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0-05-17 21:16 IP属地:未知
南宋度宗咸淳七年,胡妃的哥哥胡显祖,因得罪了权倾朝野、专横跋扈的丞相贾似道,因而被罢官,胡妃也被打入冷宫,送入庵堂软禁起来。
胡妃是苏州西南乡间女子,人称姑苏女,她自幼跟父种菊随母绣花,聪明贤惠,美丽出众,年方十六岁就被选入进宫,成了度宗皇上的宠妃,岂料进宫不够二年,就被贬在一间小尼庵里成了宮廷斗争的牺牲品,可是她不甘这种孤僻寂寞的生活,时时刻刻寻找机会逃出牢笼。
在一个漆黑夜晚,尼庵寺突然大火沖天。原来贾似道怕皇上将胡妃重召入宫,便派兵乘夜放火,想将胡妃烧死。可是慈善的老尼姑把她藏在后院的一个枯井里,才幸免逃过死难。胡妃跌跌撞撞,一口气逃到临安码头,正好江边停有商船,胡妃见有一艘货船正准备启航,她急忙跳了上去,可是船一摇晃,胡妃没站稳,扑通一声,掉入江中,幸好被广东南雄珠玑巷商人黄贮万和他的佣人刘壮看见了,赶紧跳入江中把她给救起来,幸免一死。
黄贮万与胡妃两人一见钟情,便把她带回南雄珠玑巷。黄贮万父母见她漂亮贤淑,非常高兴,愿娶她为媳。于是胡妃与黄贮万成了亲。胡妃怕连累黄家,悄悄的向黄贮万诉说了她自己的身世,黄贮万对她的遭遇十分同情。愿与她同艰苦,共患难。胡妃感思不尽,同时改名为苏菊芬在珠玑古巷定居下来。
胡妃心灵手巧,裁剪织绣样样出众,不久,珠玑巷四方乡亲都很喜欢这位好女子,有很多的人都来向她求教,并亲切地称她为“苏姐”。黄贮万见她待人和气亲热,乐于助人,十分喜欢她,敬爱她。
胡妃教人裁剪,还教人种菊花,她叫黄贮万到苏、杭州采几十种菊花种,并请来几个佣工,在珠玑巷沙水湖边开辟菊花园,她培育的几种菊花争奇斗艳、芳香四溢,吸引不少男女老少,纷纷前来观赏。胡妃借此机会,向亲人们传授种菊的知识和菊花的用途,没几年珠玑巷的乡邻们几百家人都学会了种菊、制菊和用菊的知识。在当时流行的五菊花茶,就是胡妃炮制出来的。
有一年夏天,酷暑逼人,许多人中署病倒,胡妃用祖传的菊花茶给乡邻们解暑,还把茶的配方及敷制的方法传授给乡邻,深得珠玑巷人的赞许和厚爱。
后来,朝廷终于发觉胡妃没有被大火烧死,就悬赏十万两银子到处捉拿胡妃的诏文。黄贮万家的佣人刘壮因为欠下赌债无力偿还。见诏文的画像与胡妃很相似,联想当时的情景,和她的为人和举动,断定她就是画上的胡妃,便偷偷的向官府告密。
贾似道得知胡妃匿居珠玑巷时,又惊又喜,喜的是终于得知胡妃的下落,惊的是又怕皇上得知尼姑奄堂大火之事。他只好和兵部尚密议,再奏皇上说,南雄毛贼横行,聚结谋反,须速派兵进剿,血洗珠玑。
胡妃明白官兵是冲着她而来,她想,不能连累珠玑百姓和乡邻,就让黄贮万赶快率乡亲们南逃。可黄贮万不同意,说要逃一起逃,胡妃不从,两人相拥缠绵,难分难舍,众乡亲十分同情。
大难即将降临,南雄珠玑巷到处都是慌乱情景。珠玑巷乡民伐竹成排,沿江顺水南逃。等官兵包围珠玑巷吋,已人去巷空。胡妃为了阻止官兵追杀村民,独自留下,站在珠玑巷的一口井边,当官兵正要捉她时,她擦泪一笑,纵身投入井中……
胡贵妃既是端庄漂亮的英烈女子,又是能干贤惠的女子,更是岭南栽菊的传播人,是岭南人心目中的菊花仙子。
胡妃的故事多少年来,让珠玑人感到骄傲和不信邪:他们说:皇帝的老婆,我们都敢要,我们害怕什么?
[ 本帖最后由 BFY 于 2010-5-17 21:3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