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宝马3系论坛 >  折腾马儿纪实(6)——自己动手做四轮定位:

发表于 2011-06-21 15:45    IP属地:未知

看好了,这个螺栓是三系后下摆臂的内侧固定螺栓,有偏心调整垫片。
将螺母放松,慢慢旋转螺栓,让偏心垫片把下摆臂向车身内侧顶。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50.21 KB)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6-21 15:46    IP属地:未知

观察倾角表的倾角读数,当变化数值为+0.75度时就刚好是所需要的车轮倾角:1.75+0.75=1度。                                                  
锁紧固定螺栓,放下车轮,上下忽悠车身数次,使其恢复到正常的位置。
如果是前轮,那就还需要把车走起来折腾几下,否则前减震器一时半会儿回不到正常位置。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45.78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6-21 15:48    IP属地:未知

按照前面说过的车轮侧倾角测量方法复查调整后的车轮倾角:嘿嘿——刚好是-1度。
右后轮的侧倾角调整就不赘述了,过程是一样的。
至于两个前轮,因为在允许的范围内,所以就不费劲去‘动手术’调整了
[ 本帖最后由 林宝塔夫 于 2011-6-21 17:35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51.42 KB)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6-21 15:49    IP属地:未知

车轮倾角调整完毕后接下来调整车轮束角。
车轮束角的定义: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52.12 KB)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6-21 15:50    IP属地:未知

三系的这个后悬挂,车轮侧倾角一旦被调整,车轮束角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变化的趋势是:车轮束角向车轮侧倾角相反的方向变化。就是说,侧倾角向正的方向变化时束角向负的方向变化,侧倾角向负的方向变化时束角向整的方向变化。
还算好,调整束角后侧倾角基本不受影响。而老林整过的某些车型,这俩角度互相牵扯干涉很严重,要想获得一个理想的平衡能把你折腾个半死!
原厂要求的后轮总前束为: 16 +/6. 为了好计算,咱取15分,刚好是0.25度。
这个角度的总前束咱要把它换算成轮距差,那样就可以方便的用尺子来两啦。
在轮距差的换算中有个问题:我们在实际测量中无法按照车轮的最大直径处来实施——车身结构挡着呢!
于是,要选择一个不妨碍测量的车轮直径处来换算总前束
一般车型的底盘离地间隙在100200毫米之间,咱就选车轮距地面100毫米高处的‘直径’来作为换算基础。
我们自制的这个束角尺就是一个铝型材长方盒子,盒子的断面尺寸为100毫米X25毫米
把它立着靠在车轮平面上即可测定出需要换算的车轮距地面100毫米处的‘直径’。
[ 本帖最后由 林宝塔夫 于 2011-6-21 15:52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83.55 KB)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08.55 KB)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26.59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6-21 15:54    IP属地:未知

测定的结果:587毫米
按照这个长度来换算,总前束:2 X Sin 0.25 X 587毫米4.6毫米
这个4.6毫米就是同轴两侧车轮在距地面100毫米高处前后端轮距的差值。
注:不放心的话你按照三角定律去分析计算一下。嫌麻烦的话就照着这个数据来,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34.75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6-21 15:57    IP属地:未知

好了,接下来就是测定前后端轮距差。
原厂数据;
前轮:总前束 14+/10
后轮:16
+/6

换算后的数据   距地面100毫米处轮距差 4.5毫米   距地面100毫米处轮距差 4.5毫米
注:目标整定值前后都取的总前束15分,为的是操作方便。
[ 本帖最后由 林宝塔夫 于 2011-6-21 16:32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23.39 KB)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6-21 15:58    IP属地:未知

选定一条主胎沟为测定依据,注意别搞混了。
[ 本帖最后由 林宝塔夫 于 2011-6-21 17:38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42.7 KB)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41.69 KB)
  后轮后端轮距标记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52.56 KB)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48.57 KB)
  后轮前端轮距标记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6-21 16:01    IP属地:未知

测定后不符合要求就要通过相应的结构来调整它。
三系后轮的束角调整与侧倾角调整的方法是一样的,也是通过一个带偏心垫片的螺栓来实现。
要注意的是:调整束角的偏心垫片顶的是螺栓固定支架。就是说,能改变束角的那根拉杆的变化方向是与偏心垫片凸缘变化方向相反的!
或者这么说吧:偏心垫片长轴的那边转向车身内侧时拉杆向车身外侧推,束角向正的方向变化。
而偏心垫片长轴的那边转向车身外侧时拉杆向车身内侧拉,束角向负的方向变化。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91.75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6-21 16:02    IP属地:未知

前轮束角的调整,几乎所有的车型都差不多——通过转向拉杆一端的螺杆及转向拉杆球头座相应端的螺纹套来实现,说白了就是改变转向拉杆的长度。
[ 本帖最后由 林宝塔夫 于 2011-6-21 16:03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67.64 KB)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93.74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