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4-02-22 09:48 IP属地:未知
吃完开工,去兴义地质博物馆,博物馆停车场有充电桩
充电参观两不误
贵州兴义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同时发现海洋性动物和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地方。
1957年,时任国家地质陈列馆副研究员胡承志在顶效镇绿荫村考察,首次发现“贵州龙”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杨钟健教授研究认定,命名“胡氏贵州龙”。这块现存于中国地质博物馆的珍贵化石,是亚洲第一块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是地质科学界讲好地质演变和地球故事的重要物证之一。
1995年,我国著名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专家赵喜进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秘书长刘东瑞考察研究后认为:贵州兴义是中国的“龙乡”,其化石是研究早期海相化石很珍贵的科学标本,也是研究早期爬行动物演化不可多得的化石材料。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和兴义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是分离的两个馆,需要分别前往,相距几公里远,博物馆有摆渡车服务,但是目前没有提供,需要自己开车前往。
继绿荫村发现“贵州龙”化石群之后,地质科学界又在兴义市境内的乌沙镇和白碗窑镇发现了相当数量的古生物化石。经过地质资源管理部门和北京大学等科研单位共同发掘和研究,证明这些埋藏在地下的化石和绿荫村发现的化石是同一时期形成的。它们最终被科学界命名为“兴义动物群”。
“贵州鱼龙”。它是生活在距今2.4亿年前的海生爬行动物,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以前仅在贵州省关岭县有发现,现在在兴义也有发现,这件“贵州鱼龙”标本长约5.2米, 是目前产出层位最低、保存最完整、修理最精细的“贵州鱼龙”。这块化石是当时最大型的爬行类动物,目前是馆内收藏最大的脊椎动物化石。这块化石是馆内两位化石修复师花了一年多时间才修复完成的。它最为奇特的结构特征是,鼓起的腹部保留有其他动物的骨骼,头很长,嘴长而尖,口中布满利齿,适于捕食鱼类;颈部已消失,头直接和躯干连在一起,这种体形可以减小在水中运动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