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300C论坛 >  仅以此贴遥拜为新中国献身的英烈并庆祝伟大的中国、富强、民主、繁荣、昌盛!

发表于 2010-09-27 09:38    IP属地:未知

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战斗序列之第一野战军序列2009-10-19 21:53第一野战军 书记 彭德怀 委员 张宗逊  王震 甘泗淇 刘景范 张德生  赵寿山 阎揆要 廖汉生 许光达 王世泰  徐立清 第一野战军机关 司令员 彭德怀 政治委员 彭德怀(兼) 第一副司令员 张宗逊 第二副司令员 赵寿山 参谋长 阎揆要 政治部主任 甘泗淇 副参谋长 王政柱 李夫克 政治部副主任 张德生 第一兵团(1949 年 6 月 14 日正式编成) 司令员 王震 政治委员 张子意(未到职) 王震(兼) 参 谋 长 张希钦(后) 政治部主任 孙志远 后勤部部长 夏耀堂 政治委员 杨宗胜 下辖第一军贺炳炎廖汉生、 第二军王震(兼) 郭鹏、王恩茂 第七军彭绍辉。 第二兵团(1949 年 6 月 14 日正式编成) 司令员 许光达 政治委员 王世泰 副政治委员 徐立清 参谋长 张文舟 政治部主任 徐立清(兼) 下辖第三军许光达、黄新廷 第四军王世泰、张达志 第六军罗元发 第八军姚喆、骑兵第一师 骑兵第二师、西北独立第一师 第二十二兵团(1949年12月29日,新疆、甘肃、宁夏起义部队统一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二十二兵团。) 司令员 陶峙岳 政委 王震兼 第十八兵团(1949年4月由**中央军委直属拨归第一野战军指挥,参加解放大西北和 司令员、政委:周士第 副司令:王新亭、陈漫远 副政委:王新亭 (兼) 参谋长:陈漫远 (兼) 政治部主任:胡耀邦 下辖军:六十军张祖谅 六十一军韦杰 六十二军刘忠 第十九兵团(1949年4月由**中央军委直属拨归第一野战军指挥,参加解放大西北的作战。) 司令员 杨得志 政委 李志民 副司令员 耿飚、葛宴春 参谋长 耿飚 政治部主任 潘自力 下辖第六十三军郑维山、第六十四军曾思玉、第六十五军邱蔚。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38.06 KB)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9-27 09:45    IP属地:未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时期

19492月,遵照中央军委的统一命令,华东野战军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为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为第一副政治委员, 张震为参谋长,唐亮为政治部主任。辖4个兵团和1个特种兵纵队。
  
7兵团,王建安任司令员,谭启龙任政治委员,姬鹏飞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迎希任参谋长,辖第21(含第61、第62、第63),滕海清任军长,康志强任政治委员;第22(含第64、第65、第66),孙继先任军长,丁秋生任政治委员;第35(含第103、第104、第105),吴化文任军长,何克希任政治委员。
8兵团,陈士榘任司令员,袁仲贤任政治委员,江渭清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何以祥任参谋长,辖第24(含第70、第71、第72),王必成任军长,廖海光任政治委员;第25(含第73、第7475),成钧任军长,黄火星任政治委员;第26(含第76、第77、第78),张仁初任军长,王一平任政治委员;第34(含第100、第101、第102),何基沣任军长,赵启民任政治委员。
9兵团,宋时轮任司令员,郭化若任政治委员,覃健任参谋长,谢有法任政治部主任,辖第20(含第58、第59、第60),刘飞任军长,陈时夫任政治委员;第27(含第79、第80、第81),聂凤智任军长、刘浩天任政治委员;第30(含第88、第89、第90),谢振华任军长,李干辉任政治委员;第33(含第97、第98、第99),张克侠任军长,韩念龙任政治委员。
10兵团,叶飞任司令员,韦国清任政治委员,陈庆先任参谋长,刘培善任政治部主任,辖第28(含第82、第83、第84),朱绍清任军长,陈美藻任政治委员;第29(含第85、第86、第87),胡炳云任军长,张藩任政治委员;第31(含第91、第92、第93),周志坚任军长,陈华堂任政治委员。
特种兵纵队番号不变,陈锐霆任司令员,张凯任政治委员。
以胶东军区武装编为第32(辖第94、第95),谭希林任军长,彭林任政治委员,暂归山东军区指挥。两广纵队拨归第四野战军建制,曾生任司令员,雷经天任政治委员。这时,华东军区约42万人,第三野战军约58万余人。第三野战军组成后, 主力于3月中旬进至庐江、无为、除县、六合、扬州和如皋一线, 进行渡江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4月中旬,第三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4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随后解放了杭州和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至61, 京沪杭战役胜利结束,歼敌约40万余人。
  
为了完成中央军委所赋予的各项任务及建设现代化的革命军队,统一和加强华东地区的军政领导,华东军区与第三野战军的领导机关于19497月合并(其名义仍保留)。同时,对野战部队的机构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第7兵团兼浙江省军区,该兵团第23军拨归结9兵团建制,第35军全部地方化;第8兵团部撤销,大部与华东军政大学合并,组成新的华东军政大学(陈毅兼校长和政治委员),小部与第34军军部合并组成南京警备司令部(含第24和第25),第26军拨归第9兵团建市;第9兵团第20、第23、第26、第27军,准备执行解放台湾的任务(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30、第33军调归凇沪警备司令部建制;第10兵团在福州市解放后,即兼福建省军区。
194912月,第三野战军发展到82.5万余人。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64.53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9-27 09:46    IP属地:未知

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       第四野战军勇猛无敌,是一支兵力最强悍、武器最精良、战将最齐备的铁血雄师。它是抗战胜利后,以奔赴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及东北抗日联军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一支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走到一起、来自五湖四海的部队。解放战争中,四野独树一帜,在林彪、罗荣桓、萧劲光、黄克诚、邓华、谭政、刘亚楼、李天佑、陈伯钧、洪学智等一批被称为“猛将”、“怪才”的率领下,从- 40度严寒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40度酷暑的海角天涯,先后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战场,并在三大战役胜利后历经安新战役、汉浔间渡江战役、宜沙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广东战役、鄂西战役、广西战役和海南岛战役等大规模的血战、硬仗,纵横驰骋于十四个省区,以摧枯拉朽、风卷残云之势,成为中国人民埋葬蒋家王朝、创立新中国的主要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特殊功勋。
       抗日战争胜利。10月31日,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任第一副司令,李运昌任第二副司令,周保中任第三副司令,萧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各部队到达东北后,一面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一面着手发动群众,清剿土匪,组织和发展武装。到年底陆续成立了锦热、辽宁、辽东、辽西、辽北、吉林、松江、三江、嫩江、北安10个军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兵力发展到27万人。
      1945年1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对部队初步进行了整编,将原来划分的军区先后合并为东满、西满、南满、北满4个二级军区,实行新老部队合编,以主力的大部划归各军区指挥,重新调整了各省军区和军分区,抽调少数主力部队充实地方武装。后因情况变化,东北民主联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又逐步集中主力,进行了为时1个多月的四平保卫战,歼敌万余人.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8月至10月间,先后以山东第1、第2师及原滨海支队为基础扩编为第7纵队,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以华中第3师(欠第7旅)组成第2纵队;以山东第7师及华中第3师第7旅组成第6纵队。以上连同前已编成的第3、第4纵队,陕甘宁第359旅和南满独立第1、第2、第3师,全区共有野战军5个纵队、1个旅、3个独立师, 约12万余人。为加强以炮兵为重点的特种兵建设,至1947年3月,建立了9个炮兵团,27个营,120个连,1个战车大队,1个高射炮大队,并以东北炮兵学校为基础成立炮兵司令部和政治部,以剿匪、“土改”中发展起来的骑兵部队,组成10个骑兵团和1个骑兵支队;成立了护路军司令部,将原分散各地护路部队3400余人,统一整编为7个团,以维护和保证铁路交通的顺畅。此外,还分别成立了东北军政大学、东北医科大学和炮兵、工兵、测绘、通信、军需、汽车、航空、外国语等各种专业学校.
      为打破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进攻计划,1946 年10月下旬至11月初,东北民主联军举行新开岭战役,在辽宁宽甸西北地区全歼国民党军1个师。接着,又集中南北满主力进行“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歼灭国民党军大批有生力量, 迫使其由进攻转为防御,东北解放区也得到了巩固和扩大。1947年4月20日,**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军区之冀热辽军区及所属部队共8万余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兵力达46万人。
      1947年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转入战略性反攻,在长春至沈阳段和沈阳至吉林段铁路两侧地区发动了夏季攻势,歼国民党军8万余人。8-9月间,以12个独立师(旅)编成第7、第8、第9、第10纵队,并成立了南满、冀察热辽两个军区前方指挥所(后改称第1、第2前方指挥所)。9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又集中9个纵队的兵力发动秋季攻势,歼灭国民党军6.9万余人, 攻克城市15座,进一步掌握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
      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以原民主联军总部机关为军区兼野战军领导机关,林彪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任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吕正操、周保中、萧劲光任副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副政治委员,陈云、李富春任副政治委员,刘亚楼、伍修权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2月,以9个独立师(旅)编成第1第11、第12纵队。1947年12月15日至1948年3月15 日,东北野战军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发动了为期90天的冬季攻势作战,歼灭国民党军15.6万余人,收复城市18座,将国民党军压缩于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处互相不能联系的孤立地内,东北解放区的面积扩大到全东北的97%,解放区人口占东北的86%,为全歼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奠定了基础。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42.7 KB)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9-27 09:47    IP属地:未知

为适应大规模进攻作战的需要,东北人民解放军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了二线兵团建设,从1947年7月至1948年11月,先后组训了164个团,为主力部队输送新战士37万人。同时,教育改造了大批俘虏士兵补入部队。继续加强炮兵建设,在炮兵司令部下成立了炮兵纵队,统一指挥与管理所属炮兵部队。各步兵纵队、师、团也分别扩建了炮兵团、营和连。全区拥有战防炮、迫击炮1600余门,山炮、野炮、榴弹炮、加农炮600余门,高射炮116门。1948年7月,以护路军所属部队为基础扩编为铁道纵队,下辖4个支队,共1.7万余人。至8月止,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103万人。为便于作战指挥,8月14日,建立了单独的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由林彪兼司令员,罗荣桓兼政治委员,刘亚楼兼参谋长,谭政兼政治部主任。原第1前方指挥所改为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部,萧劲光任司令员,萧华任政治委员;原第2前方指挥所改为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部,程子华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此时,东北野战军下辖2个兵团部, 12个步兵纵队,15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3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等共70余万人。9月12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举行辽沈战役,至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 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从此,东北野战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
      1948年11月13日,东北野战军所属第1至第12纵队,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统一序列,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第39、第40、第41、第42、第43、第44、第45、第46、第47、第48、第49军,每军4个师5至6万余人;另以长春起义的国民党军第60军编为第50军。部队的装备由于辽沈战役的大量缴获而得到很大改善。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奉命入关。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与华北军区第2、第3、第4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举行平津战役,历时64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 解放了除绥远一隅和太原、新乡等少数孤立据点以外的华北全境。
      根据**中央军委1949年1月15日和3月7日的命令,东北野战军于3月1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兵团:第12兵团,萧劲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辖第40、第45、第46军;第13兵团,程子华任司令员,萧华任政治委员,辖第38、第47、第49军;第14兵团,刘亚楼任司令员,莫文骅任政治委员,辖第39、第41、第42军;第15兵团,邓华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治委员,辖第43、第44、第48军及两广纵队;原野战军所属之特种兵指挥机关改称特种兵司令部,辖2个炮兵师,1个装甲师,1个高炮指挥所和1个工兵指挥所。原铁道纵队扩编为铁道兵团,归军委直接指挥。
      1949年3月下旬,第四野战军组成先遣兵团开始自华北地区南下,4月20日,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5月中旬,在湖北团风至蕲春之线强渡长江,解放武汉。野战军主力于4月中旬南移。5月12日,中央军委决定,第四野战军领导机关与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合并,组成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领导机关。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政治委员,邓子恢任第二政治委员,萧克任第一参谋长,赵尔陆任第二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6月上旬,野战军主力渡过长江,分三路对国民党军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部和华南军政长官余汉谋部进行迂回包抄, 10月中旬和下旬,分别在衡阳、宝庆(今邵阳)地区和阳江、阳春地区歼灭白崇禧部主力4个师和余汉谋部4万余人。接着又向广西挺进,至12月中旬,将白崇禧集团17余万人歼灭于粤桂边之容县、博白和钦州地区。另一部配合第二野战军向西南进军。
       第四野战军在向中南进军过程中,先后抽调部分部队和干部,在豫、鄂、赣、湘、粤、桂等省进行发动群众,建党建政, 清剿残匪,建立民主新秩序的工作。广西战役后,野战军又以80%的兵力在湘、桂、粤境内清剿土匪,先后歼灭土匪115万余人。同时,在组织上继续作了若干调整:7月,以国民党军第19兵团起义的4个师改编为第51军。8月,第12兵团部兼湖南省军区。第14兵团部奉命改为中央军委空军的领导机关。装甲兵师调东北成立装甲兵学校。10月,以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兵团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辖第52、第53军)。11月,第15兵团部兼广东省军区。12月,第13兵团部兼广西省军区。12月26日,中央军委批复华中局并四野:“同意华中军区即正式改名中南军区”。12月30日,中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向所属部队发出通知,自1950年1月1日起,华中军区改称中南军区,组织机构仍旧。下辖6个省军区、3个兵团部,16个军,1个炮兵司令部(辖4个炮兵师、1个高炮师),1个工兵司令部(辖5个团),1个铁道司令部(辖5个铁道团)和16个独立师,92个独立团,8个警卫团及军政大学6个分校,全军区共150万人。
      1950年3月5日-5月1日,第四野战军以第15兵团指挥两个军,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以木帆船为主要航运工具实施渡海作战,5月1日解放海南岛。至此,除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外,华南全境获得解放。
      为明确野战军与军区双方兼管关系,1950年3月13日,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部向所属部队发出通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规定,今后各部颁发一切文件,统称:“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7月6日,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司令部再次就此事发出通报,今后行文时,如纯对地方军区的,只书中南军区不书四野;如纯对野战部队的,只书四野不书中南军区;如两者均有关联,即书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或将中南军区与四野并书。
      l955年4月,中南军区奉命改称广州军区,第四野战军番号撤销,部队归广州军区指挥。(来源:人民网)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38.01 KB)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9-27 09:49    IP属地:未知

五大野战军(即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华北野战军),诞生于解放战争我军转入战略反攻之际。
  1948年11月1日,为适应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的需要,以便更有力地推动全国解放的到来,毛泽东、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在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整编全国军队的任务。
  与此同时,将全军各部队按地名划分为四大野战军,即: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
  其中,西北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习仲勋分别任副司令员和副政治委员;中原野战军由刘伯承任司令员,**任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蚕员,粟裕、张云逸任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由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刘亚楼任参谋长。
  但进入1949年1月,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相继胜利,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队损失殆尽,偌大的北中国实际已成为**的天下,蒋介石100余万残军纷纷退守长江以南。这样,我各野战军的作战范围必将突破地域的界限,扫平南中国、从根本上推翻蒋家王朝已是指日可待。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先前以地域命名的野战军番号已不合时宜。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将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阎揆要任参谋长(王政柱、李夫克任副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张德生任副主任),下辖第1、第2兵团共6个军;将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任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段君毅任后勤部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第3、第4、第5兵团共10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将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任第一副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任副主任),下辖第7、第8、第9、第10兵团共16个军又l 个特种兵纵队及华东海军;将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邓子恢任副政治委员,谭政任政治部主任(陶铸任副主任),萧克任第一参谋长(赵尔陆任第二参谋长,聂鹤亭、陈光任副参谋长),下辖第12、第13、第14、第15兵团共12个军,另加l个特种兵司令部、1个铁道兵司令部及两广纵队。
  在这次整编中,中央军委还将原华北军区的部队改编为“华北野战军”,受毛泽东、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下辖第18、第19、第20兵团共11个军。不久(即1949年3月17日),中央军委又决定组织以徐向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太原前线司令部和以徐向前为书记的党的总前委,统一指挥“华野”各部队。
  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编制建制时间不长。
  “一野”持续时间仅1年零3个月,于1950年4月,根据**中央的决定,取消其番号,所属部队归西北军区管辖。
  “二野”持续时间1年零1个月.于1950年2月,同率领第1兵团入川的西北军区机关一部合并,组成西南军区。
  “三野”持续时间1年零7个月,于1950年8月取消番号,部队全部归华东军区领导。
  “四野”持续时间1年零3个月,于1950年4月取消番号,部队归中南军区指挥。
  “华野”的番号、编制,更是经过了数度反复的调整、变化:1949年4月25日,太原城的硝烟尚未散尽,第18、19兵团即接受新命令,调入一野,参加解放大西北的千里征战;11月,第18兵团又调入二野参加大西南战役;1950年,为适应剿匪任务的需要,其第20兵团除部分转入特种兵外,一部分转为地方军区或公安军;另外,第18兵团第61军,于1950年2月兼由川北军区领导,1951年3月其181师又调归第60军;1952年7月,第61军番号正式取消。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66.9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9-27 09:50    IP属地:未知

第一野战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1946 年4月,陕甘宁晋绥边防军整编为5 个野战旅,王世泰任司令员;晋绥军区组成下辖4个野战旅的晋绥野战军 ,贺龙任司令员 、李井泉任政治委员。1947年3月,上述两支部队成立西北兵团,同年7月,定名为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1、第2、第3纵队、新编第4旅、教导旅等。至同年10 月,又新组编第4、第6纵队。1948年7月,相继又成立第7、第8纵队。1949 年2月,西北野战军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所属各纵队依次改编为第1 、第2 、第3、第4、第6、第7、第8军。同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将第18兵团( 辖第60、第61、第62军)、第19兵团(辖第63、第64、第65军)拨归第一野战军建制。同年10月,第一野战军将原辖的6个军改编为2 个兵团:第1兵团( 辖第1、第2、第7军 );第2兵团(辖第3、第4、第6军)。1947年3月,国民党军23万人,向西北野战军驻守的西北地区发动进攻。西北野战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英勇作战,连续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战役、战斗的胜利;1948 年2月,先后取得宜川、陕中等战役的胜利,4月收复延安;8~11月,相继进行澄郃、荔北战役和冬季攻势;1949 年7 ~12 月,进行扶(风)眉(县)、兰州、宁夏等战役,并进军新疆,解放西北全境;同时以一部分兵力配合第二野战军进行西南战役和以后的向西藏进军。第一野战军经过两年半艰苦战斗,共歼灭国民党军51万余人,俘将级军官197人,在战斗中,第一野战军官兵牺牲1.8万人,其中团以上干部50人。第一野战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第二野战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及地方部队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1945年冬,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任政治委员,辖第2、第3、第4、第6、第7等5个纵队。1946年6月底,以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的第3、第6、第7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主力一部,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1948 年5月,改称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任政治委员。1949 年2月,中原野战军编为第二野战军,辖第3、第4、第5兵团。第3兵团辖第10、第11、第12军;第4兵团辖第13、第14、第15军;第5兵团辖第16、第17、第18军。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1945年9~11月,先后取得上党、邯郸战役的胜利;1946年 7月~1947 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又取得破击陇海路和定陶、鄄城、晋南、豫北等战役的胜利;1947年6月30日~1948年10月,取得鲁南战役胜利,随即挺进大别山,进军豫西,与华北野战军密切协同,纵横驰骋于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广大地区,歼灭大量国民党军;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与华东野战军一起,取得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华东和中原地区。1949年4月,第二野战军与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并肩发起渡江战役,突破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国民党长江防线,解放南昌等城市和皖、赣 、浙、闽广大地区。1949年11月~1950 年4月,在第一、第四野战军各一部主力部队协同下,进行西南战役,解放四川、贵州、云南、西康;随后,又抽调一部分主力部队进军西藏,促使和平解放西藏。解放战争时期,第二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200余万人,其中投诚、俘虏160 余万人。在战斗中,第二野战军官兵牺牲3.7 万余人,其中团以上干部200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第三野战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在华中的新四军大部和山东的八路军一部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 。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1945 年10月,由进到山东的新四军主力和留在山东的八路军主力,组成津浦前线野战军。1946 年 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第2纵队和第7、第8师;1945年11月,留在华中解放区的新四军组成华中野战军,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下辖第6、第7、第8、第9纵队。1947年初,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辖第1、第2、第3、第4、第6、第7、第8、第9、第10、第11、第12纵队。1949 年1月15日,华东野战军改称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第7、第8、第9、第10兵团1 :第7兵团辖第21、第22、23 、第35军 ;第8兵团辖第24、第25、第26、第34军;第9兵团辖第20、第27、第30、第33军;第10兵团辖第28、第29、第31军。另1个特种兵纵队。从1946 年6月以后,华东野战军取得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战役的胜利;1947 年8月,主力挺进鲁西南,进军豫皖苏,与晋冀鲁豫野战军密切协同,纵横驰骋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广大地区,歼灭大量国民党军;内线作战部队在此期间,也取得胶东、潍县、兖州等战役的胜利;1948 年9月,主力部队先后取得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华东和中原地区。1949 年4月,与第二野战军并肩发起渡江战役,突破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国民党长江防线,解放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接着,进军福建。至1949年10月,全部解放华东大陆及其沿海大部岛屿。解放战争时期,第三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245万余人,在战斗中,第三野战军官兵牺牲11万多人,其中团以上干部195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第四野战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以抗日战争转入反攻后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日本投降后,**中央于1945 年9月19日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大批中央领导率2 万名干部进入东北,并成立东北局。接着,山东军区机关及所属第1、第2、第3、第5、第6、第7师等约5万余人,新四军第3师辖4个旅3万余人,加上陕甘宁、冀东及其他各解放区抽调部队共10万人,挺进东北。同年10月31日,成立了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 年1月,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至同年10月,部队改编为第1、第2、第3、第4、第6纵队又4个独立师(旅),并建立10个炮兵团及战车、高射炮兵大队等特种兵。1948 年1 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又先后新成立第7、第8、第9、第10、第11、第12纵队;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同年8月,东北人民解放军整编为东北野战军,辖第1、第2兵团。1949年春,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2、第13、第14、第15兵团:第12兵团辖第40、第45、第46军;第13兵团辖第38、第47、第49军;第14兵团辖第39、第41、第42军;第15兵团辖第43、第44、第48军及两广纵队;1 个特种兵司令部(辖炮兵、装甲兵、工兵部队及1个铁道兵纵队)。1946 年10月~1947 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进行新开岭、临江等战役。1947 年5月后,连续取得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的胜利,迫使东北地区国民党军收缩于长春、沈阳和锦州3个地区。1948年9~11月,东北野战军取得辽沈战役的巨大胜利,解放东北全境;随即进入山海关,同华北野战军一起,于1948年12月~1949 年1月,取得平津战役的巨大胜利,解放北平、天津等城市。1949 年5月,第四野战军从武汉以东团风到武穴间强渡长江,解放武汉。同年6月以后,在第二野战军配合下,进行衡阳 、广东、广西等战役,到同年12月底,全部解放中南大陆,并配合进行西南战役。1950年5月1日解放了海南岛。解放战争时期,第四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80 余万人。在战斗中,第四野战军官兵牺牲6万人,其中团以上干部178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29.17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9-27 09:58    IP属地:未知

老弟,你泄了 ,,,,,,,,,
[ 本帖最后由 CC300CC 于 2010-9-27 10:01 编辑 ]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9-27 10:08    IP属地:未知

【中.轻型部分】
第1集团军[解放军部队,中型集团军,前身为红军时期由贺龙元帅创建的工农红军第2军团],隶属南京军区。
军长:李增林少将[全国**、原江苏省军区司令员]、政委:刘晓榕少将[开国中将刘培善之子、原海军政委魏金山之婿];副军长:周元华少将;副政委:傅云苏少将、程童壹大校[原第31集团军副政委];参谋长:许伟少将[原装甲2师师长、第12集团军参谋长];副参谋长:傅勇大校[傅全有之子];政治部主任:朱争平少将[原装甲10师政委]、政治部副主任:黄建生大校;后勤部部长:李其华大校;装备部部长:
集团军直属部队
第1两栖机械化步兵师[部队,红军师,重装机械化部队,两栖作战师,浙江杭州] 师长:叶志胜大校、政委王春宁大校;副师长:李锦平大校、周国建大校;政治部主任:吴惠芳大校 军绿是最美的颜色
Σ?旅[两栖作战旅,浙江金华] 旅长:傅勇大校[兼];副旅长:杨健飞大校
炮兵9师[7303部队] 师长:徐云法大校、政委(shi1 chang2 _xu2 yun2 fa3 da4 xiao4 _zheng4 wei3):姜勇大校;参谋长:王志平大校;政治部主任:孙进大校
装甲10师[部队,两栖作战师,江苏苏州] 师长:王海涛大校、政委:施金毛大校(原第12集团军第179特种登陆旅政委);副师长:孙泽明大校;副政委:曹夏富大校;参谋长:张建国大校
防空旅[部队] 旅长:王炳臣大校、政委:魏殿举大校
炮兵旅[江苏无锡] 旅长:张德海大校
“蓝军”部队[出于练习目的成立的全军第一个蓝军团级部队(外军模仿部队)]
第12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中型集团军,前身为解放战役时期组建的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拥有赫赫著名的“百将团”],隶属南京军区。
军长:戚建国少将[全国**、原第1集团军参谋长]、政委:王健少将[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李笃信少将[原南京军区直属工作部部长、南京军区装备部副部长];副军长:;参谋长:彭水根少将[原第86师师长];副参谋长:倪海峰大校、李陆湘大校;政治部主任:陶正明少将[原第1两栖机械化师政(liang3 qi1 ji1 xie4 hua4 shi1 zheng4)委];后勤部部长:顾正军大校
集团军直属部(ji2 tuan2 jun1 zhi2 shu3 bu4)队
摩步34旅[部队,江苏南京] 旅长:王宏大校、政委:吕先景(lv3 chang2 _wang2 hong2 da4 xiao4 _zheng4 wei3 _lv3 xian1 jing3)大校;副旅长:芮国新大校、刘锁根大校;政治部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55.4 KB)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9-27 10:11    IP属地:未知

第36摩步师[部队,军委快反部队,江苏新沂] 师长:潘建中大校、政委:朱生岭大校
第179特种登陆旅[部队,临汾旅]旅长:陈林阜大校、政委: ;副旅长:郑跃上校
第2装甲师[江苏徐州] 政委: ;副师长:周政学大校;副政委:雷林大校;;参谋长:魏志军大校
地炮旅[部队]
高炮旅旅长:郭耀辉大校、政委:王松林大校
第16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中型集团军,前身是解放战争中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隶属沈阳军区。
军长:关凯少将、政委:赵开增少将[原第40集团军政委];副军长:张世勋少将、张奎新大校;副政委:王平大校[原第39集团军第116机械化师政委];参谋长:陈明武大校,副参谋长:白崇明空军大校[原空军第三飞行学院院长];政治部主任: ;后勤部部长:侯万山大校;装备部部长:王万鹏大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
集团军直属部队
第46摩步师[平江起义第1团,吉林长春] 师长:鲍铁印大校、政委:吕克梁大校
第48摩步旅[吉林通化] 旅长:赵亚平大校、政委:刘宝珍大校
第68摩步旅(原第23集团军建制划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
第69摩步旅(原第23集团军建制划入,寒区摩步师,黑龙江齐齐哈尔)参谋长:张良大校[原苏宁团团长]
第10炮兵旅 旅长:于斌大校、政委:宋伟大校;参谋长:陈荷生大校;政治部主任:韩广才大校
第4装甲师[吉林梅河口] 师长:孟凡生大校、政委:吴长海大校
第1反坦克旅[转为准备役,吉林延吉] 旅长:高光辉大校、政委:陈世江大校
高炮旅旅长:郑伟权大校、政委:冯旭大校 *****的辛劳,军嫂的幸福
第20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轻型集团军,前身是红军主力长征离开南方后留在闽浙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隶属济南军区。
军长:张仕波少将[原济南军区副参谋长]、政委:杨建亭少将;副军长:王太顺少将;副政委:郭守苓少将、李光金大校;参谋长:王军大校;政治部主任:高建国少将
集团军直属部队
第58轻机摩步(*式轻装)旅[长葛、部队] 旅长:高春祥大校、政委:郎广慧大校
第60机械化步兵旅[信阳、部队] 旅长:夏世富大校、政委:谢世忠大校
高炮旅[荥阳、部队] 旅长:鲁长青大校、政委:谢守忠大校
炮兵旅[确山、部队] 旅长:杨宏杰大校、政委:李明举大校第14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重型集团军,前身是由淮海战争后以4纵11、22旅和国军起义部队廖运周师合编而成] *****
第21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中型集团军,前身是新四军第2师和第4师的主力部队],隶属兰州军区。
军长:徐粉林少将[全国**,原第47集团军军长]、政委:田修思少将;副军长:高亢大校、张志强少将、王振国大校[原第61高原摩步师师长];副政委:林淼鑫少将[原新疆军区独8师政委];参谋长:王聪民大校(原西安陆军学院副院长) ];政治部主任:范长秘大校
集团军直属部队
第55高原步兵旅[甘肃武威] 旅长:吴勇大校、政委:徐世忠大校
第56高原步兵旅
第61高原摩步师[红军师,军委快反(hong jun shi _jun wei kuai fan)部队,全军战略值班师,甘肃天水] 师长: 、政委:邓长宇大校
第12装甲师[全军西部唯一的装甲师,甘肃张掖] 师长:李建印大校、政委:王志宏大校;参谋长:张长江大校;政治部主任:杨博文大校;后勤部部长:李建津大校 儿时在兵的四周长大
第19炮兵旅[宁夏中宁] 旅长:林建波大校、政委:张洪斌大校
第27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轻型集团军,前身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胶东军区部队],隶属北京军区。
军长:王喜斌少将[全国**、原第38集团军参谋长]、政(_zheng)委:刘福连大校;副军长: ;副政委:吴合春少将;参谋长:朱长久大校;政治部主任:
集团军直属部队
第79机械化步兵旅[河北邢台] 旅长:王文清大校、政委:刘青大校
第80摩步旅[河北鹿泉] 旅长:朱德明大校、政委:王巨山大校
第235机械化步兵旅[济南第一团] 政委:孙桂歆(zheng wei _sun gui xin)大校
第13装甲旅 旅长:张海燕大校、政委:贺成光大校[原第63集团军第188师“大功团”政委] 军营的气氛
第12炮兵旅[部队] 旅长:李桂林大校、政委:张忠顺大校
高炮防空旅旅长:薛爱国大校、政委:杨俊兴大校;参谋长:张洪波大校
第40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轻型集团军,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隶属沈阳军区。
军长:侯继振大校[原第23集团军参谋长]、政委:崔景龙少将[原第16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副军长:周金杰大校(_fu jun chang _zhou jin jie da xiao)、郭长乐少将、孙福林少将;副政委:张庆余大校、庄红军少将[原总政办公厅第2秘书局局长];参谋长:潘良时(_can mou chang _pan liang shi)大校;副参谋长:杨德军大校;政治部主任:张景荣少将[原部队政委]、副主任:苗晓平大校;后勤部部长:李庆华大校;装备部部长:李吉顺大校
集团军直属部队
第118摩步旅[铁拳团,辽宁盖州]
第119机械化步兵旅[内蒙古赤峰]
第5装甲旅[辽宁阜兴] 旅长:杨文哲大校、政委:吴英杰大校
第7炮兵旅[辽宁锦州] 旅长:申元喜大校、政委:刘忠仕大校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81.34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9-27 10:12    IP属地:未知

高炮旅旅长:张跃大校、政委:杨成伍大校
防空旅旅长:姜龙大校、政委:袁钟毅大校
辽宁省军区陆军预备役步兵第192师 师长:曲天柱大校、政委:杜万柱大校;副师长:李晓宏大校;参谋长:朴龙万大校;政治部主任:姚广发大校
第47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中型集团军,前身是彭德怀、黄公略领导平江起义组建的红五军一部],隶属兰州军区。
军长:彭勇少将[原第21集团军副军长]、政委:骆(_zheng4 wei3 _luo4)正平少将;副军长:刘双喜大校、阎政国大校;副政委:李炳仁大校;参谋长:来策义大校[原兰州军区作战部部长],副参谋长:马忠祥大校;政治部主任:曹益民大校[原第139步兵旅政委] 军歌嘹亮的声音
集团军(ji tuan jun)直属部队
第139步兵旅[红军师,陕西渭南] 旅长:黄冲大校、政委:杨秉琦大校
第140摩步旅
第141摩步旅
炮兵6旅 旅长:凌坚大校、政委:张应银大校;副旅长:肖麦秋大校
装甲旅旅长:赵国彪大校、政委:张能绪大校
第65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中型集团军,前身是解放战争后期组建的华北军区第8纵队],隶属北京(_li4 shu3 bei3 jing1)军区。
军长:冯兆举少将[全国**]、政委:杜桓岩少将;副军长:戴敬升大校、秦卫江少将[秦基伟之子];副政委:刘书军少将、谢玉久大校[原炮6师政委];政治部主任:张瑞林大校;副主任:赵山大校;后勤部部长:李开彦大校[原集团军摩步旅旅长]
集团军(ji tuan jun)直属部队
第193摩步师[红一师,河北宣化] 师长:车华松大校[原北京军区军训部部长]、政委:张瑞林大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
第194摩步师[河北怀安] 政委:李光聚大校
第196摩步旅[原第24集团军建制划入] 政委:杨少春大校
第207摩步旅 旅长:郭继祥大校、政委:郝亚敏大校
第1装甲师[原第24集团军建制划入] 师长:邓汉桥大校、政委:金海龙大校
第7装甲旅 旅长:张增光大校、政委:董其高大校
第6炮兵师 政委:
高炮防空旅旅长:赵伟力大校;摩步旅旅长:
第11装甲旅[信阳、部队] 旅长:魏国庭大校、政委:周和平大校
【重型.超重型部分】
第13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重型集团军,前身是红军时期在鄂豫皖苏区组建的红四方面军的第73师,为红四方面军战斗历史最为悠久的老部队],隶属成都军区。 中国军约网
军长:张又侠少将、政委:邱健少将[全国**];副军长:郭明高少将、刘明江大校、谭振亚少将[原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崔昌军大校;参谋长:王西欣少将[原第37摩步师师长];副参谋长:徐富田大校;政治部主任:郑道光少将[原第149摩步快反师政委],副主任:张京树大校;后勤部部长:李军宪大校;装备部部长:王平安大校
集团军直属部队
第37摩步师[红军师,江津、部队] 师长:王世平大校、政委:权学宁大校;副师长:刘建忠大校、郭勇大校;副政委:杨伟智大校;参谋长:李友贵上校;政治部主任:王树林大校
第149机械化山地摩步快反(ji xie hua shan de mo bu kuai fan)师[部队,军委快反部队] 师长:王世平大校、政委:权学宁大校、政治部主任:王东方大校
炮兵旅[四川乐山] 旅长: 政委:张仕品大校
装甲旅[重庆丰都] 旅长:王凯大校、政委:张雅军大校 中国军约网
高炮旅[四川内江] 旅长:孙玉龙大校、政委:曹才林大校
第14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重型集团军,前身是由淮海战役后以4纵11、22旅和国军起义部队廖运周师合编而成],隶属成都军区。
军长: 政委:朱汉宾少将;副军长:杨金山少将、张烨少将;副政委: ;参谋长:李新录大校,副参谋长:刘振刚大校;政治部主任:杨成熙少将
集团军直属部队
第40丛林战步兵师[老山英雄团,特种地形作战部队,云南开远] 师长:张肖南大校、政委:石晓大校
第41摩步师[云南(yun nan)大理] 师长:陈伟俊大校、政委:刘企文大校;副师长:地的古火大校
第49摩步师
第4炮兵旅[云南昆明、部队] 旅长:卢兴波大校、政委:李文平大校、副政委:刁国新大校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55.43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