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顶起来了,就继续吧,顺便把内容归一到第一贴里,方便大家阅读.
10月份,终于有时间把车子开进喉厂烧排气了. 找到资料,MR原装的排气中尾段均为60MM,因此,除了跟发动机一起来的头焦保留保留以外,中尾部分做成了60管径.顺便在同一时间,更换上了早已经准备好的日版MR的刹车总泵,在MR上拆下来的日版冬姑,前底担( 包括强度更高的左右摇臂,刻印着MR的日`版方向机,和其他连杆. 顺便连半轴也一起更换了.当然,也少不了把已经无法判别使用了多长时间的火花塞换成了DENSO的IK22,时而至此, 基本上这台LS,除了车架部分, 其他都是MR部件了. 传动部分的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MR的刹车总泵和日制冬姑.
不过重点在于这次更换排气的意义.其实这部分,也可以看出,一条(一整段) 排气,对车辆性能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首先,低扭比原来继续沿用的配给4G18的51MM管明显的有了改善,而高转部分,也比之前明显的更为尝顺.其次,也是最让我感动流泪的变化. 油耗部分,笼统点说, 之前一缸满油无法开出超过360公里的窘况,已经消失,目前市区一缸油随便都可以上450,虽然依然吃油,但对于并不温柔的自己来说,已非常的高兴.还有的就是, 之前无法突破200大关的问题也同时解决了,在一次机场高速上,意外发现,车子在仪表上的速度已经破表

至于这部分更换时的图片,因为一次错误的删除,已经没有了....非常可惜

希望下次有机会再补拍一下图片吧.
正如早前所说的,在完成这项涉及面比较广的改动后,自己希望好好修饰2一下内饰了,因次花了点时间,找到了搭配黑内饰用的车内棚顶,还有一些之前依然在继续沿用米黄色的相关饰件,变成了浅蓝,整个驾驶仓也变的更和谐,舒服, 当然,还有其中一项比较有趣的修饰, 是关于中控台和门边饰件的,虽然已经有黑色的, 但自己觉得全黑,又有点太单调了,而之前贴的碳千贴纸,虽然比较漂亮, 但始终不耐用,而开模做碳千饰件出来,成本又有点高,所以尝试了去喷"黑色"压纹桃木漆,结果发现,效果非常的好! 推荐大家尝试哦

之后非常不幸,在一次与霸王公交的碰撞事故后, 小帅帅的MR样式包围被毁了,因此有点折腾般的决定,再次更换大包围, 选择了比较古老的5代样式.至于之前的尾部由于并无破损,因此继续保留.不过这次,头杠和侧群要求包围厂用同样的模具,使用了PU作为材料.而两边的加宽叶子板则用上了碳纤维材料,再在表面喷漆.......,而换回来的原装头盖也被弃用,换成原装款不开孔的碳纤维头盖(相信使用的人并不多.....).因此在耐撞性和重量方面都有了很好的改善.由于平时驾驶比较激烈,刚满一岁的SS看起来,其实和三几年的车龄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再去给全车换了个色.也是一直以来自己最喜欢的颜色, 中间间黑,两边法拉利红. 最后为了日用的美观,还是加上了四轮垫片,也可以督促自己,平日驾驶,安全为上.....在有需要的时候,随时卸下来吧.....
车子做完颜色后的样子.还没装上头盖.
30MM的垫片, 实在不建议任何朋友加装这个,除非你自认对这东西和自己的驾驶取向有足够的了解.因为除了美观,几乎没有任何的优点了,还要多出不少隐患.
新年前, 再次将道路性能提升,将原来的KYB套装避震换成TEIN的顶级街版搅牙,这套东西已经足够应付城市道路的要求了,尤其是广州这类路烂不堪的地方.....起码不会让你有隔夜饭都要吐出来的感觉.至于赛道应用, 届时无论是前后防倾干和悬挂的设定都会采用另外一套来替代.
新年开始. 车子依旧稳定.自上一次HKS的赛道节后, 已经引来在上海跑开天马山的好友前来珠海参与比赛. 相信今年的泛珠正规赛会有更多的外地朋友前来.吸引力非常,因此开始筹备年中第二,三场的泛珠江三角洲赛车节. 其中包括刚更换的固定式桶椅.换上五次元的轻圈+飞劲RT215半热溶,准备好一套A048.去先测试街车姿态的LS改装车在赛道内的时间. 最后时间还算勉强可以接受.无拆装内饰连备胎下去, 圈速在2分15-2分16之间.当然,这也和自己本身的水平不足有很大关系......
原来的TOYOTA双门跑车上的座椅.....
给女友换头盖的时候,顺便换上了凳子.....
从此告别舒适咯.....不过一个星期下来~包括两程半长途尝试,发现还可以接受~并不不适!
余下来的时间, 便准备拆开全车加强车架, 和烧上符合赛例的6点式防滚架,死火开关.前后盖锁等大工程了. 同时也不排除万一最后被迫分入C组,与4AGE,B16等机器一组的话, 需要对发动机内部进行强化,增加竞争力. 其实对于4G92来说, 只要使用原配电脑, 进行过比较完善的进排改装的话, 机器都会趋向中低转供油过盛,高转供油不足的问题, 无需要更换大油嘴,一个好的TUNER可以帮助你用尽你面前的这副机器. 尤其是在对内部进行抛光,曲轴平衡处理,和高强度气门弹簧等强化工序后.
F5M421+4.6终传在街道上已经是非常好的组合,只是在赛道上如果想要取得更大的优势,波箱齿轮的重组搭配很多时候就成了关键, 这也是许多车队的车为何用同一车型, 同一马力甚至同一设定,排除人的关系,车子都要快上许多的原因.看看去年CCC,日产在NISMO的帮助下,在那直列波箱的帮助下所产生的巨大差距.....涉及的价格有时候也是不菲的. 曾经听过那么一句话,弯路王同时也是制动王. 有的时候我们说,赛道比的是技术,但大部分时候我们应该说,赛道上比的确实就是钱.....不过关于波箱的讨论这部分是后话,有机会还是留给论坛里的高人开一贴讨论下.
在这里穿插一句不相干的.中汽联对于这项旨在推广民间赛车的赛事要求和安排过于苛刻, 几乎完全按照N组房车赛的要求对比赛用车的改装进行要求,可以说严重的影响了这一运动希望平民化的进程. 试想一下,需要参加泛珠,单是对民用车作出符合赛例的改动(全套包括头盔,衣服,手袜,鞋子,安全带,灭火桶在内等都必须带FIA认证的物品)都需要花费不下3万元, 再加上必须取得D牌资格所产生的相关费用,并不是说,你有车,有可以体验比赛的乐趣的. 相比之下,那1800元的报名费反倒是小巫见大巫了.....
未完....内容持续编辑中~
[
Last edited by tangduck on 07-01-12 at 17: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