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茄的幸福生活
沏一杯香茶 品一曲音乐
爱卡币
帖子
钻石元老
注册 2012-06-11 来自 浙江省|宁波市
发表于 2014-07-08 15:32 IP属地:未知
位于脐上4寸。
常用于治疗胃炎、腹胀、呕吐、消化不良、溃疡病等。
常用摩法和贴膏法。摩法:用手掌面贴于体表穴位上,转动按摩2分钟;贴膏药法:擦净皮肤,取活血止痛膏半张贴于穴位上,2天后取下。停1天可再贴。(皮肤过敏者不能用)。中脘穴与足三里穴同用,可提高辅助治疗胃病的效果。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发表于 2014-07-08 15:33 IP属地:未知
足三里穴的取穴是这样的:可以在膝盖外侧的凹陷处向下四指并在胫骨外侧的交点处就是此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胃经与脾经互为表里,凡脾胃失调等消化系统的疾病,通过按摩足三里都会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之后,成长和健康的维持与脾胃的消化营养功能密切相关,而胃经又属于多气多血的经脉,这条经脉受到激发,气血旺盛,必将影响五脏六腑与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保健长寿的效果,因此历来足三里穴被认为是一个医疗和保健的重要穴位。民间有每天按摩足三里,犹如吃只老母鸡的说法。
那么,怎样按摩足三里才容易得起你?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推拿与按摩相结合的方法。如果按摩右侧足三里,就可以用左手的拇指放在足三里穴上,其他四指握住胫骨,然后以拇指垂直下鞍,频率和前面谈的两个穴位一样,但力度要大,由于足三里下面的肌肉较为丰富,有时按摩可能达不到一定的效果,这时也可以运用一些辅助器械和别人的帮助,这样就容易达到得气的效果。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发表于 2014-07-08 15:34 IP属地:未知
小腿外侧,膝关节下突出的骨头为“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压下有酸胀感觉处即为阳陵泉穴。
属于足少阳胆经。常用于治疗胆囊炎、肝炎、便秘、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等。治疗胆囊炎与关冲穴合用效果更好。
按摩手法:用按揉法,按揉2分钟。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位于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胫骨前缘外开2寸处。
传统中医认为,丰隆穴能“健脾胃,化痰浊”,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偏瘫,咽喉肿痛,癫痫等。现代研究发现,丰隆穴对改善脂代谢也有作用,可用于降血脂的辅助治疗,与足三里共用效果更好。按摩手法:用叩法,同足三里。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发表于 2014-07-08 15:35 IP属地:未知
位于小腿腓肠肌腹下正中(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
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穴,可以祛湿升阳,对排除体内湿邪有奇效,常用于治疗腰背痛、痔疮、脱肛等症。特别是防治腓肠肌痉挛效果很好。
按摩手法:用叩法,同叩击委中穴相同。握空拳,用食指掌骨端叩击使出现酸胀感,叩击50下。也可用踮脚的方法。现代研究发现,小腿肌肉与心脏强弱有很大关系,锻炼小腿肌肉,可以强健心脏。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发表于 2014-07-08 15:36 IP属地:未知
位于足背第一、二趾缝间上1.5寸处。属于足厥阴肝经。
传统中医认为,太冲穴有“疏肝理气,通经活络,清热泻火,平肝息风,疏泻下焦湿热之力”。常用于高血压、闭经、头痛、目眩等症。与曲池穴合用,可加强降高血压效果;与阳陵泉穴合用,可提高辅助治疗肝炎效果。按摩手法:擦法,用手指在太冲穴来回压擦1-2分钟,使之有酸胀感觉。
重要的是按压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强度,穴位下面要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即有“得气”现象为好,这样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肝经上的太冲穴 最值得人心生敬畏的穴位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发表于 2014-07-08 15:39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苏州猎鹰001
版主
注册 2012-10-31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发表于 2014-07-08 15:40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发表于 2014-07-08 15:45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发表于 2014-07-08 15:48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