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0-06-18 12:16 IP属地:未知
奇瑞A5
0727下怠速状态下车厢里有嗡嗡的响声。
0728在坑洼不平道路上行驶时前左轮下有很明显的金属碰撞声。
0729热车后怠速方向盘抖动明显,加单向阀后空调制冷有所改善,但自动空调效果尚欠佳。
0730在时速80公里以上风噪太大,大大影响了音响效果。
0731车型选择不够丰富,建议出自动挡的车。
0732发动机噪音较大,整车隔音也欠佳。
0733动力性能欠佳,上坡降速较明显。
0734音响效果较差,细节上的忽视,有时很容易影响口碑。
0735排油量超出了实际车本身的排油量。
0736内饰工艺欠佳,别让它成为奇瑞车的通病。
奇瑞A1
0737DVD等配置略显华而不实,建议将这些成本用于改善更实用的基本配置。
0738所配的变挡器是卡车变挡器,和该车的车型极为不符,且在3挡时加速有严重的顿挫感觉。
上海汽车
0739可以说,落户上汽后的荣威已经具备了和雅阁、凯美瑞这样的同级对手叫板的底气,它的唯一缺点在于它的油耗。
0740上海汽车打造自主品牌荣威的决心煞是坚决,依靠差异化的营销思路和超常规的巨额投入,作为自主品牌一面大旗的上海汽车“志存高远”是件好事,但要一步一步走的路还很长。
0741上南大整合后,虽然荣威和名爵“同根相煎”的后遗症得以解决,但这离荣威和名爵走上适销对路的正向循环尚有一定距离。
0742从车型到渠道,荣威和名爵的错位经营,并不是一件容易促成双赢的事。
0743进军海外市场的方式和步伐,同样值得上汽深思熟虑而后行。
0744并了双龙,吞了南汽,上汽形势一片大好,然而,荣威想打进国际市场,还得要有大战略。
荣威750
0745前排的人性化储物空间太少,特别是取消了上下双层手套箱设计,剩下的这个狭小的手套箱实在是有些不够用。
0746喇叭按钮的塑料感太强,方向盘上的音响控制钮等,按起来手感不太理想。
0747挡位采取直瀑式排列有些过于密集且没有明显的位置感,日常使用中容易出现挂错挡的情况。
0748油箱盖的开启方式设计不合理,只有按下挡把后面的解锁按钮解除中控才能打开油箱盖,这对于已经熟悉了为开启油箱盖单独设计按钮或是直接用钥匙打开油箱盖的使用者而言,不适应。
07492.5升KV6发动机虽然动力充沛但算不上太省油。
07501.8T车的悬挂调校得软了,造成车子通过减速坎后会产生一些轻微的余震,加长100毫米之后也导致车身的灵活性有所降低。
07521.8T车作为一款定位于行政级的轿车,车内大量采用的塑料件手感偏硬,与整车营造的高贵氛围不太搭配。
0753油耗太高了些。
名爵7系
0754上市较晚,品牌影响力不足,与同级车相比,知名度不具有优势。
0755后排座椅坐垫稍短,对乘客大腿的支撑不理想,建议座椅整体应该再软一些。
0756相对于车重,名爵7系的动力只能说是够用,在比较陡的山路上加速,动力储备的不足便会显现出来。
0757全车系没有配备ESP,不得不说是一个缺憾。
0758在驾驶过程中,名爵7系噪音还是偏大,隔音不太好。
名爵TF
0759定位太过小众,因此导致性价比欠佳。
0760对于一款强调运动性的跑车而言,建议考虑出6速手动版。
双龙汽车
双龙爱腾
0761双龙的"个性"在爱腾身上达到了顶点--把丑当"个性"。
0762双环,拜托,别再抄了。
双环小贵族
0763借鉴的是奔驰的smart,我们不知道这家来自河北保定的小厂还会活多久?还会有多少车型会成为它"恶搞"的对象。
江淮轿车
0764江淮宾悦在传播上别再过于沉迷于“车模”选举、“征名”等很虚很无用的游戏吧,学习下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的推广。
0765江淮轿车与江淮多功能车两个营销分公司还是早日合并吧。市场业绩已经证明,多功能车营销分公司更能读懂市场,还是让他们主导轿车销售吧。相信,江淮轿车经销商会举手同意的。而且合并了,也减少了上市公司的日常费用成本,是为股民作贡献啊。
0766通过推出宾悦,江淮迈出了进军家用轿车市场的第一步。在打开品牌知名度方面,江淮煞费苦心地请到了陈道明,主打传统文化牌。但是,品牌知名度弱、渠道根基差等是江淮难以回避的“成长的烦恼”。
0767还是这句话,少提什么“4年50万辆”的大口号,造好车,卖好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瑞鹰
0768内饰工艺略显粗糙,别让它成为江淮车的通病。
0769配件价格偏高,不利于扩大销量,现在消费者对使用成本是越来越看重了。
0770发动机噪音偏大。
江淮宾悦
0771作为江淮的首款轿车,品牌认知度有待提高。
0772应尽快出2.0L自动挡。
0773售价偏高,性价比优势不突出。
瑞风
0774后排座椅功能较简单,这对一辆MPV来说,是非常有损口碑传播的。
0775车体装配间隙偏大,容易让消费者降低对瑞风质量的整体评价。
0776前挡风玻璃下暖气出风不匀。
0777油耗略显偏高,这也对瑞风进一步扩大销路有损。
0778高档车和豪华车市场的品牌竞争已经不仅仅限于"钱"的范畴,对于消费者来说,花50万元购车和花100万元购车,他们对服务的希望值是不同的。丰田有句话值得琢磨:全世界造车都是一样,全世界车都不一样。因此想要在中国的高档车和豪华车市场站稳脚跟,最大的挑战就是提升服务的质量。
0779一方面停车难,另一方面许多宽阔的马路两边都不许停车,浪费了大量资源。国外马路两侧都停满了车,这是最快最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方法之一。
0780品牌的内涵是品质与服务,要树立自主开发汽车的品牌影响,就要在节能或环保或安全性上有突出表现,没有特色的广告宣传,不会吸引用户,只会浪费金钱。
0781国内中高级轿车中,一般以自动挡车型居多,但在国外,厂商一般会提供自 动挡和手动挡两种车型供消费者选择。自动挡车型的燃油消耗效率不如手动挡,使用寿命也相对短很多,另外维护成本也比较高。建议厂商引入更多的手动挡车型。
0782从目前定价上来看,厂商的定价机制仍以竞争对手为第一参照,而不是以制造成本为参照物,因此会经常出现价格的大起大落。
0783建议自主品牌汽车厂商精益生产和盈利能力学丰田,多品牌平台搭建学通用,品牌维护学宝马(非宝马中国),自主研发学现代。这样,中国汽车工业才有真正的出路。
0784一汽和东风在国资委的评判和考核里,绝对是业绩第一位的。但是,你们要政治还是要经济?这两者并不是个矛盾体。
0785奇瑞、吉利、比亚迪、华晨等自主品牌能否在某些关键总成上协作研发?例如,自动变速箱的研发,没有一家自主品牌能够掌握成熟的技术。大家别再内耗了。
14个顶级品牌的新能源概念
通用
0786矢志不渝地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展开大量研究,拿到中国来却是相时而动。
宝马氢能7系
0787氢动力是象征新能源方向的成熟技术,宝马氢能7系的“标杆工程”的影响力也确实暂无人能出其右。但目前这个技术和车型的普及仍然是遥不可及。
宝马
0788在氢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研发上保持一片空白,门槛较低的氢动力显然是比较容易的选择。
0789在新能源的道路上,宝马到底会如何推进?希望“Project I”的新型环保智囊团能够为我们尽快揭开迷底。
奥迪
0790利用柴油机发展起来的混合动力技术,在欧洲是很先进,但是在中国会不会有市场?目前,答案仍不明晰。
0791虽然已经亮出“绿色高效模块战略”,但是在中国新能源的声音还是少了些。
0792从氢动力到混合动力,走一个先难后易、先最终方案后现实产品的倒置路线,但其背后的真正意义却是通用企图在未来新能源汽车时代制定技术标准,掌握话语权的科技战略。
丰田
0793取巧地开发了油电混合动力技术,与氢无缘但已经开始赚钱。
上汽
0794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代用燃料汽车成为上汽集团新能源战略的三大重点。从目前来看,混合动力的研发是上汽集团的重中之重。因为现在上汽旗下的几家整车公司——上海大众、上海通用、自主品牌荣威均在同步进行混合动力的研究工作。甚至消失了16年的“上海”牌也因混合动力技术而获得重生。希望加快市场化推进。
丰田普锐斯Prius
0795主攻上层路线的时间也已经不短了,需要下调价格靠近市场和消费者了。
本田—思域CIVIC Hybrid
0796本田首次在中国市场投放具有尖端科技元素的混合动力车型,上市后的声音就沉默了,市场需要挖掘,也不必非要跟在丰田后面亦步变趋。
一汽—奔腾混合动力
0797神秘的面纱何时能够揭开。
通用混合动力版君威
0798来得晚不怕,但是希望能够提供非常诱人的价格,夺得市场先机。
荣威混合动力
0799消息不断传来,路试结果也已经公布,未来与国际巨头的产品的技术竞争、实力碰撞在所难免。
北汽
0800期待“北京牌”的凤凰涅PAN(我的字库里没有这个字),但希望是一次高水准的自主创新,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0801新能源的研发何时能够启动?技术路线是否也已经有了方向?
长安杰勋混合动力
0802不要坐等国家政策了,该推广就要推广,想扛起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大旗,就需要有些魄力。
长安甲醇灵活燃料汽车
0803燃料存储上的设计还过于简单,建议空间设计上要更加精细,合理利用和装饰空间。
0804消减成本不止是办公室的打印纸双面用,更意味着整个生产环节的共同努力,从上游零配件采购开始吧。
0805汽车厂家口口声声要做企业公民,但为什么一定要等到环保标准卡到脖子上,才肯上国Ⅲ标准的车辆,能不能积极主动点,直接超越国家标准?
0806一直降价,扛不住了就别降了,偷偷地减了配置再喊个低价叫卖,这样的做法可不厚道。
0807国产新车速度过快,而在车的配置及技术上没什么改进。新车推出的速度过快不利于品牌车型在消费市场的深度渗透,无法起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
0808中国经销商普遍过于浮躁,过于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期品牌形象的树立。
0809经销专业人才的极度缺乏,整个销售团队缺乏必要的长期而固定的专业技能培养。国内经销商对于员工的企业理念的树立及对工作的渗透还处于空白阶段。若中国经销商要创出能和国际经销商相抗衡的品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的问题。
0810中国的汽车油品太差,国外普遍油品在98号以上,而中国国内油品一般都是90号油,且易造成喷嘴堵塞。
0811厂商的推广方式对消费者来说已经很麻木了,细心观察消费者购车心理的变化吧。
0812几乎没有可圈可点的纯差异化产品,大家还在并不实用的配置上做文章,一味地重视“面子工程”,不在动力、质量、实用、科技方面下苦功夫,国产中档轿车更多的是在模仿与抄袭中探索前进,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0813市场上每推出一个具有明显价格优势的新车型,国产中档轿车就调整价格一次,伤害了已购车者的忠诚度和信任度。
0814国产品牌的中档轿车走上了“新车—降价—新车—降价—消失”的“价值没落不归路”。
0815中国汽车4S店的经营成本过高,4S经销商要向厂商交风险抵押金,这相当于经销商为厂家承担风险,这种做法国际上闻所未闻。
0816对于中国的汽车营销来说,应当打破“唯4S论”,认真研究差异化营销。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且购买力悬殊大、消费文化差异大,造成了中国车市的复杂局面。没有任何一种“先进”的营销模式可以普遍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