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四川论坛 >  2023寒假游之三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 安阳、郑州行

发表于 2023-02-10 14:18    IP属地:未知

D3
殷墟
今日动车往返安阳,参观殷墟博物馆和遗址,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早起,其实也不用太早,6点过点起来,吃完饭,喊了个滴滴,去郑州东
郑州东的站台,安装了类似栏杆的东西,感觉没啥用
郑州东到安阳,40分钟的样子,地铁的节奏
到了
殷墟为商代晚期都城,为古代文献所记载,并得到甲骨文与考古发掘所证实,其把中国信史往前推进了近千年,成为中国考古学的基石与原点。殷墟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顶峰阶段,系统的文字、成熟的礼制、完备的国家治理体制、高超的科学技术等,无不彰显中华文明的伟大与辉煌。
殷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节点,是中华文明连续不断、多元一体的核心。同样是世界文明史中重要的一环。殷墟是中国考古学的摇篮,一部殷墟发掘史,半部中国考古学史,一代又一代考古学家从这里走出,为中国考古学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也把考古发掘技术推广到全国。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3-02-10 14:33    IP属地:未知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面积约30平方千米。商后期叫北蒙,又称殷,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达273年。周灭殷后,曾封纣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杀,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
首先是参观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这里面又有几个部分:殷墟博物馆,车马坑,妇好墓
先参观学习博物馆,博物馆是半地下式的一座建筑,主体在地下
陶制三通
都城的排水管道
陶尊,酒器
陶鬲
生产工具
小饰品
贝壳钱
贝壳顶上钻孔,然后用绳子穿起来,贝币
贝币以“朋”为计量单位,10小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
贝币既是非金属自然物货币,又是先秦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货贝即财富,通过等价交换,满足需求,显示富有程度。如,商王武丁配偶妇好,她的墓葬除了仪仗、工具、用品、饰件、杂器等755件殉玉外,还有贝币高达7000枚,即700朋贝。若按西周共王三年卫盉(音同和,即古代温酒的铜器)铭文载意,裘卫用值80朋贝的瑾璋(即玉质礼器)换了矩伯的10块田计算,妇好700朋贝可换近90块田,可见财富之巨。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3-02-10 14:42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6
共获得爱卡币
人头祭祀
青铜甗被发现时,青铜甗里煮人头
食人还是献祭?在甲骨文卜辞中,我们也找到了采用甗这种独特炊具进行烹饪的做法,这更加说明这种青铜器煮人头的操作,并不适用于常规食物的打开方式,它的享用对象应该是商人极为尊崇的鬼神。商人迷信,认为人死后会成为鬼,鬼神世界就是现实世界的翻版,自然也需要吃饭、喝水,拥有各种享乐活动,而人作为万物之灵,自然是最好的祭品。所以专家们推测,是先砍掉殉人脑袋放在甗内进行祭祀活动,再完成陪葬。
而对发掘出的甲骨文进行整理,所获得的资料更是惊人:记载人祭的文字1350张,卜辞1992条,仅在商王武丁时代,就有670多块人祭甲骨,1000多条,供人牲达5000多人。有学者统计,在大型祭祀活动中,商朝人曾最多一次让五百多人献祭。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3-02-10 14:54    IP属地:未知

陪葬的狗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3-02-10 14:56    IP属地:未知

艺术创作物件
生产工具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3-02-10 15:01    IP属地:未知

"司母辛",现在改认为了“后母辛”
鼎,通高80.1厘米,口长64厘米,宽48厘米,长方形口,短沿方唇,立耳,直腹平底,柱状空心足。口下四面及转角饰兽面纹,雷纹作地,腰边底饰乳丁,足上部兽面醒目。出自商代第二十三王武丁的配偶“妇好”之墓,1976年在河南安阳小屯五号墓出土,此鼎是武丁时期的断代标准器物,反映了武丁一代在文化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对于研究武丁时期的社会经济有重要价值。而该鼎就是重要文物之一。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3-02-10 15:09    IP属地:未知

随扫一组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3-02-10 15:11    IP属地:未知

铅窖藏坑(2015ALNH25 )
2015年发掘。该坑位于刘家庄北地,时代为殷墟四期晚段。该坑内发现铅锭293块,重量约3.3吨,若按青铜器的铜铅比例16:1计算,则需要53吨以上的铜与之对应。二者加锡配比后能浇注超过60件司母戊大方鼎,32座妇好墓铜器重量。该坑发现的重要意义:
一,证明殷墟四期铸造青铜器的原料并不匮乏;
二,掩埋如此多的铅锭应该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有可能与武王伐纣相关。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3-02-10 15:12    IP属地:未知

玉器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3-02-10 15:14    IP属地:未知

甲骨文,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用于记录占卜活动内容的文字,又称贞卜文字、甲骨刻辞、殷墟书契等。早在19世纪末期,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翻耕土地时便不断发现甲骨,并当作中药材“龙骨”使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次确定它的文字价值,进而研究确定是商代占卜用的甲骨。后经王襄、罗振玉等学者研究,揭开了甲骨的奥秘,找到了殷墟。已发现甲骨十五万片以上,有不相重复的单字四千五百个左右。每个甲骨文单字基本上由长短线条互相配合的点划组成,形体呈方块或长方块。从汉字结构的规律上看,甲骨文以象形、形声和假借字为主,这些表明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堪称中国汉字的鼻祖。甲骨文与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并称人类三大古文字。甲骨文中有世界最早的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记录,有世界最早的医疗档案,有完整的十进位制数字系统。根据考古发掘,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已有甲骨文,主要盛行于商代,西周时渐为金文所代替。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