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300C论坛 >  惊蛰话养生

发表于 2012-03-05 19:37    IP属地:未知

【阳虚体质】:这种人多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温、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嘲寒喜暖。   养生方法: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善恐或善悲。这种人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多听音乐,多交朋友。应加强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项目的运动。日光浴、空气浴也是不可缺少的强体卫阳之法。   饮食调养:应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特别是在夏日三伏时,每一伏吃一次“附子粥”(附子10克,先煎30分钟,加入粳米100克同煮至熟)或羊肉附子汤(附子10克,先煎30分钟,加入焯好的羊肉500克,同炖熟加适量食盐),配合天地旺阳之时,以壮人体阳气之功。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3-05 19:39    IP属地:未知

养生方法:阴虚体质的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应遵循“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法。加强自我涵养,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   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节制性生活。有条件的人,每逢春夏季,可到海边、林区、山区去旅游、休假。住房最好选择居室环境安静、坐北朝南的房子。   饮食调养:惊蛰时节可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有条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3-05 19:41    IP属地:未知










 养生方法:痰湿之人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散步、慢跑以及各种舞蹈、球类等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松弛的皮肤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的肌肉。   饮食调养:应该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包菜、蚕豆、洋葱、紫菜、海鳖、革养、白果、枇杷、大枣、薏苡仁、红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饮料、酒类之品,且每餐不宜过饱。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3-05 19:45    IP属地:未知

养生方法:血瘀体质的人多有气郁之证,培养乐观情绪至关重要。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有利于血淤体质售勺改变。反之,苦闷、忧郁会加重血淤倾向。   饮食调养:应常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经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选用一些活血养血之药品(当归、川芍、丹参、地黄、地榆、五加皮)和肉类煲汤饮用。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3-05 19:47    IP属地:未知

南报网讯(记者 查金忠 通讯员 杨璞 侯晓云) 今年的3月5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惊蛰。随着惊蛰节气的到来,虽然雨水还会不定时的继续,但是春回大地的序幕也随之拉开。养生保健专家提醒读者朋友们注意,在惊蛰时节,除了注意食疗保健,还要预防虫类出没,以免不小心对身体造成伤害。
海蜇皮做“雪羹汤”  预防“惊蛰”血压高
惊蛰节气,大地回温,农历二月的春风也渐渐吹拂起来,但是春风易引动我们人体的肝阳,容易肝风、肝火妄动,易引起心脑血管病及高血压病。此外,乍暖还寒的时候还容易诱发感冒,而感冒之后最难受的症状之一就是多痰。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紫金馆食疗专家郭海英教授介绍说,中国是最早食用海蜇的国家,晋代张华所著《博物志》中就有食用海蜇的记载。中医食疗学认为,海蜇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降压消肿之功。这个时候大家食疗保健不妨吃些海蜇搭配的食物,比如雪羹汤等。
郭海英教授介绍说,雪羹汤在清代医书《古方选注》中就有记载,主要的原料有海蜇120g,荸荠360g(连皮)。具体做法是加水煎至浓稠。空腹顿服或分2次服。用于阴虚痰热,大便秘结等症状。现在用于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早期患者更为适合。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3-05 19:48    IP属地:未知

不错!好帖。春天不远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3-05 19:50    IP属地:未知

“九九”艳阳天来到  出门谨防虫叮咬
惊蛰节气有句谚语叫“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这个时候还有一个民谚叫做“春雷惊百虫”,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洞的原因。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专家杜长明主治中医师提醒大家,惊蛰节气时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虫类的苏醒和活动,外出踏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草丛、树丛间的虫类动物,以免不小心触碰到损害皮肤甚至对身体造成其他更大的伤害。
杜长明主治中医师提醒大家,外出踏青最好带一些碱性肥皂和抗过敏的外用药物,万一被被昆虫咬伤后,首先用碱性液体冲洗伤口,再涂抹抗过敏的药膏以消除疼痛。另外,在野外旅游,特别是在林区和山区时,应注意自我保护,要穿长袖衣和长裤。如果发现有虫叮咬或皮肤有红斑,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千万不要麻痹大意。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