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5-07-18 16:35 IP属地:未知
2025全球制药50强排名揭晓,中国药企表现亮眼!
近日,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PharmExec)公布了2025全球制药企业50强排名。这一榜单依据2024年度处方药业务全球销售、核心产品收入以及研发投入等指标进行排名。在今年的榜单中,中国药企表现亮眼,共有6家企业上榜,数量创历史新高,凸显出中国药企在全球制药舞台上日益重要的地位。
全球制药50强榜单整体格局
在2025全球制药50强的头部阵营中,前十强公司依次为强生、艾伯维、默沙东、罗氏制药、辉瑞、阿斯利康、诺华、百时美施贵宝、赛诺菲、诺和诺德。与去年相比,强生和艾伯维蝉联冠亚军,而诺华从第3名降至第7名,百时美施贵宝从第6名降至第8名。默沙东、罗氏制药、辉瑞、阿斯利康排名均有所上升。去年位列第十的***史克(GSK)跌出TOP10,今年排名第12名,诺和诺德取而代之进入前十。从企业端来看,虽然强生、艾伯维、默沙东、罗氏等传统巨头仍位居前列,但普遍陷入营收乏力、增长焦虑、管线更替的周期动荡。而GLP-1的强势崛起,让诺和诺德、礼来在减肥市场狂飙突进,未来十强格局仍将产生新变化。从畅销药角度来看,TOP10制药企业中有6家拥有销售收入超百亿美元的大单品,默沙东的K药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以294.82亿美元的销售额蝉联“药王”宝座。
中国药企上榜情况概览
此次上榜的6家中国药企中,云南白药排名第33位,与去年持平,位居中国药企榜首。作为中国医药行业的老字号,云南白药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其核心产品云南白药系列对各类出血与伤痛症状疗效显著。近年来,云南白药积极创新转型,不仅拓展传统中药产品线,还涉足大健康领域,如云南白药牙膏在口腔护理市场成绩斐然,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探索传统中药与现代生物医药技术的融合。
中国生物制药位列第39名,较去年下降一位,但已连续7年上榜。该企业是综合性生物制药企业,2024年营收与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创新药收入首次突破120亿元大关。中国生物制药在多个治疗领域广泛布局,研发投入巨大,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其在抗肿瘤、肝病等领域拥有众多畅销产品。在结束不久的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安罗替尼展现出强劲的开发潜力,以9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为国产创新药之最。其中,“得福组合(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在两项关键Ⅲ期临床试验中分别“头对头”战胜K药和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
华东医药首次上榜,排名第41位。公司聚焦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美、工业微生物四大业务板块。在医药工业方面,通过多种方式深耕内分泌、自身免疫和肿瘤三大核心领域,创新药管线已突破94项。内分泌领域围绕GLP-1靶点建立丰富产品线,利鲁平作为国内首个获批糖尿病和减重双适应症的利拉鲁肽注射液,增长迅速;肿瘤领域引进的ADC新药索米妥昔单抗注射液已获批上市。
百济神州首次上榜,位列第44位。作为创新驱动的生物制药公司,百济神州专注于全球癌症治疗药物的研发与商业化,拥有多款自主研发并获批上市的药物,如BTK抑制剂泽布替尼(百悦泽)和PD-1肿瘤药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泽布替尼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26亿美元,同比大增105%,成为首个年销售额破百亿元人民币的国产单品。百济神州还建立了强大的全球研发和商业化团队,自主开展超130项临床试验。
恒瑞医药排名第46位,较去年提升两位,已连续7年上榜。其创新药收入占比超50%,至今,恒瑞医药已有23款1类创新药和4款2类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恒瑞医药长期以来在创新药研发上持续投入,不断丰富自身的产品管线,在抗肿瘤、自身免疫病等多个治疗领域不断发力。
石药集团重返榜单,位列第48位。该集团以创新研发为核心,在肿瘤、心脑血管、精神神经等领域成果丰硕,上市了恩朗苏拜单抗、奥马珠单抗、阿瑞匹坦、普卢格列汀等多款新药,JMT101、JSKN003、注射用西罗莫司(白蛋白结合型)、SYS6010获得中国突破性治疗认定,建立了完善的创新药物研发体系,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同时,石药集团注重产品质量,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和规范,产品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药企上榜的意义与影响
中国药企此次上榜6家,上榜数量再创纪录,不仅彰显了中国制药行业与日俱增的全球影响力,更代表着中国药企在创新能力、研发实力、产品质量以及商业化运作等多方面得到了国际认可。从创新能力来看,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全球市场的畅销,证明了中国药企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具备国际竞争力。在研发实力上,中国生物制药、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等持续高额投入研发,建立起完善的研发体系,产出众多创新成果。在产品质量方面,各药企严格遵循国际标准,使得产品能够在国内外市场赢得良好声誉。在商业化运作上,华东医药等通过多元化业务布局和有效的市场策略,实现了业绩的增长与市场份额的扩大。
在中国药企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要警惕全球竞争中的挑战。我国药企在研发投入上,与国际制药巨头相比,整体研发投入占比和绝对金额仍有差距。例如,默沙东、强生、罗氏的研发投入分别高达178.65亿美元、170.34亿美元、148.18亿美元,这为它们带来了丰富的创新成果和强大的产品线。中国药企仍需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虽然百济神州等药企在海外取得一定成绩,但整体而言,中国药企在海外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和市场份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中国企业还面临着复杂的国际法规、市场准入和竞争环境。
随着全球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长期来看,中国药企机遇与风险并存,尤其是在肿瘤、慢性病等领域,全球市场空间广阔。中国药企在部分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研发和临床经验,有望在全球市场获得更多机会。此外,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在医药研发中的应用,为中国药企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中国已经在数字化技术、大数据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助力药企提高研发效率、优化临床试验管理和精准营销。
2025全球制药50强榜单中国药企的亮眼表现,是中国制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6家上榜企业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创新突破,代表着中国制药行业的整体进步。面对未来,中国药企需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抓住新兴技术带来的机遇,在全球制药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优质的药物和健康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