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沃尔沃XC Classic论坛 >  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笔下的丁丁与二战飞机

发表于 2016-11-14 17:11    IP属地:未知

布洛姆-福斯Bv 141型侦察机(Blohm Voss Bv 141)
德国汉堡飞机制造厂的沃格特博士的设计非常特殊,不对称外型设计,视野良好的座舱在机翼右侧,机翼左侧连接发动机舱以及机尾延伸段,在延伸段尾部则安装了平尾和垂尾。这种侦察机并没有大量生产,原因是军方不习惯这种怪异的外型设计。
Bv是指汉堡飞机制造厂的母公司布洛姆-福斯。画中的苏联士兵看到它,感到很惊异


逼死强迫症的 Bv 141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4 17:12    IP属地:未知

容克斯Ju 87型俯冲轰炸机 (Junkers Ju87)
德国斯图卡!反向鸥型机翼、固定起落架、极具震慑力的俯冲呼啸声,这些都是Ju 87的典型特征。它在闪电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度成为了二战初期德军节节胜利的代名词。这种机型通称斯图卡(Stuka),为俯冲轰炸机的德文写法“Sturzkampfflugzeug”的简略。这种轰炸机不但为地面目标给予大力的打击,其独有的发声装置所发出的尖啸声,亦为地面的士兵给予心理上的恫吓(中后期型拆除),加强打击的效果。它的缺点是速度慢、机动性差、自卫能力薄弱。在不列颠空战中,无护航的“斯图卡”在“喷火”和“飓风”面前连招架之功都没有。到战争后期,Ju 87的性能已显著落后,被Fw 190F战斗轰炸机逐渐代替,各型一共生产5700余架。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军突袭苏联。Ju 87将大批苏联战机摧毁于地面。画中丁丁扮演的苏联通讯兵正紧急发报,向上级通报战况。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4 17:18    IP属地:未知

亨舍尔Hs 123型攻击机 ( Henschel Hs 123)
德国 Hs 123 完美地体现了简单实用的设计哲学,固定式带导流罩的起落架、坚固的双翼、简单可靠的BMW 星型发动机、甚至还保留露天座舱,使它能从条件简陋的前线机场(往往是一块平整的草地)迅速出击。从二战开始就显得落后的Hs 123 攻击机在实战中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西班牙内战和波兰战役中的卓越表现使这种已经转到二线训练单位的攻击机重返前线。Hs 123 在二战前就已经停止了生产,在德军提出俯冲轰炸和战术支援结合的要求后,著名的Ju-87服役,Hs-123停产并一直服役到机体报废,在德国空军中一直使用到1944 年,是反游击队作战中的重要武器。这幅画中的小丁丁正在阅读航空书籍,加上木制的滑翔机模型都说明 Hs 123曾经在二线使用。


亨舍尔Hs-123俯冲轰炸机 第三帝国俯冲轰炸的先河,鞠躬尽瘁的“老乌鸦”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4 17:19    IP属地:未知

亨克尔He 111型轰炸机 (Heinkel He 111)
德国 二战中,He 111系列中型轰炸机是德国最著名的轰炸机。由HE70“闪电”客机为原本设计而成,设计者刻意追求最完善的空气动力特性,采用流线形机身和翼根后缘凹陷的椭圆平面形机翼及尾翼,一对水冷活塞发动机对称安装在悬臂上反下单翼上。实战中,它作为德国空军的主力活跃在各主要战场上。在陆地和海洋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战绩。由于德国忽视了对重型轰炸机的发展,所以轻、中型轰炸机He 111、Ju 88和Do 17只能执行近、中程有限度的空袭。二战后期,He 111这种1932年的设计已经过时了。但因后继型号He 177迟迟未形成大批生产的能力,所以仍不断得到了重用。He 111有多种改型,到1944年停产时,各型共生产7300余架。画中丁丁以德国空军高级将领的形像出现,白雪则显的很有攻击性。


亨克尔He 111型轰炸机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4 17:21    IP属地:未知

道尼尔Do 17型轰炸机 (Dornier Do 17)
Do17,也被戏称为“飞行铅笔”(FliegenderBleistift),是德国道尼尔公司在二战前研制的一种双引擎轰炸机。Do 17 优点是容易驾驶,深受飞行员喜爱,Do 17 是当时较优秀的水平轰炸机。缺点是载弹量较小,只有1000千克;自卫火力只有5 挺7.9毫米机枪,无法有效对付敌方战斗机。Do 17 广泛使用在波兰战役和不列颠之战中,是当时德军三种主要的双引擎轰炸机之一(另外两种是He 111 和 Ju 88)。该机在二战初期相当活跃,后期则服务于二线任务或被移交给其他仆从国家军队。道尼尔Do 215是为Do 17的出口型号,但后来主要供德国空军自己使用。Do 17和Do 215在战争后期被更先进的Do 217和Ju 88式所取代。丁丁和白雪这次又成了英军的医护兵。敌机来袭,正在喝茶的他俩赶忙回到战位。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4 17:23    IP属地:未知

格罗斯特斗士式战斗机 (Gloster Gladiator)
英国英国最后一代和最优秀双翼战斗机。“斗士”采用封闭式坐舱、翼根的副翼和倾斜式的主起落架支架等。“斗士”诞生的年代,更加先进的单翼战斗机纷纷出现,但在各国空军中双翼机的数量还是相当多。和早期的单翼机相比,“斗士”除了速度不及之外,机动性、可靠性都占优。“海斗士”是皇家海军(Royal Navy)使用的舰载战斗机。1940年和1941年,“斗士”在欧洲南部和地中海战场参加一线战斗,也有一些出口到别的国家。中国就引进了一批,在抗战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画中难民版的丁丁和白雪正在向皇家空军的“斗士”求援。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4 17:27    IP属地:未知

波尔顿.保罗  无畏式战斗机 (Boulton Paul   Defiant) 英国
“无畏”是“飓风”的远亲。三十年代后期,单翼机和动力操作炮塔成了飞机设计上两股非常时髦的潮流。在皇家空军的要求下,以研制飞机枪炮而闻名的波尔顿保罗公司设计出这型一改传统的“无畏”式战斗机。它唯一的火力配置是装在驾驶舱后方的一个液压驱动炮塔,其上装有四挺7.7 毫米机枪,由坐在炮塔里的射击手用手柄操纵,火力范围覆盖整个上半球。 1940 年 5 月,派驻法国的“无畏”式战斗机开始与德军战机发生空战。因为“无畏”的外形与“飓风”十分相似,德军战斗机按惯例从英机尾部进入攻击。这正是“无畏”最好施展火力的方位,当德军飞行员为即将到口的猎物而暗自欣喜的时候,突然遭到四挺机枪的迎头痛击。这招“拖刀计”使得颇为成功,在头三个星期里“无畏”共击落了65 架德军飞机。但很快德军就发现上当了,立刻改用新的攻击方法,从它的后下方进入,这正是它的火力死角。背负两名飞行员和一个沉重的炮塔,令“无畏”式的机动性极差,无法与Bf 109对抗。经历了惨重的损失后,它不再在昼间升空,与德军战斗机正面交锋,而改作夜间战斗机,截击趁黑轰炸伦敦的德国轰炸机。这下它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悄悄地飞到轰炸机的腹部,突然用四挺机枪给它来个开膛破肚。

画中的丁丁是皇家观测军团成员,守望着英伦的天空。身旁的探照灯暗示了夜间空战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4 17:28    IP属地:未知

布里斯托 波费特式多用途战斗机(Bristol Beaufighter) 英国
“波费特”又称“英俊战士”,是英国布利斯托尔飞机公司自行研制发展的一种双发多座远程多用途战斗机。历史上很少有这样的先例,一种战时仓促完成的战机在没能满足军方需要的情况下被先后改装成为夜间战斗机、鱼雷攻击机、远程轰炸机乃至对地攻击机,而且在战争中创造了不俗的战绩。作为一种双发重型战斗机,“英俊战士”凭借其坚固的机体结构,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深得盟军飞行员的喜爱,也为该机赢得了较高的声誉。1945年9月21日,最后一架“英俊战士”完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英国共计生产了5562架,澳大利亚生产了364架。本图中丁丁身穿英国陆军的夏季作战服,而且丁丁和白雪都大汗淋漓。可能指的是北非战场。在地中海的战斗中,“英俊战士”击沉了大批轴心国的运输船。使轴心国驻北非的部队始终无法获得足够的给养,为盟国在北非战场的胜利殿定了基础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4 17:30    IP属地:未知

霍克 飓风式战斗机(Hawker Hurricane) 英国飓风式战斗机是二战中名闻暇尔的战斗机。设计师为肯姆爵士。
“飓风”是英国第一种单翼战斗机。它采用了许多当时属十分先进的技术,如流线形的机身,前半部覆以全金属蒙皮。密封式座舱盖向后滑动打开,方便飞行员跳伞时的紧急脱离。“飓风”也选择了经典的“默林”系列发动机。“飓风”型号繁多,在战争中由于更先进的机型出现,“飓风”逐渐转向对地攻击。还有一种舰载型,即“海飓风”。图中这架从装备的航炮,以及丁丁扮演的地勤怀抱的20毫米炮弹来看,应该属于Mk.IIC型。 “飓风”于1937年末服役,到1940年8月的不列颠空战之前,霍克公司总共交付了2309架飓风式战斗机。至大战结束,英国和加拿大共生产了 14231 架飓风式战斗机。和“喷火”相比,“飓风”的设计比较保守,综合性能上也不及。但胜在成熟可靠,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在使用中因其结实耐用,便于维护而深受前线部队欢迎。二战中,“飓风”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在著名的不列颠空战中,皇家空军的大部分战果都是由“飓风”取得的。毫无疑问,“飓风”是不列颠的救星。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4 17:32    IP属地:未知

德.哈维兰蚊式多用途战斗机(de Havilland Mosquito)
英国木制的奇迹!德.哈维兰公司的DH98“蚊”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设计最成功的飞机之一。首先,“蚊”式是一架全木质的飞机;其次,“蚊”式是1939年到1945年间世界双发军用飞机中用途最广泛的飞机,只有德国的Ju 88能够与之匹敌。 “蚊”式主要是由一层层胶合在一起的西印度轻木制成,所以它被击落后大部分机身会被烧毁,这使德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搞不清楚它究竟是什么样子。图中丁丁用木材制作航模的情节很好的暗示了这一点。在庞大的“蚊”式家族中,安装雷达的夜间战斗机最为著名,是皇家空军的王牌。而反舰艇型因拥有强大的火力成为了轴心国舰船的恶梦。因为木制机身难以保存,所以“蚊”存世的数量极少,每架都是无价之宝(注:1949年开国大典上,“蚊”式就曾飞过天安门城楼上空参加阅兵式,其中一架还带有实弹)。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