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奔驰E级论坛 >  悬挂结构的作业

发表于 2015-06-01 20:58    IP属地:未知

避震筒的作用,是基于这个现象。
如果你家有弹簧秤,很长弹簧的那种,
挂一个物体,接近他的弹性势能平衡的。
用手一拉,物体会像下面的曲线那样来回上下摆动。

如果没有外力,会摆动很长时间。
那么就需要一个外部装置,来约束这种摆动。
这个装置就是避震筒。
开车就像挖鼻屎,日常带着挖、用心挖、自己挖,才是最舒服的。一旦懒了、胡挖了,身体就完蛋了。
国际油价跌破30了,老百姓越来越像包身工了。
论坛泡得少了,跟车友们玩微信群了。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06-01 21:01    IP属地:未知

还有关于多连杆的原理、普通车的麦弗逊、奔驰的麦弗逊、二叉臂等设计上的考量的讨论。
先缓一缓,另外抽空再聊吧。
开车就像挖鼻屎,日常带着挖、用心挖、自己挖,才是最舒服的。一旦懒了、胡挖了,身体就完蛋了。
国际油价跌破30了,老百姓越来越像包身工了。
论坛泡得少了,跟车友们玩微信群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06-01 22:55    IP属地:未知

老婆睡觉了。
娃娃睡觉了。
跑来再嘚呗两句。
看看奔驰的前悬挂。
很多地方,凡是奔驰自己说的时候,都说,奔驰的前悬挂是:三连杆。
而,好多地方,只要是号称比较牛逼的测评人,都会说,奔驰的前悬挂,是麦弗逊。
为什么说是麦弗逊呢?因为麦家势力太强,凡是避震筒参与车轮转向旋转的,都被他收归囊下。
借用网上一张图,看看奔驰前悬挂,的确,避震筒参与前轮的转向。

开车就像挖鼻屎,日常带着挖、用心挖、自己挖,才是最舒服的。一旦懒了、胡挖了,身体就完蛋了。
国际油价跌破30了,老百姓越来越像包身工了。
论坛泡得少了,跟车友们玩微信群了。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06-01 22:56    IP属地:未知

如果没看明白,可以看看我备注的这个图。
可以看到避震筒是直接连在车轮的转向羊角上的。

开车就像挖鼻屎,日常带着挖、用心挖、自己挖,才是最舒服的。一旦懒了、胡挖了,身体就完蛋了。
国际油价跌破30了,老百姓越来越像包身工了。
论坛泡得少了,跟车友们玩微信群了。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06-01 23:02    IP属地:未知

而宝马的高大上的多连杆是什么样的呢?
避震筒是支撑在下摆臂上的,不参与转向。

这种做法的好处呢?
一个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杠杆原理。
一个是专向的时候,不用带着避震筒一起旋转,转向的牵扯机构就少。
一个是避震筒的重心线角度,和车轮旋转轴的中心线角度可以不重叠,设计灵活性增加。
(如果车轮绕避震筒旋转,但是旋转中心线不和避震筒一致,那肯定就拧巴着了,但是由于车轮都是非硬链接,留有橡胶衬套,所以并不是要求非常非常严格)
开车就像挖鼻屎,日常带着挖、用心挖、自己挖,才是最舒服的。一旦懒了、胡挖了,身体就完蛋了。
国际油价跌破30了,老百姓越来越像包身工了。
论坛泡得少了,跟车友们玩微信群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06-01 23:09    IP属地:未知

但是,前悬挂的设计,除了上面这个叉臂以外,车架链接的学问也很大。
我们来看奔驰的前悬挂是怎么和车架链接的。借用网上的图片。

1,2都是下摆臂。但是长度不一。角度不一。
同时各位注意观察,前面1号的那根长,连接车架的高度也高。
后面的2号的那根短,连接车架的高度也低。
同时,连接在车轮上的点,也是1号高、2号低。
那么这个架构,在垂直面上和水平面上基本上就是两个互相垂直的梯形。
开车就像挖鼻屎,日常带着挖、用心挖、自己挖,才是最舒服的。一旦懒了、胡挖了,身体就完蛋了。
国际油价跌破30了,老百姓越来越像包身工了。
论坛泡得少了,跟车友们玩微信群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06-01 23:19    IP属地:未知

这里,就要介绍一下连杆的运动了。
其实。连杆的运动,大致可以看作为:
以车身支点为顶点的圆弧运动,因为梯形的约束关系,车轮很难出现前后运动。
所以原本是立体几何的圆锥运动,就变成了相对简单的圆弧运动。
当然实际情况比圆弧运动要复杂。
我们把两个不等长的连杆的运动圆弧画出来的时候,发现一些规律。

可以看出来,当避震被压缩的时候,长连杆的运动弧线没有短连杆的弧线明显。
也就是说,当避震被压缩的时候,长连杆与短连杆作用在车轮上的效果不一样。
大致为,长连杆推、短连杆拉。。。
从上下着力点可以看出,正常情况下,由于车辆避震压缩,车轮被连杆拉着,会绕连杆连接点做圆弧运动。
这个时候,车轮的垂直角度上,会有一个向内倾斜的趋势。
这种情况我们生活中最容易见到的是:雨伞。我们放下雨伞柄的动作,就是类似于车子的避震被压缩。
雨伞是不是有向内倾倒的趋势。
而这两根连杆,长连杆有推、短连杆有拉。。。长连杆在上面、短连杆在下面。这不正是上面推、下面拉,抵消了内倾么。
开车就像挖鼻屎,日常带着挖、用心挖、自己挖,才是最舒服的。一旦懒了、胡挖了,身体就完蛋了。
国际油价跌破30了,老百姓越来越像包身工了。
论坛泡得少了,跟车友们玩微信群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06-01 23:27    IP属地:未知

不光是上下结构,我们再看一张图片。
这长短两根连杆还有前后结构的关系。

长连杆在前,短连杆在后。
那么在避震发生压缩的时候,其实前轮的“内八字”,是减小了。
这个内八字,就是指前束,指的是两个前轮不是平行的,而是稍稍有点内收。
这个作用是什么呢。
在转弯的时候,外侧轮会被最大压缩、因为重心指向他嘛。
压缩后,为了弥补后驱车的转向过度,所以用这种方式来给予前轮一个向外转向的张力。
这个张力虽然不至于改变多少转向角度,但是却可以给外侧转向轮更多的稳定性。
同时,如果路面突然一侧出现高拢起,车辆必然会向低的一侧迅速转向,但是由于被压缩的车轮有向外扩张的趋势, 可以有效减弱这种情况下的控制难度。
开车就像挖鼻屎,日常带着挖、用心挖、自己挖,才是最舒服的。一旦懒了、胡挖了,身体就完蛋了。
国际油价跌破30了,老百姓越来越像包身工了。
论坛泡得少了,跟车友们玩微信群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06-01 23:29    IP属地:未知

这种长短连杆的结构,是不是只有奔驰在用呢?
当然不是。
从网上借来的图片看,宝马也是这样的。

很明显,3号臂和6号臂不等长。
连接点也有高低之分。
开车就像挖鼻屎,日常带着挖、用心挖、自己挖,才是最舒服的。一旦懒了、胡挖了,身体就完蛋了。
国际油价跌破30了,老百姓越来越像包身工了。
论坛泡得少了,跟车友们玩微信群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06-01 23:39    IP属地:未知

我们再借另外一张图片来看。
宝马虽然使用了这些结构,但是两根连杆连接到转向羊角的位置和奔驰不一样。

看起来,高低差小一点,前后位置差小一点。
按照数学理论来说,这种越靠近的连接点,在同等位移的情况下,变化的角度越大。
这可能就是宝马的转向在过弯的时候比奔驰更激进的原因。
但是奔驰选择更大一点的距离,是有他的道理的。
因为,奔驰比宝马整整少了两根连杆,就是垂直向上的、还有上面水平的两根。
所以悬挂的强度和避震筒所受到的干扰就多。
通过加大连接点的距离的方式,就可以弥补这种不足。
我们再细心观察,奔驰的两根连杆的角度、长度差要大于宝马。
那么就是奔驰使用扩大连杆长度差、角度差、连接点距离的方式,用所谓的麦弗逊,实现了二叉臂的效果。
这个设计是非常牛逼的。行内人都知道,俗称:气死马。 奔驰工程师巧妙的扬长避短,既没有损失舒适度,也没有丧失灵活性。并且钢制材料比铝合金的柔韧性更佳、并且成本低、寿命更长。 但缺点也是有的,就是重量大了一点。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懂得人,自燃懂。所以奔驰从来不再悬挂上吹牛逼。因为即使宝马的铝制悬挂吹嘘的再好,全世界的贵族们也知道奔驰的乘坐性才是最舒服的。否则,难道全世界的贵族政要乘客都是傻逼?没坐过宝马7LI?
还有,奔驰说了,如果非要跟我比操控、比起步、比加速...对不起,我没兴趣!我的小弟AMG可以陪你溜溜...
纵观各国政要的国宾接待用车,几乎清一色的奔驰S级,怎么很少见到7系LI呢?
开车就像挖鼻屎,日常带着挖、用心挖、自己挖,才是最舒服的。一旦懒了、胡挖了,身体就完蛋了。
国际油价跌破30了,老百姓越来越像包身工了。
论坛泡得少了,跟车友们玩微信群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