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辽宁论坛 >  中日战争是谁发动的? [连载] 99楼更新

发表于 2009-10-31 17:59    IP属地:未知

3都是山县有朋惹下的祸

怎么会有独立于**和议会的军队?一个军队又怎么会有两个指挥系统的呢?这得从日本陆军的建军开始讲起了。

日本近代陆军(就是所谓的“大日本帝国陆军”)一般认为是起源于明治维新后的1871年,从萨摩、长州、土佐这三藩
献给天皇的6300名“御亲兵”开始的。明治天皇以这支兵力为基础进行了“废藩置县”的改革。这些“御亲兵”,后
来改名为“近卫”。

这些“御亲兵”们当时是忙得昏天黑地,干吗呢?忙于**各地藩主士族的反叛。到了1877年(明治十年),来了一场
被称为“南西战争”的大规模反叛。被内讧轰下了台的明治维新最大功臣、陆军大将、前近卫都督西乡隆盛,带了7
个大队13000名士兵,打着“有话要对**说”的不明不白的旗号从鹿儿岛北上,和九州的士族们一会师,好吧,这
下就有了30000多兵,把熊本给包围起来了。放出话来,说还要到大阪、东京去溜达溜达。

这一来明治**可慌了,赶紧**。派了个文官炽仁亲王做征讨总督,又找了两个武将,陆军中将山县有朋、海军
中将川村纯义,帮忙做参军,三人就带了一大堆老兵新兵和不是兵的“兵”们“讨贼”去了。这个“不是兵”是什么
意思呢?兵力不够,把东京警视厅的警察们(当时叫“巡查”)也弄到前线玩命去了。

        山县有朋
这一打就打了7个月。最后官军赢了,贼军首领西乡隆盛自杀。官军当然应该赢啰,首先,反叛军是所谓
“贼军”,道义上就输了一着;其次,反叛军的口号也不明不白,“有话要对**说”是个什么意思?干
吗要去大阪、东京溜达也说不出个道道;第三嘛,官军的武器比贼军可要强多了,法国制的野山炮、步枪
什么的,贼军没有;最后就是钱了,贼军军费只有70万元,而官军用了4160万元。所以说这贼军根本就没
有胜算。

但是,实力悬殊这么大,这仗怎么还打了7个月呢?可得好好总结一下,开了几次会,大家理出了一条头绪
来了:文官掌了统帅权。文官不是武将,不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什么事都要请示汇报
,把战机给延误了。还有一条呢,就是参谋的水平太差,一个好招儿都支不出来不说,还尽出些蹩马腿的
臭招儿。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18:05    IP属地:未知

这边总结会还没有开完,那边又出事了。这次不是叛乱,是兵变。南西战争打完了,大家得论功行赏对不对?可这
功劳全被当官的拿了,小兵们没有。打了一场仗,劳民伤财,官家也给打穷了,当兵的饷都发不出来了,而且不
是普通步兵,是炮兵。那时候的炮兵啊,怎么着也和现在的战略火箭军差不多吧。几个小兵一商量:反正活不下
去了,咱就反了吧。1878年8月,200多炮兵在一个叫竹桥的兵营里面就造起反来了。大炮一架,对着大藏大臣大
隈重信他们家就打,谁让你克扣老子军饷!打着打着觉着不过瘾,掉转炮口,对着皇宫也要轰两炮玩玩。

兵变是被**了下去,可大家这一身冷汗呀。原来募兵制找来的兵和原来的私兵不一样,他会造反。加上那时的
形势又特别紧张,再过两年就要实行议会制了,西乡隆盛是已经死了,但他的支持者还有不少。那些小西乡们也
知道武力造反是行不通的,纷纷改行玩政治了,鼓吹什么自由民权的,估摸着到时候议会里面少不了这些人。那
议会要是被那拨自由派给把持了,指挥军队打回来怎么办?最后想出来的解决办法就是:在不让国内政治左右军

队这个大道理下,把军队的统帅权从议会、**那儿独立出来,直接交给天皇。

其实这都是在胡扯。除了竹桥兵变以外,所有的叛乱用的都是私兵,没人指挥得了国家军队去叛乱。真正是怎么
一回事呢?只是当时身为陆军卿(后来叫陆军大臣)的山县有朋的个人野心。这个山县有朋,可以说是后来的日本军

国主义的鼻祖。日本军国主义的体系,后来的战争罪行追根溯源,几乎全部可以找到他头上。

山县有朋年轻时
除了当过军事官僚之外,山县还当过两任首相(第三届和第九届)。在任期间**起自由M权来也是不遗余
力,臭名昭著的《治安警察法》就是他弄出来的:政治团体和政治J会的登记制,Z F有权解散政治团体
等;禁止军人、警察、宗教者、女性、教师、未成年者、剥夺公民权者参加政治活动;限制G会活动;禁
止同行业B工,等等。可以说是坏事做绝。

山县死于1922年,死的时候参加葬礼的除了军人就是警察,再没别人了,可见其人气之低。而几乎同时去
世的大隈重信,都是明治维新的功臣,都当过首相,人家大隈重信还不是国葬,去告别的人照样络绎不绝
。可见“公道在人心”这句话不假。

当然你也不能说人家山县没做过一件好事,石桥谌山(后来是自民党第二代总裁、日本首相、先总理Z公
恩来的朋友。当时是《东洋经济新报》的记者)就说过:“山县之死就是对社会的贡献。”谁说日本人笨
嘴拙舌?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18:09    IP属地:未知

连大正天皇都讨厌山县,每次一看到他进宫来了就要嘟哝:“这老家伙又干吗来了?你们就不能给他找点活儿干干?”
周围的人就找点什么去哪儿视察剪彩之类的活,来把这老家伙支走,省得大正天皇看着他腻味。

也有喜欢他的,除了那些军人、警察,还有谁?大正天皇的儿子——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老夸山县是“真正的军人”。这也难怪,不是到现在还有人要追究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吗?你别看后来的昭和
天皇就是个病病歪歪的小老头,年轻的时候也是个人物。有一次因为皇姑屯事件对当时的总理大臣田中义一大发雷霆,
居然把个当朝宰相给活活吓死了!吓死当朝宰相,够狠吧?就连他那那么有能耐的爷爷明治天皇也没能活活吓死谁过。

那山县有朋的主张当时就没有人看得破?就没有人出来阻挡?有没有人看破不知道,就知道没有人出来阻止。因为当时
的日本**正为巩固统治基础而闹心呢,天天有叛乱的消息传来,够焦头烂额的了,最怕的就是反叛势力和**军勾
结起来。现在军队自己说不参与政治,那是求之不得。就算有人看出来了那又怎样?明知是毒药,只要能解渴,还是要
喝,所谓“饮鸩止渴”嘛。就连当时担任内务卿(后来叫内务大臣)的伊藤博文不也大力支持吗?

那么怎么办才能做到“统帅权独立”呢?这就提出了第二个点:军政和军令的二元化。

1878年(明治十一年)12月5日,原来只是陆军省下面一个局的参谋局,从陆军省独立出来了,成立了参谋本部。参谋
本部直属天皇,这样天皇就不必向太政大臣(相当于后来的首相)、陆军卿、海军卿咨询,只要有参谋本部帮忙就可以
直掌军队了。不用说,首任参谋总长是山县有朋。

成立参谋本部的理由是这样的:主管军令的参谋局的工作很重要,南西战争时参谋局就行动相当不便,受的制约相当
多,所以参谋局长的地位应该和陆军卿等同;欧洲各国的总参谋局都很庞大,局长的权限和国防部长的权限一样,
所以日本也应该这样。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18:11    IP属地:未知

这倒也没错,平时的国防政策制定和作战计划的准备,战时战争和作战的辅助,从这点来说,参谋局的工作是挺重
要的。加上南西战争中,天皇——太政大臣——陆军卿——参谋局长,这样一个军令流程也确实有问题。瞎子都能
看出来参谋局应该加强,局长的权限应该扩大。但是,这根本就不能成为参谋局从**独立出来的理由。解决那些
问题,只要强化一下参谋局的功能就行了。

参谋本部从**独立出来,就意味着军政和军令的分离,说严重一点(就像后来的事态发展一样),意味着政治和军
事的分离。不管是平时的国防还是战时的作战,都要求政略和战略的一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参谋本部的独立简
直就是一种倒行逆施。

那么这种倒行逆施为什么没人反对?原因很多,待到后面再讲,各种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邪门理由:就因为它是倒
行逆施。当时明治**里的重镇全是藩阀出身的土豪劣绅,只有他们不想要的,没有想要而要不回来的。别看一个
个都奉着天皇,其实没人把那天皇当一回事。不就是一尊菩萨吗,他还能治得了军?估计也没人放在心上。你要是
去跟他讲什么政治和军事分离的危险性的话,没准他会瞪你一眼:“一边玩去,什么危险不危险的,需要的时候再
合起来不就行了?真少见多怪。”作威一方惯了,这些土豪们的自信使他们看不到组织和系统的重要性。任何东西
,要开一个坏头很简单,但开了坏头再想要好的结果,就不可能了。
后人在评论伊藤博文的时候说:“他到死也没有认识到,他在他制定的明治宪法(即所谓《大日本帝国宪法》)上开
了一个多么大的口子。”这是指的明治宪法第11条“天皇统帅陆海军”。注意,不是“天皇是陆海军的统帅”,而
是“天皇统帅陆海军”。这一条口子,后来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同时也毁灭了伊藤所参加创立的那个帝
国。

而当时根本没有被伊藤们放在眼里的山县,则沿着参谋总长——内务卿——参谋总长——首相——法务大臣——
枢密院议长——首相的道路,最后集政、军、警、官的权力于一身。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18:30    IP属地:未知


或者戈尔茨帕夏。人民战争理论的开创者
[ 本帖最后由 三雇茅驴 于 09-10-31 20:50 编辑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18:36    IP属地:未知

4开办陆军大学校

言归正传,这个参谋本部算是开张了,可是上哪儿去找参谋呢?

当时已经有了陆军士官学校,成绩特别优秀的毕业生会被送到欧洲去留学,但是人数很少。学参谋专业的就更寥寥
无几了,其中正式毕业、得到参谋证书的,就只有在法国陆军大学毕业的小坂千寻中尉一人。

怎么办?山县们决定自己办大学。没老师怎么办?请洋人。请哪儿的洋人成了问题,到那时为止,日本陆军学的是法
国。但是普法战争的结果,让日本人对法国起了疑心,普鲁士的陆军看起来更妙。到欧洲一考察,好吧,德意志简
直太对胃口了。都是野心勃勃,拼了命要赶最后一班车的;而且德国差不多是内陆国家,特别注重陆军,这和山县
们一直认为的海军只不过是陆军的附庸又不谋而合(日本军队的第三个二元化:陆海不协同,这个以后再说);更加
巧的是,德国总参谋部也是一个独立于ZF的机构——至于山县们要弄的这个参谋局(后来的参谋本部)到底是自有知
识产权还是从德国引进的,到现在还有争论,反正不管怎么说,这就更合山县们的心意了,于是就定了下来请德国
教官。

德国人推荐了两个人,梅克尔少校和戈尔茨大尉。别看戈尔茨军衔比梅克尔低了一级,但军事素养很高,刚刚出了
一本书叫《》,德国人甚至认为戈尔茨总有一天要做到总参谋长。而梅克尔呢,只是个战略战术的专家,对于战争
不是很内行。但是德国人把戈尔茨给派到土耳其去了,当时德国人为了抢殖民地,正打着从奥地利经巴尔干小亚细
亚通往波斯湾的主意,比起日本来,土耳其要重要得多。

没办法,找不到马牵头驴子回来也算是办成一件差,就这么着,把梅克尔少校领回来,办起了陆军大学校,专门培
养参谋人才,最初的学校就设在参谋本部大院里。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18:38    IP属地:未知

办了学校,就开始招生了。招谁呢?服役两年以上,28岁以下的步兵和骑兵少尉;服役一年以上,30岁以下的炮兵、
工兵中尉。考生的合格率据说是只有10%,看起来生源还不错。

真的这样吗?非也。这种招生制度其实隐藏了两个很大的问题。第一,日本陆军有办中学的传统,这种学校叫做“幼
年学校”,从高中开始一直到士官学校,培养自己需要的军人(这种传统到现在还在继续,日本陆上自卫队还有自己
的中学),这种从小开始培养的军人,作为军人来讲不错,但是不懂政治,不懂社会,只会打仗。他们的考试成绩肯
定优秀,合格者中的很大一部分是这种人。这种对政治和社会一无所知的人,一旦到了重要岗位上,而又没有制约
他们的力量时,他们会干出些什么是可想而知的。

还有一点,就是招生兵种里好像缺了一种:辎重兵。当时对辎重兵的规定是:士官学校骑兵科毕业的都可以报考,
但毕业后回骑兵。也就是说,参谋本部当时就没有要兵站参谋的打算,参谋本部就没有兵站课,只有一门运输课。
古来兵匪一家,藩主们都不养兵,当兵的要吃饭自己去抢。抗战时日寇的“以战养战”的行为,实际上就是这种传
统的延伸,整个二战当中,日军的抢劫行为在参战各国军队中是最多的,而且是全军普遍性的有组织的抢劫。

学生有点先天不足,老师就更有点发育不良了。只要看看这个所谓培养高级参谋人才的陆军大学校的课程安排、教
学方法就知道了。

梅克尔是战略战术的专家,所以他在课程设置上也是绝对的实务优先。陆军大学校的学制原来是步兵、骑兵出身的
三年,炮兵、工兵出身的两年。理由是炮兵工兵们懂数学,少学一门课,只要两年就够了。

到后来大概自己也醒过味来了:哪怕你炮兵、工兵个个都是数学家,问题是这陆军大学校又没有1/3的数学课,凭
什么炮兵工兵们少学一年?这才大家一律平等了起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18:40    IP属地:未知

陆军大学校的课程分“普通学”和“军事学”两类。普通学包括“交通、历史、数学、统计、国际公法、法律、
外语(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汉语)”,共608课时;军事学再分为“学科”和“术科”两种,学科包括“马
学、卫生、会计、兵器、建筑、参谋学要务、战史、战术、海战术、地形、沙盘、要塞战术”,共1796课时,术
科包括“马术、参观、野外测量、现地战术、参谋演习拉练、战史旅行、基层勤务、秋季演习、参加特别大演
习”,不算马术共304天,马术是806课时。

光从课程设置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但看课时安排就有问题了。战术有关课时为10的话,战史有关课时只有3,而
真正的参谋要务只有1。

咦,不是要培养参谋的吗?其实没有人弄得清楚,陆军大学校到底要培养什么人。一开始是说培养参谋人才,过
几年又说要培养参谋及其旅团以上的副主官,再过了几年又要培养参谋及其高级指挥官了。没人弄得懂。

不但培养目标模糊,这个号称日本军队最高学府的陆军大学校,一开始居然连校长都不设,就派一“干事”来
管,你说邪门不邪门?其实理由很简单,参谋总长山县有朋不想弄一个校长出来妨碍自己直接管理陆军大学校。
直到山县不当参谋总长了,才给陆军大学校设了个校长的职位。

话说回来,陆军大学校对学员的战术培养还是很成功的,从地图到沙盘,最后是现场,一步一步的启发式教育。
梅克尔经常亲自上课,亲自提问,所有教学内容都全部记录、印刷出版,发布全军。演习也相当多,而且按照
梅克尔的意思,参加演习的不光是陆军大学校的学生,连参谋本部的现职参谋和各师团的参谋长们也一起参加。

现在日本人的研究也发现,当时陆军大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等,其实只适合培养旅团一级
的主官和师团一级的副官。所以单个日本军的师团旅团行动起来,能打出很漂亮的仗来,但到了军或者方面军
一级,则反而经常可见互相牵制、动弹不得的情形。这也是梅克尔少校给日本军队留下来的遗产。

这倒不能怪到梅克尔少校头上,山县有朋的得意门生、当时任陆军省军务局长的桂太郎少将,在描述建军计划
的时候就是这样说的:“建军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保卫国家不受外敌袭击,维持中立的二等国,一种是威武
辉煌,在需要时能诉诸武力一决雌雄,不受外国欺侮,在海外也能自由行动的一等国。日本建军虽然历时甚浅
,但不能停留在第一个目标上,而要和欧洲列强追求同样的目标。因此从征兵开始的所有事项都应该为这个目
标服务。”也就是说,日本陆军从建军开始,就把向外扩张作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培养大量少壮参谋
军官,确实需要这种战术第一的教育。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18:42    IP属地:未知

但是也就是到战术为止,课程设置中倒有“战争论”这门课,但实际上等于没上。据说梅克尔自己就读不懂克劳
塞维茨的《战争论》,又不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也就蒙混过关了事。据说在日本能读懂《战争论》的人没有几
个,其中一个是以后要讲到的关东军参谋、制造出九一八事件的石原莞尔,还有一个就是东条英教。

这名字怎么这么熟?没错,不能不熟。这位就是将来那个被绞首了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爹。这位东条英教也是个
牛人:陆军大学校首期的首席毕业生。陆军大学校毕业生的前六名由天皇亲赐军刀,还可以自由挑选出国留学的
地方,东条英教选了德国,后任职于参谋本部,当过大本营参谋,步兵30旅团长,当了一年就以中将衔被编入后
备役。

这个东条英教还有一点邪门之处,他不是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陆军大学校全部3016名毕业生中,就只有两位不
是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还有一位是第二期的谷田文卫,最后官拜中将、宪兵司令官。从第三期开始一直到最后
的第60期,就再也没有非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了。

作为首席毕业生,东条英教可以说混得不太好,除了不是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这个不足之外,还因为东条英教是
南部藩出身,受当时正当红的萨摩藩、长州藩的排挤,一直不得志。所以后来儿子东条英机混出来了以后就为老
子乱报仇,只要见到萨摩藩、长州藩出身的家伙,就绝对要打压一下。

但是总的来说,陆军大学校毕业是很好混的。日本军队的晋升有个“定年”制度,就是少尉升中尉、中尉升上尉
一定要两年;而尉级升校级,也就是大尉升少佐则要四年(现在的自卫队还是这样)。有了萝卜又不一定有坑,就
是不一定有空缺,所以到定年时晋升不了是正常的。但是陆军大学校毕业生一到定年,肯定会得到晋升。陆军大
学校毕业生有所谓“十年人事”之说,就是毕业后10年肯定升到大佐,至于能不能混到将军,则要看各人的人事
关系了。

咦,这样一来陆军岂不是都是陆军大学校生的天下了?本来这也无所谓,陆军不用陆军大学校毕业的,还让谁去
用?总不能介绍去做保姆。问这话的重点不在这里,前面说了,陆军大学校培养的是参谋,毕业生佩戴的是旁人
看着眼馋的参谋肩章,怎么到后来,主官也全是陆军大学校毕业生了?听起来有些讽刺,但事实就是这样。陆军
大学校是陆军的最高学府,甭管它课程的设置合不合理,教学方法有没有问题,在学历至上的日本,陆军认为
陆军大学校的毕业生就是精英。所以不管合适不合适,到最后就成了“无将不是陆大出”了。
话说回来,这陆大的办学方针、课程设置有问题,也是在战败后总结反省时才发现的。当时也没有人注意到。

就这样,一帮不知政治、社会为何物的人们,受了张良的教育,上着韩信的岗,还被给予了刘邦的权力,被大
家尊为“精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呢?

不但做不出好事,从根本上说,就做不成事。

那位要说了,你给解释一下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吧。您别急,这就解释。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18:49    IP属地:未知

1清国长崎水兵事件

先讲一个故事。

地点:日本长崎。

四艘外国军舰进了长崎港,其中有两艘是7000吨级的巡洋舰,12英寸主炮昂首向天,好不威风。

舰上的水兵下了舰。憋了那么久,先要去的地方是肯定的——妓院。

巧不巧,那天正好妓院还真生意兴隆,得排队。几个水兵就老老实实地排起队来。

排着排着这拨水兵发现有点不对头:有人居然长驱直入。而且可以肯定不是送便当的,绝对是和他们一样的嫖客。
这不太欺负人了吗?怎么着?欺负咱哥儿们是老外?

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打他个狗娘养的”,那些水兵就发了飙,把眼前看得到的、手摸得到的家具全给砸了,一
直到接到报警赶来的警察到达现场时,这场“扫黄”行动还在继续。

警察算个什么,水兵们拔出刀来,对着警察就砍。可是总不及警察人多势众,结果有5名水兵被抓了起来。

这还了得,第二天从舰上冲出不少于450名水兵,朝着警察局就去抢人。警察当然也不肯眼睁着就让你们把现行犯
给抢了回去,双方打了起来,据说死了10人,轻重伤70多人。死人里面有水兵!

这还了得,巡洋舰上的12英寸口径主炮顿时就转了过来,指着长崎市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惩办肇事者,舰
队的长官说话了。

日本人只好忍气吞声,乖乖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认倒霉了事。

有人会说了,日本人活该,谁让你们去惹美国人了?现在知道败战的滋味了吧?

且慢,没说是美国人,那些牛气冲天的水兵们是中国人!大清北洋水师的弟兄们。

这是在日本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的“清国长崎水兵事件”,时间是1886年(明治十九年)8月,北洋水师派出以“定远”
、“镇远”两艘主力巡洋舰为首的四艘军舰(还有两艘是“济远”和“威远”)访问日本时发生的骚动。带队的是丁
汝昌,在黄海演习完毕以后,到长崎去修理的。其实有个七八成炫耀武力的成分在里面。

甲午战争时期在山东威海卫被日军抓捕的清俘虏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