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帕拉丁论坛 >  都很久了,发出来大家再看一下。。。。。。。。。。。。。。

发表于 2011-08-28 19:35    IP属地:未知

第六天,江达——然乌,583公里

    今天的任务依旧严峻,从江达出发前往然乌,途径昌都、邦达、八宿,共计583公里。要经过浪拉山口,海拔4572米,以及著名的九十九道弯。




我们的补给车凯普斯达,里面装满了食品和水,还有帕拉丁的部分零配件,方便轻微事故时应急。就是我们的付队长开着它翻越了雀儿山。



    刚到达昌都地区,一位队友的右后台牺牲了,司机费了半天劲也没把备胎摇下来。付队长再次出马,从卸到装好共用时10分钟,那叫一个麻利。




从昌都向邦达方向不远,就抵达浪拉山口,海拔4572。这个警示标志还真是特别,让途经这里的驾驶员都放慢了车速。





浪拉山口最有名的就是看云海,此外,还有一首著名的藏族歌曲“浪拉山情”就是歌颂的这里。




    下了垭口媒体车提前到达九十九道弯的最高点,发现山谷上方一片云彩在下雨,加上阳光的照射形成了彩虹。




     车队从垭口驶下,向今天的目的地然乌进发。    “然乌”在藏语中是“铜做的水槽”的意思。说是很早以前,然乌河下游的山峰连成绝壁,河水从唯一一个狭窄的出口流出,把然乌几个村庄和外界完全隔绝。当时的然乌,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风调雨顺花果满山,人们都过着富足而快乐的日子。在一个秋收的日子,一位然乌村妇不小心掉了一小捆麦穗在桥下的河中,被水冲到了外面的世界,让一个好事的年轻人给发现了。这位年轻人拿着颗粒饱满硕大金黄的麦穗,觉得不是山外世俗之物,于是在他的带领下,一群小伙子爬山涉水攀崖过壁,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发现了然乌。




    由于然乌地形呈狭长的凹状,里面温泉水汽氤氲,远远看去,颇似一个盛着热水的槽子,而当时时值金秋,田野山坡一片金黄,这个“水槽”怎么看怎像一口铜槽。于是“然乌”这个地名就此传开了。 然乌境内散布着上百眼温泉,泉温较高,且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极具祛病强身之效。这里自古民风淳朴,“男女同浴”、“人蛇共浴”等温泉文化现象至今可得一见。天然温泉池中最常见的便是男女老少不着衣物共浴一池,且谈笑风生言行自如,和周边的雪山、森林、田野组成了妙趣横生的图画。心无邪念,无须返朴,自然以之,便是归真。然乌温泉的“天浴”一说,即缘于此。


    又是一个夜晚的10点30分我们完成了今天最后90公里路,到达然乌蓝湖驿站。滇藏大部队20多台车已经于今天下午5点左右到达这里,等待与我们的会合。明天再次上路我们的队伍将扩大成一只将近60台车的大部队向拉萨进发。即将迎来的见面让大家兴奋不已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8-28 19:36    IP属地:未知

第七天,然乌休整、会合、自由活动
    由于之前五天大家都在赶路,每天精神保持高度紧张。几乎从早晨8点至晚上10点都在开车,主办方安排在然乌休整一天。自由活动,外加川藏大队和滇藏大队会合仪式。
    清早大家驱车前往距驻地不远的米堆冰川游览。 米堆冰川在米堆河的上游,米堆河是雅鲁藏布江下游的二级支流,它在川藏公路84公里道班处,从帕隆藏布南岸汇入帕隆藏布。米堆冰川靠近川藏公路,是藏东南海洋性冰川的典型代表。


    停车场背后就是著名的米堆冰川,到了停车场才发现原来需要徒步才能走到冰川脚下。高原反应外加爬山,胸口憋闷的感觉愈加明显。




    一群孩子三三两两的围过来,也不说话,眼巴巴地看着你,只好掏出糖来哄他们。本以为他们很可怜,后来发现我给他们的面包,他们拿来喂狗,顿时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溪水是从冰川流下来的,那不是一般的凉。通行的媒体同事用溪边的木头搭桥,玩了几下就喘不上气来。最终成功搭桥,并请重量级选手鉴定木桥的稳固程度。




    米堆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末端只有2400米。米堆冰川由世界级的冰瀑布汇流而成,每条瀑布高800多米,宽1000多米,两条瀑布之间还分布着一片原始森林。冰川周边山花烂漫,林海葱茏舞银蛇。冰川下段已穿行于针阔叶混交林带,是西藏最主要的海洋型冰川、中国三大海洋冰川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该冰川常年雪光闪耀,景色神奇迷人。


    米堆冰川位于波密县玉普乡米美、米堆两村,距县城所在地扎木镇90多公里。米堆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末端海拔只有2400米。冰川下段已穿行于针阔叶混交林带,为西藏最重要的海洋型冰川之一。



    回到蓝湖客栈,工作人员召集川藏大队和滇藏大队共同留影。此行所有人员聚集在然乌湖边,村子里好奇的孩子们也跑来凑热闹。



    晚上8点半左右,天空依然大亮。不少队员拿出自备的帐篷、睡袋准备在草原上露营。明天一早前往下一站八一镇,途中要径过通麦天险,也是大部队集结来第一次集体出行。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8-28 19:37    IP属地:未知

第八天,然乌——八一346公里
    离开美丽的然乌湖,今天行程346公里到达八一,途径鲁朗、波密。今天川藏和滇藏大队分为两部分出发。滇藏大队提前半个小时出发,避免队伍过长减慢行车速度。



    距离然乌30公里就进入了波密,波密素有“中国小瑞士”之称。海拔虽然高于然乌地区,但是由于树木茂密,含氧量高。攀升过程中并不会感觉不适。




    波密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帕隆藏布河北岸。最高峰明朴不登山,海拔6118米。县城所在地扎木镇,海拔2700米。岗乡自然保护区是山地温带针叶林的典型。境内海洋型冰川发育极好,有著名的卡钦、则普、若果、古乡等冰川。其中卡钦冰川长35千米,面积172 平方千米,冰舌末端伸入森林,下达海拔2500米的地方,蔚为壮观。




    波密县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和喜马拉雅山东端,北高南低,高山连绵,中布河谷谷,支流数十条,流域面积4549里。境如草复、罪玛、日母、关星、洛腮、公汤、曲玛尔矿勒、杂接着等十大名山。易贡错湖、古错湖等冰碛湖80多个,其中易贡湖名列藏东50多个淡水湖之首,面积22个平方公里,形成于1900年,境内最高海拔6648米,最低2001.4米,县城驻地扎木镇海拔2720米。



    经过一段可以称得上是享受的路途后,领队通知我们即将进入通麦地区。通麦是个气候宜人的地方,海拔只1800多米,属峡谷地段,丰富的雨水常将谷地两侧的山石冲垮,通麦前10公里的帕隆是川藏线上闻名的天险。



    度过一段单向放行的铁索桥后正式进入通麦天险,由于沿途部分桥梁和要塞都是军事管理区,禁止照相,未能为大家带来全面的照片。经过翻越雀儿山的锻炼后,通麦天险对我们来说已经算是小菜一碟。




   通麦天险也称帕隆峡谷道 “车过帕隆道,险处不许看”,这段仅长10公里的帕隆峡谷道,通常需走3 个多小时才能通过。帕隆藏布江从通麦流过,它与雅鲁藏布交汇之处就是著名的马蹄形大拐弯的弧顶处。


    下了通麦天险进入鲁朗地区,队员休息吃午饭。紧绷的精神总算放松下来。主办方发的小面包、牛肉干、豆腐干和卤蛋是我们这一路来的午餐。回北京后我准备再也不吃这几样了。




    翻过通麦天险,领队通知我们接下来去往拉萨的路上再无险路,一路坦途。泥泞的路面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全是柏油马路。中途加油站巧遇骑摩托前往拉萨的骑行队伍。



    第一次,川藏队伍在天亮到达目的地,虽然现在已经是晚上8点左右。八一镇出现在我们眼前,八一镇是林芝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八一镇海拔2900米,位于尼洋河畔,距雅鲁藏布与尼洋河交汇处30余公里,距拉萨市400多公里。最初这里只有几座寺庙,几十户人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人民解放军开始在此建设,故得名。




    进入八一镇的感觉这里已经不是一个藏族风俗浓郁的城镇。宽大的街道和高楼布满整个镇子,完全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并不是希望看到落后贫穷的城镇,只是现在的感觉让我未免有些失望。不知道这样的建设应该高兴,还是应该悲哀。



    八一镇所在地原名“拉日嘎”,从前是几个零星的村落。1960年之后,从开垦荒地开始,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一座高原城镇逐渐崛起。近二十多年来的发展日新月异,十多年前还只有两条泥土路,像个大村庄;而今,已经发展成一个小城市,城市道路与给排水、电力供应、居民住宅等各种社会服务设施相配套,市政设施比较完备,城市建设已有相当规模。由兄弟省市援建的广东路、香港路、厦门广场等,使这颗高原明珠更加耀眼夺目。



    沿途看见身着藏族传统服饰的大学生集体前往礼堂,经过询问他们是为了庆祝明天在拉萨举办的和平解放60周年庆典活动。
    下一站,就是此行的中国要目的地——拉萨。但得知明天是庆典活动的当天,近期可能无法参观布达拉宫、大昭寺,失望至极。经过千辛万苦来到拉萨,若不能参观这两个佛教圣地,实在可惜。具体详情还需等待到达之后见分晓。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8-28 19:38    IP属地:未知

第九天,八一——拉萨396公里
    今天的路途是此行中最重要的一站,到达拉萨。沿途并没有雀儿山、通麦天险那样的路段,但需要翻越一座5020米的雪山,米拉山口。 途径工布江达和墨竹工卡。



    工布江达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南麓,雅鲁藏布江以北,东邻波密、林芝县,南接米林、加查、桑日县,西连墨竹工卡县,北至嘉黎县。1986年,林芝地区恢复成立以后,工布江达县正式列入林芝地区。县城驻地果林卡,人口4300余人,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县城距自治区所在地拉萨市276公里,距林芝地区行署所在地八一镇130公里。



    自然环境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南北山峰林立,尼洋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县内最高海拔6691米,最低海拔3180米,平均海拔3600米,相对高差1700—2000米。在印度洋暖湿气流作用下,形成了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温润宜人,雨量充沛,人称“西藏江南”。全县野生动植物、森林、水利、矿产等自然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米拉山口,即西藏米拉山的山口,地处拉萨市到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分界上,这里是拉萨——林芝旅游线上的一个休憩之地。


    山口上系满了经幡,山口处常年积雪,发育有远古时期冰川活动遗迹。川藏公路南线经山口翻过米拉山口,就踏进林芝地区的工布江达县。



    米拉山口海拔5020米,站在山口,山风劲吹,蓝天白云下,五彩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连地接天,将藏民们虔诚的愿望传达上苍神灵。



    由米拉山口下山,虽然全是柏油路面,但是山坡不时有随时滚下加之下雨,路面湿滑。一辆大客车过弯打滑翻倒在路边,所幸没有人伤亡。



  


  离拉萨市越来越近,沿途的村落种满了油菜花。大家下车合影,放慢一直追赶时间的脚步,也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


    川藏和滇藏部队在进入拉萨市之前会合,集体迎接这一神圣时刻的到来,压抑不住的激动。




    由于进入拉萨的关卡是军事禁区,严禁拍照,直接给大家跳转至进城。还请谅解,送上进城路上布达拉宫远景一张。




    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东邻林芝地区,西连日喀则地区,北接那曲地区,南与山南地区交界。南北最大纵距202千米,东西最大横距277千米。总面积31662平方千米。


车队驶入拉萨市,飘动的哈达伴随我们朝圣之路。心中默念“我们成功了”



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所有的建筑都挂满了横幅和国旗。




    “拉萨”在藏语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早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首批公布的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惹萨”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廓街(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如今拉萨城东一带尚保持着古城拉萨的精髓。


    历经九天,沿途克服重重困难,洪水、塌方、断路、高原反应、停水停电等等。我们成功了,来到了日思夜想的拉萨,看见了之前只有在电视上见过的布达拉宫。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送上布达拉宫夜景,祝愿朋友们健康、平安。


  PS:晚上到处戒严,严禁外出,几位媒体偷偷出门就为了拍布达拉宫的夜景,更多精彩图片后面放送。敬请关注下一站,挑战珠峰大本营。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8-28 19:46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上海滩许文强 于 11-08-28 19:39 发表
光想着不行,得行动啊,大部队受限太多,但也最好有两三部车可以互相帮助
让更多的人喜欢帕拉丁得人来这里。让梦想得以实现。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