加姜汁拌成糊,敷于天突、肺俞两个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端的凹陷处,肺俞穴在第三胸椎下旁开寸处。临床验证表明,此法对寒气导致的哮喘具有不错的疗效。
8、 脾胃弱为什么口苦、出现溃疡呢?脾胃的作用是生清与降浊,就是你吃进去的东西有用的化成气血,没用的排出体外。如果脾胃功能弱,吃进的东西不能完全化成气血也不能排出体外会形成湿热内聚环境。而这种湿热的环境,要有出路,口腔溃疡就是它的出路。所以口腔溃疡会经常反复发作,出现溃疡以后湿热找到出路,过几天就好。因为脾胃比较弱,过几天湿热又在里面停滞下来,会出现周期性发作。遇到这种情况,中医认为一方面益气健脾,一方面辛开苦降,用黄连这类药物去热去湿,用干姜这样的药物提升阳气。

我可以开一个非常经典的方子供读者参考,就是2000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开的甘草泻心汤,一共八味药“甘草、黄芩、黄连、干姜、半夏、丹参、大枣、石膏、生地”吃了就好了。你好了以后,一个月吃一次,连着吃三个月就不发作了。
9、 从西医讲这是慢性咽炎,一般中医讲发辣的感觉,是由于阴阳不平衡造成里面有虚火。中医把火分为两类,一类是虚火、一类是实火。如果这种状况经常出现,而且不剧烈,这是虚火,中医认为不是清热解毒,而是引火归原的办法,通常用补肾的办法反而就不辣了。

10、 人的一生就是从哭到笑的一生,从攥着拳头到撒手的一生,生下来的时候是自己哭,大家笑,走的时候是自己笑,大家哭。就是这么一生。

有些病症,表面看起来是上火,实际上却是内里虚寒。《伤寒杂病论》说,“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些病人表面上身上很热,但却还是想多加衣被,说明他的热只在皮肤,寒却在骨髓。
反之,病人外表十分寒冷,却又不想穿衣加被,说明他的寒只在皮肤,内里骨髓却是热的。这实际上是中医辨别寒热真假的纲领和秘诀。是寒是热,辨别的关键是看病人的喜恶。那些喜欢吃瓜子炒货,吃辣的、烫的才觉得舒服的女性朋友,虽然表面上是上火,实际上也是“热在皮肤,寒在骨髓”,其实质是内在的阳气不足,寒气太盛!

“心中无冷病,不怕热上身”,动不动就容易上火的女性朋友,需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内里有寒气的存在。如果在上火的同时,伴有怕冷怕风,四肢冰凉,面色苍白,疲乏少力,就需要温补阳气,益气养血。
11、 人体内有大量的水液,这些水液只有不停运动,才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一旦停止运行,就会形成水肿、积液、痰涎等。而水液运行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要在阳气的温煦作用下,化成水气。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肾阳的作用,称为肾的气化。

口腔溃疡、咽炎伤津之误!由于外感引起嗓子疼,外表不解而一味消炎伤及津液,再用寒药过重,造成长期不愈。


沏一杯香茶 品一曲音乐 现在让我们放松情感 开始一段美妙的不同的心灵之约…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7-08 15:48    IP属地:未知

最后用十三首古诗词,教你如何养生,且看古人们的养生之道  ---
【1】
魏武帝曹操热心于研究炼气养性之理,以求健康长寿。在他的诗中,最精彩的一篇当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诗曰: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诗中以长寿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同时也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是曹操给后世养生长寿的渡人金针!今人常用诗中“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



沏一杯香茶 品一曲音乐 现在让我们放松情感 开始一段美妙的不同的心灵之约…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