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2-10-15 11:41 IP属地:未知
公元907年,矗立两百多年之久的大唐帝国轰然倒塌,一个平衡被打破,接踵而来的就是长久不息的动乱,直至一个新的平衡建立。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北方的广袤地区,各个割据政权相互混战,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又陆续并存过十个较小的割据政权,这一混乱的时期,史称五代十国。五十多年后,在各个割据政权各自为政、不断更替的时候,公元960年,在汴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后周的都城,一个巨大的军事政变正在悄悄酝酿,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场政变日后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王朝——大宋王朝。从后周禁军的都点检到自己当天子,赵匡胤的皇帝之路走得迅速又和平。可以说,他创造了中国历史改朝换代的一个奇迹。
影壁墙后边关于这一事件的评价,全文如下(标点有改动,文字一概不动):
后周7(960)年正月之初,陈桥这个小小的驿站里,发生了一件震动全国、长远影响后世的大事件。三军拥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为天子,回戈东京,建立北宋,史称“陈桥兵变”。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唐宋之间有两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一是公元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一是陈桥兵变。前者的特点,使社会由治到乱,无论是藩镇割据,互相攻伐,百姓涂炭,或是五代十国政权更迭如翻鏖上饼,都是以破坏国家统一为代价,弄得国无宁日,经济文化凋敝,世人有难以再见太平之叹;陈桥兵变则是由乱到治的大转折,赵匡胤、赵普等人,吸取二百余年间战乱不息的沉痛教训,认识到兴王易姓的关键是人心向背,因此坚决摒弃了唐末五代以来旧军阀诱哄士兵以抢掠杀掳为条件的夺权活动,制订了以长治久安为目的的治国方针,回师开封之日,秋毫无犯,市不易肆,对后周皇室、官僚以礼相待,从而安定了人心,稳定了局势。这一方针政策,不仅使北宋很快完成了统一大业,而且使经济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陈桥兵变,与唐末五代时期的其它兵变在形式上是相同的,而在兵变中实行的政策则根本不同。因此,正确认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能停留在形式上看问题,必须由表及里,从实际执行的不同政策上加以区别,才能认识这一事件的本质,发现这一事件深刻的历史蕴底。故有人称陈桥兵变为义举,这是从历史的治乱安危的大局出发看问题,意义重大,还历史以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