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07-04 19:26 IP属地:未知
我们要去的高家塔小学距离碛口镇10公里,顺着沿黄公路开20分钟就到了。这个学校是个希望小学,2层楼的校舍还是挺不错的。学校全称是:临县碛口镇高家塔寄宿制学校,学校共有学生约110名,大部分学生由于离家较远都是住在学校的。住宿的70多名学生吃喝拉撒都在学校里,因为校门口就是公路,为了安全,学校的大铁门总是关着的。学校每2个星期放4天假,可以让学生老师回一次家。
临县是个大县,从人口数量和面积来说都在山西省排第二位,同时它也是个贫困县,临县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农村人均年收入为1112元。在吕梁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看到的数据: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1262元,作为贫困县的临县农民收入大概也就是这个水平。
吕梁地区种地还完全沿袭着靠天吃饭的传统,从河里挑水或打井能维系人的饮水就不错了。我们在碛口镇还赶上了一场喜雨,当时正值作物下完种,对生长极为有利。但后来我们又去了一趟旁边的兴县,那里就没有下雨。路过一个废弃的学校听到里边鼓乐阵阵,说是老百姓正在祈雨。如果再旱下去,不光作物没有收成,连枣树都结不了枣。
农村寄宿制学校是教育部推行的办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扩大学生入学的范围,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学生上学免除了学杂费、书本费和绝大部分住宿费,个人需要负担伙食费、服装费和补习资料费,其中伙食费是大头。每学年的伙食费大约需要600-800元。别小看这几百元的伙食费,对于家庭年收入3-5千元的农村家庭就是沉重的负担,如果家里的孩子再多一些,劳动力再少一些,就更是不堪重负。贫困家庭的孩子仍时时面临辍学的问题。
当地的农村人口存在大量人口外流的情况,青壮劳力都跑到外边去打工了。学校的张校长介绍他所在的村,原来400-500人的一个村子,现在就剩下30多老弱病残留守在村里,特别是入夜后显得死气沉沉的。每个农村学校也因此面临同样的学生减少的问题,高家塔小学每年都会减少30-40名学生。这里也缺乏好的师资,好老师留不住。好在近年国家施行了特岗教师计划。即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农村当老师,在聘任其间,施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收入有了保证。高家塔小学就有3名特岗教师,每月的工资加补助能有1900元左右,而他们张校长的工资才不过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